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生活游戏去古代 第363章

作者:穆烟 标签: 情有独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自然是那些固执己见的世家大族。”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单成一派, 又有自己的学习之法,先前我们开办学校,这些世家就没有一人参加。”

  “世家大族自古就有, 就算是改朝换代,寻常也不会去动他们,重点在于,他们不会随意与人发生争执, 要想找个由头处理他们,怕是不容易。”

  ……

  会议室内, 底下众人一个接一个说着话,话里话外都传达着一个意思, 就是他们对世家大族无能为力。

  田唐看着眼前的资料,上面详细写了目前神灵市境内一些世家大族的情况。

  她原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像大家所说,这些世家大族一贯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能在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下遗留下来,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且世家大族不会随意与人争执, 也不会去做坏事, 不像原先清安县, 还有勾栏院背后的人那样,能抓到把柄。

  这次之所以提起这个问题, 是因为在某些地方, 一些世家大族开办了族学,以免费和可加入世家大族作为诱惑,吸引百姓前往学习。

  世家大族开办的族学, 他们教学的内容自然倾向于他们自己, 而百姓的精力有限, 选了世家大族就很难再有多余的精力去学别的内容,久而久之,许多百姓的思绪就会像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靠拢。

  田唐前世生活在现代,最知道舆论的力量,也清楚思维学习对百姓的影响。

  世家大族现在开办的族学还不成气候,对神灵市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时间一长,迟早有一天从世家大族出来的学生,会对神灵市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影响还都是间接的,是一点点潜移默化。

  偏偏这些世家大族如今所为并不违反律法,根本找不到合理的由头限制他们的教学。

  就算去叫人查,他们也可以用“提升普通百姓识字能力”这样的说法,来进行辩解。

  神灵市行事一贯仁慈,如果只是因为这点事去处理他们,他们反而更能找出辩驳的理由,到时候反倒会影响到神灵市的声誉,得不偿失。

  底下的人议论一番之后,又看向田唐,等着田唐给出一个答复。

  发展神灵市的过程中,会议从来是不可缺少的,只是每次会议的参会人员都会随着会议主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动。

  最早的时候,参加会议的有不少是原先各方政权的精英,因为他们的能力出众,又确实是好官,在田唐跟裴风平对他们进行综合评判之后,被破格提拔,进入到神灵市的管理体系中。

  磨合期阶段,这些人多少会有刻板的作风,许多时候想出的法子也会更偏向于封建社会,至于田唐提出的意见,大概是因为田唐的年纪太小,他们也总会下意识进行反驳,试图用自己的经验来说服田唐。

  但现在,他们逐渐发现,基本上田唐开口提出的意见,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们再怎么反驳都不可能改变。

  甚至很多时候,田唐的意见能彻底解决一些藏在深处的问题。

  久而久之,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也总会下意识等待田唐决策。

  田唐将手里的资料看完,合上后抬头看着面前的众人:“这些资料我已经看过了,但实际情况怎么样,我还不知道,所以我打算亲自去看看,你们还有别的问题吗?如果没有的话,就先散会吧。”

  “是,神使大人。”

  会议结束之后,田唐继续整理手上的资料,然后拿着资料去找裴风平。

  裴风平大致听说过世家大族的事,但他并不是这件事的主要接手人,这时候也有些茫然,但好在田唐也没有问什么特别的问题,解释道:“一般来说,世家大族并不完全出世,他们也会入世,为官为商,但自古以来商人地位居于末位,明面上他们依然会以古学为主,如今他们开办学校,倒也算是他们的老本行。”

  田唐点了点头:“其实我之前没有在意他们,主要也是这个原因,过去朝代变幻,世家需要存活,商业和农业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学业的发展也是必要,不过他们大概是习惯了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这时候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以田唐的眼光和标准看,这时候所谓的世家大族并没有那么可怕。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需要与权势挂钩才能算是真正的世家,如果没有权势,世家的存在跟普通的宗族也没什么区别。

  士农工商,世家多少要沾一沾,如果能一直维持世家的名声,说明他们确实有一套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人才,只有将人才培养出来,他们才能在朝廷大事上有话语权,也才会有世家的名气在。

  从古至今,传承一直都是时代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最早的官员荐举出自世家,也导致世家的地位步步高升,而在以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为主,筛选官员的时代中,世家只要能掌握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每隔几年推出一个官员并不成问题。

  只要有官员在朝为官,世家的地位也能一直持续。

  这一次他们恐怕也是打着这个主意。

  田唐思考片刻后,淡定道:“神灵市收拢朝廷势力和仁王势力后,也彻底改变了选拔官员的制度,他们如今所拥有的那套方法不再实用,就不得不选择旁的方法,但他们也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只有这样,从世家走出的官员才会更多。”

  有了世家思想的官员,这些世家自然有足够的话语权,也许这个时间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但这些世家能走到如今的地位,耐力绝不差。

  裴风平笑着看田唐:“神使大人已经有法子了?”

  田唐也笑了:“暂时只是一个想法,还得具体看情况,所以我才打算亲自去看看。”

  ……

  川望县凤林峰山腰。

  两个男子站在山腰上的亭子,居高临下往下看,看着底下熙熙攘攘的百姓,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笑容。

  “看来世家的名声在百姓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

  “谁不知道入了世家,就相当于一脚踏入权势之地,世人谁不爱金银珠宝、权势美人?我们好心,才给了他们发达的机会,他们若再不识趣,错失良机,他们的子孙后代可都要对他们产生不满。”

  “可今年的人还是比往年少了一些,我们的大门三年一开,以前哪一次不是人头攒动,可眼下看下去,似乎多是歪瓜裂枣?”

  “终究是神灵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影响,”另一人说道,“自从神灵市接管各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没见识的人,想的都是吃饱穿暖,原先只要拼了命挤进我们的大门,便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待遇,如今他们在外的日子也不差,所以有些人家也不愿意送孩子过来。”

  “神灵市对我们的影响确实不小,选拔官员的制度也与以前大为不同,如今上头的人也在烦恼下一步该怎么走,但只要这些百姓能学习我们编纂的课程,以后他们出山入世,心也会随着我们。”

  “这倒也是,希望这些人当中能找出几个有天分的人吧。”

  两人说着话,看着底下的人将人接来,哪怕心有烦忧,却也知道如今别无选择。

  而在不远处的地方,也站着几个人。

  “神使大人,此处便是凤望世家所在,这些日子是他们世家选拔人才之日,每隔三年,便会有不少人过来。”

  “世家所在,就是在山谷中?”田唐看着不远处的山峰,世人都喜欢住在宽敞的地方,偏偏世家住在这样偏僻的角落,甚至这次过来,还一路颠簸,如果不是眼前确实有这么多人,她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

  难道这些世家还有什么特殊的癖好不成?

  “回神使大人,这些世家原先也是在外的,然而这些年战乱纷纷,住在外头极容易被战乱波及,早些年的时候,世家纷纷宣称要避世,便多数搬到了山谷之中。”

  “懂了,”田唐点头,“害怕战争一起,殃及池鱼,伤到根基,所以选择躲起来,等哪天战乱平息,他们经过了多年的休养生息,再出来时,只要稍微选出几个人能考上科举,他们世家的名声也能再起来,到时候不需要他们宣称,一些有财有势的读书人家自然会将家里的孩子送过来,按照这样的方法良性循环,迟早有一天他们又会是一方世家大族。”

  旁边的人笑了一声,他原先也是朝廷的官员,后来神灵市收拢朝廷之后,因为他的能力不错,且一直都在认真为百姓做事,才被提拔,然后逐渐走到如今的地位。

  一开始的时候,他对田唐的一些政策确实不太理解,但现在他却发现这些他不理解的政策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可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政策,或许用“土气”是最合适的。

  “修路吧。”田唐突然说道。

  旁边的人下意识抬头:“神使大人的意思是?”

  “在这一块修路,”田唐伸手,画了一个圈,“修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越是道路的中心,它的繁荣度也会越强,至于这座山所在,毕竟是人家私人的地方,应该不需要神灵市帮忙,也不需要列入修路的范围。”

  说着,田唐回头:“这些世家能力这么强,不过是区区一条路而已,对他们应该不难,是吧?”

  旁边的人愣住,随即笑着躬身:“是,神使大人。”

  所谓世家大族,如果连条好路都没有,他们靠什么吸引百姓追捧?

第四百七十四章 民心所向

  世家大族的事, 田唐只是实地去看了看,后面就规划了道路修建的模式, 以及当地发展的模式等,以当地特色产品作为依托,拓展出多种经营模式。

  有了修好的路,本地外的东西能进来,且以较低的价格在当地进行销售,当地的东西也能出去, 且售出价格要比原先多出几倍,这一来一去,就使得本地的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与此同时, 一些小型的工厂也在当地建立起来, 虽然规模不大,但容纳下当地的部分劳动力也足够。

  本地的工厂招生条件与外界工厂的招生条件一样, 都需要通过对应的考试才能进入。

  又因为工厂并不是长期的工作, 一旦工厂扩大,或者内部有人调离,随时会从当地选拔合适的人进入, 有了流动性,就意味着未来每隔一段时间工厂里都需要吸纳工人, 且对学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越早进行学习, 未来有机会考入工厂的概率就越大, 相反,如果早期的时候没有用功, 未来也极有可能被后来者超过, 永远失去进入工厂, 拿到“好饭碗”的机会。

  当然, 工厂并不是百姓们唯一的出路,如果年轻人愿意学习,他们甚至还能通过考试,走出小县城,去到大城市,有更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田唐还特意叫人去宣传了一些理念,比如“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善生活”,以及最简单易懂的“学习才能赚钱”、“吃穿不愁全靠上学”之类,改变很难,思想的改变往往需要长达几十年时间,才能改变一点点,但金钱的诱惑力却可以超出思想,让普通百姓打从心底对某些事产生认可。

  川望县凤林峰。

  “怎么又有人要走?这是这个月第几个了?”

  “第……第十个了……”

  “你还好意思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先这些人不是都好好的,这个月怎么都急着下山?他们用的是什么理由?原因呢?”

  “说……说是家里催,好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回话的人低声道,话语中带着几分迟疑,显然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问话的人皱紧眉头,指着对方怒骂:“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让别人看到,我们哪里还有世家大族的模样?而且这样的借口,你真的信吗?一个人家里有急事就算了,十个人家里都有急事,他们还沾亲带故了?”

  回话的人缩了缩脖子,低声呢喃:“那……那也说不准……”

  “你还好意思反驳我!”问话的人哼了一声,“去收拾东西,随我一起下山看,我就不信,找不出这些人离开的原因!”

  “是是是。”

  回话的人应声,正要去收拾东西,外头又跑来一个人:“不好了,又有人要下山,这次是结伴的三人要一同下山。”

  “公子,我这就去制止他们。”

  被称作“公子”的男人摇了摇头,伸手将他拦下,沉着脸道:“不必,他们一起下山,必定是得了什么指示,我们正好跟着他们,我倒要看看他们这群人接二连三下山,究竟是为了什么!”

  ……

  不久之后,两批人先后从山上走下。

  前面几人一边走一边闲聊,后面几人则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前面的人也没想到竟然会有人跟着他们,说话的声音并不算小,后面即使跟的稍微远一些,也能轻易听清楚前面的几人在说什么。

  “你们爹娘也来信了吗?”

  “你们也是一样?”

  “是啊,先前那些人走的时候,我还想说他们是不是傻,好日子不过,偏要下山,我们可都是好不容易才来的,这要是下了山,就回不来了,结果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了,这都是什么事啊。”

  “谁不是呢,我娘在信里写了,我要是不下山,就跟我断绝关系,以后就当没有我这个儿子,你们说我能不下山吗?”

  “我娘也一样啊,不过是她在信里写了,咱家现在的日子好,以后也都能过上好日子,山上的日子太清贫了,不好。”

  “山上的日子还不好啊?你娘开玩笑吧?”

  “我娘从来都不开玩笑,没准我家发大财了呢。”

  “我也想发大财,这要是能发财,以后吃穿不愁的,谁要苦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