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冢三部曲之一:权贵的五指山 第53章

作者:卿隐 标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然后他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不可置信的去探她的鼻息……

  候在门外的人猛地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大笑声。

  笑着笑着,那似要宣泄胸中情绪的大笑就变成了嚎啕大哭。

  门外候着的人全都噗通声跪了下来。

  这一日,汴京城家家户户挂白幡,哭声震天。

  永安五年二月初九,摄政王侧妃薨。

  丧礼上,摄政王抚尸痛哭,前来悼念的诸位官员无不惊悚,这样的摄政王颠覆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摄政王抱着尸体七天七夜不休不眠,最后是永安帝趁他精神不济之时夺过尸身,装棺入殓。

  后来,汴京城内就开始流传当朝摄政王与其侧妃的种种,还有人写成了戏文私下流传,虽其中内容大有改编,也改名换姓,却还是不敢拿到台面来说。

  霍殷在宿醉了几场后,令人封了晚风苑,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没有踏进去半步。

  似乎要抹去她在这个世间的任何痕迹,他将她的名字在霍家的族谱上划掉,又亲自去户部销毁了与她有关的种种痕迹,令府中人不得谈及,恨不得天下所有人都对她三缄其口。

  他按时上早朝,处理公务,带兵打仗。虽年过花甲,却依旧目光如炬,凛然不可犯,战场上更是悍不惧死,饶是凶猛强悍的匈奴骑兵,见了他的旗帜都有些闻风丧胆。

  安民生,平内乱,除外敌,辅佐着小皇帝,大齐在他手中开创了永安盛世。

  永安九年二月。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时候。

  为大齐朝鞠躬尽瘁,为民生殚精竭虑的摄政王霍殷,薨。

  永安帝扶棺痛哭。追封十一字谥号,以示哀思。

  之后他依照他父亲遗言,在霍家家谱上亦划去了霍殷两字。金棺不葬皇陵,葬终南山。

  “滴答,滴答……”重症监护室里安静而沉闷,伴随着各种仪器交织的声音,沈绾绾缓缓睁开了眼。

  她茫然的看着上方雪白的天花板,有好长时间的茫然。

  这是哪儿?她是谁?

  再之后她猛地吸气,不敢置信的僵硬扭动脖子四周看看,然后又看了一遍,就猛地闭了眼。

  迅速睁了眼又看了一周。

  她想抬手扇自己一个耳光,双手却酸软的没有力气。

  她闭了眼又睁开,睁开又闭上,反复数十次,终于有些相信了。

  她,回来了?!

第87章 番外

  永安二十九年。

  虫鸣稀疏的隆冬深夜,尚书房内炭火烧的正旺,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交织着不时翻阅卷宗的哗啦响声,缓缓流淌在这寂静的空间中。

  永安帝身披白色狐裘伏案翻阅,神色是惯有的平静温和。

  正在此时,尚书房门外传来一阵声响不大的喧哗声。

  永安帝浓烈的剑眉微蹙了下。

  身旁的太监总管赶忙放下拂尘,轻手轻脚的下了殿外出查看,不过片刻功夫就折身回来,跪伏在永安帝面前。

  永安帝的神色沉凝了片刻。

  放下了手里卷宗,他看向面前的太监总管,低声叹道:“说吧。”

  太监总管痛哭道:“圣上,慈宁宫太后娘娘……薨了。”

  太后久病沉疴,时至今日已然药石无医,对此,永安帝已早有心理准备,听闻此消息只恍惚了片刻,就回了神。

  “慈宁宫太监总管可在外面?”

  太监总管愈发伏低了身体:“回圣上的话,刚慈宁宫掌事嬷嬷来报,顾公公他,殉主了……”

  “什么?!”永安帝猛地一按桌子起身,神色是压不住的震惊。

  而后他几乎瞬间猜测到了某种可能,眸中神色变化莫测,有不可置信,亦有震怒。

  最终,所有神色都化作了惯有的沉静和平和。

  重新坐回御座,永安帝令人铺纸研墨,提笔写悼词。

  “敲丧钟,讣告天下。”

  太监总管领命,赶紧起身欲退下。

  “等等,你先即刻去顾相府上报丧。至于太后出殡等事宜,你且派人去通知户部尚书,此事交由户部全权办理。”

  “喏。”

  半个时辰不到,顾猷渊衣衫不整的闯进了皇宫,发髻缭乱,面色仓皇,不见平日的半分沉着和镇定。

  “慈宁宫在哪个方向?说!”一把抓住一皇宫守门侍卫,顾猷渊眼睛赤红,隐有癫狂之态。

  皇宫侍卫均得到圣上指令,并未阻止顾猷渊的冒然闯宫,饶是此刻被揪着领子喝问,也并未大动干戈,反而给他指明了具体方向。

  顾猷渊就拔足狂奔。直至慈宁宫前。

  慈宁宫的檐下,白色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晃动,影影绰绰的光忽明忽暗,照着门前院内那跪地伏身痛哭的,身披丧服的妃嫔太监宫女嬷嬷们。

  哀戚的哭声不绝入耳,徐徐响彻在皇城的上空。

  顾猷渊目眦欲裂的看着院内一方木板上,正紧闭双目躺着的苍老太监。

  于这瞬间,他觉得脑袋轰的下炸开了,脚底也软了下来,只有扶着慈宁宫的殿门方看看站住。

  院内正中央负手而立的帝王徐徐转身,他看着顾猷渊,而顾猷渊的目光也从那一方单薄的木板,渐渐的上移,转向那张跟那个男人如出一辙的脸庞。

  他们君臣的对立由来已久,却没有像哪刻像今日此刻般,碰撞的激烈决绝,都欲置对方于死地。

  似乎感到了此刻气氛的压抑肃杀,本是痛哭流涕的主子们奴婢们都渐渐禁了声,空旷的慈宁宫愈发的死寂无声,只有那呼号不止的寒风冷肃刮过,发出渗人的声响。

  永安帝想要他死。

  顾猷渊早有这样的觉悟。

  而他,又何尝不想手刃这个帝王?

  顾猷渊握着拳,目光死死盯着那张做尽半生噩梦的脸,一步重一步浅的朝他走去。

  永安帝也盯着那张熟悉的脸,任由他一步一步的靠近。

  旁边的护卫手握上了刀柄,永安帝抬手止住。

  顾猷渊并未继续走至永安帝面前,却也只在距他十余步前停住。冷冷看了眼那威严日隆的帝王,他继而转身朝着那方木板上的老太监处而去,眸色转为戚哀。

  “爹……爹爹……”顾猷渊嘴里无声嗫嚅着。他几步奔到尸体前,双膝跪地,颤着手去抚那苍老面上已然凝固的血迹。

  永安帝依旧负手而立,不动声色的看着。

  顾猷渊跪地无声痛哭半刻钟后,抹了把脸,缓缓起身。却是抱着那老太监的尸体一道。

  他没有再往永安帝的方向看过一眼,只是抱着尸体转身,头也不回的踉跄的往慈宁宫宫门的方向而去。

  守门的两名侍卫抽出了雪亮的剑,交叉挡在顾猷渊的身前。

  顾猷渊就停住了脚步。

  却是没有回头,似乎在等待一个结果。

  空气中又陷入了诡异的死寂中。周围人大气不敢喘,心底都隐约有个渗人的猜测。

  永安帝望着那道颀长的身影,眸光明灭不定。

  顾猷渊冷笑了声。

  永安帝惯有的温和神色出现了冷意,可眼眸中却没了之前的肃杀之意。他抬手,示意侍卫放行。

  顾猷渊却并未顺势抬脚离去,只是莫名笑了声:“圣上莫不是忘了,如今臣可没了任何后顾之忧。”

  永安帝知他言下之意。

  从永安五年,顾猷渊就随摄政王南征北战,战功显赫,短短不过十年时间就成为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将。

  尤其是摄政王薨了之后,顾猷渊更是大肆揽权,明里暗里的拉帮结派,愈发不将他这个年轻帝王看在眼里。

  永安十九年,他仍记得那是个异常寒冷的冬日。

  狼子野心的顾猷渊终于按捺不住,结盟匈奴军,发动叛乱。那一日,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欲只取汴京。

  想到那惊心动魄的一日,永安帝平静的目光有了波动。

  纵使那顾猷渊万事俱备又如何呢?到头来还不是要倒戈相向,在汴京城的城门前上演了一出反杀计,挥刀相向盟军。

  而那顾猷渊之所以自古长城,其原因不过是有了软肋罢了。

  是人都有软肋,只要切中要害,再凶猛的老虎,再孤傲狂野的猛兽都要向你俯首称臣。

  这是他父亲生前对他的教诲。

  看着前方那孤傲的背影,永安帝不由想起父亲临终前对他意味深长的嘱咐。他说,若对手是庸才,杀之不可惜;若是奇才干将,杀之是下策,尽其用方为上策。当然还有一句——若不能有十足把握降服,便也只能忍痛杀之,以绝后患。

  那日兵临城下,他令人绑了顾立轩上城楼,压根就不用他再多做什么,顾猷渊就自乱了阵脚。

  可笑那顾猷渊还以为他举家老小都被他手下秘密送往了安全之处,却不知他所有行动均在他的掌控之下。

  唯一算错的是他们顾家的决绝之意。刘细娘见情形不对,早一步带着顾父顾母两老吞药自尽,而那顾立轩要不是在宫里头被看的紧,只怕也落不到他手里。也幸亏是他快了一步。

  永安帝想,枉那顾猷渊自诩狠辣无情,到头来还不是为了所谓的后顾之忧自断前程,为他又多卖命了十年。

  到底还是让他父亲说中了,顾猷渊的性子是有些似她的,看似无情,心底最深处却是软的。

  想到父亲,永安帝心神又是一阵恍惚。他父亲戎马倥偬了一生,重权在握了半世,似乎能看透每个人,似乎能掌控每件事,唯独一件事,却让父亲失了算,自此遗憾半生。

  回过神,永安帝看向正前方那道孤傲的背影,淡淡道:“无后顾之忧吗?”

  这些年顾猷渊为不令人抓他软肋,不娶妻不生子,常年流连花街柳巷,放荡不羁。如今他仅剩的所谓亲人弃他而去,看似也的确是再无软肋可抓了。

  顾猷渊嗤笑:“如今岂不是如了圣上所愿?”他知道,永安帝只怕是做梦都想将他赶尽杀绝,如今再无能拿捏他的把柄,那伪善的帝王又哪里肯再继续留他性命?只怕屠刀早就磨亮了等待砍下他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