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467章

作者:湖涂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而且因为这两人就是在自己队里的,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苏卫华,小时候穿开裆裤的样子都还记得呢。

卫华能做到,自家娃子肯定也能做到。

只要自己多费心管管,让孩子们一心一意学习,那就能学好。

孩子们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他们也觉得卫华哥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可都是姓苏的呢,吃的米,喝的水都一样,肯定也一样聪明。

苏青玉和苏卫华倒是不知道苏家屯的这些热闹场景,两人去供销社买了一些水果,就去陈教授家里拜访。

路上苏卫华一直看苏青玉,唉声叹气。

苏青玉道,“咋了,之前不是很高兴吗?”

“姐,你为啥不出去啊,你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卫华,你得要相信,条条大路通首都。不管出不出国,最终我们都能达成自己的心愿才是最重要的。国家政策一直在变化,我留在国内,跟着政策走,跟着政策干,才能做个好的基层干部。学再多的理论,我得要会用于实践才行。我虽然没出国,可我比那些出国的多了四年工作经验,收获不大吗?”

“姐,我懂了。”苏卫华觉得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他的青玉姐经得住诱惑,也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清楚的选择。

他以后也要以青玉姐为榜样。

不管未来多大的诱惑,他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信念,也不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国。

想明白之后,姐弟两心情也轻松起来。

拎着水果到了陈教授家里。

陈教授和吴教授都在。两人也知道苏卫华要出国的事情了。

知道这几天会上门来。

见两人果然来了,吴教授和陈教授都高兴不已。问他们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吴教授还考了苏卫华一番,知道他课程学的扎实,心里也很欣慰。

这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啊。

好苗子。

而且这次成为出国人员,等未来回来,必定也是国家栋梁。科研界的新星。想着那一天,就觉得心情激动澎湃。

他感慨的拍拍苏卫华的肩膀,“我不多说了,就叮嘱你一句,好好学习,早日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苏卫华坚定点头,“老师,我会的!”

旁边陈教授和苏青玉都是一脸欣慰。

至于苏青玉拒绝去留学的事情,陈教授也是十分的理解。

她自己也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人,感触就是,东西方差异很大。

青玉留在国内踏踏实实的从实践中寻求真知,也许能够发掘更适合华国的经济道路。

想起起这个,她倒是将一份报纸从自己的茶几下面找出来,给苏青玉看。

苏青玉接过来看了眼。

最吸引苏青玉的,就是上面标题里,小岗村几个字。作为一名关心改革开放这件事的人,对这地方可是很熟悉的。

第212章

小岗村这个地方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特别是苏青玉他们这些励志当村官的。对于这个贫穷的村子有过研究。

这报纸上说的就是小岗村最出名的一件事儿,全村按血手印,分田到户的事情。

苏青玉也知道,第二年他们村子确实也大丰收了,后面很多农村纷纷效仿,再后来就是全国进行农业改革。

陈教授知道她是管基层的,就想问问她的想法,道,“你是当基层干部的,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理解?最近很多老同志也讨论这问题,看法都不同。”

苏青玉道,“这样做,确实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比集体种植更能激发社员的潜力。”

陈教授道,“那你准备在苏家屯这么干?”

苏青玉摇摇头,“苏家屯,如果社员们同意,我还是想走集体制。”

“这是为什么?”

苏青玉认真分析道,“农村的情况不同,这种分产到户确实能够有利于提高产量,激发更多又能力的农民同志,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苏家屯不同,苏家屯目前已经走上致富的路了。分产到户,是让一部分人有能力的人,先走上致富的路。而苏家屯,希望能够带领所有人致富。”

其实这个问题,当年苏青玉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考村官的同志分析过。

他们都认为,在大环境下,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农民同志,除了种地,基本上没什么特长。

有能力的农民同志自然可以迅速致富,甚至离开农村。而一部分能力平庸的,就不行了,得有人带着。

这时候组织的重要性就来了。

不过就目前这个国情来说,让所有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不可能的。大家还在追求吃饱饭,穿暖衣的阶段。

而国家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人才来干这活。

更没有这个市场提供这么多农副产品去致富。想想未来扶贫工作依然还在做就知道了。所以说,分产到户,是目前最适合的路子。

上一篇:穿进虐文考科举

下一篇:朕亦甚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