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 第49章

作者:蝶飞絮舞 标签: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在很多国家,童婚是合理的现象。

在很多国家,女性穿短裙都是违法的。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美国部分州,抢婚和通婚依然存在。

我们身边的不存在,我们身边没人谈论,不等于事实不存在。

☆、历史留影

  天气渐渐热起来,厂外的荒坡上草木郁郁葱葱,宿舍区内也变得绿树成荫。

  从舅舅家的阳台往下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枇杷树上挂了一串串椭圆的果子。青绿色的果子,看起来只有玻璃珠一样大小。可是散发出来的香气,却比开花时节还要浓郁些。

  这段时间的清晨,文岚几人在宿舍区跑完步,便不时会站在枇杷树下仰望。

  文榕他们更是盯着那些枇杷直咽口水,恨不得立刻剥了皮,塞进嘴里尝尝味道。

  那枇杷的香气就像一条瀑布,将文岚整个人笼罩进去,染上一层沁人的清香。

  此刻,在山野间胡乱走了一圈后,嗅着枇杷的清香,文岚满腹愤懑似乎得到抚慰。

  不平之气,化作满头满身的汗水,融入天地之间。

  午后,文岚再次闪进空间,发现两人熟睡如旧,便带上随身设备,打开了如意门。

  就这样,文岚从湿热的华国南方的午后,忽然跨入了春意盎然的古迹公园的清晨。

  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文岚背着背包,融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悠闲地探访这座古城所凝聚的历史时光和那数不尽的奥秘。

  硕大的山岗呈北高南低之势,古城便建立在山上。

  走了几分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雄伟的凯旋门。高耸的石柱托起了宽大的门洞,即便历经千年的风雨,凯旋门依然屹立不倒,伫立在山坡上看着千年后的来人。精美的雕塑,清晰可见的文字,无不彰显了古罗马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可惜,古城早已等不回自己的主人。

  沿着青石铺就的广场,一路往前走。宏伟的歌剧院,充满市井之气的贸易市场,祭祀用的井台,一一出现在游人的眼前。为千年后的来者,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昔日罗马生活的画卷。

  走过公共区域,就到了古罗马人聚居的房舍遗址。

  罗马柱为梁,石块筑起千年不塌的墙壁,石桌、石凳和石椅依然在等待久久不归的主人。

  热水管道连通着罗马人最爱的浴室,这里曾是罗马人挚爱的社交场所。无数的英雄豪杰曾在这里发表长篇讲演,学者、艺术家、文人骚客在这里展露才华,英豪们曾在这里上演了无数血与泪的传说。千年过去后,却只剩下那一排排石质的坐便马桶伴着清风明月,诉说着千年的孤寂。

  再往南走,便看到了一个扇形的露天大看台,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罗马角斗场。整齐的石质阶梯,一层一层往外散开,逐层抬高观众们的视野,中间还留下甚为宽敞的过道。在这里,勇士与勇士经常上演一场场肌肉与肌肉相碰撞的殊死搏斗。偶尔,也会上演一场械斗,在利剑与剑盾的火花四溅中,勇士获得了荣誉和掌声。

  古城静静地站在山岗上,安静地迎接风,沉默地淋着雨。

  行走在这座沉寂的古城中,文岚可以用双脚去度量每一寸土地,可以用双手去触摸这凝固的历史。每一块十多个世纪之前塑成的石块,都在向后世的人们,述说着原原本本、没有额外加以修饰的历史。繁华与鼎盛早已逝去,行走期间的文岚,感受到了无比的真实,享受到了难得的内心平静。

  迎着徐徐春风,文岚悠闲自得地行走在古城坑坑洼洼的青石古道上。

  清风拂过文岚的手指,小鸟在四周鸣叫。

  刹那间,文岚眼前晃过一段城墙,似乎抓住了之前一闪而过的一丝灵光。

  拇指与无名指一搓,文岚忍不住打了个响指。

  对,这个时候旧北京城的的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后世人无比懊恼的古城墙尚未完全拆除,大片四合院依然完好。

  一切,还有挽回的机会。

  想起北京古城,文岚就不禁心潮起伏。

  记忆的闸门不由自主打开了,以前看过的资料和各式影像,就如同一部影片,在脑海里自主开始播放。

  作为明清两朝首都的北京,在后世人眼中处处是宝藏,点滴皆景观。

  可惜,不同时代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思考的方式自然不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在如何处理北京古城这问题上,各路专家和政府职权人士争论不休,分歧异常严重。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社会就要有新气象,拆城墙是社会从旧时代革新到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性举动之一,坚决要拆除北京古城墙。以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夫妇和建筑系教授陈占祥认为应该妥善保存古城,北京行政中心可以建立在老城区之外,一个城市多个中心,将首都的职能拆分以缓解城内资源不足带来的沉重压力。

  梁思成曾说:“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为了保留古城,梁陈一方甚至提出将北京古城和古城墙开辟为城市公园,种满灌木,设建休息长椅,将其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人民公园。

  梁思成曾说:“今日这一道城墙已是个历史文物艺术的点缀,我们生活发展的需要不应被它所约束。其实城墙上面是极好的人民公园,是可以散步、乘凉、读书、阅报、眺望远景的地方。”

  “底下可以按交通的需要开辟新门,城墙在心理上的障碍是应予击破的。”

  “多开辟新城门,城乡交通本是不成问题的;在新时代的市区内,城墙的约束事实上并不存在。”

  按照梁陈的设想,市民可在古城临近的永定河夏季泛舟,冬季滑冰。贯通之后,便可以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景区。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让后人扼腕不已的是,梁陈方案没有得到采纳,古城墙毁于一旦。

  之后的数十年,大片的古迹被拆除,数以万计的四合院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一个一个留作展览的大院子和小片观光用的胡同。

  而北京城的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严重,数十年后更是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短缺,人地冲突严重,最终政府依然不得不另辟新地,成立副都,分散首都的压力。

  而关于旧城区是拆是留,侧重不同的角度,世界各国各有不同的选择。

  巴黎曾经觉得世纪的城区拥挤而不卫生,于是大兴土木。在城市大拆迁重新设计的过程中,拆除了大量古代建筑街道,原本中世纪形成的城区大多被重新规划处理掉了。

  而欧洲依然有许多城市保留了旧城区的原貌,将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我们熟悉的邻近几个国家,都依然保留了大量旧城区和古建筑。这些,都成为20世纪后叶的重要旅游资源。

  另外,还有一部分城市,将旧城区加以改造,在旧时代与新科技之间取得新的平衡,在旧城区上方建立新的商业资源,变成全新的城市。

  而这些,正是文岚可以改变的,也是文岚此时此刻迫切想要做的。早一天,也许能够保留的古迹古物就能多一点。

  单纯的学术建议,前人已经做过,文岚决定换个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决策层能够重新审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新建新城区,国家投资计划,本身就是搞活经济,让资金流动起来。后世各个国家每次遇到经济危机,都是在大量印钱的同时,大兴土木,修建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国家购买的方式代替商业资本的投入。

  当民间资本开始活跃起来,人们敢于消费的时候,社会上的钱就会再次流动。一元钱的投资,在社会上周转一圈,会起到7倍甚至十余倍的加乘效果。资金流动起来,社会上的资源得到有效调配,国家的经济才会活起来。

  后世人已经习惯考虑问题从经济出发,成本与预期回报都想得明明白白。而此时此刻,国人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掌权者更没有从经济角度考虑决策的习惯。人们更习惯以省的方式积攒资本,以抠的方式积沙成塔。

  所以,文岚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前面一半都是在普及基本经济概念,包括许多此时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说。

  其后,文岚根据后世的资料,分别罗列了三种旧城区改建模式。后面,文岚开始大量掺杂私货,大力描述丰富的旅游资源就等同于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能够以绿色无污染的方式为当地人们换取数之不尽的利益。

  写到兴起,文岚顺便把苏联58年惊艳全球的数控机床对未来工业的影响细细描绘了一番,毕竟三十年后华国产业一直苦于数控机床的禁运带来的扼脖之伤。

  文岚再介绍了一番苏联的3进制计算机和欧美的2进制计算机,同时未雨绸缪地介绍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给计算机产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文岚到了60年代后,一直苦于通讯的不便。不管是电报还是通信,效率实在太低,非常碍事。而固定电话普及率有限,使用非常不方便。

  一旦通讯手段有了阶级性的进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会有更高效的发展。

  其实,早在1958年,苏联就已经发明了移动电话,并且开始量产。移动电话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含电池重量也不过500克。这种移动电话不仅可以在城市内任何地方拨打,还可以接通任意固话,功能已经与80年代的移动电话差不多。可惜,苏联官僚对这种移动电话没有任何兴趣,不愿意为此买单。而当时一部移动电话所费不菲,跟买一辆摩托车的金额差不多,仅仅依靠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是没有出路的。

  但,这些一旦有国家资本的注入,有了一定规模的订单后,便会实现规模经济,单个产品的价格便会下降。

  而且,随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人力资源、资金以及政府注意力自然都会有所倾斜。

  长期以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会得到有效发展。

  这些,正是这个时代的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做的。

  这三样新科技,在欧美世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变了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旧城区代表的旅游资料,文岚想要保留。

  计算机代表的新生产力,文岚想要争取。

  改变普通华国人的生活状况,是文岚正在努力做的。

  以上种种,文岚一个都不想放弃。

  只要还有一线机会,文岚都希望为未来数十年的国人再争取一番。

  

☆、旧货淘宝

  “……所以,我就只能把她们都带了回来。”文岚不好意思地扭着手指,时不时抬头看看关博睿的脸色。

  即便拥有金手指的人是自己,但受限于对这个时代的不熟悉,文岚对很多事情并没有把握。

  而且,文岚的生理年龄过于年轻,很多事情也必须求助关博睿充当那个工具人。

  关博睿仔细研究了仍旧处于甜睡状态的女子,发现她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五官与华国人、白人都相去甚远。

  关博睿摸了摸小女婴襁褓的质地,开口询问一些细节:“你亲眼看见那个村落的人用木头搭建的那个木柴堆很大吗?”

  文岚眼珠子转向右边,再三确认之后回答:“嗯,我记得我进村的时候,那些木柴和其他易燃物已经堆了一个人高。我们跑出来的时候,那些人还在堆木柴。”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肯定不能送她们回那附近了。”关博睿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你跟她说英语的时候,她是完全听不懂,还是听不懂某些单词?”

  “她完全听不懂,就连拜拜也并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一点,文岚非常肯定。

  毕竟,文岚深有体会,出逃的那段时间,更是深深体会到沟通的必要性。

  “那就难办了。她们国家有上千种语言,只有不到10%的人懂英语。她听不懂英语,就意味着不仅不能留在我们这,甚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人都很难与她沟通。”关博睿眉头可以夹死蚊子,“除了把她送回他们国家临近的城市,就只能送她们去以前的宗主国。这一百年来,他们国家很多人移民去了英国。如果运气好,应该可以找到能与她沟通的人。”

  “我们送她们去英国吧。回她们国家,一个不小心,才出狼窝,又进虎穴。朝不保夕的,救了等于没救。如果能够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而富裕的环境,小宝宝的人生将完全不一样。舅舅,我们现在就去一趟英国吧。”

  文岚转回头,看了一眼那一大一小,双手合十,满眼都是乞求。

  关博睿叹了一口气,换了身合适的衣裳,做好外出的准备。

  文岚蹲下来,轻轻拍了拍穿丽纱的女子的手背,试图唤醒她。

  摇醒穿丽纱的女子,女子睁开双眼看见陌生男性,立刻蜷缩成一团,肉眼可见的浑身颤抖。

  文岚安抚了许久,穿丽纱的女子才带上行李,抱着女婴,紧紧跟在文岚后面,出了如意门。

  关博睿把文岚安置在路边的小饭店,自己去兑换英镑兼打听消息。

  穿丽纱的女子努力地缩着肩膀,坐在角落的墙角边,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文岚没有劝她,自己小心地调好的婴儿奶粉,然后就着女子的手慢慢喂小女婴。

  穿丽纱的女子调整好女婴的身体,小心翼翼地抚着她的后背,让她打出一个小奶嗝。

  喂了两次东西后,小女婴的状况大有好转,哭声渐渐变得有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