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包她不干了/包子的反击 第62章

作者:三花夕拾 标签: 打脸 快穿 系统 穿越重生

  他实在做不到正常上工,便让宁初夏在家里好好休息——女儿也不知道还能在家里呆多久,现在宁家人是不让她做任何家务的,只是宁初夏并不顺从,总会见缝插针做点应做能做的事情。

  宁父蹲到了村长家门口,他家里有电话,没一会妻子也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的焦灼。

  虽然明知道早上成绩不会出来,可还是觉得在这里安心。

  村长拉了他们进屋,才坐下没多久,电话铃就响了。

  宁父和宁母都没起身,这估计是找村里哪个人的,现下大家也都挺舍得钱打电话。

  然后便是兵荒马乱的声响。

  宁父和宁母正打算进去看看,便撞到了冲出来的村长。

  他脸上的笑容洋溢,一把抓住了宁父和宁母:“快回去和你们家初夏说,教育局给我打电话了,初夏她考了状元!”

第39章 被忽视的二女儿(七)

  这场景并不常见, 有些人一辈子都遇不到类似的报喜场景。

  相比之下,宁家人已经算“很有经验”,毕竟这可都是第三回 了, 可即便如此,宁父和宁母也还是反应很大, 两人就差没一个踉跄,一起跌倒。

  村长见他们俩这慌乱举措,心中是又好笑又羡慕。

  要是他家儿子, 他估计不会比宁父和宁母好多少。

  刚这么想到一半, 村长就一愣,而后忍不住一笑, 他这可真是白日做梦了。

  怕是多点两个菜,都不会说这种醉话, 他家小子要是有这本事, 怕是得是祖上全显灵。

  可真是人比人, 气死个人。

  “这是……确定了?”宁母甚至都没露出笑模样,脸上的肉此刻都在哆嗦, “不会有错吧?”

  她这患得患失, 就怕是村长听错, 空欢喜一场。

  村长大笑:“这哪会有错呢?初夏是全省第一,全省的头一名!他们说等等镇上、县上都要派人过来, 记者都要来呢,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和初夏说一声吧!要不等等人来了, 都没准备。”

  “好好好。”宁父现在满脑子除了好字, 就想不到别的话, 他拉着宁母就往外,急匆匆地要回去报喜。

  刚刚村长说什么来着?有人要来?

  哦对!这可和以前不一样, 他们之前听何老师说了,这考试可是什么全国一起考,刚刚村长也说了,初夏考的是全省第一名。

  听村长刚刚说的,这还有记者要来!宁父开始担心起家里的存货,家里存的东西倒是不少,可能用来招待客人的实在不多,也就之前收了一直放着的花生,还有年前买来没发完的糖,如果客人要留下来吃饭,连像样的饭菜都没。

  跑出去好一段,一直陷入于担忧情绪的宁父才反应过来,又冲了回去,不好意思地同村长说谢谢,他这脑袋也是糊涂得厉害,刚刚居然忘记了和村长道谢。

  眼见宁父急匆匆又要走,村长连忙伸手拉住了宁父:“老宁,你等等就别出去了,留在家里招待人,我寻个半大小子帮你们跑个腿,去镇上买点肉菜……”他细细交代了一番,才见宁父从慌乱中镇静下来。

  村长目送着宁父宁母迅速地撤离,心里未免有些忧心忡忡。

  宁父和宁母这状态,等等见人真的能好好说话吗?要知道,刚刚听电话里那口气,接下来要来的人不仅不少,地位还不低,就连他这个自诩全村见过最多市面的,都不免有些心中忐忑,更别说打从出生到现在,除却看病看女儿,就没往外头跑过的宁父和宁母了。

  对了,这有记者来,也不知道会不会采访他,他要说什么好呢?他婆娘上回替他做的新衣服,也不知道收拾在哪了。

  村长的担忧合情合理,可他却忘了宁初夏的存在——倒也不是忘,是宁初夏确实在他这就是个模糊的影子,这孩子这几年一直没待在村里,除了会读书以外,他对这孩子没有太多的印象。

  宁父和宁母才到了家门口,两人推开门,便瞧见正在洒扫的宁初夏。

  宁家并不大,去年稍微翻修过一回,也只是把堂屋的地板换了镇上砖厂产的红砖。

  她手上拿着盆,正在往地上泼水,夏天时在地上泼上点水,原先就偏阴的屋子能凉快不少。

  “初夏,你别干活了。”宁母连忙从宁初夏手里接过盆,女儿这手,可是读书写字的手。

  她动作麻利,一下抢过了盆,看着宁初夏的手直到现在都颇觉神奇。

  她知道二女儿厉害,可怎么能这么厉害呢?全省第一名,这是什么概念?和以前的状元总是差不离吧?这可不是普通人能达成的成就。

  宁初夏无奈地看着母亲抢走的盆,现在连正午都还没到,母亲和父亲这么喘着气地赶回来,她其实已然猜到发生了什么,毕竟现在这个年代,能提前知道成绩的可能只有一个。

  对于高考,其实宁初夏心里绝非没底,如果看过早年高考卷的人就会发现,当年的考卷,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实并不算难,毕竟当年的教育条件并不好,也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的补习班,辅导书。

  可这并不代表她有把握能一定考第一,这世上能人辈出,太过自信,总是会翻车,这几年来,宁初夏就像海绵,吸取着周围能得到的一切知识,学校的几位老师,还有她认识的几位书信往来的教授都很欣赏她,通过让人转交和邮寄等方法,给她送来了不少书,让她能更早地看看这个世界。

  宁父看着女儿,眼神复杂。

  他想起了四年前,那个曾经在她面前留着眼泪,看上去绝望,孤注一掷的女儿;还有那天,女儿剪得很短,甚至有些随意的头发,和放在桌上的那一把零钱,同那一句“我想读书”。

  而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长成了值得让他们……甚至是所有人都觉得骄傲的模样。

  “初夏,你……”

  宁父的话说到一半,就被外面忽然响起的嘈杂声音给震得皱紧眉头。

  村里的高音喇叭,一直是全村通知人的神兵利器,那头的村长在广播室一开,扯着嗓子便吼,靠近喇叭的人耳朵都能给吼聋了,宁家的地理位置很“好”,和架着高音喇叭的树相距很近,就连那头村长挪动声音的动静都能听个清楚。

  “……杏子村的各位村民,通知大家一个好消息。”喇叭那头的村长也不搞什么虚头巴脑的,开门见山,虽然看不到神情,可大家都能听出他的激动,“宁家的宁初夏,这回高考考了全省第一名!是高考状元!这是咱们杏子村头一回出这样的好成绩……”

  村长还在那大为感叹,宁父心中叹了口气,他应该先说的,这样的消息,他居然没能先让女儿知道。

  宁父冲着宁初夏点了点头,他提高音量:“初夏,你考了头名!”

  宁初夏跟着笑,脸上露出个浅浅的酒窝:“爸,我知道了!我听到了!”

  宁父好似有什么话还想说,可还没说出口,外头就嚷嚷开了。

  “老宁,你们家初夏这是考了头名?”直接推门进来的男人身上还背着背篓,看起来应该是刚从后山下来,“刚刚我在路上,没听清楚。”

  “是第一!我都听到了!全省学生第一名呢!”隔壁的翠花婶拿着锄头就过来了,锄头上还沾着泥,她脸上带着兴奋。

  先头兵这两位腿脚最快,而后跟来的人可不少,他们蜂拥着进屋,脸上不是好奇,就是全然的喜悦。

  村子统共就这么大,村长这一开嗓,整个村就没人听不到,说的是这么件大好事,大家便也不顾忌,迅速过来,只想第一时间看看状元的风采。

  人越来越多,宁父和宁母便也开始手忙脚乱,宁初夏几回要帮忙,都被村里的人拦住,他们让她端坐在椅子上,像是打量什么外星怪物一般看个不停,啧啧称奇。

  “初夏这孩子,从小就比别人机灵,我当年就觉得,这孩子一定会出息。”说话的这人信誓旦旦,然而宁初夏其实是记得的,这人在之前也用同样的话夸过初春和初秋,在他们考上中专的时候。

  “那可不是!初夏小时候头上有两个旋!两个旋的孩子,生来就聪明!”这位是在宣传民间看相的,宁初夏其实还听过另一个版本,这头上有两个旋的人脾气不好。

  宁母今天格外大方,一人一碗糖水是少不了的,虽然里面糖不算多,但这也是少有的阔绰。

  她今天开心,多少钱也舍得花!

  前两年儿女双双考上中专,她和丈夫便准备了流水席招待乡亲,宁初夏这考的是状元,当然也得要这么庆祝!宁母算着藏在屋里床板夹层的钱,倒是不太慌,三个孩子都有出息,这两年都没给家里带来什么负担,这两年经济也好,她和宁父勤快,总算是存下了点钱,还算阔绰。

  喝着糖水的乡亲倒是主动,看着宁初夏,满眼都是疼爱。

  宁家的孩子,尤其是宁初夏,别提给他们带来多少话题了,平日里出去赶集上街,听说他们是从杏子村来的,人都愿意多问问他们,杏子村的孩子是怎么教的。

  起初当然是有些心虚,他们杏子村这么些年,就没出个出息娃娃,怎么打都不爱读书,这才出了宁初夏一个,不过还是能装腔作势一番,后来又多了宁初春和宁初秋,便就稍微理直气壮了,现在更不用说,他们这可是有状元的人了!这不得飞天上去。

  “宁家嫂子,这回请不请酒?”

  宁父抢着回答:“请,过阵子请,等忙完,初夏干妈也放假就请!”他素来严肃的脸上,此刻眉飞色舞,“到时候大家可都得给我面子,全都来!”

  他心里是满填着骄傲,这可是他的女儿。

  “来!肯定来,到时候放心,我们肯定来帮忙!”

  “那肯定,老宁,这初夏可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

  村里每回有人,无论规模大小,村里的人都会互相帮忙,不过这还得看各自的人缘如何,人脉广的,来帮忙的人也多,认识的人少的,则来帮忙的人也要少上一些。

  现在看来,估计届时请酒,来帮忙的人一定超出之前任何一场。

  这头寒暄完,那头大家的关注便都放在宁初夏的身上,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抛出,虽然听不太懂,可也不妨碍问。

  他们关心的问题千奇百怪,从宁初夏要报考什么专业,到未来要在哪工作,甚至连要找什么对象都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甚至还会问起诸如什么去了学校,多久能回来一次的问题。

  宁父和宁母插不上嘴,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脸上尽是欣慰和幸福的笑。

  这头是其乐融融的状元访谈会,那头村长才刚广播完没多久,还没挑好衣服,就迎来了第一波的记者和领导。

  他带着对方往宁家进军,自以为自己表现得镇定,却不知自己都走得同手同脚。

  还没进宁家门,他便听到了那屋里传来的欢声笑语,门一开,村长见众人一副聊天聊不完的模样,忙咳了咳,同大家介绍了下来人的身份。

  和他预料的一样,宁父和宁母果然紧张得语无伦次,村民们倒是挺镇定,眼神里都是好奇的光,尤其是在看到记者相机的时候,眼神都在发亮。

  真是该淡定的不淡定,不该淡定的太淡定。

  宁初夏看着父母那想往后的模样,便也主动站了出来:“老师好。”她想了下,这称呼正合适,“我就是宁初夏。”

  对于招待人,她还是很有经验的。

  村长看着宁初夏开始在领导的说话中,配合着回话,露出谦虚的话,对于记者的询问,也仔细回答,那说话方式,一听就很有学问的模样,再看看宁父宁母。

  这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自己没发觉,当宁初夏能应付的时候,他心里也稍微松了口气。

  ……

  “您请坐。”宁初夏从容地站在前面招待着人。

  小半个月以来,上宁家门的人就没消停过,就连记者也来了不下三波。

  宁父和宁母,通过这段时间的来人冲击,已经成功脱敏,现在不至于看到人说话声音还带着抖,可这得是二女儿在的情况,要是宁初夏不在,他们估计是要出点洋相。

  这回来的,是市里教育局的人。

  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今年的状元花落他们市不说,还是在市里高中念的书,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很好的政绩。

  可除却发钱之外,他们还得做些什么体现对宁初夏这位状元的关怀。

  大家稍微商讨了一番,便有人注意到了宁初夏此前填的家庭状况表,一看,这主意便被想了出来。

  想来宁初夏身边的人,对于她马上要到外地读书肯定摸瞎,他们帮忙打听好,做点准备,省得到时候他们手忙脚乱。

  小冯打量着宁初夏,这姑娘可真是镇定自若,很有大将之风,旁边父母倒是一看就很紧张,打从他们进屋,那一碗的水都喝光了。

  小冯笑得亲切:“我们听说,宁同学你们家人以前都没出过大远门,这不,为了你到时候报道方便,组织便商量了一番,让我们去帮你们打听了一下,出远门要备上什么。”

  这可还真不太好打听,他们整个市,都找不出几个去过首都的人,甚至出过远门的人都不好找,不过好在现在总是能打电话询问,八仙过海,这挨个问过去,总是问出了些有用的攻略。

  小冯这话一说,宁父和宁母也凑了过来。

  他们这些天来,是真切地觉得到自己“派不上用场”,他们这见人就紧张,以前最多是在镇里接受个表彰,事先留点汗,咬着牙上台,东西一领,过后也就缓过劲了,可要让他们和人又是握手,又是交流的,那可就难了。

  来采访的记者还带着相机,手上拿着本子,他们都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话让女儿丢脸。

  比这还难受的,是喜悦中掺杂的愧疚。

上一篇:穿成农家子考科举

下一篇: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