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美人 第60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不要!你不要这样,你如果这样的话就真的回不了头了!这是杀人!”毛思嘉被绑来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中间并没有闹过。一方面是因为她知道闹是没有用的,另一方面也是心里隐隐觉得对方不至于会这样。

  直到这个时候她惊声尖叫起来,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想错了!从对方把自己绑来,就已经做出了某些决定。

  “我早就回不了头了!”

  “砰砰砰!”那一天,有人隐隐约约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觉得奇怪,这不年不节的,谁家孩子玩炮仗呢?

  孙继东是半夜醒过来的,他又再次做了那个梦——他在80年的时候有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偶尔能睡,却都在做同一个梦,然后被梦惊醒。

第70章

  “哥,你今天还好吗?”起床后的孙卫南发现二哥孙继东已经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准备出门了。

  这段时间孙继东一直很奇怪...家里人因为都很忙的关系,没怎么觉察,但孙卫南因为观察力强,首先察觉到了什么。

  有那么两次,他晚上起来喝水,发现二哥的房间里还开着灯。从那之后他就特别注意二哥,表面上看起来他依旧正常上班,正常生活,最多就是比以前更不爱说话了。但他本来就是话不多的人,这也不算奇怪。

  然而,孙卫南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孙继东‘嗯’了一声,没说什么,关上门上班去了。

  对于孙继东来说,这段时间上班也大多在放空自己,谈不上工作。只不过他们现在的工作大多不紧凑,如果没有上进心,只是想混日子的话,确实能做到相对舒服,也就不太能发觉他的反常了。

  “这一次修河堤的事,我们科得派一个代表,你们谁去?”今天整个科室一起开了一个会,讨论了一件大家都不乐意的事。

  这个时候的政府职员很多事情是很‘讲究’的,‘工农兵’一家并不是说说。即使是再高级别的干部,一些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比如说干农活什么的,学生们有学农,干部们就得去农村帮着老乡干活儿。

  这件事在乔冠华妻子的文章中就能体现,当时乔冠华夫妻都是政府级别不算低的人了。但乔冠华参加外国使馆的晚宴,乔冠华的妻子还是要去参加割麦活动。

  这里面帮助老乡的成分不算重,主要可能是提醒干部们不忘本。

  去的时候当然不可能一窝蜂地去,真要都去了,自己单位的工作怎么办?所以从来都是指派代表。名额多久多指派两个,名额少就只出一个。

  这种事,光荣归光荣,辛苦也是真的辛苦。最重要的是,辛苦之后也不见得就能怎样,所以平常很少有人主动,一般都是硬性摊派。更何况这次是为了修河堤!修河堤这种事,相比起割麦活动,耗时更长,也更辛苦,一个不好可能还会有危险!

  大家更不愿意去了!

  科长还想说什么,做做动员呢。科里年纪大的女同志就不好意思地说:“科长,我是很愿意去的,这是给年轻人做表率...就是我家情况您也知道,上有老下有小的,就我和爱人两个支撑,我不在家,家里就得乱了套了!修河堤又不想是下乡活动,就两天三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的...”

  从她开始,大家都纷纷诉起苦来,主要是说自己的难处。

  科长有些不高兴,但同时也知道这是正常的,之前类似的情况他早就见识过科员们的反应了。正打算硬性摊派,又或者用投票之类的方式内部协调出一个人选,这个时候孙继东举手。

  沉默了两秒钟,孙继东这才站起来:“科长,我可以去。”

  大家反应了一下,连忙说起孙继东的好来。

  “哎呀,还是小孙有觉悟!”“不错,派个年轻人去也好,免得去了那儿,人还以为咱不是帮忙的,是去添乱的!”“继东,还是你好,没结婚,就一个人,也就没有了牵累!要是我没结婚,一定申请和你一起去!”......

  科长听着这些人吵吵嚷嚷的,心里都知道这些人就是一些嘴把式。再看看一脸不把这看的多重,并没有借此邀功,说些表决心话的孙继东,心里更加欣赏了——他就喜欢平时不假大空,关键时刻又能干实事儿的下属!

  想到下一次提拔副科长也没多久了,本来就看到孙继东,这下就更有这个意思了。

  笑着点头:“小孙不错...既然是这样,你今明两天下班之后就收拾收拾,后天就和部里的大部队一起去支援吧。”

  不可能随便去的,一些该有的准备还是得有。到时候下了乡,得住在老乡家,人家提供一个住的地方也就算了,还指望其他?就连最基本的铺盖也是如此,铺盖是用棉花、布料做的,这个时候谁家会有多余的哦!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出门常常要打铺盖卷儿的原因。

  孙继东回家之后收拾了简单了行礼,两天之后就跟着部里的大部队走了——最近这段时间,他想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这个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索性就什么都不做了。

  修河堤的工作,如果不是做管理,那就是卖力气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通过耗空体力的方式放空大脑,什么都不想,这反而会没那么难熬。

  “首长,你这票能行吗?”借助人家的大嫂似乎觉得问这个怪难为情的,但为了家里的实际利益,还是得问。

  “能行的,都是全国通用的票,去县城里就能换东西。”孙继东本来都要出门了,还是解释了一句。

  有些干部下乡的时候会准备的事无巨细,有些人则不然,准备好钱和票就可以了。孙继东属于后者,出门的时候就把几种票券带足了。只是这样方便归方便,却不能轻易安老乡的心。

  这个时候农村是很少用得着票券的,所以他们对于票券有一种不信任。

  他们知道票券,但也知道票券用起来有自己的规则,不免多问一两句。

  经过孙继东解释,还是有一些不放心,回头抽空去了一趟县城,等到真的通过票券和钱换到了粮食和食用油,这才安心了。

  “俺就说嫂子白担心的,人家是首都来的首长,能骗咱们老百姓么?”在家的小姑一边收拾院子里摘的蔬菜,一边觉得自家嫂子太不讲究了。

  “你嫂子也是担心。”家里顶梁柱的大哥多说了一句,说是这么说,却没有多严厉,就是一家人普普通通的日常而已。

  等到小姑进了屋炒菜做饭,大嫂这才凑到大哥身边:“哎,老魏,有件事儿你可得上点儿心,俺看着玲玲有点儿不对劲。那首都来的首长住俺们家之后,玲玲那姑娘是不是太上心了...?”

  “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先别和玲玲说什么。”大哥皱着眉头好一会儿,才这样叮嘱自家老婆。

  大嫂一边去晾衣服,一边小声说:“按说这首长是不错,人长得体面,工作也体面。俺还听首长一起来的干部议论过了,说首长的爹是当大官儿的,解放军里团长还是师长...就是太好了,人家和咱们不同...”

  虽说工农兵一家,强调彼此之间没有阶级差距,即使是主.席的孩子,也有可能和工人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但是家庭与家庭的差距,在普通人心里是有杆秤的!在乡间结婚,条件好的人家一般也不找条件差的啊!

  这种道理,大家不会宣之于口,但都是心中有数的。

  魏玲对孙继东的格外关照被魏大哥和魏大嫂察觉了,但对于孙继东来说,却是无感的。这段时间的他每天都在河堤上忙忙碌碌,还和临时召集过来的农民一起挑河——就是用扁担、箩筐,将烂泥一点儿一点儿地挑上河堤,一路脚下踩的也是烂泥,想想就知道不轻松了。

  这样的日子中,身体肯定是疲惫的,而身体的疲惫自然会让精力降低。这个时候和孙继东同期过来的部里同事,早就累的不成样子了,白天坚持就很难了,晚上更是吃完饭倒头就睡。

  这种体力强度,对于这些整天坐办公室的政府职员,确实是太超出了。他们最劳累的时候也就是下乡帮着抢收抢种而已,那样一次回来之后还得缓几天,也不知道这些修河堤回去得多久才能缓过来。

  但孙继东有一些不同,他的身体当然也是疲惫的,精神却不然。或者说,在这样的极端状态下,他的精神反而更加旺盛了。就像是一支蜡烛燃烧到了极限,火苗反而会变大一样。

  只不过他旺盛的精力并没有一丝一毫放在老乡家的姑娘身上,而是想到了北京城里的人。

  他想了很多,以前的,以及以后的——原本的‘以后’。

  “二哥...思嘉她...思嘉她没了...”当弟弟卫南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刚刚从外地乡下回来。

  那个时候他算是第一批投身自由市场的人,倒是没急着干什么大买卖,那个时候也不许干大买卖。投机倒把罪还存在内,雇佣的人数超过一个范围之后是可能抓进监狱的。

  他就是出没于北京几个渐渐经营起来的古董市场,偶尔也会离开北京,去相对偏远的地方收一些东西。

  他当时走了一趟山西,回来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手头上还有四个一组的清代珐琅彩胭脂盒。这是这一次的收获之一,也是打算送毛思嘉的礼物...他知道,毛思嘉不可能会收他贵重的礼物,这种东西别人不知道价值,她却知道。所以他原本的打算是找机会追求毛思嘉,追求成功以后再送她。

  孙继东是极少数几个知道毛思嘉和她男朋友已经闹掰了的人之一...倒不是因为两人当时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而是因为他足够关注她。

  所以这个时候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有一种格外的不真实感。

  在他刚刚鼓起勇气要做什么的时候,忽然戛然而止...这算什么!?

  然而,命运这东西就是这样,它才不要你觉得,它只要它觉得!你觉得不能接受对于它来说是分文不值的。于是它就这样以一种蛮不讲理的方式,生死划出界限——其实生与死就是世界上最绝对的界限了。

  不管怎么说,活着总有种种可能,而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人不管是怎样,都无法挽回生死。

  有那么一段时间,孙继东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但事情到了最后也不得不接受。他再也看不到那个人的脸,听不到她说话的声音,闻不到她身上淡淡的香味...于是,他终究只能相信,她确实不在了。

  无论到哪里都找不到她了。

  那么,现在的他,离开北京,躲开北京发生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心里的恐惧...他害怕她和黄耀升是真的有缘分的,既然她能喜欢上他一次,当然能喜欢上他第二次。他看的清清楚楚,黄耀升不就再次喜欢上她了,和曾经的过往没什么差别。

  那么,他这几年算什么呢?什么也不算吗?

  或许一开始,他看到思嘉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想接近那姑娘,然后看着那个姑娘长命百岁、无忧无虑。但人是一种会变化,并且永远不会满足的生物,所以现在他想要的东西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

  孙继东是在一次半梦半醒之后才惊觉,自己应该回北京的——因为他忽然意识到,不管如何,至少不能让思嘉和黄耀升熟悉起来。即使是让思嘉觉得不解、讨厌,也得让她彻底和黄耀升划清界限。

  这个人最后...会害死她!

  怎么可以让思嘉陷入险境...当他从1980的一场梦后回到1967年,改变原本命运走向的时候,最初的决心就是保护思嘉。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是可以去死的。

  两天之后,孙继东一批的人回北京。

  盘算着日子,算到二哥这几天就要回来的孙卫南也格外注意毛思嘉,找到机会告诉了她这个消息。

  孙卫南有预感,解铃还须系铃人...是的,不用他多想,他就是觉得自家二哥的反常和毛思嘉相关。这里面倒是没有证据,只能说是一种感觉,而恰好,孙卫南对这种事的感觉一向很准。“谢了!回头请你去‘老莫’!”毛思嘉自己不太喜欢老莫的西餐,但孙卫南喜欢,这就行了。

  毛思嘉最近也处在一个相当微妙的状态当中,她当然没有孙继东想的那么多——孙继东的经历决定了他背负着毛思嘉和他两个人的命运,虽然说从‘责任’上来说,毛思嘉并不是他的责任,但是孙继东无疑已经将毛思嘉当成他必须要承担的。

  这样,又怎么可能不沉重呢!

  但毛思嘉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想,只能说她想的东西更接近一个暧昧期少女想的。

  和她处在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的异性,忽然间就对她避而不见了起来?这...这是为什么呀?对于一个青春期激素刺激,或者说滋养下的少女来说,可以有无数种脑洞大开的想象了。

  只是唯独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释。

  一开始,毛思嘉其实是有点儿生气的,她明明都解释了,她和黄记者什么事都没有。而且这也是实话,她并不觉得孙继东看到的一幕有什么特别值得误解的地方。在她解释过后,孙继东居然跑掉了,这算什么?

  要冷战吗?

  冷战就冷战!

  就像每一个被捧惯了的姑娘,毛思嘉一点儿都不带怕的!当然,她之所以能够这样理直气壮,就在于她立刻归还了黄耀升的外语笔记本,并且严肃地划清了界限!虽然说对方还没有说什么呢,就划清界限,这有点儿尴尬,佷容易显得自己自作多情、小题大做,但...但不管了!

  虽然毛思嘉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但是就这样吧【死鸭子嘴硬.jpg

  然而,冷战不过几天,毛思嘉就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好。虽然她觉得自己没错,但是也得考虑孙继东的性格,以及这个时候的普遍认知啊!

  这个时候的人显然不会像几十年后的人一样‘想得开’,这又不能说是个人的错,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自然而然也就这样想了。

  而且孙继东并不是无理取闹的人,相反,无论毛思嘉做什么,他都是无条件说‘好’的那个人。这样想想,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挑事儿’...这样想想,人家都包容了自己那么多次,自己一次都不还回去...是有点儿不太好哦...

  想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找个借口说服自己主动向对方求和,结束这场莫名其妙的冷战。

  然而,就在毛思嘉总算克服了女孩子的矜持,要主动出击了。孙卫南却告诉她,孙继东被安排去支援修河堤了。

  呀!好不容鼓足的勇气,一下就散了!

  毛思嘉甚至更生气了,觉得干脆不要主动和好了!

  但想法这种东西是会变化的,一两天的时候她还是这样想的,然后就觉得这样不对——她又没有证据表明这是孙继东自己主动去的?参与修河堤这种事,一看就知道是上级摊派的,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把这种事怪到他身上,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啊。

  孙继东回来的时候是下午,火车到站的时候没有人来接...家里人都有工作,这个时候大家也不兴为了这么点儿事儿请假。只有从孙卫南那儿得知他到家车次的毛思嘉请假等在了火车站,得益于她平常从不随便请假,她找到正当理由请假还是挺容易的。

  火车有一点点晚点,这是正常的。

  毛思嘉跺着脚张望,好一会儿才听到广播通知,是孙继东那一班车次。

  一开始她只认出了他那一班的人,这个时候坐火车的什么人都有,他们一起的是公安部的同事。乌泱泱一大群,还有一种公务员的特有气质,挺容易辨认的。

  等辩认出这一群,毛思嘉才找到了孙继东。

  孙继东原本是低着头的,整理行李什么的。直到中途一抬头,然后一眼看到了穿白衣服,对他轻轻招手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