深宫娇缠 第21章

作者:安如沐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天作之合 爽文 古代言情

但是萧凌安却并未再说出任何反驳或是斥责的话,只是静默地与林瑾风对峙着,呼吸变得急促又紧迫,挺拔俊逸的背影几不可查地一晃。

并非他不想驳回林瑾风的话,而是恍然间发现林瑾风所言竟是与他从前所想一模一样。

初识沈如霜的时候,他就嫌弃她出身低微,只是个外室所出的乡野女子,更是警惕她是沈家的女儿,时刻防备她会产生异心。他也一直觉得沈如霜不可能与他相配,就算给了她皇后之位也是看在子嗣和救驾的份上。

明明林瑾风说得没错,这都是他心中所想,他应当将林瑾风当做知己才是。

可是......他为何不高兴?为何不想给他分毫的认同与赞赏?甚至相反觉得他这话不堪入耳,怒意不断在脑海中翻涌着,恨不得用针线将他的嘴死死缝上,从此以后不许再说出任何一句话。

难不成在点点滴滴的日子里他也变了?现在这样荒谬的念头是在为沈如霜辩白吗?

怎么可能......

思及此,萧凌安根本不愿意自己会变成这样,一定是沈如霜这次故意用这种拙劣又可笑的手段在玩弄他,偏殿的大火也只是她的游戏,就像之前的负气出走一样,都是为了博得他的心疼。

只要他再等一等,沈如霜就一定会自己回来,还会听话乖巧地靠在依偎在他的臂弯里,甜丝丝地唤他“夫君”。

对,沈如霜还在,一定是这样。

萧凌安反反复复地在心里重复这几句话,说到他自己都慢慢地坚信不疑,仿佛事实就是如此,容不下任何人的反驳,俊美无俦的面容上阴云散尽,恍惚间绽开一抹阴森又诡异的笑容,高高立于龙椅前,喃喃道:

“你们休要骗朕,霜儿明明就在偏殿等着朕......”

此话一出,群臣看向萧凌安的目光都变了,从起初的忐忑紧张彻底变成了惊惧,最后全然变成了悲悯。

连一直坚持的林瑾风都抚着花白的胡须长叹一声,不愿计较地拂袖而去。

从此以后,无人再敢提起“先皇后”三个字,只会暗暗感叹陛下疯了。

*

退朝之后,安公公跟着萧凌安一同回了养心殿,心中虽然为了方才林瑾风所言之事惴惴不安,但也觉得陛下当真机敏,能想到用这样的法子来打发那个老顽固。

本想趁此机会开口夸赞几句,可又怕再次提及皇后娘娘薨逝之事,只能将这些心思暂且压在心底,照常服侍着萧凌安更衣批折子。

等到萧凌安大致处理完上午的政务,倦怠地揉着眉心时,安公公又思忖着探一探陛下对皇后薨逝的态度,日后说话做事才好有个分寸。

可还未等他开口,萧凌安先一步放下狼毫与奏折,轻柔又温和地笑道:

“你让御膳房准备几道霜儿爱吃的菜,说不准她今日就会回来了。”

安公公僵在原地,所有的话都噎在了喉咙口。

这儿只有几个心腹宫人,陛下没有必要再继续装下去。

既然如此.......该不会是真的吧......

“快去啊!”萧凌安见他一动不动,按捺不住地出声催促道。

安公公欲言又止地凝视着萧凌安,只见他的那双眸子里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味,更没有曾经的讽刺和轻蔑,反而是极为少见的纯粹了不少,似乎期盼着用心准备一顿午膳就能换回先皇后一样。

“奴才......遵命。”安公公终究是什么都没说,应声出去了。

萧凌安浑身都松快了不少,靠在椅背上期待着,可没过多久就又看见安公公回到了养心殿,目光慌张又躲闪,不安地搓着双手躬身道:

“回禀陛下,御膳房说不知先......不知皇后娘娘喜欢吃些什么?让奴才来问问陛下的意思。”

闻言,萧凌安兴致勃勃地从椅子上起身,星眸中闪着点点光亮,刚想说这有何难,他们好歹也做了这么久的夫妻,就算一时说不上来,只要稍稍回忆就能对答如流。

他在宽敞的大殿中来回踱步,可每走一步脸色就沉了一分,眸中的光亮就黯淡了一缕,过了半炷香时间还是一个字都未曾说出来,只有伤口还未痊愈的掌心越攥越紧,生生将伤口再次划开。

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他和沈如霜用过许多次膳,大多是她用尽办法求他去的,只有寥寥几次是他主动来的。

每次沈如霜求着他去时,那日的膳食都会格外丰盛,除了常见的鸡鸭鱼肉外,还会有沈如霜亲手做的江南小食,虽然算不上什么美味佳肴,图个新鲜有趣还是可以的。

而他主动去或是让沈如霜来时,都会提前告知她一声,准备的东西要么是他自己喜欢的,要么与前者无异。

久而久之,他已经全然习惯了沈如霜记下他的一切口味和喜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必去留心其他,只要在沈如霜准备好的东西上挑挑拣拣就好。

以至于到了此时,他连沈如霜到底喜欢吃什么都想不起来。

记忆中每一次共同用膳,沈如霜都格外高兴,先把他喜欢吃的尽数摆到他面前,然后剩下的随意吃些。似乎无论是什么她都会吃,若是他亲自夹的会更为乐意。

起初他只以为沈如霜是江南乡野来的,没见过京城的世面,哪怕是家常膳食在她眼里也是美味佳肴,所以才会什么都不挑剔。

现在想来,他才发觉似乎错了。

既然御膳房这么问了,就不可能有人真的什么都不挑,定然是沈如霜不想吃的时候从未说过,也未曾表现过,哪怕是在他登基后,也不会和御膳房提起。

对上安公公等待的目光,萧凌安心里瞬间就没了底气,心虚之外还有一阵后知后觉的钝痛,如同有人用钝刀一点一点在心口上打磨,让不可追忆的往事洪水般袭来。

“陛下,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玉竹还在宫中,她或许会知道。”安公公看着萧凌安的脸色就大抵猜到了,小声地提醒道。

萧凌安先是淡淡点着头,后来将这话一品,刹那间就发觉了机会。

他原以为那场火太过剧烈,偏殿中的宫人多多少少会有伤亡,玉竹是贴身侍女,成日都待在偏殿中,想必会难以幸存。

若是她还活着,不仅可以知道霜儿爱吃什么,或许还可以告诉他霜儿究竟去了哪里。

“她在哪儿?”萧凌安迫切地问道。

*

皇宫正为先皇后薨逝的事儿忙得不可开交,但宫外却不会受到分毫影响。

深夜月光太过昏暗,街边道路复杂又没有宫中亮堂,沈如霜不得不暂且停下马车歇息,一觉醒来恰好朝阳初升,街道也热闹了起来。

小贩叫卖着早点,阿婆挎着藤条编的菜篮逛着,垂髫小儿欢欢喜喜地推开门打着招呼.......热气腾腾的烟火袅袅升起,连周身寒冷的空气都暖和了几分。

沈如霜闭上双眸深深吸了一口气,从未觉得这般自在又亲近,仿佛终于从金笼中逃脱出来的囚鸟,正扑棱着翅膀要在俗世烟火间飞掠而过。

她脚步轻快地驾着马车朝着城南走去,转悠着似乎是在寻找一个期盼已久的身影,绕过好几个街道巷口,终于瞥见了那一抹洗得发白的青色。

她欣喜地展开了笑颜,比从前在宫中任何时候都要欢快清媚,如同江南墙头含苞待放的海棠花,一边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一边加快了脚步,柔声道:

“二哥哥......”

作者有话说:

女鹅:关爱动物,人人有责

预收《被疯批弟弟强夺后》、《退婚后竹马火葬场了》求收藏呀!文案如下:

预收1《被疯批弟弟强夺后》文案:

【伪姐弟+强取豪夺】

前世,陆嘉念是金枝玉叶的嫡亲公主,无忧无虑地到了婚嫁之年。

一朝政变,最不起眼的弟弟陆景幽弑父弑兄,踩着尸山血海登上皇位。

她被囚于深宫,颤抖着任由陆景幽沾着血迹的双手攀上脸颊,笑容森冷道:

“皇姐生得这么美,朕可以留你一命,以后日日为朕侍奉枕席。”

再一睁眼,陆嘉念回到了及笄之年。

她还是金尊玉贵的公主,而陆景幽只是个被人遗忘的弃子。

她本想除掉他永绝后患,可踏入冷宫时,却看见少年伤口狰狞,鲜血染红了破旧的衣衫,面色惨白如纸,看着她的目光惊惧又防备。

原来前世暴戾狠绝的帝王,也曾经这么可怜。

陆嘉念心尖一软,终究是将他救了回去,想着只要教他成为正人君子,定能避免灾祸。

*

先帝强夺罪臣之妻入后宫,而陆景幽是那个不为人知的遗腹子。

母妃出事后,他受尽欺辱与折磨,咬牙在冷宫中活下去。

他最恨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子公主,唯独陆嘉念是个例外。

她对他温柔有加,关怀备至,仿佛是这黑暗日子里的一道光。

陆景幽为了她压抑克制,敛尽锋芒,以为只要成为她心中清风朗月的乖巧模样,就能够一直留住皇姐。

直到那日他看见陆嘉念择中驸马,笑吟吟地给他递上婚贴。

——

新婚之日,公主府火光冲天,驸马血溅当场,公主不知所踪。

在幽深昏暗的偏殿中,陆景幽爱怜地吻去陆嘉念眼角的泪珠,笑容疯狂又偏执,声音暗哑道:

“皇姐,这辈子你都逃不掉,你的夫君只会是我,只能是我。”

1.双C

2.女主驸马非好人,男女主无血缘,感情线发生在关系解除后。

预收2《退婚后竹马火葬场了》文案:

赫嫣然是丞相独女,自幼在千娇百宠中长大,见惯了荣华富贵,可最期盼之事还是在二八之年嫁给青梅竹马的容景舟。

容家是世家大族,容景舟贵为嫡子,自然是矜贵端方,俊美无俦,未及弱冠便中了探花郎。

虽然为人清冷孤傲,如高山冰雪遥不可及,但赫嫣然还是从小就将容哥哥藏在心里,刚及笄就缠着爹爹讨得婚书。

谁料婚期将近,赫家一朝落魄,她与阿娘沦为官奴,在黑暗中苟且偷生。

赫嫣然再不敢奢望容景舟娶她为妻,只求容哥哥能看她一眼,说上几句话,不要负了十余载的情分。

可当她含着泪求他救救阿娘时,他只是毫不留情地扯回衣摆,轻轻拍去上面的尘土和褶皱,冷声道:

“容某与姑娘素不相识,请姑娘自重。”

赫嫣然那时才恍然明白,容哥哥心里未曾有过她。

所谓青梅竹马,都是自己一厢情愿。

不久后,赫嫣然悄然失踪,天香阁多了一位姿容绝世的花魁娘子。

听说她眼波婉转,清媚脱俗,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却偏偏守身如玉,不落凡尘,王公贵族都只可远观,不可一亲芳泽。

锦帐春暖,容景舟双眸幽深地凝视着楼台上那一抹倩影,却见纤纤玉指翩然略过他的脸庞,挽着仰慕她许久的顾小侯爷进了闺阁。

蓦然间,他的心仿佛被人用利刃剖开,疼得刺骨。

*

容景舟出身名门,天资过人,自幼就将家族责任刻在骨子里,亦知应当娶一位高门贵女为妻。

所以当赫家落魄时,他毫不犹豫地断绝关系,毁了婚约,再也没多看赫嫣然一眼。

他本以为自己清心寡欲,克制守礼,直到每晚都梦见那双清媚撩人的凤眸时,才生出悔意。

他费尽心思想要夺回,却任凭他踏破了门槛,折断一身傲骨,也只等来一句:

上一篇:枕边春

下一篇:培福里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