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炮灰败家子 第10章

作者:白茄 标签: 女配 前世今生 穿越重生

  “确定只是梳子没有木钗?”

  张媒婆拧紧眉头回忆了下,确定的点了点头:“还真只说了梳子,没有木钗。”

  张立树晃头笑起,“那你这个生意或许还真能成。”

  “为何?”张媒婆瞬间不解了。

  “因为在码头,木梳能卖得上价,木钗却不能。”张立树简单解释着,码头上过往的船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都是富商,这样的人家又有几个会戴木钗?除非是特别贵重的木钗,不然没人会戴。

  木梳却不同,不管是郎儿还是女子,用得梳子都是木梳,但凡新颖好看一些,在码头卖出去的几率很大。

  所以他说媳妇的生意或许能成,也是因为这一点,一个农家的小姑娘就能理清这点,或许还真有些本事。

  张媒婆听着男人解释一番,心中瞬间安定还更加期待着两日后了。

  ……

  而此时,两母女坐着牛车在回村的路上。

  崔小云望了望身边的娘亲有些忐忑,一路上就娘显得特安静,让她心中有了慌乱,也不由后悔刚才在张媒婆家中说得那些。

  她先前的举动确实有些出格,娘要产生怀疑并不是不可能。

  也怪她太急迫了,一不留神气场打开。

  牛车缓缓停到家门,两母女拎着篮子下了牛车,还未走进家门,崔小云便赶紧开口补救:“娘……”

  “小云你别说了。”

  话只是刚刚开了头就被朱大英给打断,朱大英内心复杂,有欣喜也有遗憾,“你知晓娘刚才看着你,像是看到了谁吗?”

  “唉?”

  “像是看到了你阿爷。”朱大英感慨着,她望着不远处的老屋,面上带着回忆:“娘嫁来的时候,你阿爷的腿还未摔断,娘曾看到你阿爷做生意,就如你刚才一般。”

  崔小云一头黑线,所以刚才她担心成那般,娘只不过是在回忆?

  “可惜,你四个叔伯还有你的兄弟姐妹,没一个像你阿爷有经商的本事。”朱大英看了眼闺女,是真觉得遗憾。

  崔家中这么多人,结果像老爷子有经商能力的居然是小云这个姑娘,先不说小云喜不喜欢经商,郎儿比女子在这事上永远都占有优势,小云真打算去做生意,这条路便不会太顺,总会经历坎坷。

  虽在南和镇是个小地方,男女大防看得并没有大地方来的重,可在外抛头露面做生意,就算他们家中觉得无所谓,但小云之后的娘家后不在乎吗?

  不可能的。

  就说她吧,如果有个儿媳是在外面做生意,要经常与外男接触,她虽然不至于嫌弃,但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朱大英张了张嘴,刚想劝服一声,迎面的便是小云一脸的期待,她不免有些伤感,到了嘴边的话根本说不出来。

  “娘,那我做得够好吗?”崔小云有些小心翼翼,哪怕她想做,如果家里得不到支持她便什么都做不了,这就是上辈子和这辈子的差别,身为女人,在出嫁之前从父亲、出嫁后从夫。

  朱大英眼里带着苦涩,却洋溢起笑脸,“当然好。”

  在这么一瞬间,朱大英想明白了,不管外面的风言风语,闺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当父母当哥嫂的,便给她撑出一片天地就是。

  “不过,以后有什么事你就同家里人,谈生意做买卖有你爹和哥哥呢,你就待在家中享福就好。”

  崔小云露出真诚的笑容,重重的点了点头,本以为要做很多斗争,没想到娘几句话就将她的前路铺好。“我先前就想好了,就在家画画图纸,以后码头上的生意就让两个哥哥去。”

  倒不是为了安家人的心不出门,而是先前就有过这个打算。

  朱大英有些不解,“我只知图纸的生意能成,码头卖木梳真能行?”

  崔小云刚要点头,院子的大门就被打开。

  “娘、小妹真是你们,我刚听到外面有声响,就想着是你们回来了。”刘氏说完,便一脸期待,就希望能听到她们想听的事。

  从早上等到现在,就是期盼着她们能早早到家听到好消息。

  被打断说话,朱大英也没在追问,带着闺女就走进了院子里。一进去就见老伴带着两个儿子还在做木梳木钗,本来还担忧的脸上瞬间浮现出笑容,这些可都是银钱啊。

  不等家中人追问,朱大英便从口袋中掏出那半粒银子,“十把梳子全卖了!”

  “真卖了?!”

  “太好了,以后相公也不用去敢苦活了。”

  “娘,梳子好不好卖,那我们再多做点?”

  一声接着一声,朱大英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回应哪个,只道:“行了行了,木梳先做着,至于其他等我和你爹好好再商量商量。”

  说完,不等崔里诧异的眼神,将人拽着回屋商量,留在院子里的人,虽然不明却都欢喜得很。

  这粒银子虽然小了些,瞅着能换三百多文左右,要知道他们才忙活了两日多点,就能挣下这么多,这要日子长了,准得攒下许多。

  崔庄将一旁玩泥巴的芽丫头抱在怀里,刮了刮她的鼻梁道:“等爹给你攒嫁妆,让你风光出嫁。”

  刘氏白了男人一眼:“芽儿才多大呢,就说这些。”

  崔庄悻悻然笑了笑,“慢慢攒。”

  刘氏不理自家男人,将头转向另外一边,心中稍微犹豫了下,嘴边有些话却没马上说出来。

  倒是余氏先乐呵的开口:“都是崔家女儿,这嫁妆就得早些攒,不过小妹年岁大些,出嫁的日子也没多久,还是先攒攒她的嫁妆才是。”

  “对对,弟妹说得有道理。”崔庄连连点头,可不能亏着自家小妹。

  刘氏也跟着附和,只是脸上的笑容有些不自在,刚才到了嘴边没说出来的话和弟妹说的一样,不想稍犹豫了下,就被弟妹抢了先。

  也怪她小气,没先卖个好。

  家里人其实都不是傻子,现在能挣这么些钱,都是靠小妹,爹娘又宠着小妹,有些漂亮话也该说说。

  崔小云却没怎么在意,从篮子里拿出一包糕点,递给了凑过来的芽丫头。

  芽丫头眼睛发亮,大大咬上一口,“芽儿也给小姑攒嫁妆!”

  脆声脆语,院子里响起了大笑声。

  而在屋内商量的两口子,却有些笑不出声。

  “你说该怎么办是好?”朱大英将镇上的事都说了出来,有些发愁。

  然而崔里只是微微犹豫,便道:“小云想如何就如何,没事的。”

  “哪里会没事?你当我不想依着咱们家闺女?可真要在外抛头露面,就算坏不了名声也会给人在背后指手画脚。”朱大英越说越无奈,她倒是没所谓就怕闺女在外受委屈。

  崔里揽过孩子娘,伸手拍了拍她的背后,缓声道:“你可知道马娘子?”

  朱大英猛然抬起头,她当然知道马娘子,或者可以说这块地界的人没人不知道马娘子的,说不准就是上京的贵人或许都知晓。

  “马娘子出生贫困,及笄之年差点被族中人卖给一鳏夫。”崔里缓缓说着,话里带着敬佩:“可最后呢?人家马娘子成了世人仰望的富商,生平救济天下,人人但凡谈起,只有仰慕尊敬,谁又敢辱骂?”

  马娘子的事迹朱大英也是听起过,她略显狐疑的道:“这和小云有何关系?”

  崔里浅笑,“如果只是小打小闹,旁人自然是指手画脚,可要将生意做起来,成为他们只能仰慕的人,那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

  朱大英愣了愣,有些啼笑皆非:“敢情你以为你闺女有马娘子那番能耐?”

  崔里又是一笑,中年男人脸上带着自豪:“或许呢?她可是崔家女儿,是我爹的亲孙女呢。”

第14章

  在山沛村,崔老爷子平生的生涯也是一个传奇,只是可惜这个传奇在盛年时期摔断了腿,最后碌碌无为,一生都被困在了这个小小的村落。

  崔里并没有说过,早些年他爹打算让四个儿子接替他继续经商发家,可结果并不如意,就连头脑最活络的四弟也进不了老爷子的眼,多次失望后老爷子便放弃,待在家中颐养天年。

  这是老爷子的遗憾,也是大伙的遗憾,几兄弟以前还一起抱头叹气,就连这有老爷子风范的四弟,也自认只能跟着做做生意,但是想成大事难上加难。

  而现在,他的亲闺女居然给了他这个期待,崔里敢保证闺女会是第二个马娘娘吗?自然是不敢。

  可他愿意跟着去赌一赌,如果闺女想要去做,那便去做,他们能给予的就是在背后去支持,去认同。

  不管做成什么样,他们都接受,只要闺女想做就行。

  崔里拍了拍媳妇的肩膀,对着她道:“你就别太担忧了,走一步算一步,就算真出了什么事,咱们家不还是有个老爷子吗。”

  朱大英猛地拍手,她怎么就忘记了这点呢?老爷子虽然退瘸了,可脑子并不糊涂啊,真要有什么事解决不了,那就让老爷子出马就是。

  立马想通,心里顿时顺畅起来,朱大英站起身,对着老伴撇嘴:“那你还不赶紧去做事,还在这里偷闲?两日后小云就得去镇上谈生意,你们多做几把梳子,便能多卖点。”

  被催促的崔里并没生气,好脾性的点了点头,连声应着:“好好啊,我现在就去。”

  有了银子的动力,接下来崔家干得是热火朝天,就连不会木工的刘氏两妯娌,都会凑近看看学学,到了第二天更是将最简单的伐木给学会了。

  崔家要说最清闲的那个,唯有崔小云,家里知晓她要画图纸,便专门收拾出了一间杂屋,收拾空后摆了张桌椅就当个书房。

  书房虽然清净,窗台却对着墙壁,有时候待久了也显得乏闷,画上一些也会到院子里散散心。

  这时,崔小云拿着毛笔绘画着图样,看着图纸上渐渐画出来的东西,心中庆幸上辈子空闲时去学了书法,虽然最后没学出什么东西来,可拿笔握笔的架势还是在,用来写字或许歪歪扭扭,画图并不在话下。

  “小云,累了些就出去歇歇?”

  朱大英端着碗鸡蛋羹进屋,她先是望了望桌面上,便是一夸:“画得越来越好了,真好看。”

  崔小云浅笑,“就是之前浪费了不少纸张。”

  想要画好,怎么都有个过程在,而她的过程,便是浪费了不少纸张,要知道这里的宣纸价钱可不少,几十文才不过百来张,浪费得都是银钱啊。

  “别省着,你挣得钱比宣纸多得多,用再多娘都给你买。”朱大英乐呵呵的,心中突然有了个心思,她直言道:“你阿爷年轻时学过字,要不让他教教你?”

  “真的可以嘛?”崔小云带着惊喜,她是真想学字,虽然现在的繁笔字她半蒙半猜也能认识出来,可装做不认识真的太困难了,她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不小心泄露出来,那到时候她真不好解释。

  随便编个什么老爷爷老奶奶教的?

  可原身从小到大就没离开过这个家,真要出现个陌生的老爷爷老奶奶那才叫奇怪的事呢。

  所以,有机会学字,是最好不过。

  崔小云不确定的道:“可是阿爷有时间教我吗?”

  “你以为你阿爷有多忙?”朱大英好笑的道:“家里的田地都分给了你爹和叔伯,你阿爷每日发发呆转转圈而已。”

  说完,她伸手竖在唇间,小声的道:“这话可不能跟你阿爷说,不然他准得生气。”

  崔小云连忙捂嘴,似做不会说出去。

  在原身的记忆中,并没有多少关于阿爷的记忆,两爷孙相处的时间很少,大部分都是家里聚在一块,基本没有单独相处的记忆。

  不仅仅是原身,就连其他堂兄弟姐妹也是一样,除了四叔家里寄养在阿爷阿奶的两兄弟,其他小辈都很少和阿爷相处过,但他们在爹娘那听到过阿爷的事迹,却很多很多。

  这样一来,他们对阿爷有崇拜有敬仰,却唯独没有亲密。

  对于娘的提议,崔小云真的带着一些期待,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