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聘:顾兄英年莫早逝 第140章

作者:寒江雪 标签: 穿越重生

  沈柏点头,表情谄媚讨好,脸上明晃晃的贴着四个字:陛下英明。

  恒德帝对这件事有点好奇,沈柏壮着胆子拿纸笔写了自己在睦州扮作女子查案的事。

  纸就放在案上,沈柏写字的时候,恒德帝并没在意她写了什么,目光一错不错的落在沈柏手上。

  她写字的姿势是沈孺修手把手教的,右手执笔,左手将袖口叠成两叠压在腕上,只露出一小节细弱白皙的手腕。

  那手腕是真的很小,不及寻常男子的一半,而且五指纤细白净,指尖圆润如上好的羊脂玉,之前受过伤,指尖还有伤痕没有完全消散,不似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世家小姐那般娇贵,却也并不影响美观。

  男生女相这种事的确少见,但那只是脸像而已,连骨架也生得如女子一般娇小玲珑就非常少见了。

  恒德帝看得神情凝重,但转念一想沈柏还不到十五,只是个还没完全长开的半大孩子,指不定过两年蹿了个儿,也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了。

  恒德帝在心里安慰自己,不可避免的又想起淑娴皇后。

  淑娴皇后是在恒德帝刚继位的时候生下赵彻的,那个时候国事正忙,京中各世家大族也不消停,淑娴皇后为了帮恒德帝减轻负担,也扛了不少压力,两人对赵彻这个皇长子都有不少疏忽,等两人闲下来,赵彻已经五六岁了,后来沈柏被养在皇后寝宫,反倒享受了比赵彻更多的关爱。

  恒德帝心生感慨,不由得问沈柏:“你幼时总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国舅和太子后边儿,还总向皇后要糖吃,这些事你还记得吗?”

  陛下,那个时候我才四岁,哪能记得这些?

  沈柏在心里说,面上却是乖巧的点点头。

  陛下要追忆往事,她怎么能不陪着陛下?

  恒德帝不知沈柏心中所想,重重的叹了口气,哑着声说:“眨眼你们都长这么大了,淑娴也亡故整整十年了……”

  沈柏正好写完睦州的事,停下笔退到一边,刚站定,又听见恒德帝说:“朕知道你和太子、国舅的关系甚好,朕也知道皇后走后睿玄一直很没有安全感,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朕问你一个问题,你如实回答。”

  恒德帝说得郑重,沈柏忙掀了衣摆跪下,恒德帝问:“这次刺杀是不是你们故意设的套想逼朕对老四动手?”

  陛下,就算要设套,这个套也未免设得太不高明了。

  沈柏有点想翻白眼,指了指桌案上的纸笔,示意自己还是要写出来才能解释。

  恒德帝颔首允准,沈柏立刻走到案前拿了纸笔,现在上面画了几个圈,用线连在一起,然后在圈里分别填上沈、顾、姜、李四个字代表被卷入这次事件中的人。

  姜家和李家是苦主,顾家是指认方,而沈柏是目前嫌疑最大的一个。

  这个图很好理解,沈柏又在顾、沈两个圈画了两条虚线交汇在一起,画了个圈写下太子两个字。

  沈孺修和顾廷戈都是忠君不二的肱骨之臣,他们在朝中从不站队,也和世家大族没什么往来,是坚决拥立赵彻的一文一武两股中坚力量。

  沈柏画完图没有多说什么,只写了一句:陛下,沈顾两家是太子殿下的垫脚基石,若太子殿下有心要打压四殿下,完全有更高明的手段。

  就算赵彻日后登基做了皇帝,沈顾两家也是他绝对不会用来探路的存在。

  恒德帝抿唇,眼眸深邃的看着这张图思索,沈柏放了笔退到一边。

  这次的事发生得很突然,而且漏洞百出,并不像是老狐狸精心谋划的手笔,她已经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心里觉得有点好笑。

  几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狼崽子,想用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弄死她,没想到把火玩儿大了,只怕老狐狸现在已经急得尾巴都要着火了吧。

  沈柏猜得没错,姜府主院书房响起一声厉喝:“蠢货!”

  伴随这声厉喝响起的是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响,上好的青花瓷茶壶在地上摔得粉碎。

  姜德安气得吹胡子瞪眼,全然没了平日的儒雅老练,李德仁站在他面前,面色也好看不到哪儿去,却还是压着怒火说:“姜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冷静一下。”

  姜德安唇角微勾,一脸嘲讽:“你让我怎么冷静?我唯一的女儿清白被毁了,幕后之人还没被揪出来,如今四殿下又出了事,便是你我也不能进宫,谁知道事情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

  姜德安现在如果进宫,也不至于气成这样,关键是现在宫门紧锁,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姜琴瑟是他一手教出来的,沉稳有度他倒是不太担心,但姜映楼因为养子身份,一直急功近利想要干出一番大事好在姜家站稳脚跟,上次姜映楼背着他和顾恒修见面,结果出了围场的事,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已经狠狠教训过姜映楼,没想到这次冬桂节又出了这样的事。

  李德仁自然也知道姜德安在担心什么,他今天来找姜德安就是为了这件事,这会儿他也不藏着掖着,坦白的说:“这件事要想平息下去,只能牺牲姜少爷。”

  姜德安眼皮一跳,掀眸,眼神冷戾的瞪着李德仁说:“丞相莫不是忘了姜家为什么会多出一个养子?”

  恒德帝刚登基时,各世家大族正是势力最鼎盛的时候,其中以姜家最为嚣张,为了稳固朝纲,姜家的子弟接连出事,连刚出生的孩子也都不能幸免。

  姜德安后知后觉的明白这是恒德帝在暗中扼制姜家的发展,这才对外宣称自己身体不行,不能再有子嗣,抱养了一个姜映楼回来。

  姜映楼虽然和姜德安没有血缘关系,但作为姜家唯一的男丁,姜德安还是对他觊觎了厚望。

  便是养条狗养了十几年,也不能说打死就打死,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想到过去的事,姜德安恨不得咬碎一口牙,李德仁理解的点点头:“我当然知道姜兄对映楼这个养子很是看重疼爱,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姜兄舍不得牺牲他一个人,那姜家和李家至少要拱手让出一半家财才能平息陛下的怒火。”

  “丞相这是在恐吓我?”

  姜德安眉头紧锁,一脸防备,李德仁摇头,叹着气说:“这并不是恐吓,我与姜兄一样,精心谋划数十年,却偏偏没有教好后辈,这次让他们闯出大祸来,我也并不是让姜兄白白牺牲,我向姜兄保证,等这件事平息以后,会让姜家成为昭陵最鼎盛的世家大族,姜大小姐会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经过这次的事,姜琴瑟的名声已经完全毁了,别说赵彻不会取姜琴瑟,就是稍有一点身份的世家子弟也不会想要娶她,但李德仁却坚定的说要许她后位。

  这句话背后的意味让姜德安后背一凉,他眼眸微睁,即便是在自己家里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李德仁却没有任何顾忌,一字一句的说:“姜兄猜得没错,陛下为了给太子殿下铺路,已经容不下景渊和李家了,李家为皇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垫脚石,陛下不仁在先,便不能怪李家不义!”

  李德仁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恒德帝已经起了铲除李家的心思,李家不会傻乎乎的做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要扶赵稠做太子,抢了赵彻的储君之位。

  只要姜德安点头,一旦赵稠继位,姜琴瑟就会是不二的皇后人选。

  李德仁提的建议很诱人,但风险也很大,姜家当年被恒德帝逼到要抱养一个没有血缘的孩子来延续香火,恒德帝的手段也不是吃素的,若是两家筹谋之事被发现,都会被满门抄斩。

  姜德安一时拿不定主意,李德仁继续劝说:“姜兄,这几个月瀚京发生了不少事,相信你也看见了,太子殿下不是草包,沈家那小子看似疯疯癫癫,其实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顾恒舟和周珏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还没成气候已经能将瀚京搅得不安宁,若是成了气候,昭陵还有你我两家的立足之地吗?”

  李德仁分析得很有道理,姜德安犹豫起来,见他动摇,李德仁最后下了一记猛料:“姜兄,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瞒着你了,其实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很久了,五年前我以选秀之名从睦州挑了三十名妙龄女子进京,如今这三十名女子已经到了她们该到的地方,姜兄放心,这件事已有完全的计划,只是因为一点意外,现在要把计划提前而已。”

  李德仁刚刚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够得上满门抄斩重罪的,姜德安惊愕的瞪大眼睛,他从李德仁眼底看到疯狂的贪欲,心底暗黑的欲望竟也跟着疯长。

  良久,他听见自己坚定的声音:“好,我让映楼为四殿下铺路。”

第120章 先皇后的死(补更)

  恒德帝在御书房处理了大半天的公务,沈柏就在旁边站了大半天。

  一开始她还能像棵小白杨一样笔直的站着,没多久便哼哼唧唧、歪歪扭扭,活似身上有跳蚤在咬似的。

  恒德帝并不理会她,自顾自的看自己的奏折,沈柏说不了话,知道恒德帝是故意要磨自己的性子,也不敢腆着脸说自己站不住了。

  就这么站了大半天,沈柏感觉自己腰酸背痛,脑瓜子嗡嗡的,比在校尉营操练一整天还要累,中途宫人来换炭火,沈柏都想包揽这活出门走几圈活动活动胳膊腿儿。

  到了傍晚,孙越海来提醒恒德帝该用晚膳了,恒德帝手头还有几本折子没看完,并不急着回答,孙越海便也在旁边候着,不过他眉眼低垂,自觉地不去看沈柏。

  沈柏早午饭都没吃,这会儿饿得慌了,连之前吃腻了的肉粥想起来都想咽口水,肚子响亮的叫了两声,在落地有声的御书房显得格外突兀。

  沈柏可怜巴巴的揉揉肚子,恒德帝放下折子,淡淡道:“今日在慈安宫用晚膳。”

  孙越海立刻应是,出门让宫人去慈安宫通知太后,一会儿陛下要去用晚膳。

  终于可以动弹了,沈柏迫不及待的出门,谄媚的拿起门口的伞帮忙撑着。

  大雪下了一天,外面的地上和树枝上全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红墙绿瓦变成了红墙白瓦,整个世界都变得静谧安宁,美好得不像话。

  沈柏撑着伞在檐下候着,等恒德帝出来,立刻撑着伞迎上去,把大半边的伞都偏向恒德帝那边。

  这会儿雪已经没那么大了,只有蒲公英大小的小雪花洋洋洒洒的飘落。

  赵彻的个子承袭了恒德帝,沈柏踮着脚才勉强够得上,恒德帝扫了她一眼,沈柏立刻咧嘴笑起,表示自己一点都不吃力,完全可以跟上。

  恒德帝没说话,大步朝前走去,他倒要看看这个少年到底有多少本事。

  积雪过脚踝,踩上去发出嚓嚓的细碎声响,沈柏小心跟在恒德帝旁边,出了御书房,绕过一条长廊正好看见顾恒舟往这边赶。

  雪虽然已经很小了,就这么走在雪地里也很容易打湿衣服,顾恒舟没撑伞,头顶的墨发已经湿了。

  沈柏拧眉往他身后看了看,后面空空如也,连个引路的宫人都没有,也难怪他不打伞了。

  顾恒舟走到恒德帝面前拱手行礼:“太子殿下今夜宿在行宫,昨夜发生的事也有大理寺的人协助调查,微臣奉命来保护陛下。”

  恒德帝走过去拍拍顾恒舟的肩膀,说:“好孩子,这几日辛苦你了。”

  顾恒舟颔首道:“不敢,为陛下效力是微臣的本分。”

  恒德帝很满意顾恒舟的回答,见他衣服湿了,对跟在后面的孙越海说:“世子殿下的衣服湿了,先带他去换身干净衣服。”

  顾恒舟没有拒绝,和孙越海一起去换衣服,沈柏先撑着伞和恒德帝一起去慈安宫。

  恒德帝约莫好久没来慈安宫吃过饭了,宫里的宫人全都面露欣喜,恒德帝一进门,立刻有宫人上前递了热帕子让他擦脸净手。

  沈柏收了伞才进来,一进屋就被满屋子蒸腾的热气扑了满脸,周身的寒气瞬间消退,热得脑袋有点发胀。

  屋里烧着炭,但窗户和门都紧闭着,太后年纪大了,即便这样也穿得很厚实,丝毫没觉得不适,欢喜的对恒德帝说:“皇帝,快过来坐下吃饭。”

  都说隔辈亲,太后和四个皇孙却都不怎么亲近,先皇后故去后,德妃也只是按照规矩来慈安宫晨昏定省,其他时候整个慈安宫都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好不容易有个吕秀陪着说说话,这几日冬桂节太后也让她去行宫住着,正觉寂寞,听见恒德帝要来吃东西,自然开心得不得了。

  恒德帝走到太后旁边坐下,沈柏不敢坐,走到恒德帝旁边卷起袖子准备帮忙布菜。

  太后上次见过沈柏,对沈柏印象还比较深刻,见她和恒德帝一起过来,挑眉诧异的问:“皇帝怎么还带了个小尾巴来?这两日不是还在举办冬桂节吗?”

  太后年事已高,受不得惊吓,赵稠遇刺的事还没传到慈安宫来,自然更不知道行宫里发生的事。

  恒德帝温和笑笑,说:“这孩子是在淑娴宫里养大的,朕见睿玄与他挺亲近的,所以召她过来说说话。”

  太后不爱听人提起先皇后,眼底飞快的闪过一丝不快,自动忽略先皇后,笑道:“睿玄与他关系的确不错,上次哀家让如昭和他过来说说话,才刚坐下,睿玄就急匆匆赶来了,生怕哀家吃了他们。”

  太后的语气平和,这话却是在打小报告说赵彻为了卫如昭和沈柏顶撞她。

  恒德帝也听说过这件事,叹了口气,拉着太后的手说:“母后,淑娴故去之时如昭也不过只是个十岁大的孩子,他年纪小不懂事,一时冲动犯了错,如今也已经改正,母后以后也莫要与他计较了吧。”

  恒德帝还是在为卫如昭开脱,一提到这个话题,太后脸色顿时一变,甩开恒德帝的手冷声道:“皇帝说得轻巧,若当时他年纪大点,力气也再大点,昭陵只怕早就乱了套了!”

  宫里鲜少有人知道,国舅卫如昭去云山寺带发修行之前,曾暗刺过恒德帝,用的是先皇后留下来的凤钗,凤钗笔直的插进恒德帝左胸,钗尖儿已经没入心脏,若是力气再大一点就会要了恒德帝的命。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恒德帝带伤装作没事人一样去上朝下朝,他脸色差了许多,旁人只当是他因为先皇后离世,忧思过重才会如此,要不是德妃侍寝的时候发现不对劲,所有人都会被蒙在鼓里。

  太后知道真相以后震怒,本来是要砍了卫如昭的脑袋,灭了卫家满门的,最后被恒德帝拦下来,将卫如昭送到云山寺带发修行,不过这十年间,若没有太后的刻意打压,卫家也不会没落到如今的地步。

  如今恒德帝提起这件事,太后仍是余怒未消。

  若是以往见太后如此,恒德帝就会自动转移到下一个话题,但今天他只是安安静静看着太后,等太后平静了一些才说:“母后,如昭当年为什么会如此对朕,你应该很清楚缘由。”

  太后眉梢上扬,不明所以的看着恒德帝:“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恒德帝抬手屏退宫人,沈柏犹豫了下,也准备退下,恒德帝沉声说:“沈柏,你留下。”

  沈柏便站在原地不动,等所有宫人都退出去,把门关上,恒德帝看着太后一字一句的说:“朕的意思是,淑娴当年并非病故,这件事母后也是知道的,是皇家对不起淑娴和卫家在先。”

  这个秘密隐瞒了十来年,太后本以为在自己死之前都不会被世人知晓,没想到今天恒德帝会用这么平静的语气,当着一个外人的面说出来。

  太后看看恒德帝又看看沈柏,心头涌上不安,本能的否认:“皇帝,你在胡说什么?那个时候太医都说了,她根本就是……”

  恒德帝垂在膝上的手握了握拳,而后沉沉道:“淑娴不是病故,她入葬之前,朕让人秘密验过尸,她的骨头泛黑,是中慢性毒药死的,只是毒性发作起来很像普通的病痛而已。”

  太后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唇瓣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