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美人 第30章

作者:山间人 标签: 古代言情

  玉带钩被攥在手心里, 越来越用力,直到手掌掌根与指尖的部位逐渐褪去血色,变得一片惨白。

  到了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过去一两个月里的许多细节。

  她会在他生气的时候低声下气地讨好他, 会在他的要求下,红着脸说几句让他兴致高昂的话,也会在他偶尔表露出一点体贴和关怀时,现出一副受宠若惊、感激不已的样子。

  一直以来, 这点点滴滴都让他自信不已, 深信不疑, 觉得她一定是一心一意念着他、爱着他的。

  更何况, 除夕那夜, 他留了个心眼, 没有真的碰她, 而是把她放走了,后来,是她自己主动送上门来的。

  他从没想过,这一切可能都只是她忍耐之下装出的假象。

  他被迷惑了近一年的时间,到今日,终于被现实打醒。

  这个身份卑微,一直小心翼翼讨好他的女人,很可能从来都没真正把他放在心上过!

  在他毫不知情,甚至怡然自得的时候,她早就在心里偷偷计划着有朝一日要离开他!

  他竟然被骗了这么久。

  元穆安的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

  这是连当年父母对他百般冷落挑剔时,都不曾有过的感觉。

  “让刘奉过来!”

  他感到胸口一阵闷堵,烦躁地在殿中来回走动,却怎么也无法缓和。

  康成有些为难:“殿下,刘统领如今还在城中搜查呢,若即刻命人去传,只怕要等上小半个时辰。”

  “罢了罢了,”元穆安揉揉突突直跳的额角,摆手道,“别让他回来,派人快马出去,让他集中人手,盯紧各处城门,进出查验都不得马虎,尤其是年轻貌美、孤身一人的娘子!”

  他说着,只觉仍旧不够妥帖,又道:“让你手下的人去,每处城门都留一个,和勋卫、金吾卫的人一起查验!”

  勋卫中虽也有那么两三个见过秋芜的,但到底人少,又仅是远远地见过,不如东宫这些太监们与她熟识。

  她只一个人,久居深宫,在宫外八成找不到能与她里应外合的人,只希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还没有跑出城去。

  他想起先前她说过的大多数宫女一辈子也不得自由的话。

  那时,他问她是否也想出宫。

  她只说,那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话,并非她自己的意思。

  他信了,如今想来,也统统都是谎言。

  她分明也想要自由。

  后来在行宫时,她留宿长宁殿,还向他委婉地表达过对父母家人的怀念之意。

  正是因此,他才心生恻隐,听说她向元烨求了出宫替父母上香时,也不曾怀疑。

  想来,她从那时起,就已在为今日做铺垫了。这一步一步,让他麻痹大意,以至于长久地被蒙在鼓里。

  他绝不能容许被她这样的欺骗。

  等将她抓回来,一定要好好给她些教训,让她明白自己的轻重,也明白她现在拥有的,是其他人梦寐以求却始终不得的。

  ……

  集市附近的巷道里,秋芜摸了摸脸上的面纱,低着头快步前进。

  方才在赖爷那儿,又费去不少工夫,剩下的时间已不多了。

  眼看就要走出这一片集市,行入位于京城中轴线上的丹凤街,好雇一辆街边的马车,直往南城门而去,耳边却忽然传来三声连续的细长哨音。

  那是军中用来传令将士集结的信号。

  霎时间,数十名披甲执锐的侍卫们便先后从各方奔来,在宽阔平坦的丹凤大街上集结成队。

  只听举哨的那人道:“上头有令,各队即刻前往各城门,增援城门守备,严查出入之人!”

  说完,便将集结而来的侍卫们分作三拨,各自前往三处不同的城门。

  一时间,整个丹凤大街上都充满了侍卫们厚重的鞋靴行走声。

  附近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自元烈登基后,大燕国中的战事便越来越少,京城又是国之中心,更是太平安逸了多年,鲜少见到这样的情形。

  “到底出什么事了?街上忽然多了这么多官兵,平日从没见金吾卫有这么多人。”

  “谁知道呢,原本还以为只是在集市一带巡逻,哪知现在连城门都要紧起来了。”

  “别不是来了什么细作吧?听说朝廷这几日已往突厥发兵了,这回太子殿下可是下了命令,要灭了整个漠南突厥呢!”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猜测着城门忽然戒严的原因。

  秋芜站在他们身后的巷道里,眼底一片阴云密布。

  方才那队人中,没有她熟悉的面孔,因而不知他们到底是金吾卫的人,还是东宫勋卫的人。

  不过,不论是哪边的人,能下令严守城门的,只有元穆安。

  她几乎已经能确定,他已经发现她偷偷逃走的事了。

  这时候,她不能贸然往城门去,还得先留在城中看看情况,最好要伪装得更不引人注目才好。

  她咬了咬唇,忍下心中的恼怒与不安,低着头重新往黑市去。

  集市上正经的旅舍她自然不敢投宿,只能到黑市上找一家暂住。

  附近的官兵都已被召去看守城门,黑市上反倒空了下来。

  她正走着,又听见巷口处传来熟悉的冷冷的声音。

  “喂,不是让你没处去的时候,可以去我那儿吗,你怎么不去?看不起我?”

  秋芜转头一看,就见宋七娘手里仍旧挎了只食盒,正站在后头注视着她,也不知看了多久。

  她的声音虽刻意压低了几分,但听上去仍有一种十分鲜活的感觉。

  秋芜摇头:“你我素昧平生,我不想牵累你。”

  其实,最初在黑市遇见宋七娘时,她并不相信她是真心要帮自己的。

  虽远离民间许多年,她却也多少知道些外头愚弄人的手段,宋七娘和仇五在她面前唱双簧诓她,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后来听那么多人用“小娼妇”这样的字眼和轻佻下流的语气议论宋七娘,而宋七娘却一点没有自怜自艾的意思,她才忽然生出几分敬意,心底的戒备也放下大半。

  一直到躲去宋七娘家中,见到娇娇,她便彻底放下了戒心。

  她做事一向谨慎,从不会凭直觉做决定,当初跪求到元穆安面前,和这次的出逃,是她这辈子仅有的两次冒险之举。

  但不知为何,对宋七娘,她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

  “怕什么,要牵累,从我给你指路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被你牵连了。”宋七娘说着,朝天翻了个白眼,一把拉过秋芜的手腕,拖着她就往自己的家中走,“真不想给我惹祸就快走!”

  秋芜只犹豫了一瞬,便顺从地跟着她走了。

  一回到那座小小的院子里,宋七娘就把大门闩上,放下手里的食盒,将里头才买的米面和腌菜取出来,放进屋里阴凉角落的柜中。

  “这是用你方才给的那一两碎银买的。我本不想出去,但想着外头风声紧,恐怕后面要闭门几日,得存些粮,这才出去了一趟。”宋七娘一边放,一边冷冷道,“你别以为我们每日都能像方才那样吃热乎乎的胡饼和羊肉汤,那是娇娇近来脸色发黄,我才特意给她买的。平日只有素蒸饼和馎饦能吃。”

  秋芜将脸上的面纱摘下,收入袖中,转头看见麻布帘子隔开的里间里,吃饱喝足的娇娇正摊着手脚睡得正香,便刻意压低了声音。

  “无妨,我对吃食并不挑剔,娘子能容我暂居,我便已感激不尽了。娘子放心,我会付银两的。”

  宋七娘瞥她一眼,扯了张坐榻搁到小院里,示意她坐下。

  “你方才还没回答我的话,那假文书,是替自己买的吧?”

  秋芜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宋七娘无所谓地抿唇,耸了耸肩道:“你不答,我就当你默认了。我看你生得貌美,十指纤细娇嫩,走起路来也与寻常街市上的娘子们不同,我猜,你是大户人家出逃的小妾吧?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娘子,大多信誓旦旦要走,可才走出家门不远,便后悔了,或舍不下锦衣玉食,或舍不下骨肉亲情,或被外头的三教九流、人间百态吓到……总之,有太多理由让她们舍不下,最后都是潦草收场。你倒是与那些人不一样。”

  秋芜轻叹一声,仰头看着墙角那株枇杷树上金灿灿的花朵,摇头道:“我没什么不一样的,只不过少些牵挂而已。我没有父母,也没有子女。至于锦衣玉食……本就不是我的,没什么舍不下的。”

  她只恨自己一直身在深宫,连给逃出来后要如何出城都无法筹谋周密。

  宋七娘看着她的神色,沉默片刻,忽然道:“我也是。”

  秋芜的目光看过来,并没有太多诧异之色。

  两人的眼神对上,片刻后,不约而同地噗嗤笑了出来。

  “我也是逃出来的,无父无母——不对,是他们早就不要我,将我卖了。至于儿女,娇娇那时还不满一岁,她是个女儿,那男人一心求子,根本不在乎这个女儿……所以,我也无牵无挂。”

第34章 尖刻

  ◎你在她心里,什么也不是,懂了吗?◎

  “你也看出来了吧。”

  宋七娘坐在榻上, 盘着双腿,双手向后,支在两边, 微仰着脸颊, 呼吸着清风中夹杂着的衣物上的皂角香气,看起来一点也不优雅,却显得格外率真。

  “算不上看出来, 只是猜测娘子背后一定有一番奇缘, 才生了这一副爽利直率的真性情。”

  秋芜说得认真,没有玩笑或是反讽的意味, 反倒让宋七娘有些发怔。

  “你真的是这样想的?”

  “当然。”

  宋七娘笑了,摇头道:“我姑且把这当作一句夸赞吧。已经很多年没人这样夸赞过我了, 先前你也听到了, 这里的人都叫我‘小娼妇’,还有更难听的,你没听到。我是个卖唱的,做的是下九流的营生, 最让人看不起。”

  她不但因为是个歌女而遭人轻视,还因为是个从家中逃出来的黑户,被歌舞坊的人克扣银钱,别的歌女能得五成, 她只能得一成, 客人们的赏钱更是一分也拿不到。

  她不卖身, 又不够年轻, 能得的银钱本就不多, 被这样一克扣, 母女两个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秋芜大概猜到几分, 不由问:“你为何不到别的州县去?京城是天子脚下,为保皇族安全,日常巡防、身份查验比别处都严,城里的黑户们,士曹参军下来一查一个准,不适宜咱们这样的人长久居住。”

  反观京城以外的地方,虽也查验身份,却不会十分严格,只要做个安分守己的良民,官府对假文书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别的州县……”

  宋七娘仰头叹了一声,道:“我自然也想去,只是如今被绊在这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离开这儿了……”

  她说着,像是终于找到一个出口一般,慢慢将这些年来的遭遇说了出来。

  她本是荆州人士,出身贫家,父母为了给弟弟攒娶媳妇的本,十两银子将她卖进当地的戏班。

  十四岁那年,她成了戏班的台柱子。后来,一次在庙会上唱曲时,被荆州一户官宦人家的郎君看中,买回家中养着。

  因她只是个伶人,那位郎君喜爱她,又轻视她,虽许了她将来自己成婚,有了正妻后,便给她一个妾侍的名分,可她等了整整四年,始终没等来那一天。

  四年里,郎君娶了门当户对的世家女郎,又纳了两房出身清白的妾侍,在外亦有了一个出身歌舞坊的红颜知己,早忘了当初对她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