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21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保证了这个活动,从方方面面都能落地。每个省,哪怕最偏远的省份,至少省会城市也能找到一家莉莉丝。能在这个时候拿看电影看当娱乐活动的,多半是有收入的年轻人,去省城耍一趟,换个奖券,并不算难。

  别的省份往往是看完电影,跑去换奖券的时候,才发现购物可以送奖券,只有海城人民,是谋定而后动。先去莉莉丝购物,拿着换来的电影票去看电影。这个时候的电影票,基本已经涨到十五块左右一张,再过几年,不用到二千年,就会变成三十块一张。

  按这速度涨上去,再过几年岂不是看个电影要花几百块,别怕,互联网带着资本来了,为了争抢用户,硬是用补贴,将票价维持住。

  等看完电影,将电影票送回莉莉丝的时候,莉莉丝会出具一式三联的奖券,填上抽奖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和地址,撕下一份给用户保管,一份用于抽奖,另一份和电影票订在一起,方便中奖后查找联系。

  莉莉丝这么做,让不少人哗然,特别是电影行业的人,这么搞电影票房到底算怎么回事?有多少是莉莉丝补贴的,有多少是正常产生的,还有多少是冲着抽奖才去看的。

  舒雅听到质问,不屑道:“花他的钱补贴了?花钱的人都不急,他们急什么,有本事也找人补贴去。”

  也有人看出本质了,“什么电影,你以为人家早不投晚不投,偏偏现在投个电影,本质上就是一个广告。”

  超长版的广告,主角到了美国之后的着装,就全是莉莉丝历年来的经典款和新款,去门面用电影票换奖券的时候,正是心里的购物欲达到顶点的时候。才看完电影里各种漂亮的衣服,就看到店里的同款,就问你要不要买买买?

  答案当然是买,整个首映式期间,单店销售额平均高出平时的百分之四十,这一来一去,早就收回电影成本。

第219章 改变策略

  王小红也拿着电影票去换奖券, 当然,主要目的不是中奖,而是要观测整个流程。 首映式当天出来, 上司一句话都没说,她也没心情说话。

  不管舒雨怎么胡来,把不相干的事都拼凑在一起, 也逃不掉一个事实,不管是时装发布会,还是首映式,都是成功的。

  更不提后续报刊杂志的报道, 无论是影评,女明星的红毯秀,还是时装秀, 以及抽奖,简直如同一场瓜田盛宴,任君采撷。

  喜欢追星的, 可以品评红毯秀的女明星, 哪一个风华绝代,哪一个最有衣品,又是哪一个容貌无敌。

  喜欢看电影的, 可以看看影评,多半会生出这电影不错, 值得一试的想法。

  喜欢时尚的,可以看时尚佳人对于时装秀的点评, 还可以去莉莉丝买买买,满足自己的购物欲。

  喜欢凑热闹的,抽奖简直专门为他们而生, 有人拿了奖券回去摆在供桌上,也有人拿了奖券回去用红布包起来。

  有人出门就丢了奖券哭天喊地,也有人拿回去被家里人当废纸丢掉,天天都有天南地北的谈资,引爆所有人的热情。

  而所有人,都在这场热闹里,知道了莉莉丝,这个品牌一瞬间家喻户晓。趁着热度,时尚佳人杂志还采访了公司的创办人。

  两位创办人侃侃而谈,一位出生小镇,拥有裁缝手艺的小姑娘,靠着杂志和一堆书籍自学成才。和一位有海外亲戚,出国留学的少年人,联手创办莉莉丝。从美国开始,一路开到欧洲,最后回到中国。

  对于当年的下海热,出国热来说,这个逆向创业的过程,值得反复颂读。一堆出版社来约稿,都想让舒雨出版一本个人传记。

  舒雨统统拒绝,她才二十几岁,出什么传记,她可不是被人捧几句,就飘上天的性子。更何况,她自己非常清楚,她从来不比任何人更聪明,只不过是占着重来一次的便利,提前布局罢了。谁要是写书吹捧自己,她第一个受不了。

  “我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是自信,我并不觉得中国人比外国人差,无论是智力还是创新能力。我当初之所以将公司开在美国,就是想证明一下,中国人的设计也一样可以征服外国人。国货也好,外国货也好,这个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商品质量和设计是不是足够好,好到让消费者认可掏钱。”

  “当初舒雨告诉我打算这么干的时候,我觉得她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实现,纯粹是觉得好玩,才掺和了一脚。事实上,公司能有今天,我觉得舒雨占的功劳更大,不不不,没有谦虚,这是事实。”

  两位创办人的访谈不断被转载再转载,而莉莉丝的名字也不断被提起,再提起。

  F公司的会议上,老总大发雷霆,总之对于宣发非常不满意。

  策划部的经理实在忍无可忍,“坚持格调品位这样的广告宣传手段,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这俩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老百姓就是爱凑热闹,对于端着立着的广告文案,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于有些广告立牌,虽然非常有品位,但老百姓来来去去天天看,竟然都不知道这广告牌打的广告是一家服装公司。

  谁能看得出来,一个金发模特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和短裤骑行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西方小镇的街道上,旁边一行广告词“有生活有态度”谁能猜得出来这是干嘛的?

  当然,再过个一二十年,这个广告牌一点问题没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审美水平也会普遍提高,对于广告商的套路更是烂熟于胸。但现在,这种高冷范儿,高高端着架子的广告,实在很难让人体会精髓。

  指望这样的广告宣发,让品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更何况F公司并不是真正的奢侈品牌,而是快销品。

  老总所指挥的,所谓精准到达目标客户群,更是让人气笑了。

  中国市场和外国完全不同,中国没有贫民窟,至少现在有钱人和穷人都混住在一起,你很难从工作,外表和居住区域划分出有钱或是没钱。

  策划部经理心灰意冷,他辛辛苦苦提的方案,各种接地气的现场活动,商场走秀,小型演唱会等等,全部都被打回来,一样都没采纳。动辄就说欧洲如何,美国云云,简言之,全部照搬欧美的宣发定位,其他的都叫不上档次,品位不够,格调不高。

  如果完全不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方式,那还请他们这些人来干什么呢?

  所以说出上头那句话的背后,是他压抑了很久的无奈和愤怒。

  “你质疑的品位和格调,是F品牌成功的基石,我们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是……”

  “来了,来了,又来了。”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在心里吐槽,这番话,他们听了无数次,都会背了。

  但也有少部分人听的如痴如醉,再听多少遍也不会腻,而且还觉得太有道理了。

  老总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但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中国市场的特点,认为在欧洲和美国可以成功的经验,放在中国也一定可以成功。

  这种傲慢和轻视,是很多外资企业败走中国的原罪。另一个原罪,说来可笑,那就是冗长的汇报 机制。

  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都是大公司,大公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公司病。而在欧美这种经济高度发达,福利完备,讲究生活而不是奋斗的地方,大公司病只会更重。

  比如说,莉莉丝一举拿下市场上大部分的销售份额,办会员卡攒积分,开展积分换购,积分打折,积分送礼,等等活动。

  F公司嫌弃不够品位不够格调的活动,被莉莉丝视为接地气,与消费者产生近距离的互动,接触到真实的消费者,是莉莉丝对策划提出的要求。

  随着电影票抽奖活动越办声势越浩大,几乎成为社会热点事件时,F品牌中国公司的老总,终于坐不住了。

  如果对手做的活动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那他们也得尝试一下,但这些活动确实与F公司一直以来的形像不符,必须交给总公司审批。

  策划部经理看到方案被送回总公司审批,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已经在联系各家活动公司,开始接洽资源,想等着审批方案一回,就立刻着手。已经比人家晚了这么多,再不加紧赶上,只会被拉下更多。

  “还没有消息,欧洲总部这段时间休假。”

  “主管在休年假。”

  “今天是周末。”

  “已经接收,但需要开会讨论。”

  “不不不,这是逐级往上 的事情,必须按规矩来。”

  “讨论没有结果,再等等。”

  活动公司打电话来催预定,不好意思,现在预定不了。现在不定,下半年可能根本找不到空档。

  经理木然的挂掉电话,同事过来,低声劝他,“你知不知道,昨天老总还跑去打高尔夫了,他都不急,你急个什么?”

  “我算是弄明白了,程序程序,程序比办事更重要。你也别气,工资照拿,事情照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钱又不少拿一分,你气个什么劲。”

  同事劝的有错吗?一点错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办公室人,就该有这种好心态。

  策划经理缓慢的点点头,吐出一口郁气,“你说的对,是我想太多了。”

  舒雨这边接到负责人的电话,顿时哭笑不得,“还有这种事,你处理的不错,嗯,以后就这么处理。”

  转头跟舒雅一说,舒雅也是苦笑,“偷票房这种事,真是苦不堪言,你知不知道,陈老师拍的片子,明明又叫好又叫座,偏偏每部只落得个保本,即不亏也不赚,跟算过似的。后来陈老师较了真,搬个小板凳去电影院里坐着对人头写正字,一核对,明明白白少算了他的票房。可是那又怎么样,明目张胆偷了,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陈老师就是陈小二,确确实实有才华,而且是真性情来不了那些虚的。拍电影被人偷票房,气得不拍了。演小品被电视台光明正大偷版权,找电视台理论结果被封杀。

  所以说,中国不是没有有才华的艺术家,可惜,管理者的艺术永远赶不上发展水平。等几十年后,老百姓都跑到互联网时代了,有些人还在七八十年代蹲着,梦想当他一言九鼎的权威呢。

  结果这回偷票房撞到铁板了,倒不是说莉莉丝厉害,人家可不会卖莉莉丝的面子,就是舒雅去了,导演去了,人家一样豪横的很,该偷还得偷。

  是个怎么回事呢?

  有消费者兴冲冲拿着电影票去换奖券,结果电影票上是另一个电影的名字,销售员肯定不给换呀,他们只换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票。消费者一想也对,拿回去换,结果电影院拿白纸写了个名字给他们,销售员还是不能认。

  消费者不高兴了,闹到报警,警察来了,也是哭笑不得。但莉莉丝服务好归服务好,绝不按闹分配,而且这样的消费者一下子来了好几个。

  莉莉丝的负责人接到信跑来处理,直接跟他们明说,这是电影院偷票房,他们管不了,就是警察也管不了。要么你们认倒霉,要么你们让电影院负责改过来。

  然后消费者抱团,直扑电影院,差点把人家的场子给砸了,这下就闹大了。警察和各级政府最怕的就是这种聚众闹事,再说人家闹的还真有理,立刻把电影院负责人带到警察局,告诉他再有观众因为这个闹事,直接行拘。

  不是行拘观众,是行拘你这个负责人。这下怂了,终于不敢偷票房,老老实实打票,不然谁知道你是不是拿着票去换奖券。再闹一回,他这个负责人也当到头了。

  他不怕行业内的人,这些人就算是大佬,也得要脸,对上他这个不要脸的,永远没法赢。他怕这些愣头青,一个二个没什么,聚到一起引起舆情,他的小身板哪里兜得住。

  至于消费者的想法,太简单了,特等奖是辆车呢,没抽之前,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妨碍他们抽豪华轿车,打死你都不嫌多的。

  “敢情还有意外惊喜呢?”许然听到这里,笑的捶桌。

  “对了,各家电视台都在催呢,都想要天桥风云第二季,你说我们还拍不拍。”舒雅现在是中国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已经完成一个综艺的项目和一个电影项目。

  “拍,怎么不拍。”舒雨一锤定音。

  “有好的项目,你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可行性,如果讨论通过,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统统可以拍。”舒雨又说道:“电影票房结算的钱,第一季天桥风云的钱,都归到你公司的帐上,你自己管好帐目,我们不会无限度的往里投钱。”

  这即是压力也是动力,舒雅握紧拳头,“你放心吧,我不会让公司亏钱的。”

  许然在旁边小声道:“别担心,还有我呢。”

  舒雨眨巴眨巴眼睛,“什么意思?”

  许然刚要说话,舒雅就急急道:“闭嘴。”

  然后对妹妹道:“啥事也没有。”

  呵呵,才怪。

  “什么时候的事?外公外婆知道吗?你姑太太知道吗?”许然的姑太太已经回国,就住在许然的别墅里,和叶爷爷是邻居,还有路英和外公外婆,都成了邻居。

  现在是旅游达人,带着管家和几个助理,说趁着自己还走得动,要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她小时候的印象里,国家四处战乱,还没怎么看过就去了美国。现在回国定居,先四处逛一逛玩一玩再说。

  “不知道,她不让说。”许然用手指头一指舒雅,一脸委屈道。

  舒雅露出无奈的表情,“这不是关系太近了吗?想着万一不合适,分分合合的,以后长辈脸上不好看。”

  “那你们到底合不合适?”舒雨闷笑,这俩人也太搞笑了,什么年纪了,还玩偷偷摸摸谈恋爱不告诉你这种游戏。

  “合适,怎么不合适了。”许然率先发言。

  舒雅怒道:“谁说合适了,你这么有钱,嘴又甜又会哄女孩子喜欢,谁知道你在外头有没有一二三四,等我看看清楚再说。”

  两个人跟小孩子似的争论起来,等吵到一半,一回头,同时问道:“舒雨呢?”

  舒雨早就跑了,她才不当电灯泡。

  转过头就把他俩给卖了,“路晁,你知道吗?不过你可不能告诉别人。”

  路晁回到家,吃饭的时候笑了一下,路英敏锐道:“许然怎么了?”

  “你怎么知道?”路晁被吓了一跳,读心术也不过如此吧。

  “这盘菜是许然最爱吃的,你平时很少吃,今天主动下筷子不说,还一边夹菜一边笑,肯定是许然这小子有什么好事。”

  路晁惊呆了,难怪舒雨说从来不担心他有花花肠子,意思是不是,女人个个都是福尔摩斯?

  无奈之下,只得把许然卖了,不过他还是负责的加了一句,千万别告诉别人。

  路英哼了一声,“我肯定不能告诉外人。”

  嗯,金外公金外婆,叶爷爷姑太太,这些是外人吗?必须不是啊。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