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恶毒小姑 第24章

作者:云一一 标签: 女配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那也不是床吧!虽然我瞧得不是很仔细,但好像就是几块很薄的木板拼在一起?也就三哥你人瘦,才勉强能睡。换个稍微壮些的人,只怕还没躺下,那几块木板就全给压断了。”其实上次去过姜三海在私塾的屋子之后,姜菱就很想做些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加之姜三海明年就要参加科举,一旦考上秀才便会离开私塾,这个时机不好生出多的事端,姜菱思来想去,就选择了按兵不动。

  不过眼下机会合适,姜菱当仁不让就挑破了真相,将姜三海在私塾的真实现状摊开在了姜家所有人的面前。

  听完姜菱的话,姜家人确实很受震撼。姜老爷子皱起眉头,眼神暗了暗。姜老太太整张脸都黑如水,好半天一句话都没蹦出来。

  特别是姜二哥,他是真的以为姜三海在私塾过的很是光鲜亮丽,比他这个酒楼掌柜可谓潇洒太多。没成想姜三海在私塾居然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

  这一瞬间,姜二哥觉得自己很糟糕,为这些年他诸多不为人知的心思而感到惭愧,只觉很是对不住姜三海这个弟弟。

  家里其他人也就算了,很少去镇上,也没有机会去私塾了解真相。但他人就在镇上啊,距离私塾也没那么远。只要他肯稍微上点心,怎么可能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件事?

  说到底还是因着他被嫉妒蒙蔽了心,这才错过了明明早就可以发现的真相。亏他还时不时埋怨姜三海比他过的好,感叹命运不公。此刻想来,他才是猪油蒙了心,对不起自己的亲弟弟!

  姜大哥和四哥也觉得很不是滋味。都怪他们这些当兄弟的没用,赚不到银子,帮不上忙。换了其他读书人,谁不是家里好吃的好喝的供着,一丁点的苦头也受不得?唯独他们家,真是苦了三弟/三哥,对不住三弟/三哥……

  “我真的没事。”被家里突然沉默下来的压抑气氛感染,姜三海没好气的拍了拍姜菱的脑袋,“就小妹爱小题大做,她是什么性子,咱们自家人还不清楚?”

  “我哪儿有?”凡事见好就收,姜菱也没料到她这几句话对姜家人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很识相的开始活跃气氛,“说起来,咱家要买个多大的院子才够住?那种一进的,二进的?”

  “你倒是心大,都想住二进的院子了?”姜三海很是配合的转移话题,话音落地忽然反应过来,看向了姜菱,“你刚刚说的是买?”

  “对呀,咱们这么多人去镇上住,肯定是买啊!”姜菱一脸理所当然的点点头,随手指了指大壮他们几个小的,“家里一、二、三个男娃,以后都要读书,肯定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还能租一辈子的房?而且三哥和四哥都还没孩子,以后咱家的男丁只会更多,买大一点的院子肯定更方便啊!”

  他当然知道买房子比租房子好,但问题是银子呢?哦不对,这丫头最近赚了不少银子……抿抿嘴,姜三海意味深长的看着姜菱:“你确定不给自己留嫁妆了?”

  “看吧看吧,三哥你又开始了!”姜菱猛地站起身,走过去抱住了姜老太太的胳膊,委屈不已道,“娘,三哥每次都这样说。我就觉得他根本没心为我准备嫁妆,等我将来嫁人,他肯定直接撒手不管,理都不理我这个亲妹妹。”

  “他敢?他可是你亲三哥,肯定要管你出嫁,为你准备丰厚的嫁妆,让你嫁的风风光光!”姜老太太立刻就变了脸,朝着姜三海怒目相对,“老三你以后要是敢不管你妹妹,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娘,我不会的。”同样的戏码,姜菱只玩一两次,姜三海还会被蒙蔽。可次数多了,姜三海哪里看不出来姜菱是故意为之?

  无奈的摇摇头,姜三海是真拿姜菱一点法子也没有了,索性就顺了姜菱的意愿:“小妹想在哪里买宅院?事先可有看好?”

  “天啊,我难道不是只出银子就够了?三哥还想让我东跑西跑去看宅院?这事儿不该是三哥你和二哥负责吗?”姜菱一脸不敢置信的惊呼出声,话语中尽显娇蛮,“哦不对,三哥你是读书人,身子骨弱,大冬日里肯定冻不得。那就二哥去看吧!二哥常年在镇上,又是当掌柜的,肯定见多识广、认识的人多,让二哥去找院子,我只管付银子!”

  自打当上酒楼掌柜,姜二哥一年到头都在镇上忙,回来家里的次数并不多。即便回来了,也是匆匆回、匆匆走,跟家里人的接触一年比一年少。他却是不知晓,自家小妹竟然是个这样的性子?

  往日里只说姜菱刁蛮任性又不好伺候,姜二哥是知晓的。谁让姜菱被姜老太太宠惯的不成样子,简直是无法无天。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姜二哥对姜菱这个妹妹向来是避而远之,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省得他一个不高兴跟姜菱杠上,惹得家里不得安宁。

  今日这一相处,姜二哥忽然发现,自家小妹哪里刁蛮任性了?哪里不好伺候了?自家小妹明明就很善解人意,是个温柔善良的可爱姑娘!

  心中滤镜一经加上,姜二哥看向姜菱的眼神瞬间就变得很是温和宠溺:“小妹说什么就是什么,二哥都听小妹的。”

  毫无预兆突然收到来自姜二哥的善意,姜菱愣了愣,着实有些诧异。不过打从上次在酒楼跟姜二哥见过面后,姜菱就对姜二哥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此刻便也坦然接受了。

  毕竟金钱容易人心,也是最佳的检验人心的方式。姜二哥那般精于算计的一个人,能做到丝毫不惦记她这个亲妹妹手中的银子,姜菱觉得还是很了不得的。

  她跟旁人可不一样,先不说姜家至今都没分家,单是原主这些年花了姜家多少银钱,便是众所周知,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姜二哥又是迄今为止对这个家贡献最大的人,拿回家上交的银子也是最多的。

  乃至于哪怕姜二哥真的开口跟姜菱算账,要求姜菱出一些银子贴补家用,帮衬其他几房,姜菱也不会觉得姜二哥有错。

  可姜二哥做到了不过问她手里的银钱,也丁点没有露出算计和贪图的想法和心思,就足以让姜菱拿出不一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位二哥了。

  “那就都听我的啊!我的银子,我做主。谁都不许跟我抢,也不许跟我争!咱家趁早把大宅子买好,都搬去镇上享福!”姜菱抬了抬下巴,语气很是傲慢。

  姜大嫂等人已经彻底蒙圈了。反应过来姜菱这是真的打算给家里在镇上买宅院,惊喜之余,只剩下连连点头,哪里还敢有半句想法?

  姜大哥和四哥则是看了看姜老爷子和老太太,又望了望姜三海和姜二哥,好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话,最终就用力点点头,转而瞅向姜菱的眼神尽是感激和感动。

  “成,就按菱儿说的办。”姜老太太起先确实有护着姜菱不把银子拿出来倒贴家里的想法。可事情说到这一步,她哪里不心疼自己的亲儿子和亲孙子?

  也罢,姑且先让菱儿吃点亏。等日后姜三海有出息了,她自然会勒令姜三海加倍还给菱儿,势必要让菱儿过上不愁吃喝的富贵日子才行。

  “嗯。”姜老爷子是最后表态的。轻轻一个“嗯”字,其实饱含他的无力和退让,却也是他最后的妥协和欣慰。

  一家人到底是一家人,跟外人不同,也比不得。不过是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菱儿又能赚多少银子?眼下菱儿夸下海口要给家里在镇上置办宅院,可不就是要掏光所有的私房钱?亲闺女做到这个份儿上,是他们整个姜家的福气,合该他们姜家人记菱儿的恩、领菱儿的情!

  往日里姜老太太动辄训斥家里几个小的以后要好好孝顺姜菱这个小姑,姜老爷子从未正面表态,既不反驳,也不附和,任由姜老太太闹腾。但是今日之后,姜老爷子毫无疑问就跟姜老太太一条心了。

  姜菱是个行动派,姜三海和姜二哥也不例外。确定以及肯定姜菱真心打算买宅院,又仔细询问过姜菱手中的银子后,两兄弟次日就出了门。

  姜菱是真心觉得不必要这么着急。虽然是她自己嚷嚷的“趁早”,但是大年除夕前一日往镇上跑?受冷受冻先不说,确定能找到合适的宅院?

  “能找到的。小妹你是不知道,这越是赶上过年,镇上宅院的价格反而越低。”姜二嫂倒是对此了解一二,笑着跟姜菱解释道,“咱们镇上一般都是当地人,轻易不会买自家宅院。可一旦卖,多半是家里生了变故,急需用银钱、抑或急需搬迁。今个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宅院再不脱手,家里就过不了一个好年了。”

  姜菱当即意会,点点头:“倒也是。拖到年后,你不急,我也不急,反而可以慢慢讨价还价。”

  “可不是这个理?所以你二哥和三哥才这么急的赶去镇上,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捡个漏。买宅院这事,说到底就是碰运气。运气不好,瞅上一年半载也寻不到合适的。可万一运气好了,赶巧碰上了,那就是一锤子的买卖,捡个大便宜都说不到,旁人也羡慕不来。”姜二嫂还是很赞成姜二哥和姜三海今日出门的。

  主要是早先没有任何消息,也没任何的打算,不然姜二嫂肯定自己一个人仔仔细细把小北镇所有的犄角格拉全都摸查个遍,保准没有任何一处遗漏之后,再做决定。

  眼下这般情况虽然事出突然,但因为赶上过年,姜二嫂在短暂的遗憾过后,就是满满的期许了。等着看吧,说不定就让姜家两兄弟寻到合适又便宜的宅院了呢?

  “按着二嫂这样说,我倒是盼望二哥和三哥能捡回来一个大便宜了。”姜二嫂只是心里期许,姜菱却是悠悠然的笃定。

  姜二哥的运气,姜菱不敢说。姜三海可是正儿八经的男主,还能少了运气?

  姜菱敢打包票,如若说现如今小北镇确实有宅院在卖,最合适、也是最便宜的那一处宅院肯定非姜三海莫属,谁都抢不走。

第44章

  姜三海的运气确实毋庸置疑。他一开始想为姜菱租的住处就靠近私塾,此刻变成买宅院也没想过换其他地段,到了镇上之后带着姜二哥一路奔向私塾附近的柳儿胡同。

  姜二哥向来很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往日里,他不一定会全听姜三海的。但是昨日他受到的震撼太大,只觉得自己很是对不住姜三海,今日自然二话不说任凭姜三海做主,只是默默跟在身后以防万一再出面圆场。

  姜三海没有给姜二哥出面的机会。柳儿胡同这一片之于姜三海而言,还是很熟悉的。带着姜二哥走过一圈之后,他径自敲开了一处挂着“售卖”木牌的府宅。

  再然后,很顺利的,姜三海以着一个很实惠的价钱谈拢,交完银子又立马跟房主去衙门过了契,很快就拿到了一张新鲜出炉的房契。

  “咦?怎么写的我的名字?不是该写爹的名字吗?”感激姜三海这位三哥,别的没有多教,还是教会了原主认识自己的名字。以致于姜菱想要辨认房契的名字就简单多了,不需要遮遮掩掩的假装看不懂。

  “你出的银子,当然写你的名字。”房契给了姜菱,姜三海便完成了任务。多的事情不再详细介绍,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留下姜二哥被姜老太太和姜二嫂他们缠着问东问西,着实一番热闹。

  “真买回来啦?这么顺利?”姜二嫂确实心存期许没错,可实实在在看到房契,她又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嗯,买回来了。确实挺顺利的。三弟对私塾那一片地段很熟悉,绕了一圈就找到了合适的宅院。要我说啊,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卖个宅院还在门外挂个木牌,我还没看懂是咋回事,三弟就敲门进去了。”提及姜三海寻到这处宅院的经过,姜二哥其实也很震惊,云里雾里差点没摸清头脑。

  还是之后回来的路上问过姜三海,姜二哥这才知道,柳儿胡同那边居住的很多都是读书人,行事作风不尽相同。

  有些读书人不喜太多陌生人在自家来来往往,哪怕是卖宅院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去找牙行,而是选择安安静静的自行在门外挂上木牌,为的就是避开不识字的买家,寻找同为读书人的买家。

  换而言之,这种读书人就只看得上读书人,也只想要把宅院卖给读书人。虽说有些门户之见,但也是卖主自己的喜好,旁人管不得,也插/不了口。

  像今日如若是姜二哥单独找过去,首先他并不懂这其中不成文的规矩,其次他也不一定能入得了那户卖主的眼。即便退一万步讲,卖主确实急切想要卖宅院,想当然姜二哥谈出来的价钱,也不会这般的优惠。

  “我在镇上这么多年,还真不知道有这些弯弯绕绕。”擦了擦脸上的汗,姜二哥感叹道。

  “这事是真的,不过我也只是听说,没有碰上过。”姜二嫂是土生土长的镇上人,打小听闻的事情不少,了解的也算多。不过他们家没有读书人,进不了这个圈子,也接触不到这种卖主。

  而且这种卖主其实少之甚少,轻易碰不上。不过是因着一句高雅的“以文会友”,才会成为津津乐道的传言,被一众读书人戏称为“美谈”罢了。

  “那不就是说,这样的宅院哪怕拿着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得到?”旁的事情姜老太太不大懂,不过她听懂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现下买的这处宅院很是了不得,旁人都买不到的。

  “对,就是这个理儿。娘你是没看到,那屋主卖宅院之前,还考了三弟的学问。反正我是一个字也没听懂,三弟却蹦出一连串的话,反正那屋主听得很高兴,还特意给咱们便宜了十两银子。”当时姜二哥直接就愕然的睁大了眼睛,完全没有想到还会有这种好事。

  十两银子啊,可不是十文银钱,说少就少了,那位屋主也是个大气的。当然,肯定也不差银钱,否则哪里能这般阔绰?

  “所以说,还是读书人好,读书人厉害。”姜二嫂也没想到这种好事能落到自家人的身上。一想到居然便宜了十两银子,她登时笑开花,连带对姜三海这个只会花家里银子的读书人也彻底改了观。

  毕竟早先一直说等姜三海当了大官,他们二房就能享福,可姜三海这不是一直没有当上大官么!而且虽然姜二嫂不该说,但也不是没有怀疑过,万一姜三海这一辈子都当不上大官,他们二房可不就吃了大亏?

  是,姜二嫂承认,她亲自去私塾打探过,姜三海的学问确实很好,私塾的夫子们对姜三海也尤为夸赞。但科举考试这事儿哪有理所当然?指不定姜三海运气不好,一到考试就紧张,然后就答不上来题目,最终名落孙山?

  当然,这种晦气的话,姜二嫂从来不敢明着说,往往都是悄悄在心里想罢了。

  直到今时今日,实打实的好处落到头上,姜二嫂乐得合不拢嘴,哪怕不认字、看不懂那张房契,整个人也觉得快要飞起来了。

  从今以后,她婆家也是在镇上有宅院的人了。而且还是在私塾附近,住的柳儿胡同,比她娘家的地段还要好,代表的可是读书人的身份。光是想想,姜二嫂就特别的神气。

  这应该是姜二嫂头一回那般期待大年初二的到来了。等她回了娘家,她可不就要好生炫耀炫耀了?

  “爹,您收着。”房契这东西,姜菱并不看重。没有丝毫犹豫的,她塞给了姜老爷子。

  姜老爷子肯定稀罕这张房契。哪怕写的不是他的名字,他也很稀罕,发自内心的稀罕。不过他从未想过要占为己有,此刻被姜菱塞到手里,姜老爷子下意识就想还回去。

  “那就老爷子帮忙收着。等以后菱儿出嫁,她三哥把嫁妆加倍补上,咱们再去衙门把名字换回来。”喜滋滋的看着姜老爷子手中这张房契,姜老太太笑的好不灿烂,差点没伸手去抢过来自己收着。

  姜老太太倒不是贪姜菱的房契。主要是这宅院说好了给家里买,以后也会是一大家子住,房契放在姜菱那里到底不好,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反之,放在姜老爷子这里就不一样了。即便写的是姜菱的名字,也等同是上交家里了,大家住的心安理得,自然就不会吵架,也不会闹出幺蛾子。

  听姜老太太这么一说,姜老爷子点点头,捏紧了房契再不撒手。

  姜大哥等人原本就没奢望能在镇上有一处宅院,而且还是住在私塾附近。只听姜二哥说的就那么好,而这般的好事能被他们撞上,全都是仰仗姜三海和姜菱的功劳。加之房契的名字是姜三海报备的,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不过姜老太太说等姜菱出嫁就把名字改过来,大家免不了也松了口气。不然等到姜菱出嫁之后,他们可没脸继续在镇上住了。

  姜二哥才刚喝完水,听到姜老太太的打算也是微微低头,没有吭声。

  今日姜三海报姜菱名字的时候,姜二哥其实迟疑过。他倒是没想过写自己的名字,他想的是姜老爷子亦或者姜三海的名字。毕竟住在自己亲爹和亲弟弟的宅院,跟住在亲妹妹的宅院,有着本质的差别。

  然而想到买宅院的银子确实是姜菱所出,姜三海又根本没有跟他商量就做了决定,姜二哥一个恍神的功夫,房契就写好名字盖了章,不能再更改了。

  姜二哥不是非要跟姜菱争抢宅院,只是不愿日后闹出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而今姜菱还没嫁人,大家都是一家人,当然不必太过计较。可等到姜菱嫁了人,哪怕姜菱自己不争不抢,姜菱的婆家人呢?也能不在意这一处宅院?

  姜菱还没有去看过,或许不知道他们家今日买的宅院是多么的好。等到姜菱哪日去看过之后,也不见得就能如现下这般平静且无所谓,这房契说给就给,全然不放在心上。

  回来的路上,因为买了宅院的兴奋劲儿太过上头,姜二哥便刻意忽视了房契名字这事儿。直到此刻姜老太太给出明确说法,姜二哥才算是彻底安了心,迈过了那道坎儿。

  买房子是大事,不管是谁出的银子、又写的是谁的名字,在所有的事情都摊开说明白之后,姜家人就只剩下满满的欢喜和期待了。若不是这会儿已经来不及,他们只恨不得立刻跑去镇上亲眼瞧瞧自家新宅院究竟是长得什么样。

  就连一贯沉默寡言的姜老爷子,也止不住脸上的笑意,整个人都散发着高兴的气息,甚至主动一锤定音,明日除夕吃完中午的团圆饭,下午大家一块去镇上!

  田婉儿是在傍晚时分出现在姜家大门外的。

  拎着一满篮子鸡蛋,田婉儿没有敲门,直接进了院子。

  “三婶?”最先发现田婉儿的是正在院子里带着弟弟妹妹玩陀螺的姜大壮。一抬头看见田婉儿悄无声息的走进来,着实把姜大壮吓了一大跳。

  二牛他们也纷纷转过头,看向了田婉儿。

  “大壮带着弟弟妹妹在玩儿呀!真是好孩子。三婶带回来好多鸡蛋,晚上给你们做鸡蛋羹吃。”挂上笑脸,田婉儿语气很是温柔,哄着姜大壮几个孩子。

  “不用了。我小姑说了,想吃鸡蛋找她要,不能吃别人的。”而今这个家里,姜大壮最信服姜菱的话。即便是姜老太太,他也是害怕居多,而非发自内心的崇拜和信服。

  “小姑给了我们糖吃。”剥开糖纸往嘴里塞了一颗糖,二牛嘿嘿笑道。

  二妞和三石也有样学样,没有理睬田婉儿的示好,开始从荷包往外拿糖。

  姜家孩子有糖吃,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儿。可大壮几个孩子胆敢如此理直气壮报上姜菱的名字,肯定是姜菱给他们的底气。想到这里,田婉儿的面色微微变了变。没想到她不过是离开几日,姜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又一次攀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