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第317章

作者:宝妆成 标签: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荣氏忍住不适,让人去叫大管事来,请大管事派人跑一趟,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荣九带回淮安城。

  “把人带回来看牢一点,不许他乱跑!”

  前脚才派人去拦截荣九,后脚荣氏就熬起了保胎药。

  她动了胎气,自然惊动了丈夫和婆母。

  听明缘由,石大少爷还没说什么呢,石夫人已是怒气冲天:“那个程卿前些天好像递过拜帖来,老爷不在,也没见他。他身负皇命,要去淮南赈灾,却有心思和荣九一个小孩子置气,一点轻重都不分,我这就让人给老爷送信,看看老爷会怎么做……荣九若有个什么事,咱们石家可不会放过他!”

第469章 :坚决不给程卿递梯子(1更)

  石夫人说话特别有底气。

  自从石大人做了漕运总督,石家在这江南一带俨然是土皇帝,想要讨好石夫人的女眷太多了,至少是知府家的女眷石夫人才愿意见一见。

  来石府拜见的,也至少得是和知府同级的官员,才有机会见到石总督本人。

  程卿到淮安城递了拜帖,石夫人一看是个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就没见程卿。

  石家也不完全是势利眼,毕竟石总督公务繁忙,石家少爷身体不好,不能日日替父见客,石夫人设个门槛,家里才能清静些。

  谁能料到,程卿一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连见石总督的门槛都没达到的,行事居然这么蛮横!

  石夫人喜欢儿媳荣氏,爱屋及乌,也极喜欢荣九。

  石少爷身体不好,荣九一年有半年时间会待在石家,孩子们很喜欢这个舅舅。

  荣九在石家和在外面是两种脾性,石夫人一听荣九和人发生冲突,就和荣氏想法一样:肯定是别人的错!

  当下就要给石总督送信,还是石少爷拦下石夫人:

  “母亲,您且等等。”

  石少爷身体不好,大夫说生气伤肝,石少爷还想看着自己儿女长大,就听大夫的话修身养性,是个极温吞的性子。

  人不被怒气支配头脑,就不会做那么多错事,石少爷觉得事情就是个小事,没必要上纲上线:

  “父亲现在督管漕粮分身乏术,这样的小事何必去烦他,先把人荣九找回来,别让他去淮南。至于那位程学士,放着不管,他去淮南赈灾,终要求到父亲头上,您又何必着急呢?”

  石少爷是家里的男丁,虽被身体拖累不能出仕,也并非万事不管。

  石少爷的眼界是高于内宅夫人的,更能理解石总督的想法。

  石总督不见程卿,不是嫌程卿官小,而是见了程卿后会很麻烦,程卿一定会向总督府寻求帮助……然而石总督暂时不想碰淮南的烂摊子,只要长巾贼干扰不到漕粮的征收和大运河的运输,并不会碍着石总督什么事。

  在官场,明哲保身才是正确的,少做不见得是对,但多做就一定容易出错!

  到了石总督这位置,他根本不需要争什么功劳,只要安安稳稳当漕运总督就好了嘛。

  掰着手指头算一算,放眼整个大魏,还有比漕运总督更好的官位吗?

  再往上,石总督不是到别的地方做封疆大吏,就是回京城执掌六部,入内阁,当阁老做首辅——储君又未定,回京城正好卷入争储的旋涡中,哪有在江南做土皇帝自在!

  如果可以,石总督恨不得就在‘漕运总督’这个官位上致仕。

  石总督吃撑了才会想管淮南的事,别说程卿递了拜帖,便是五皇子到了淮安城,石总督都会避而不见。

  在石夫人眼里,荣九是一个小孩子,程卿不够大度,才和一个小孩子计较。

  石少爷依稀记得,程卿六元及第的消息以邸报通告全国州府县,邸报上面说程状元只有十七岁。

  荣九还比程状元要大两岁呢,要拿年龄说事儿,荣九可站不住脚。

  然而十九岁的荣九都有年轻人的急躁,十七岁的程状元,真的能处理好淮南复杂的情况?

  石少爷笃定程卿甚至是五皇子,最终还是要求到总督府头上。

  要不要伸出援手,又帮到哪一步,只能由石总督决定。

  “咱们急吼吼去找程卿麻烦,不就给了程卿梯子,让他顺着往上爬吗?这样会让父亲难做的,别搞到最后,父亲不想帮也要帮,非常被动。”

  石少爷说得有道理,石夫人也没刚才那样生气了,反过来劝儿媳荣氏安心养胎,当务之急是先把荣九找回来。

  荣氏脸色不太好。

  荣氏现在的生活是人人羡慕,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选一处遗憾,那就是石少爷脾性温吞,荣氏觉得丈夫性情不够果断,没有男子气概。

  就像眼下,总督府对上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小官儿,都不能快意恩仇,让荣氏感觉极是憋屈。

  落荣九的面子,比踩荣氏的面子更叫她难受。

  石少爷听说大管家已派人追小舅子荣九去了,怕有疏漏,又命人拿了石府的帖子,快马送到去淮南的必经之地,等荣九到了地步就把人拦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石少爷处事很周全,荣氏当着婆母也不好说什么,私下里却派人去扬州,替荣九告罪,说明荣九没有及时回扬州给老太君拜寿的原因。

  这就是给扬州荣家递话呢,荣九在外面被人欺负了,让荣家人自己看着办!

  平日里不总说疼荣九吗?

  真疼荣九,就要拿出点行动来,疼不疼可不是全靠嘴巴说的。

  荣家的富贵有大半都系在嫁入石家的荣氏身上,姑奶奶发了脾气,荣家人立刻要商量出个对策。

  为着荣九和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对上?

  真没必要啊!

  大家不能化干戈为玉帛么,真是愁人。

  “那怎么办,玉娘现在就指着荣家出面,咱们要是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寒了玉娘的心?”

  玉娘就是荣氏的小名。

  荣家老太君表示,荣玉娘和荣九都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辈,不管得罪谁,这口气必须替姐弟俩争回来。

  荣家立刻派出两个和荣九一辈的子弟,带着一船的人马,去追荣九了。

  ……

  惹了一个荣九,要惹出两家人。

  这样的结果程卿已经想过,自己选的法子,就要自己承受结果。

  等程卿启程后,荣九果然带着人跟在了运粮队后面。

  扎营时,运粮的民夫们吃得是噎嗓子的干粮,跟在后面的荣九,饮食极尽奢华,肉香菜香被风吹过来,民夫们肚子咕咕叫,频频张望后面,再启程时许多民夫都有了恍惚的症状。

  “奶奶个腿,他们就是故意的!”

  武二气极。

  程卿吃的也不是大鱼大肉,伙食标准也就比民夫们好一些,但和荣九那边比差得远呢。

  武二生气,程卿连眼皮都不抬,“路过集镇时找人买几头猪,有多少家禽就买多少,先供给卫所的兵士,和荣九置气没意思,咱们要确保这二万石粮食顺利运到淮南。你就把荣九一群人当成是免费的护卫,他们帮着护送粮食,又自带伙食,吃好点是应该的。”

第470章 :动摇军心(2更)

  只要把荣九定位成自带伙食,不用发饷银的护卫,那不管荣九做什么,程卿都会宽容对方。

  水匪没有被斩草除根,程卿一直以为离开淮安城会遇到伏击。

  现在安安全全换了陆路,程卿觉得是荣九的功劳。

  荣家的招牌,或说石总督的招牌够硬,水匪都不敢冒险来招惹……程卿真想好好感激荣九一番的,可惜俩人没谈拢。

  程卿让武二找集镇买肉。

  回来武二就说肉价贵,在京城一斤猪肉不到二十文,大多时候是十五到十八文之间波动,在这里竟要卖到四十五文,买一百斤肉就差不多五两银子,武二把集镇上的肉铺都买光了也只有三百多斤肉。

  三百多斤猪肉,两百个卫所兵士和护卫们一天的肉食供应是够了。

  然程卿仍嫌少,放话让屠夫们帮忙送肉来,只要能跟上运粮的队伍,她按五十文一斤的价钱给,有多少要多少。

  还没到淮南,猪肉的价钱就是京城的三倍,肉价贵,粮价更是不便宜。

  如果不是灾年,这里的米价一石差不多是五钱银子,现在一石米已经涨到了二两六钱银子。

  “这么贵的米价,粮铺还不能敞开卖,因为粮价每天都在涨,今天去是一个价,明天去又是另一个价!”

  越是往淮南靠近,程卿都能感觉到天气干燥。

  及目所见的绿色变少了,淮南附近的地域就算没受灾,今年的粮食也绝对是欠收的!

  武二本是去买肉的,回来后情绪低落,离淮南渐渐近了,勾起了武二以前的记忆,武家兄弟俩就是家乡闹饥荒,除了兄弟俩活下来,家里其他人都饿死了。

  这样一想,武二又不觉得啃馒头有什么不对了。

  淮南的灾民连稀粥都喝不上,他居然还嫌吃得不够好?

  有这种心理,简直要被雷劈!

  荣九少爷就该被雷劈,别说猪肉涨到四十五文一斤,就是涨到四百文,甚至是四两银子一斤,荣九少爷都吃得起。

  荣九带着几十家仆跟在运粮队后面,顿顿大鱼大肉,吃不完的饭菜被随意倾倒在路边,他的本意大概是想引起运粮队伍的骚动,程卿及时让武二采购猪肉,除了供给卫所兵士和护卫们,运粮的两千多民夫,每日也能分到一千斤猪肉。

  一千斤猪肉只要四十两银子,程卿和五皇子沿途化缘了不少银两,这个支出程卿是能接受的。

  她和五皇子分开时,五皇子直接给了她一万两银票,可以花在和赈灾有关的人和事上。

  要是用于享受,一万两银子投入进去,可能连个屋子都布置不出来,但用来买基本的生活物资,哪怕受淮南影响,米价和肉价飞涨,一万两银子的购买力也堪称恐怖——不过是每天几十两银子,就能让民夫们更安心运粮,这笔银子绝对花的值当!

  何况这银子也没让程卿掏腰包,何老员外不仅跟着奔波,离开淮安城,就以何家织坊的名义捐了两万两银子。

  所以程卿现在手里有三万两银子可以动用,一天几十两银子的花销不算什么,她也不用再昧着良心看民夫们吃糠咽菜,就算赈灾的账目要递给皇上看,程卿都不心虚。

  她做的不是出格事,她是为了稳定军心!

  荣九还是太年轻了,炫富炫到了程卿面前,程卿若是有意整死荣家,也不需搞什么阴谋诡计,只把一路所见的事写成折子递给皇上,荣家都要倒霉。

  荣九命人倾倒饭菜的事,影响了运粮的民夫,程卿及时稳定了军心,这事儿却仍有后续坏影响。

  从淮南逃出来的灾民,把树皮草根都啃光了,好不容易逃离了淮南,却发现有人在倾倒饭菜。

  灾民们顾不上悲愤,惊喜交加跟在荣家一群人后面,就等着抢荣家倾倒的饭菜填饱肚子。

  从一个两个,很快发展到了一群。

  才走了两天,就有几百个灾民聚集在一起,远远跟在荣家队伍后面。

  “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