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 第215章

作者:青铜穗 标签: 爽文 甜文 穿越重生

  “侍卫们都撤了吧。”陆瞻道,“再守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林氏的招供就是他们对此做出来的反应。”

  说着他看向窗外淡淡天光:“出来这么久,也是时候该回京了。秦王妃蹦哒不止,秦王府那边总让我有些不放心,早日回去,秦王早日回封地,也少一份担心。”

  ……

  早起陆瞻上仁寿宫提了提撤回侍卫的事儿,正拿着胡潇他们整理过来的案卷翻看的皇帝一点也不意外地答应了。正好杨郢沈宜均到来,便商议了下启驾回宫的日程及琐事,议定后日一早出发。这两日便再入围场比拼两场,看看大伙实力。

  覃家这里案子有了定论,山道上的侍卫也撤了,对俞妃的处置也到了该做决定的关头。汉王把自己再房里关了一日一夜,终于在晌午打开门,缓步到了仁寿宫外头。

  王池迎上来:“汉王可是有事?”

  汉王点头:“我想,求见父皇。”

  王池进店里走了一转,出来就躬身把他迎了进去。

  汉王看见皇帝坐在案后,只抬头看了一眼,就低头走过去跪了下来:“儿臣昨日犯浑,说了许多胡言乱语,特来向父皇请罪。”

  皇帝阴着脸,保持原来的姿势没动。过了许久才把目光落到他头顶,说道:“你不是要陪葬尽孝吗?怎么,今日就不打算尽孝了?”

  汉王伏在地下:“儿臣有罪,当时钻了牛角尖,只觉得愧对母亲养育之恩,却忘了父皇于儿臣的恩情。说出昨日那样的话来,儿子既是不孝,也是不义,是真正的犯了糊涂。”

  皇帝支肘在案上,隔着书案望向他:“你身为王叔,连瞻哥儿的眼界都不如!他都知道此时不能意气用事,而你呢?你不但不想着一家人该怎么齐心协力铲除奸佞,反倒还要跟朕置气!”

第392章 只伤一个太亏了

  “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罚是肯定要罚的,但不是现在!”皇帝直起身来,深深沉下气道:“等回京之后,你三哥这案子完了,朕再来处置你!”

  “儿臣领旨。”

  汉王前额磕在地板上,久久没有直起来。

  “起来吧。”

  皇帝咬咬牙,别开了目光。

  汉王站起来,看向皇帝,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

  “儿臣,还是想再见一见母亲,求父皇恩准。”

  皇帝凝眉扫视着他。

  “儿臣知道她罪无可恕,可不管她犯了多大的罪孽,也改变不了她于我有生养之恩的事实。

  “如果时间能够重来,如果儿臣能够回到目前犯错之前,儿臣一定会阻止她这么做。

  “从前我们是亲母子,而今她成为待罪之身,是因为护我,而我依旧享受着福禄,儿臣自不再犯浑求死,只求能再见他一面,也算是与她告个别。”

  殿里忽然只听见滴漏的声音,皇帝定坐片刻,说道:“王池,领汉王去后宫。”

  汉王又磕了几个响头才爬起来。

  王池前脚把汉王领到俞妃住处,后脚就有人把消息告诉了秦王妃。

  “汉王出来的时候,脑门上红了一片,一看就是磕头磕出来的,方才进俞妃宫中的时候,也是王公公领着进去的。”

  秦王妃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昨日闹成那样,皇上把他传到仁寿宫,最后还是陆瞻与侍卫架着他回宫的。今日又磕着头才能去见俞妃,这若不是俞妃触怒了皇上,还能是什么?”

  说到这里她立刻又道:“能看到她人吗?”

  来人连忙摇头:“如今俞妃宫殿四处被围得密密实实,根本不可能潜进去偷听,除非是有武功的人。可即便是有武功的人,也不可能闯得过宫中禁卫。”

  秦王妃按捺着坐了回去。

  “俞妃为什么事触怒皇上,查不到端倪吗?”

  “完全没有丝毫端倪。”

  秦王妃绞着绢子沉思。

  来人转了会儿,忽然又出声说道:“还有件事,小的也是刚刚才听到的,听说方才皇上与几位大臣已经商量好,后日便将启程回京。”

  “后日?!”

  仿若椅子上长了刺,秦王妃又站了起来!“已经下旨了吗?确定后日就要走?”

  “小的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还没下旨,但几位大人们却都已经在准备行程,刚才看淑妃娘娘也传人去请靖王妃与世子妃了。”

  秦王妃紧走了几步,徘徊了几圈,将卷子勒进了手心:“果然忧什么来什么!”

  “王妃!”

  看到秦王妃已经慌神,梁嬷嬷走上前来使了个眼色。

  秦王妃摆手让来人下去,然后一屁股坐下来:“这可如何是好?三千亩田地的税赋,还有水利上的亏空,随便查查都要倒大霉!这要是上不了位,当不成太子,迟早得翻船!”

  梁嬷嬷道:“也怪舅爷实在太贪心了,闹了这么大的事出来,还连累了王妃!倘若不是他,王妃何至于此?”

  听到这里,秦王妃眼里不由浮出了怨恨之意:“当初把我送进皇家,合着就是把我当摇钱树了!也不想想我一个弱女子,在宗室里头又算得什么?

  “倘若我肚子不争气,不曾生下鸿哥儿,只怕我如今早已被冷落,王府里也已经姬妾成群,他们何曾想过我的苦处?”

  梁嬷嬷递了帕子给她,叹道:“要是老太太还在,定然不许如此。而可恨的是娘家又只有这么一个哥哥了,倘若连王妃也不保他,将来王妃有什么难处,也无人撑腰了。

  “王爷如今还年轻得很,与王妃成亲时间还短,等往后日子长起来,少不得身边也要添几个人。能做到侧妃之位的,娘家总有拿得出手的人撑腰,到时候只怕也会欺负王妃孤家寡人——咱们到底不如晋王妃腰杆硬。只是舅老爷再不济,怎么说也是会拼力护着王妃的。”

  秦王妃拭了拭眼角,恨声道:“我能怎么办?我也不能代替皇上下旨!”

  梁嬷嬷攥着手站了半日,也是一筹莫展。

  秦王妃兀自坐了会儿,忽而冷笑,说道:“既然是走投无路,那只好考虑考虑楼先生的建议了。”

  梁嬷嬷蓦地抬头,片刻道:“王妃要听楼先生的建议?”

  秦王妃冷眼看过来:“左右就这一搏,为什么不试试?我又不当真要皇上的性命,不过是暂时请他老人家吃点苦头罢了。”

  梁嬷嬷怔然望着扶椅站起来的她,未能出声。

  “只不过既然动手了,只朝皇上出手未免太亏了,还要再拖个人下水才叫合算!”

  “王妃……”

  秦王妃缓缓吸气,再次冷笑起来:“瞻哥儿他们不是爱出风头吗?这种事情自然也少不了他们!”

  “王妃这是已经想好怎么做了吗?”

  “既然别人可以取走王爷的箭陷害咱们,咱们自然也可以以样学样,不是还有两日围场吗?咱们还有机会!”

  ……

  出门在外虽然快活自由,到底不如在自己的家里放松方便,天天吃茶串门,也已经有些腻味,不但话题开始贫乏,人也懒了起来。

  启程回京的日子确定下来,大家的精神头就又都提起来了。

  宋湘与晋王妃从仁寿宫理事回来,敏慧敏善她们都跟着跑过来打听虚实了。唯有更小的那帮孩子们乐不思蜀,听到要回去,立刻都无精打采起来。

  陆瞻看着宋濂四脚朝地趴在罗汉床上,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不由笑道:“行了,明儿个我带你上围场去转转!回头让侍卫给你找一把小弓过来。不过按规定你是不能进去的,既然去了,你就得听我的话。要不然我随时让侍卫把你给送回来。”

  “太好了姐夫!”宋濂直起身子,立刻又跟才被浇了肥水的秧苗一样精神起来。“我保证听你的话,绝对不会惹是生非!”

  来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去一次围场,虽然没法跟长久地留在外面玩耍相比,但也算是能够完成他心愿的了,他已经很满足了!

第393章 你在质疑父皇的眼光吗?

  陆瞻既然已经决定了,宋湘就不再当众驳他的面子了。陆瞻看了看她,却又凑过来:“你想不想去?”

  宋湘扭头看他一眼:“我去凑什么热闹。”

  “什么叫凑热闹?你又不比别人差。”陆瞻认真道。又温声说道:“你要是想去的话,我就去跟皇爷爷说一声。”

  宋湘一天到晚当着端庄贤淑的世子妃,久已没有伸展拳脚,对他们男人能够去林子里纵横驰骋,哪里有不羡慕的?只是碍于身份,她岂能放肆:“算了吧,只怕皇上不会喜欢一个会舞刀弄枪的孙媳妇。”

  “怎么可能?”陆瞻梗起身子来,“你忘了皇爷爷当年可是叱咤沙场的战王出身?他老人家可不是一般的眼界。要是知道他的孙媳妇还会武功,他绝对会很高兴的,不可能不让你去。”

  宋湘的确被说动了心,但是想想,她还是道:“我还得协助母妃回京的事,就不在这当口凑热闹了。等父亲的案子水落石出,日后进围场的机会还多呢。”

  陆瞻听闻,揽了揽她的肩膀:“听你的。”

  想让宋湘去围场,一来是想让她开心开心,二来也是想让皇帝见识见识他这孙媳妇的才干。不要让他觉得她就合该呆在内宅。既然她有她的考虑,他自然以她的意见为主。

  陆瞻到仁寿宫,跟皇帝请示带宋濂去围场。

  皇帝对宋湘的人品才干早就已经给予肯定,宋濂他也见过了,陆瞻既然保证能对他的安危负责,他允许宋濂进去走走也没什么。“他们宋家就这么一个男丁,你可别弄出什么意外来就好。”

  “皇爷爷放心,这孩子胆大心细,在他文武双全的姐姐教养下长大,很是稳当。”

  “文武双全?”皇帝颇为意外地挑了挑眉,“你是说湘丫头她还会武功?”

  “那可不!”陆瞻笑道,“不但会武功,身手还很不错。”

  “那你不让她去围场转转?”皇帝扬眉。

  “孙儿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她害怕失仪,落了话柄让人议论宗室女眷的礼仪规矩。而且皇上早前施以恩宠,允她与母妃以及淑妃娘娘一道处理行宫事务,有正事当前,她焉有撇给长辈,而跑去玩耍的道理?”

  皇帝双唇微抿,片刻后笑了下:“是她懂事。”

  宋濂听说皇上已经答应,十分高兴。

  宋湘不容他张扬,立马抓住他耳提面命起来。

  陆瞻又去给他找护甲,没有合适的,就从军中找了一副最小号的护甲套在身上,除了双手双腿,也算防护得十分严实。随后他又特别派了几个侍卫专门盯着他,就是狼王带着狼群过来也叼他不走。

  收拾收拾好,翌日早上吃过早饭,宋湘就送他们下山来。

  今天是最后一天,几乎所有人都到齐了。宋湘他们刚吩咐去取马,皇帝就在晋王父子,还有秦王和汉王的陪伴之下到来了。

  皇帝打量着陆瞻,跟皇子们笑道:“瞻儿这小子倒是精神,让朕想起来当年了。”

  晋王率先看过来,又看了看陆瞻,没有言语。

  秦王没心没肺地打了个哈哈:“父皇叱咤天下,英明盖世,瞻儿岂能与父皇相提并论?”

  皇帝瞅了他一眼:“便是尚不能相提并论,也强过他人许多。”

  秦王讷言。

  晋王凉凉睃过去:“你这是在质疑父皇的眼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