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海有龙女 第510章

作者:哀蓝 标签: 女强 快穿 穿越重生

  人心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孝宗皇帝在的时候,对四位兄弟十分仁厚,他们的日子过得也格外好,齐地光是铁矿便有十数座!这铁矿虽隶属朝廷,却都是齐王派人在开采!若说齐王没有别的心思玲珑可不信。

  而现在,三位藩王都被侄女压迫,好不容易熬到没有儿子的孝宗皇帝驾崩,结果皇位却传给了个黄毛丫头!天底下哪怕人人服气,与孝宗皇帝流着相同血脉的藩王们也不服气!

  孝宗皇帝继位,性情品行都是一等一的好,又是嫡长子,可玲珑凭什么?光她身为女子,便已经不配了!

  是孝宗皇帝独女又如何?难道宗室中还缺了能过继的不成?

  谁都没想到孝宗皇帝会将皇位传给公主!

  这可真是打了众藩王一个措手不及。

  翌日,秦枭便光明正大出现在金銮殿武官一列,他是正儿八经的正三品骠骑卫上将军,军功显赫,从战场打滚出来的血腥气与杀意直将身边的文官吓得站不稳。

  他是秦政之子,世人皆知秦政乃是良将,秦家军威名远扬,近些年蛮子看到城楼上的秦家军战旗便吓得仓皇而走,早就叫秦家军给打怕了,秦枭作为秦政长子,日后是要接秦政班子的,这样一个人,缘何突然出现在京城?为何事先无人得到消息?

  是陛下暗中传召而来?秦枭必不可能只身回来,那么他所率领的秦家军身在何处?京外有齐王等人驻扎的卫队,藩王卫队不得入京这是规矩,但每日都会有心腹前来互通消息,却不曾听说有军队来到。

  一时间,藩王们心中疑虑丛生。

  玲珑坐在龙椅上,状似不经意地开口:“仔细算算,三位皇叔进京也有一个月了吧,不知封地上家眷心中如何惦念。”

  蜀王谨慎小心答道:“为陛下分忧,乃是我等幸事。”

  胶东王言:“然国有国法,藩王不得在京中逗留过久,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陛下,臣等今日便想与陛下请辞,返回封地了。”

  他们实在是坐不住了!

  这次来带的卫队跟训练有素的秦家军如何能比!小女帝若是想让他们把性命交代在此处,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还是早些回封地另做打算!头先都忍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急于这一时么!

  玲珑笑道:“二位皇叔说得不错,齐王皇叔呢,可也想念封地家眷了?”

  齐王斯文行礼:“回陛下,正是。”

  三位藩王早就私下达成共识,要早些离开京城,免得小女帝不知天高地厚,这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还真不敢跟小女帝硬刚,尤其是秦枭突然出现在朝中,这是否代表了秦政的意思?孝宗皇帝驾崩,秦家军也仍是帝王手中的利刃!

  若是如此,回到封地韬光养晦才是上策。

  “方才胶东王皇叔说……国有国法?”

  不知为何,胶东王心里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律法规定藩王不得在京中久留,甚至有些藩王自成年去往封地,至死都不曾再回来!齐蜀胶东虽好,又如何能好过繁华奢靡的京城?好过那金闪闪的龙椅,好过那一身龙袍?

  “先帝仁厚,不忍见诸位皇叔有骨肉分离之苦,可既然胶东王皇叔说国有国法,那么便请三位皇叔修书一封去往封地,请三位世子前来迎接皇叔们回去吧。”

  小女帝上下嘴皮子一碰,几乎要剜去三位藩王的心!

  跟厌烦嫡子的吴王不同,齐蜀胶东三王最是看重正统,对嫡子倾尽心血栽培教导,可玲珑话里的意思,俨然是要三位世子前来京城做质子与他们交换!

  这、这你还不能说她过分,因为确实是有这么个规矩,为了防止藩王作乱,京中要留质子,然孝宗皇帝温和,并没有这样做,快活了几十年,三王已经把这茬儿给忘得干干净净,被玲珑一提起才又重新想起来。

  方才说国有国法的胶东王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叫你多嘴!

  谁愿意把自己精心培养的儿子送到京城来做质子?

  一时间,大殿鸦雀无声,竟无人敢说话,藩王们沉默以对,似乎是在无声的反抗,玲珑却言笑晏晏不见丝毫忐忑,她敢说,这三人回到封地后必定会暗地练兵准备取而代之,她自然不能给机会,藩王质子古来有之,孝宗皇帝没有遵循,是孝宗皇帝心善,她又不是孝宗皇帝!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出来捧场了,而且必须得在大殿无人说话好一会儿后,秦枭正要按照他们商量好的出列,文官列就有人抢先一步:“臣以为陛下所言甚是,此事可行。”

  玲珑眼睛一抬,又是陆宥!

  他毫不掩饰自己就是站在小女帝这一边的,忠心耿耿谁也动摇不得,就是这副真诚的模样,取得了小女帝的信任。

  玲珑不介意给他个好脸色,笑得愈发灿烂起来。

第732章 第六十二片龙鳞(四)

  不得不说陆宥这人心理素质过硬, 经历了前一回罚俸一事后,他并没有泯然众人,而是坚定地站在了小女帝这边,成为了玲珑的拥护者。

  他也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并非只会溜须拍马,这样的人用好了自然是一代贤臣,可惜他野心太大, 眼下他甘愿为玲珑驱使,日后便也能毫不犹豫地背叛她去追求自己的大业。此人知人善任文武双全, 又生得一副好皮相,说话做事更是滴水不漏, 一派君子风范, 若不是玲珑读过历史,说不定也会如小女帝一般对他信任有加。

  陆宥站出来表示支持后, 秦枭也随后出列, 此后忠心于孝宗皇帝的臣子们纷纷也表示支持, 中立派的臣子们在斟酌后同样站了出来, 剩下没怎么说话的基本都是三王一派的, 不得不提的是, 吴王一死,曾经暗中效忠他的大臣们几乎是整日整夜睡不着觉, 他们在朝中地位尴尬,其他三位藩王必定不会重用他们,而小女帝尚且年幼, 基本上吴王一死,他们的前程也就断了。因此,最近一直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世子入京一事便这样定了下来,藩王们不乐意也没有办法,秦枭还在边上虎视眈眈呢!

  齐蜀胶东三地距京城约莫有半个月的路程,也就是说,藩王们至少还需在京中待上半个月,这还没算上传信的时间。

  过了五日,新任吴王进京。

  他见了玲珑便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向着玲珑跪下谢恩,又亲手交上王印,这代表了绝对的臣服,光是这态度就比其他三王聪明多了。

  与吴王同来的还有秦策,他将三千精兵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吴地,另一半则护送吴王进京。

  吴王心有余悸,他生母早逝,父亲又不待见,侧妃与庶弟更是面甜心苦,他在吴地的日子着实称不上好过,甚至他都觉得,说不定哪一天,父亲就要把自己世子的位子给收了回去,因而做事十分小心翼翼,再加上没什么野心,在老吴王看来,实在是个不成器的儿子,因此吴王今年二十有三,还是光棍一条,身边连个侍妾都没有。

  因他态度恭谨温顺,玲珑便问他有何想要的赏赐。吴王也不藏着,害羞而期待跟玲珑说,希望玲珑能为他赐婚。

  玲珑:……

  她什么时候还兼职当媒人了?!

  皇帝名下有许多府邸,她便赐了吴王一座,为吴王府,日后吴王便不再回到吴地,同时,那位侧妃与老吴王庶子也要回到京城,吴地,以后就是玲珑的了。对此吴王没有意见,他父王死了,父王的女人他不能不管,父王的儿子也是他亲弟弟,总不能丢到大街上自生自灭,只是跟那两个毒蛇一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吴王难免有点心惊胆战。说实在的,若非陛下派了秦将军前来吴地,他早不知死多少回了!

  因此除却想娶老婆外,他还有个要求,就是不跟老吴王侧妃与庶弟同住。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心眼,斗不过人家,说不准哪天好端端的就暴毙了,到地底下都没法给自己伸冤!

  这都是小要求,玲珑很大方地允了,此外她又召见了秦策,与兄长秦枭比起来,秦策生了张娃娃脸,他今年也十九岁了,但看起来脸嫩得很,为人也很是磊落。之后,玲珑便派他再返回吴地,老吴王一死,新吴王入京,吴地群龙无首,正是清理的机会。此外,她还派遣了一位对孝宗皇帝忠心耿耿的文官同去,吴地虽说已是她囊中物,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老吴王虽死,他那些部下却还在,秦策便要协助那位大人完成对吴地的清洗。

  这些年边关没有什么特大战事,秦策骨头都痒痒起来了,能有事做是再好不过,登时领命而去。

  秦枭则留在京中由玲珑驱使,她身边只一个胡秀禾得用,忠心的臣子们又大多是文官,比不得秦枭身手高超。

  也就是跟随玲珑这段时间,秦枭才意识到这位十一岁的小女帝不容小觑。只是……这手段未免有些……怎么说呢,有些另辟蹊径了。

  百官中难免还有不服气的,亦或是有鄙夷女子的老古板,尤其是那些个言官,平日里无事可做,最爱干的就是抓人小辫子,然后洋洋洒洒写上一篇折子,反正这世上就没有他们不能弹劾的,就连玲珑睡个懒觉,他们都能不厌其烦地逼逼叨叨一大堆。若不是玲珑强制限定奏折字数,这群酸儒能写个几万字!

  他们不隶属于藩王,也不忠心于小女帝,他们最爱的就是名声,毕生所求也为一个“名”字。要玲珑说,就是孝宗皇帝脾气太好了,把这些人给惯的不知天高地厚,一天天恨不得全身上下都是嘴,叭叭个没完却一点实事都做不出来。

  她琢磨着要搞一搞官员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通通罚款,严重的则贬谪罢官!

  是的,秦枭跟胡秀禾两人所做的最多的事,不是匡扶社稷,不是辅佐女帝,而是去打探消息,就连陈芝麻烂谷子的鸡毛蒜皮小事儿也不能错过,上到被调查人的祖宗十八代,下到被调查人几天换一次裤衩,事无巨细,玲珑全都要知道。

  这些言官,孝宗皇帝在的时候一天天就没个完,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也就孝宗皇帝能忍,换作玲珑早就想把他们的嘴巴缝起来挖个坑全给活埋了!

  孝宗皇帝后宫仅有皇后一人,他们看不惯,那折子曾经是雪花片般飞来,一个个苦口婆心地劝,还要攻击仁安太后善妒云云,后来仁安太后多年未曾生子,仅为孝宗皇帝诞下一位公主,这群言官更是疯魔,恨不得把仁安太后说成什么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的妖后,直到脾气温和的孝宗皇帝大发雷霆,他们才稍微收敛了点儿。

  如今小女帝登基为皇,他们又开始了。

  玲珑最烦的就是有人对自己说教,更何况这些人不是出于爱意,只是想为自己挣个清名!一开始,她看到第一封批评自己一顿午膳有一百二十八道菜太过奢侈浪费的折子时,她没有说话。

  小女帝似乎默认了自己理亏,言官们愈发兴奋起来。

  再后来,有言官上折子弹劾小女帝起迟了些作为帝王不够勤勉,玲珑也没有说话。

  说她素日里喜欢奇巧玩意儿甚至还养鹦鹉玩物丧志,玲珑依旧沉默。

  ……

  直到又一日早朝,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言官仗着自己辈分高,反正一条腿踏进棺材里也没几年好活了,不如临死前博个清名,便主动出列,直言女帝这般年纪还与仁安太后同寝是不上进不长进无担当,又说前几日胶东地动,想来是女帝所为惹怒上苍,要玲珑下罪己诏以安民心。

  别说是玲珑了,就连秦枭都有些动怒。

  前面说女帝性好奢靡玩物丧志也就算了,这胶东地动也能怪罪到女帝头上?

  胶东地处东北,群山环绕,整个胶东之地有十八道山口,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十八道关口又被称为十八鬼门关,基本上常年都有小地动,在那儿生活的百姓都习惯了,怎么到这老言官口中,胶东地动就成了女帝的过错?还惹怒上苍下罪己诏呢……哪个皇帝愿意下罪己诏?

  玲珑眯着眼睛,“哦,听你话里这意思,胶东地动,是朕触怒上苍?朕下了罪己诏,从此后胶东便永无地动?”

  老言官却道:“上苍是否愿意宽恕陛下,还是要看陛下的诚心。”

  合着要是玲珑下了罪己诏,日后胶东却还是地动,那不怪上苍,也不是老言官胡说,怪她自己不够诚心诚意呗?

  胶东王嘴角微微裂开一个弧度,他倒是要看看这小丫头片子还能有什么本事!藩王之中,四处封地,惟独胶东最为险阻,齐地有矿产,吴地有粮草,就连瘴气密布的蜀地也交通发达,惟独胶东,虽说有十八鬼门关做天堑,可出入困难,连与外界联系都费劲儿,因此胶东王始终是藩王中实力垫底的那个,再加上胶东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经常地动,小些的还好,严重些的一次便能死上数百上千的人!与京城的繁华奢靡比起来,胶东显得那样困苦、可笑、清贫!

  胶东王这辈子做梦都是回到京中,但不是被收藩,可是光明正大,令人顶礼膜拜的回来!

  老言官叭叭不停,玲珑很平静地听他说,期间一语不发,秦枭进京也有一个多月了,他基本上就担任了小女帝贴身护卫一职,胡秀禾主内,他主外,两人便是小女帝的左膀右臂,秦家军与厂卫专精的方向不同,但都是打探消息的好手,这位老言官可能自己很干净,因此才敢这样对小女帝叫板。

  可人活在世上,总是要与旁人打交道的,老言官也有妻有儿,有亲朋好友,他不犯错,难道他的家人也能不犯错?瞧他这满嘴之乎者也的样子,便知道是个脑子不会转弯的老古板,想抓他的把柄不容易,抓他家里人的却要简单得多。

  厂卫们最擅长干这些阴私活儿,玲珑就任由老言官说完,才问:“照你这意思,朕若是不下罪己诏,上苍还要给朕更可怕的惩罚?若朕爱民如子,便应如你所说,下罪己诏?”

  老言官梗着脖子:“臣正是此意。”

  玲珑很绝望地摇头:“上苍已经给了朕最可怕的惩罚了,有你这样的臣子,朕上辈子不知是造了多少孽。”

  想她上辈子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想跟她有故事的人数不胜数,可惜她从不为谁驻足,不知伤了多少纯情少男少女心,原来报应在这儿等着她呢!

  老言官纵是个傻子,也听出玲珑在讽刺自己了。他一张老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道:“陛、陛下这样说,简直、简直是有辱斯文!臣对陛下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玲珑面无表情道:“朕听说你有五个女儿,是也不是?”

  老言官突然警惕起来:“陛下问臣的私事作何?”

  “不许朕问你的私事,你又为何要管朕的私事?”

  老言官窒了一下,强词夺理道:“陛下是一国之君,行事是天下之表率,臣如何能与陛下比?”

  “朕还听说,卿家五个女儿死了四个,其中有两个还是卿家的老母亲亲手溺死,可有此事?”

  大历朝重男轻女严重,哪怕是官宦之家亦多如此,老言官一生就只有五个女儿,在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几的古代,他的老母亲今年已经将要七十了,却还是耳聪目明。老言官天命之年却膝下无子,他那老母亲听了个游方道士所言,说为何家中总是生孙女不见孙儿,便是孙女过多,碍着了男丁之气,若要破解,只有一个法子……

  他那老母亲年老糊涂,为了抱孙子竟真的做下了糊涂事!不过那都是老言官还年轻那会儿的事儿了,他一开始睁只眼闭只眼,直到四个女儿都没了,妻子临盆又产下一女!家里的老母亲才明白自己怕是被人骗了,老言官是个大孝子,此事他严令家中下人不得泄露,还将老母亲身边的人都给打发掉了,原以为能瞒住,谁曾想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秦家军与厂卫联手,什么陈年旧事查不出来?

  “听卿家方才所言,朕倒是觉得,野兽尚有舐犊之情,卿家之母却能狠心溺死两个孙女,可见其人性淡薄猪狗不如。这样的人居然是卿家之母……上梁不正下梁歪,朕不得不怀疑卿家的品行了。”

  玲珑是真的很烦这群人,所以说话毫不客气,那老言官脸色瞬间惨白,玲珑还不肯放过,又乘胜追击:“话又说回来,焉知不知卿家母亲这伤天害理的事儿做多了,惹怒上苍,才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对老言官来说,除却清名之外,唯一能伤害到他的,怕就是断子绝孙这四个字。

  他又恨又气,怎么想不到自己会被小女帝气到说不出话,偏偏这些事他埋在心底谁也没告诉,小女帝又是从何而知?今日之后,怕是要传遍了!别说什么清名,没有骂名就算不错了!

  毕竟也是天命之年,又讲究什么文人风骨,登时老言官就晕了过去,玲珑摆摆手,胡秀禾会意,立即唤人进来将老言官拖走,要晕也不能在陛下眼前晕,陛下还小呢,吓着可怎么办!

  “下一个。”

  玲珑说完,半晌没声音,她顿时很失望:“怎么了,你们没人想说话了吗?那几个说朕玩物丧志不够勤勉的呢?出来掰头啊?”

  臣子们听不懂掰头是什么意思,但潜意识觉得不是什么好话,且老言官被气得都要嗝屁了,谁家里没点腌臜事,可那点儿事,自家人知道无所谓,陛下却要拿出来当众处刑……一个不小心名声没了是轻,乌纱帽不保事儿大!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玲珑摇摇头:“平时不搭理你们,你们一个个比鹌鹑蹦跶的都欢,真要计较了,却又都安静如鸡了,朕觉得有些人着实是德不配位,食君之禄不能分君之忧,朕要你们又有何用?”

  这话说得严重,顿时哗啦啦跪了一大片,都是口称陛下恕罪的。

  玲珑太讨厌这种当皇帝的感觉了,她揉了揉眉心,很想把这群人都丢出去,但终究是克制住了,甚至还冷静地召集了六部尚书及其他重臣到御书房,商议官员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