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 第43章

作者:酒千觞 标签: 破镜重圆 爽文 穿越重生

  “怎么?你有主意?”皇帝瞥他一眼。

  “奴才区区内侍,能有什么主意?”

  “少跟我来这套,有主意就说。”

  “那奴才就斗胆提议了,”苏礼赔着笑, “晋王妃说要见儿女,又没指定是哪个儿女,京里总共有三个, 留两个放一个不就成了。”

  皇帝听了这话却是沉吟了下:“你这奴才, 倒是提了个好主意。”

  “能为陛下分忧,是奴才的荣幸。”

  “你这奴才,惯会拍马屁。”皇帝指着他笑骂道, 却显见很吃他这一套。

  “不过,留谁,放谁,还要一番商议。”皇帝又皱起眉头。

  “依奴才愚见,那长宁郡主是必然不能放的。”苏礼提议道。

  “哦?何出此言?”

  “奴才还记得, 四年前长宁郡主刚进京那会儿,明明很是聪慧,怎么这两年,突然就变笨了呢?”苏礼分析道,“保不齐是她后悔了,想回幽州,故意对陛下示弱呢。”

  “你真是高看她了,她哪是故意示弱?分明是被一个男人搞昏了头脑。”嘴上这般说,皇帝内心却难免多想了些,宁映寒四年前的智计百出,他自然还记得,放她回去,保不齐要搞什么幺蛾子。

  “宁成澜,宁念暖……”皇帝念了一遍这两个名字。

  “晋王二公子,奴才在宫中倒偶有接触,”苏礼思考着,“还被五殿下的伴读欺负过几次,看着实在不像有心机成算的样子。”

  皇帝点点头,宁成澜平时在宫中和皇子们一起读书,这几年基本就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长大的。

  皇帝有着意观察过,宁成澜确实没什么心机手段,年纪也小,十二岁,翻不起什么风浪。

  还有宁念暖,她在昌平侯府的日子皇帝也派人打听过,为人似乎懦弱可欺,也没什么可忌惮的。

  “就从宁念暖和宁成澜中选一个吧,”皇帝想了想,又补充道,“最好是宁成澜,单单一个宁念暖,总感觉分量不够,倒显得朕小心翼翼地防着他们呢。”

  “可他毕竟是男子,放回幽州会不会是放虎归山呢?”苏礼又问道。

  “他算得上什么虎?晋王府世子还在呢,”皇帝轻嗤一声,“他若是可堪大用,当初晋王也不会再搭上一个宁映寒护送他上京了。”

  “陛下耳通目达,是奴才愚钝了。”苏礼恭谨道。

  “那就他了,”皇帝拍板道,“有他的姐姐扣在京中,料他也不敢一去不回。”

  虽然还要在朝上象征性地和群臣商议一下,但帝王心中已有决定。

  又过了两日,上朝时,太监来报,晋王的进献已送达宫中。

  原来,晋王的进献和请子女归幽州的奏折是同步发出的,只不过奏折快马加鞭到了京城,进献毕竟慢了一步,几日后才抵达。

  幽州那个穷乡僻壤能有什么好东西?皇帝内心嗤之以鼻,面上却还是做出一派欣慰的样子:“晋王真是有心了,快献上来看看吧。”

  立时便有内侍推进来两只笼子,笼子上盖着布帘。

  得到皇帝示意后,内侍掀开布帘。

  看清笼中物后,朝堂上一片哗然。

  原来,那竟是极罕见的一只白鹿与一只白虎,在大启朝,这两样动物,都被视为吉兆。

  惯会溜须拍马的朝臣立刻即兴发言,什么此等吉兆必是代表大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皇帝励精图治、为政精明,上天才肯降此祥瑞等。

  一时间把皇帝描述成了一名堪比尧舜的明君。

  一通吹捧下来,捧得皇帝心花怒放眉开眼笑,觉得晋王难得干了件人事儿。

  当下大手一挥,给返回幽州的名单加了码:“朕已决定让晋王次子次女返回幽州探病,众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魏太师眉心微皱,本来皇帝与他通过气,说打算放宁成澜回幽州。结果兴头一上来,就把宁念暖也搭上了,他内心觉得陛下真是沉不住气。

  但魏太师没有说话,他不想扫了皇帝的兴头。何况,放了两个,好歹还有一个,这要皇帝一激动,大手一挥说要把三个都放回去,那不管怎么扫兴他绝对都要阻止的。

  当然,皇帝毕竟也还没蠢到这个份上。

  魏太师不说话还有一个理由,以他的冷心冷情,连魏语蓉这个故交之女都能那般对待,他自己的几个女儿,除了嫁出去联姻,给他巩固势力之外,他也是没什么太深感情的。

  推己及人,他觉得晋王也是如此,一个已经嫁过人的宁念暖,对晋王没什么价值。那既然圣上决定要放人,就放回去吧。

  想到此处,他也是老神在在,没有说话。

  太师一党的人见他如此,自然也没有反对。

  除了皇帝眼中的某位迂腐臣子跳出来例行反对了几句,这件事就一锤定音了。

  皇帝便命人拟了圣旨,盖了印,允宁成澜、宁念暖回幽州探视晋王妃病情。

  宣旨太监先给宫中的宁成澜宣了旨,又去了宁映寒的住处给宁念暖宣了旨意。

  两人自听说母亲病倒后便焦心等待着,此时终于得了圣旨,松了口气之余,听说宁映寒不能离京,两人又都有些失望。

  得了圣上的允许后,宁成澜出宫,与宁映寒、念暖二人汇合,一见面立刻问起这个问题。

  “没什么,”宁映寒安慰二人,“你们替我回去探望,也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宁成澜毕竟还是少年心性。

  宁映寒却没回答他的问题:“行礼已经命人收拾好了,准备一下,明天一早,你们就要立即出发。”

  两人惦记着母亲病情,亦是归心似箭,自是点头应允。

  “苍山负雪会跟着你们,保护你们一路平安,”宁映寒嘱咐道,“还有邢叔,京城到幽州的路他比较熟,让他也跟你们一起。”

  宁成澜有些茫然道:“邢叔不也就四年前和我们一起进京走过一次?他很熟悉这条路?”

  这傻孩子,宁映寒有点无奈的看他一眼:“他毕竟有行路的经验,沿路打点都少不得他。”

  “这样啊。”宁成澜倒也没深究这个问题。

  “我会想念你们的。”宁映寒给他们两人每人一个拥抱。

  “姐你别难过,我们过两个月就回来了。”宁成澜安慰道。

  “是啊。”

  宁映寒对他们微笑,眼前的弟弟妹妹自然还不知道,此时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相见了。

  但她心里,涌动着的却不是什么离愁别绪,而是一股逐鹿天下的野心。

第65章

  第二日清晨, 宁映寒起了大早,在城门外,给弟弟妹妹送行。

  苏婉和雪色二人站在她身后, 陪她目送着马车一路远去留下的尘烟。

  苏婉看着这位小郡主的背影,正想着要不要上前安慰两句,就听雪色问道:“郡主, 接下来有何打算?”

  宁映寒闻言回首, 脸上却丝毫没有苏婉想象中的伤心失落, 只是挑了挑那道好看的眉毛,语气漫不经心中带着几分坚定:“天凉了,让今上的几位皇子闹起来吧。”

  苏婉忍不住微笑, 她愿意来宁映寒身边听候差遣,也是有近距离观察之意。

  枕龙卫上下都在好奇苏公公为何会将枕龙卫交给宁映寒这样的黄毛丫头,苏婉自然也不例外。

  此时,见宁映寒没有露出什么伤春悲秋的模样, 而是坚定迅速地准备执行接下来的计划,苏婉对她的评价高了一分。

  今上共有六位皇子,年龄太小尚是幼童的暂且不算在内, 目前到了能争皇位的年龄的有三位。

  大皇子即太子, 乃中宫皇后所出,既是嫡子又是长子,继承大统名正言顺。

  奈何皇后母家式微当年成婚时, 今上还是个不受重视的皇子。他能娶到的正妃,出身地位自然没有多高。

  后来今上登基,皇后一家却也没有跟着鸡犬升天今上自己夺了兄弟的皇位,却十分防备儿子有觊觎皇座的心思。他在几个儿子之间玩起了制衡,刻意没有提升皇后母家的地位。

  而三皇子则与太子正相反, 母妃出身极高,一进宫便封了妃位,诞下三皇子后,更是直接封了贵妃。

  三皇子如今年纪也不大,但其母及外家已经开始为他谋划了。

  今上心思太多,担心朝臣见风使舵,都倒向三皇子阵营,便刻意在人前做出更喜欢二皇子的模样。

  说到二皇子,皇帝对他的宠爱倒也不算是假的,他的生母柳嫔是从潜邸时便跟着皇帝的,这么多年,哪怕容色稍减,但温柔解语,却更甚从前。皇帝在朝上对朝臣发了火后,总是喜欢到她的宫里坐坐,听她的劝解。

  比起后宫一众争奇斗艳掐尖要强的美人,皇帝确实更喜欢不争不抢的柳嫔。连带着,也喜欢她所出的二皇子。

  何况,柳嫔当年不过是一个丫鬟出身,这样的出身,没有母家的支持,在宫里,她和二皇子所能倚仗的只有帝王的宠爱。

  生母出身太低,二皇子几乎是没有得登大宝的希望的。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皇帝不吝于表现出对二皇子的偏爱。

  但要宁映寒来说,二皇子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他本是想听柳嫔的话,不争不抢的太子已立,三皇子又有强大的母家支持,二皇子早知自己没有胜算。

  但皇帝的偏爱,养大了他的心。

  又难免有些不甚聪明的臣子,没能正确地揣摩圣意,见到今上对二皇子的偏爱,就开始接触他。

  再加上皇帝明晃晃的偏爱,太子和三皇子一党也都对他多有针对,一次两次他可以忍。但时间久了,哪怕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他开始觉得,凭什么自己不能争一争?

  二皇子就这样加入了争夺皇位的队伍。

  三位皇子,私下已交锋不断,现在宁映寒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闹到明面上,吸引帝王的全部注意力,让帝王焦头烂额,暂时无暇他顾。

  “郡主打算从何处入手?”苏婉问道。

  “眼下不就有一桩现成的事,”宁映寒笑了笑,“国库欠银。”

  大启朝,官员勋贵们从国库借银,已成风气。只要不是数额太夸张、借口太奇葩,户部一般都会批准。

  但借是借了,还就未必会还。久而久之,户部积压了一堆欠条,这其中不少勋贵王侯,要户部官员去催债是不可能的。反正最后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照不宣,就当作无事发生。

  拖得久了,这钱就更不可能要回来了,户部甚至还积压着几十年前的欠条。何况其中干系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前朝甚至有因为这事逼死过人的先例,因此大启朝历代皇帝都懒得去触碰其中的关系网。

  还是先皇在时,为了筹打南狄的军费,整治过一波。不过先皇倒也不想把这些勋贵逼得太狠,再加上有些人是真的还不出来,最后欠了三十万两的,还上十万,就算他过关了。

  现在今上想修行宫,就想效仿先帝,他也没打算把众人逼得太狠,就打算吓唬吓唬他们,这个还三万、那个还五万,修行宫的钱不就凑出来了吗?

  但这差事,交给谁谁都不愿意,皇帝刚透露出一点意向,就吓得户部尚书称病在家,连着两天都没来上朝。

  皇帝一边痛骂户部尚书没出息,一边也是无奈。正好出了晋王上折子的事,皇帝就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了。

  如今晋王的事算是解决了,皇帝又开始琢磨此事,并且直接找上了太子,打算让他去历练历练。

  太子一听就想骂娘,自己这个皇帝爹,平时好事想不着他,一有别人不愿意接的烂差事,总是第一个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