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富察皇后 第110章

作者:creative皎皎 标签: 升级流 宫斗 穿越重生

  只见温贵妃站起身,朝着瓜尔佳氏招招手,身后的香薇端出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对儿赤金与红绿宝石打造的大雁,“这是当初姐姐送给我的,如今我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夫妻和和美美。”

  太子妃忙谢过,便又到了富察舜华,她送了一对儿羊脂白玉龙凤玉璧,触手温润,工艺复杂,乃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珠联璧合,天生一对,祝你们永结同心。”

  ……

  等所有人都赠了礼物,才从仁寿宫散去。

  **

  没多久,噶尔丹再度卷土重来,康熙与太子忙着部署,富察舜华也加紧收拢宫权,日后好交于瓜尔佳氏。

  毕竟是康熙亲自告知她的,有心装糊涂都不行。

  太子妃册封大典一过,宫权易主。

  这一日,太子妃到了景阳宫,前来拜见,顺带取走各样账册。

  她坐在富察舜华下首,“贵妃妃母这里的茶好清新,是花果茶,”她呷了一口,“就是除了特别明显的几样,余下的竟尝不出来了。”

  “都是我这儿的宫人随意配的,你若是喜欢,叫她将方子誊给你,回去叫人做起来就是了。”

  许多直接入口的东西,都是不能随意送人的,更何况太子妃是新妇,与她还不熟悉,更要小心。

  “水果鲜花中,也有许多性属寒凉的,若有忌口,叫人仔细些。”

  “最近可去你姨母那儿了?”

  太子妃微微垂首,面上划过一丝怅然,叹气道:“去过了,姨母的身子,越发不好了,还不愿久见人,也不爱出门活动,药也不怎么吃,把人都急坏了。”

  她想到平妃那神色木然,眼神空洞的模样,就一阵心酸,“可御医都说,这是心病,还需心药医治,自己走出来。”

  “道理谁都懂,话是这么说,可心药在哪儿呢?真是急人。”

  富察舜华摩挲着手中的小盖碗,摇头道:“她四年前丧子,身为母亲,孩子夭折,这是莫大的打击,当初,皇上本想叫她养着王庶妃的一个孩子的,可她断然不肯,说她的孩子永远是旁人替代不了的,再一个,她已然尝尽骨肉分离的苦楚,又怎么忍心将这份痛苦加诸在旁人身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平妃真的是,性子善良到,这个宫中都容不下。

  太子妃亦是心有戚戚,陡然间想到了太子那两个年底就要生产的妾室,心里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想着太子说,靖贵妃可以信任,而且,她之所以有现在的处境,也是靖贵妃曾帮她斡旋的。

  她见过另一个李佳氏,知道那是汗阿玛几年前就准备赐给太子做格格的,只是被靖贵妃一劝,搁置了,换了容色中上的李佳氏二人来。

  宫外的李佳氏,生的艳若桃李,她虽自信容貌不输于李佳氏,可两相对比,哪样的长相抓人眼球,她还是知道的。

  若是真叫那个提前入宫了,那她的局面远比如今艰难得多。

  她心里打着鼓,还是问道:“贵妃妃母,您也知道,我年纪轻,阅历少,没经过事儿,我这刚进门,迎面就来了两个肚子里有了孩子的妾室,提前当了额涅,经您刚一说,我就想起来,那林氏和李佳氏(非弘皙之母)的孩子,我该如何?是抱来养着,还是……让她们自己养着?”

  富察舜华一愣,随即笑容中多了几分真切,“这个,按理说,嫡福晋自然该将妾室的孩子养在自己膝下,但是这事儿,你最该问的,不该是我,而是太子。”

  “他的意思,才是你该遵从着的。”

  “你是个蕙质兰心的好孩子,这道理,你该懂的。”

  太子妃一瞬间福至心灵,想通了关窍,笑了起来,“多谢贵妃妃母,我明白了。”

  “不必,皇上盼着嫡皇孙呢,我自然要帮他圆满一下,你年龄足够,早日有孩子,也算是帮了我了。”

  听到孩子的事儿,太子妃不禁低下头去,脑中又有什么一闪而过,瞬间抓住,收了娇羞之色,笑道:“不怕您笑话,若我的孩子,日后如九弟那般,一直都那么聪颖健壮,那我真是做梦都能笑到天亮。”

  富察舜华心中暗赞这姑娘当真是聪明,闻弦歌而知雅意,前后不过三秒,就想通了其中关窍。

  “那在你之前,皇上和太子那才是整日都会合不拢嘴呢。”

  太子妃心里松了口气。

  有所求,她才更放心一些,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靖贵妃越是不求回报,她越是心惊,更忍不住怀疑其别有所图。

  两人又是说了一会儿的话,太子妃才起身告辞。

  富察舜华眯着眼看着她的身影越发模糊,直至消失,心中盘算起来。

  早期的夺嫡,她儿子是掺和不进去,就和四阿哥一样,跟太子屁股后面先保全自己得了。

  宫中七八岁夭折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十来岁的也死过,难保不会有人丧心病狂。

  这时候就得靠太子妃帮着她了。

  这没权利在手,得叫旁人帮着护着自己孩子的滋味儿,还真是难受,心里不得劲儿。

  可惜,康熙的命令,无人可以违抗,更何况太子妃名正言顺。

  **

  十一月底的一个夜里,温贵妃紧紧抓住手中孝昭皇后留给她的马鞭,缓缓地阖眼。

  康熙闻讯之时,竟有些不可置信,随即面色恸然,“拟旨,为温贵妃上谥号,僖,为温僖贵妃,一切以贵妃规格,主持丧仪,辍朝三日,朕……届时会亲自去为她上香。”

  “她,走的可好?”

  魏珠躬身,声音还有些抽噎,道:“回皇上的话,听宫女说,温僖贵妃走得极是安详,手里还攥着一根当初孝昭皇后送给她的马鞭。”

  闻言,康熙一怔,“随她去吧,给她陪葬就是了,那是她的爱物。”

  “都出去,朕想静一静。”

  梁九功依言退下,还在屋里的帝王,看看自己皮肤已经开始松弛的手背,喃喃道:“怎么……都走了呢?”

  一个个地,都是陪在他身边多年的人,却又一个个地,先后离他而去。

  赫舍里是这样,孝昭也是这样,僖嫔是,表妹也是,如今,又多了一个温僖。

  他一想,原来,他也已过了不惑之年了,岁月都在他的脸上,手上,一切他能见到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饶是他再是养生有道,也敌不过时间的流逝。

  他终有一日会老,会死。

  他打开窗子,看着外头天际纷纷扬扬飘落而下,在寒风中打着旋儿的雪花,不禁伸出手掌。

  晶莹剔透,六瓣的雪花落在了他温热的手掌心里,缓缓地,缓缓地,化作了一滩细密的小水珠。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第130章

  三十五年, 康熙突然在早朝宣布御驾亲征,大臣们苦劝无果,他不改其意, 执意如此, 其他人也无可奈何。

  皇太后也劝不动,恰巧妃嫔聚首于仁寿宫, 人散了, 又把富察舜华与宣妃两个留了下来,两人就在这儿做着陪她聊天,不过半个时辰,听她唉声叹气也有十数次了。

  “皇上吉人天相, 御驾亲征过两次了, 皆是凯旋而归, 他雄才大略,这一次, 也不会有意外, 定能得胜归来。”

  “两年多前,皇上患了疟疾,恰巧就有人送了奎宁来,这不是天意是什么?皇上真龙天子,自有上苍护佑。”

  太后这才眉目舒展了些, “我还记得,那年皇帝得了疟疾, 太子这孩子,情急之下,莽莽撞撞的,还想为皇帝试药,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孩子也不想想,皇帝倒下了,他再倒下,朝廷连个主心骨都没了,不得乱起来?”

  宣妃笑道:“太子孝心可嘉,皇上舐犊情深,当真是父慈子孝。”

  “您不必担心皇上,皇上得天护佑,哪次不是平安归来?我看啊,您还是关心关心从三阿哥到六阿哥的婚事吧,皇上可是一口气儿不歇地给他们都赐婚了呢,明年的这时候,您就多出来四个水灵灵的孙媳妇了,想想都美!”

  太后却道:“其实这七阿哥和八阿哥还有小九,不也差不多到了年纪了,该赐婚就要赐婚啊,拖来拖去的,皇子也成老大难了。”

  宣妃笑得前仰后合的,“哎哟!您可真能想,您是想着一年办七场婚事呢?皇室的孩子哪里愁嫁娶之事,您也忒迫不及待了些。”

  “人多多热闹呢,日后家宴上,都能多些笑声,你还敢笑!”

  富察舜华也忍不住莞尔,道:“太后别急,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岁数摆在那儿,太子弱冠之年才娶亲,娶到了太子妃这样才貌双全,懂礼识体的,可见婚事也不在早晚,契合才重要。”

  “若是拖个四五年,能叫我有个太子妃一半儿的儿媳妇,我心满意足了。”

  说罢,还摸摸脸。

  都是早生早育的错,她才几岁,就要做婆婆了,真是难以置信。

  太后瞪大眼睛,摆摆手,“可别!一个太子,已是叫我操碎心了,再来三个,我这心就算是碎了一地末子,都操不过来,男孩子,十八岁,怎么也该成亲了。”

  富察舜华笑道:“那咱们胤禳还差着三年呢,不急。”

  “等皇帝这一仗胜了,回来了,我便叫他立刻物色,京中好女孩儿少,不抓点紧,都被旁人定下了。”

  看太后这兴致勃勃的模样,两人含笑看着,附和几句。

  这时候太子妃过来了,身后跟着一连串的宫人,乳母跟在她身后,抱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进了来。

  “给皇玛麽请安。”

  一见到孩子,太后眼神噌地一亮,伸手道:“快把孩子抱来我看看,我的小曾孙啊!”

  她看着明显被精心养着,白胖白胖的小娃娃,笑道:“还是小孩子更讨人喜欢,大了就一个个的脾气越发臭了。”

  **

  回景阳宫的路上,两人顺道去御花园转了转,恰巧遇上了章佳庶妃带着皇十三女和皇十五女在那儿转着,见了二人,忙上前请安。

  “快起来,”富察舜华眼中含笑,细细地打量着她两个女儿,“皇十三女和皇十五女这对小姐妹长得好,小小年纪,可见其日后容色,举止也是展样大方。”

  宣妃也是含笑道:“可不是嘛,我那个,相比皇十三女和皇十五女,就显得更活泼了些,没她们稳当。”

  章佳庶妃虽为庶妃,可自打她生下了皇十五女,加之家中得力,便将其待遇提至嫔位,虽无正式册封,日子却也滋润得很,行走宫中,也少有人敢为难。

  但对上这二人,她还是打起了精神,小心道:“女孩子活泼些也好,宫里热闹些,打发日子也快,妾这两个孩子,性子过于内敛安静,有时候妾也怕她们受了委屈,都不往外说呢。”

  富察舜华笑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不管怎么样,都是担心不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章佳庶妃忙附和道:“贵妃娘娘这话极是。”

  又寒暄了几句,他们人才走开。

  章佳庶妃目送着二人离去,才松了口气。

  皇十三女仰着头看向自己的母亲,“额涅,贵妃妃母和宣妃妃母看着很和气啊,您怎么像是松了口气一样?”

  她摸摸女儿的脑袋,眼神慈爱,“因为额涅不善言辞,怕说错话。”

  “阿依莲,记住你贵妃妃母和宣妃妃母的样子,照着她们的样子,活出来自己的路。”

  她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会不会去抚蒙,因着大清与科尔沁的贸易越发紧密,无需大量联姻维持,二公主就没有嫁给蒙古亲王,没准儿她的女儿也不会。

  但总要做到万无一失。

  真有个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