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拿了渣男剧本 第43章

作者:兰桂 标签: 快穿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陶睿还真没养过狗,但他养过灵兽也杀过不少妖兽,兽性都是相同的,好赖他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所以他打包票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会挑,保管又聪明又凶悍,能好好看家护住。”

  “好。”童燕露出点笑来,很是期盼。

  她从小就喜欢狗,但是她不会养,也不知道能跟谁要狗崽,还没东西可以喂狗。现在家里不缺吃的了,陶睿还说帮她挑狗,她终于要有属于自己的狗了!

  陶睿发飙的事在村子里传了两三天,农忙刚完,大伙儿都闲着没事呢,有这么个兄弟闹翻的乐子,大伙儿当然都当吃瓜群众。

  苏佳慧也听说了,她想起从前差点答应嫁给陶睿的时候,那时候的陶睿油嘴滑舌,给她画了一个又一个大饼,现在想来那些都是空话,是不会实现的。那时候陶睿嬉皮笑脸,嘴里的话都不知道真假,有一种不靠谱的感觉。

  她当时要不是因为奶奶没了,家里哥嫂给她找对象让她伤了心,她也不可能因为陶睿对她好点就想答应家人。想起来那时真是一时冲动,多亏了陶睿摔破头,转了性。

  虽然这么想很不好,但她现在确实有些庆幸出了这样的事,她没有晕乎乎地做出错误的决定。

  现在的陶睿真是大变样了,她已经无法将现在的陶睿和记忆中的痞子对上号了。

  现在的陶睿无疑很优秀,说是村里最优秀的男人也没问题。如果谁嫁了他大概就会被他护着吧?像他父母一样,跟着他过好日子,整天笑容满面。

  但苏佳慧仔细想了想,她一点都不可惜,她现在只揪心为什么还没有恢复高考的消息。虽然高考这件事也是陶睿告诉她的,没有任何依据,只算是一线希望。但有这一丝回城考大学做医生的希望,她都不愿意留在这里过好日子。

  她想陶睿大概就是很聪明的人,才看出了她的性格,猜到了理想对她来说比家庭重要,在那时候给了她这么一个希望。

  她只盼着,这真的是一个希望,而不是失望。

  苏佳慧很快就盼到了,在十月下旬的时候,大队长去镇上开会,回来就震惊地用大喇叭宣告高考恢复了,且距离考试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

  苏佳慧听到喇叭声的时候正在做题,一激动铅笔尖都断了,把练习册戳了一个洞。她什么也顾不上,和其他知青一起挤着跑去广场,找大队长询问事情的真实性。

  大队长也很激动,当即打开报纸给他们边看边念。高考的事在八月份就开始商议了,足足商议了一个月才最终定下来,而这时候才登报真正把消息公开。

  知青们又笑又叫,一帮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总之就是激动。还有读过书的乡亲们,都感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考上大学就不用再做泥腿子了。

  大家高兴过后就是着急,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可他们的知识早就忘光了呀。

  这时苏佳慧爬到石头上,举起手高声道:“大家听我说,我一直没放弃过学习,我有书本、有复习题,还有我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谁要是想学的,只管来找我,我们一起看书,不会的题也来问我,我们一起考大学!”

  “好!一起考大学!”

  “我们考大学!”

  陶睿和家人一起出来看热闹,在人群里对上苏佳慧感激的目光,笑了笑,隐晦地冲她竖了个大拇指。

  苏佳慧也笑了,是喜极而泣。

  从这一天起,所有想考大学的人都聚在知青点。大队长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乡亲们也受这股激情影响,给他们送吃的,借他们被子保暖,还给他们拿蜡烛点亮。

  他们经常通宵学习,困了就趴桌上睡一会儿,醒了急忙继续学习。

  因为苏佳慧学得扎实,又肯帮助大家,大家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学习状态竟然也非常好,废寝忘食地吸收书本中的知识。

  他们专注地几乎忘了一切,为他们的未来而奋斗。陶睿这边也开始在村尾盖房子了。

  不考试的乡亲们还是要正常生活,他们很高兴地给陶睿当帮工,过来帮陶睿盖房子。

  陶睿自己画了个详细的图纸,标明了各个墙壁的尺寸、距离,精细化到了多少块转。虽然他想盖的和大家平时住的房间不太一样,但图纸简单易懂,大伙儿一看就明白了,热火朝天地给他盖起来。

  他还是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真诚的帮助,为了感谢他们,每天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饭。不是啥好菜,就是管饱,每天都和大家说说笑笑的打成一片。

  整个村子都热闹着,积极向上的在拼搏着,有时候大队长背着手在村里溜达,都感觉现在这样的日子红火得不真实。但这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他就盼着呀,那些知青和村里的学生能考出个好成绩,陶睿也能带动一些人富起来。

  陶睿请了好多人,算是不计成本地盖房子,这房子自然起得快。新房子有两间主卧室,一间客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堂屋,还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一个单独的浴室,全都很宽敞。

  前后院子都很大,后院有两个大仓房,一个地窖,还有一排养家禽家畜的小隔间,看着整整齐齐,特别大气好看。

  一墙之隔盖了个简单的房子,也围了个院子,用来当作坊,以后就在那里做吃食、晒山珍,和家里隔开,方便干活、打扫和装卸货。

  陶睿的房子一下子就成了大队里乃至镇里最大的房子,也是最气派的房子。

  直到房子盖好摆在那,所有人才知道,陶睿是真的赚钱了,赚的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第40章 七零年妈宝啃老男(9)(作者专栏求收藏鸭~...)

  陶睿盖好房子已经是冬天, 东北的冬天很冷,但新房却暖洋洋的,在房间里穿一件单衣就不冷, 要是烧热些,还能开窗通风。

  他给家里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好几个暖气片,暖气片是他靠做生意结识的人脉好不容易弄到的, 之前他攒的钱, 还有盖房子这段时间陆续赚到的钱,全都花光了。

  当然效果也是好的,屋里铺了石砖,平整又好看,全新的全套的家具, 款式是按照后世流行样式设计的,非常人性化, 使用很方便。桌椅沙发等等所有的家具, 搭配在一起就透着一股子大气。

  村民们看见了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反正就是不好意思进屋, 生怕弄脏了, 碰坏了, 在他们有限的见识里,这样的屋子简直像仙宫一样,听都没听说过。

  陶睿搬新家的第三天,特意请了全村人吃饭,做了好多菜。大伙儿来恭贺他们,也都各自送上了鸡蛋、大米之类能拿得出手的贺礼。整整热闹了一天, 还放了鞭炮,小孩子们跑得笑得, 别提多开心了。

  整个村里只有陶福一家没去,因为陶睿没邀请他们。就连隔壁刚搬过来那对新婚小夫妻都去了,回来时妻子还对丈夫说着陶睿的厨艺有多好,怪不得卖吃食卖那么贵还有人买云云。

  两人脸上都是笑意,陶福和肖丽珍却觉得异常刺眼。

  已经两个月过去了,他们在家烧炉子舍不得煤炭木头,睡觉都觉得冷,而陶睿家却和过夏天也差不多。都是因为有钱。但这个弟弟却不认他们,做得比谁都绝。他们还从没见过有人像陶睿这样不顾亲情,吵吵架就真正绝交的。

  但他们这两个月苦肉计、哭闹、请求全都用上了,还是一点用都没有。陶睿家的家具都是请邻居这退役军人做的,两家有来有往的,关系居然挺好。陶睿刚搬走,退役军人就搬进来了,还办了个简简单单的婚礼结了婚,现在住在他们隔壁,时常提起陶睿,让他们听得心烦。

  都说陶睿做饭赛神仙,大概只有他们一家人没吃过了,明明那次陶睿炖鸟肉的时候,也只是好吃一点而已。

  陶福一家的复杂心思没人搭理,这时候他们都在议论陶睿的厨艺呢。

  这是第一次全村人都尝到了陶睿做的菜,而且这时候陶睿研究做菜已经足足四个月了,他自己都觉得可以媲美后世高档餐厅那些菜了,那在七七年这时候的农村,大伙儿可不就觉得这味道是人间极美吗?

  所以这场乔迁宴之后,大伙儿最震惊的还不是陶睿的气派房子,而是陶睿居然有这样的手艺。他们就算没去过大地方,也知道这种手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

  还有好事儿的小姑娘去问了陶媛媛,陶媛媛只吃过两次陶睿做的菜,如实回答说比别人做得都好吃,但是也没像他们说的那样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这就证明了陶睿不是最开始做饭就这么好吃的,他在家里见天儿的研究吃的,所有人都是见过的,这样一想,都惊叹陶睿的天赋,自个儿在家研究就能成为大厨。

  一下子所有人都对陶睿赚那么多钱不奇怪了,这么厉害的手艺,那都是传奇人物,赚钱有啥可奇怪的?

  国营饭店的人还来聘请过陶睿,想让他过去当大厨,但别说是大厨了,就算是什么厂的厂长,赚的钱也没陶睿多,他怎么可能去?他笑着婉拒之后,还和人谈了进一步的合作,说他这能出一些半成品,国营饭店拿回去放锅里简单做一下就熟了。

  这种虽然没陶睿直接做出来的好吃,但也有八成的味道,比国营饭店的强多了,还能再提一提价。那人回去和领导商量一下就给陶睿下了订单,大队长知道都夸陶睿有生意头脑,这聪明劲儿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该着他赚钱。

  于是陶睿虽然把手里的钱花光了,新的收入又马上就流入钱包了。镇上还有个董飞帮他宣传,不停地寻找新销路,很快镇上一些重要的宴席都通过董飞买陶睿的半成品饭菜了。即便那些五毛钱的包子销量变少了很多,但新的这些收益已经把这部分差额补全了。

  他甚至买了个电视回家,仅有两个台也够家中二老看了,每天还有不少时间是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全村人来一起看的。

  好多人都羡慕他,差距这么大以后,嫉妒的情绪就几乎没有了。但陶福不一样,陶睿过得越好,他越难受。

  他忍不住偷偷地写了一封举报信,匿名举报陶睿贪图享乐,有当地主的恶念冒头,给大队上带来不良风气,还将普普通通的吃食卖出高价,昧着良心赚钱等等。

  他一直待在村子里,连镇上都没去过几次,也说不出什么正经理由,反正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一篇举报信写了三页纸,连以前陶睿游手好闲不干活都被写成了思想不正确,把他写成了十恶不赦的人。

  还别说,从陶福的角度来看,他就是觉得陶睿哪哪都不好,而他的举报信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陶睿真的是太可恶了,这种人就应该拉到街上斗一斗,防止他思想发生偏差。

  很快就有个四人调查小组下乡来了,找到大队长,让他带路去陶睿家,好好看一看奢靡享乐的大房子。

  大队长心中一凛,忙说:“同志,这是出什么事了?陶睿是个好小伙儿……”

  调查员摆摆手,冷着脸,“不用说这些,带我们去看房子。”

  “……哎,行。”大队长心里打起鼓来,六几年那会儿斗过几次厉害的,但过了那一阵,他们这边算是很和平,这几年基本已经不斗人了,连摆小摊卖点东西都没人管,他以为陶睿不会有事,可怎么就招来人了呢?

  还是陶睿太扎眼了,摊子铺得也大,和那些摆小摊的不一样啊。

  村里人看见这阵仗,都纷纷穿上棉袄出来远远跟着,脸上带着不安。就连知青点的人听说了也放下书本跑出来看。

  陶睿给知青点送了不少粮食,还送了一些淘到的书本,他们对陶睿十分感激,这会儿都忐忑起来。

  陶福也拉着妻女过去看热闹了,他倒要看看陶睿被抓走的时候还能不能那么得意。

  陶睿正在后院研究怎么让兔子多产崽,兔子一个月就能生一窝,养好了产量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冬天,山里没啥东西,必须找点来钱的路子顺利度过几个月的冬季。

  系统已经习惯了扫描四周,发现调查队的时候连忙告诉了陶睿。

  陶睿眯了眯眼,又给兔子喂了点吃的,淡定道:【没事,我早有准备。我这些都是在规则范围内的。】

  调查队挺远就看见陶家的大房子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说实话,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修得这么好的房子呢。就算是镇上,也不都是砖瓦房,好多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院子里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屋子里地面都是土的,凹凸不平,一不小心还要摔跟头,哪像陶睿家,连房门到大门都有石砖铺的路,果然是地主那一套!

  他们的印象不好,态度也就很差,到地方直接推了门闯进去,开始挨个房间看。

  陶国栋和吴秀芬吓一跳,急忙问大队长,“这是咋了?干啥呀?”

  大队长摇摇头,皱着眉问:“陶睿呢?赶紧让他过来,这是镇上的调查员,调查陶睿生意上的事。”他顿了顿又说,“还有思想上的事。”

  这谁还不明白?陶国栋和吴秀芬顿时脸就白了,他们忙对调查员道:“我家这钱都是正经来路,所有乡亲都知道,是我们起早贪黑做吃食赚的,还有冒险进山里采的那些东西,打猎啥的,可没干别的啊。”

  调查员在屋里待一会儿都要冒汗了,看看那些暖气片,冷声道:“听说你家一个肉包子就卖五毛?抢钱呢?”

  他们在镇上,也是听说过国秀小吃的,今天来的这四个人里有两个吃过的,知道很好吃,只是没想过陶睿这么赚钱。

  童燕在隔壁听见动静跑了过来,正好听见这句话,认真地说道:“百货大楼的衣服也有便宜的有贵的,都是衣服,价格不同。陶睿的肉包子全国独一份,首都都没的卖,是独门秘制的馅料,味道吃过的人都知道好吃,价格当然和别的包子不一样。很合理。”

  乡亲们其实没怎么和童燕接触,这几个月童燕一直跟在陶睿身边,竟学了很多东西,一张嘴就这么一段话,把调查员给说愣了。

  他本来想说的是一点面一点肉值什么钱,可童燕说到了衣服,那些从大城市过来的衣服还不是卖得很贵?就是因为好看啊,包子好吃卖贵点有什么不对?

  他最后只皱眉说了一句,“太贵了。”

  童燕冷静道:“光明正大地卖,嫌贵的不买,不嫌贵的买。搞活动时还给大家免费吃,每个月一号是促销日,给人打八折送赠品,来买的都觉得占便宜了。”

  这话说的,显得那调查员穷嗖嗖的,他嫌贵,人家也没让他买啊。那些买的人都没抱怨,他抱怨啥?再说好些人打折时买到还觉得占便宜呢,更显得陶睿的东西精贵了,就像那种名牌手表一样。

  童燕说的这些话让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反应过来就是帮陶睿说话,你一句我一句的,都在说陶睿是正经买卖,啥坏事也没干过。

  另一个调查员皱眉喝道:“都停停,咋回事我们还没调查完呢,陶睿呢?说半天还没看见人呢。”

  吴秀芬忙道:“他在后院研究兔子呢,对不住啊,他琢磨那些东西就啥也不管了,我家因为有电视,总有人过来看,热闹惯了,他肯定是没注意,我这就带你们过去。”

  大伙儿都跟着一路去了后院,一看陶睿果然抱着一只兔子,正翻来翻去地查看,一点没分神。

  大队长咳嗽一声,高声道:“陶睿,快过来……”

  陶睿连忙“嘘”了一声,把兔子放回去关好笼子和兔舍的门,才转身走过来,“大队长,咱小点声别吓着兔子,兔子受惊了不好下崽子。”

  大队长愣了愣,“还有这种事?啊,对了,这是调查队,问问你做买卖的事。”

  陶睿笑着取下手套,伸出手挨个同他们握手,“几位同志好,外头冷,进屋喝点茶水暖和暖和吧,咱们慢慢聊。”

  这一点不紧张的样子倒是让调查员诧异,就好像他们不是来调查他的,而是来他家做客的一样。他们看看挺大的后院,有个菜棚子,里头的菜都冒绿芽了,还放着个小小的火盆,压着炭。

  养了几十只兔子,二十几只鸡鸭,还有两个小猪仔和一个羊崽子。

  在大部分人都吃不上一口肉的时候,陶睿家这个后院就代表了富裕。几个调查员眉头皱得更紧了。

  不过刚才去过陶睿屋里之后,再来到外面就觉得特别冷,自然也没拒绝陶睿,都跟着进屋了。

  好多乡亲站在院子里,陶睿就把门窗打开了,让吴秀芬去灶房再烧烧火,这样屋子里还是很暖和。

  他给几位调查员倒上茶之后,他们几个就不客气地质问陶睿为什么这么奢侈,“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吃不饱饭?你却劳师动众盖了这么大个房子,只为享乐,你这是思想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