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三国 第4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种田 穿越重生

  曹冲摇着头说:“哥哥你是主动要投钱的,三哥和四哥又没这个打算,我怎么好意思跟他们开口?”

  曹丕说道:“我这就让人把他们喊过来,帮你问问他们的想法。”

  曹冲一脸乖巧:“我都听哥哥的!”

  曹丕:“…………”

  曹丕总觉得吧,这小子说不准是故意的。

  曹彰和曹植很快过来了,听曹丕说了给医学院投钱的事,二话不说就响应:“既然二哥要投钱,我们自然也要投。兄弟之间相互帮扶是应该的!”

  曹冲没想到回来一趟还能白捡三份投资,心里美滋滋的。

  都回邺城了,曹冲自然得去他爹面前打个卡,曹冲屁颠屁颠跑过去求见曹操,一坐下就把他三个哥哥狠狠地夸了一通,说个个哥哥都特别好,天底下再没有像他们哥几个感情这么好的兄弟了!

  曹操说道:“不就给你投几个钱,看把你乐成什么样?怎么?你兜里还能缺钱?”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小子光是给军屯卖粮种就从他这弄了不少钱!

  更别说这小子还撺掇他二哥帮他卖西施酱,直接把价喊到天上去!

  曹冲说道:“那不一样,我的是我的,哥哥们的是哥哥们的,这是哥哥们的心意啊!”

  曹操见曹冲一脸“爹你不懂”的表情,懒得说他什么,让他自己玩儿去。

  曹冲乐滋滋地把相熟的人挨个打完卡,正要辞别环夫人回庄子去,便听许六来报说张医曹想见他一面。

  张医曹,老熟人了,曹冲对这位老医官还是很敬重的,二话不说让许六把他请进来。

  曹冲自己也起身相迎,口中说道:“张医曹,您怎么过来了?”

  他说完才发现张医曹还旁边还站着另一个人,对方约莫五十多岁,身材颀长,精神矍铄,目光奕奕有神,不见丝毫老态。

  曹冲奇道:“这位是?”

  张医曹笑道:“此乃我家中远亲,名为张机,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与公子相商。”

  曹冲邀他们入内,相对而坐,又亲自给他们倒了两杯大麦茶,才问道:“张先生也是医官么?”

  张机笑道:“算是,祖上当过官,张某也蒙祖荫得了闲差,辗转各地任职,没什么了不得的功绩,倒是见识了不少病例。”

  曹冲问道:“不知先生寻我何事?”

  张机说道:“张某自出生起经历了许多场大疫,家人便有不少是因病去世的,一直为此痛心不已,因此潜心学医,想要攻克伤寒杂病。最近张某听叔父说起公子有一法可以印刷医书,特地托叔父求见公子,就是想看看公子能不能帮忙把张某集毕生所学、所见著成的医书刊印成册。”

  曹冲越听越觉得这个经历有点耳熟,忍不住追问:“先生所著的医书叫什么?”

  张机据实以告:“《伤寒杂病论》。”

  曹冲:!!!!!

第42章 【太奸诈了】

  《伤寒杂病论》!!!

  曹冲不是学医的,可也知道《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理论基石之一!

  由于战乱原因,流传到后世的《伤寒杂病论》散失了不少,到北宋才被校订出版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前者主要讲伤寒理论与治法,后者讲的则是杂病相关!

  后世有人将《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众方之祖”,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

  所谓的伤寒,就是各种外感热病的统称。

  这时代的人不知道什么病原体,只把它们统一称之为“外邪”,外邪入体引起发热,便是伤寒的主要表现。

  东汉末年,由于天寒、饥荒、战乱等等原因,爆发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传染病,也就是时人所说的“大疫”。

  华佗和张机(张仲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尤其是张仲景,他亲身经历过许多次大疫,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对于攻克伤寒这个课题十分执着,每到一地都会关心当地有没有疫情发生。

  一旦发现有那样的苗头,他就会二话不说扑到上面去潜行研究救治药方!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名医也一样。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虽说不能单纯用“唯手熟尔”来概括,但临床经验多了,医术确实会大大提升。

  比方说川渝医生治肛肠、青岛医生治痛风、云南医生治食用菌中毒,全都是个中好手!

  曹冲没想到天上能掉下个张仲景来。他激动地抓住张仲景的手,说道:“原来是仲景先生!”

  张仲景一愣,没想到曹冲还能报上自己的字。他点头说道:“在下确实字仲景,没想到公子竟会知晓。”

  曹冲当然知道,他太知道了,虽说他不学医,可中国人哪有不知道医圣张仲景的。

  这才是真正的如雷贯耳!

  曹冲仗着张仲景不会找华佗对质,张口就胡扯说是从华佗那听说过张仲景。

  他俩可都是当世名医,老家还离得挺近,一个河南一个安徽,听说过彼此是多正常的事啊!

  张仲景听了也没怀疑,他也是听说过华佗的,当初听说华佗成了曹操的私人医官他还挺惋惜,觉得华佗的医术可以救治许多百姓。

  不过这次他到邺城来,却从张医曹口里听到华佗如今的际遇:华佗现在不用给曹操治病了,而是跟着曹操的儿子曹冲。

  张仲景依稀听说过这位小神童,再细问,才知曹冲准备为华佗做什么事。

  怪不得华佗愿意跟着他干!

  张仲景之所以悉心著书,就是希望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和药方可以推而广之,救治更多百姓!

  所以听说曹冲能以极低的成本印刷医书,张仲景便顾不得唐不唐突,豁出脸去请张医曹帮自己引荐。

  这不是巧了,曹冲竟然正好回城来了!

  对于张仲景的请求,曹冲自然不会拒绝。他眼睛熠熠发亮:“印书周期挺长,而且我是外行,可能读不懂先生的著作,不如先生留在邺城亲自督印。医书可不比别的书,稍有谬误可就是要出人命的大事!”

  张仲景有些犹豫,毕竟他还有官职在身,这趟过来算是出差,没有来了就不走的道理。

  曹冲又细细问了张仲景如今的官职,得知只是个不甚重要的位置,便对张仲景说道:“先生且小住几日,我去问问父亲能不能给您在邺城这边谋个差使,这样您就不用走了!”

  张仲景对官职是不怎么在意的,他心里惦记着《伤寒杂病论》的印刷,当即点头说道:“那就劳烦公子了。”

  曹冲又拉着张仲景真情实意地说了一通好话,才依依不舍地把人送走。

  人一走,曹冲就坐不住了,在屋里踱步两圈,决定马上去找曹操说说这事儿。

  那可是医圣啊,来都来了,肯定得把人留下!

  张仲景最擅长治伤寒,这玩意通俗点来说就是流行性传染病!

  军队这种人多得要命的地方最怕什么,一怕士兵哗变,二怕传染病!

  士兵哗变,那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平时注意安抚就能尽量避免。

  传染病这种玩意一旦爆发,那可就是从肉体上毁灭你!

  尤其是如今这种医疗水平极端落后的情况,真出现了大规模传染病那就是一死一个准。没见到一场大疫,建安七子就折了四个在里头吗?

  必须要把张仲景留下来!

  曹操正在与荀议事,听人说曹冲又来了,只觉有些纳罕:刚才不都辞别过了吗?怎么这么快又去而复返?

  曹操对荀说道:“我看看这小子又有什么事。”

  荀含笑点头。

  曹冲迈步进屋,见屋里还有个荀,立即乖巧地朝他和曹操见礼。

  不等曹操发问,曹冲就凑到曹操身边说道:“父亲,我发现一个人才,你能不能把他留在邺城!”

  听曹冲这么说,不仅曹操来了兴趣,连荀都忍不住竖起耳朵听。

  曹操问道:“什么人才?哪里人士?”

  曹冲便把张仲景的籍贯和如今的官职报给曹操,还附带一通天花乱坠的夸赞,说张仲景要医术有医术,要胸怀有胸怀,不管当什么官肯定都能造福一方百姓!

  曹操没听说过此人,倒是荀有点印象,这不是个无论当什么官最后都能跑去给人治病的官场奇葩吗?

  涉及官员任免,荀就不允许儿戏了,当即问道:“你把他的医书夸得那么好,可曾看过?”

  曹冲语塞。

  他忽然发现他爹和他爹身边的人都是人精,不是他瞎夸一通就能糊弄过去的。

  毕竟他们又不知道《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的巨大影响,更不知道张仲景后来被称为“医圣”,他空口无凭说好就来要官着实太鲁莽了!

  曹冲说道:“我还没有看,不过若是不靠谱的话,张医曹也不会将他引荐给我。”

  曹冲知道自己有些莽撞,当即又补救般给曹操和荀讲起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

  像张仲景这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且能将经验总结出来的人才,绝对不能放他走!

  这世上固然有不少会治病的人,但一个医官精力再旺盛,一天下来顶多也只能救治那么点病患。

  可这个医官要是能经验总结出来、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旁人,那能救的人就多了。

  这是救十人百人和救千千万万人的区别!

  要不然张仲景怎么能被称之为“医圣”!

  曹冲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给曹操和荀讲了,接着便眼巴巴地坐在旁边等着曹操做决断。

  曹操说道:“你且先回去,我会看着安排。”

  曹冲也不失望,听话地跑了。

  曹操见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不由摇了摇头。他转头问起荀关于张仲景的事。

  荀把自己知晓的情况挑拣着给曹操讲了:张仲景做官是真不用心,不过因为他关心百姓,时常替百姓治病,所以还挺受百姓爱戴。

  反正张仲景每次考评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却都能混个中不溜的位置,放去当地方一把手都行。

  曹操用人一向不拘一格,听完荀的评价后觉得这人官当得不算差。

  许多人使出吃奶的劲都不一定能把任地管好,他光凭一手医术就能让民心向着他,不是本领是什么?

  不管人是怎么当官的,反正能把任地管好就是好官!

  只是光凭曹冲一张嘴还是太过草率,曹操又命人去传张医曹过来问话。

  张医曹听曹操这么快传唤自己,心中暗惊:仓舒公子动作也太快了吧?

  面对曹操的询问,张医曹自然是一五一十地认真回答,半句虚话都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