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很佛系 第232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

  是的,从什时候正统地道的华夏文学开始没落呢?

  学生们不再叹气韵悟风骨,而是主抓主题情节结构等东西,不是说这个不好,而是灿烂了几千年甚至更长的华夏文学已经衰落了。

  是宋以后的蒙古帝国西夏金国元朝等战争?

  是封建皇权统治的政策结果?

  是近代的外敌入侵战争?

  世界其他文学的文化侵入?

  是现代的教学体质变革?

  以上可能性都有。

  不止网络上国民们在讨论,文人们也在思考,国民们讲的都没有错,但比起没落的文学作品,他们还惊讶于文学界渐渐丢了真正精髓。

  文人的诗从来不止风花雪月,他们有的满满爱国之情,有的体悟民间辛苦,有的抒发自己的志向,有的歌颂精神,有的反省自身错误……风骨是对华夏文学作品内容和最基本要求。

  不少文人是宁死不屈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士之可贵者,在气节,不在才智”……

  他们还惊讶在近代面对外来入侵时,华夏的百姓竟然表现得如此的懦弱和麻木,国家和百姓一开始只有不断妥协,到了后期才显示出自己的骨性来,出现文人们以笔救世。

  在现代,文人们可以学着去理解直白简单的现代作品文学,非常惊讶百姓们都会识字读书,赞美现代教育的全民普及和国民平等。

  但他们还是有些难以理解或者困惑很多文字的意义——连娱乐他们都可以试着解释,造假摸黑谣言恶意评判……满纸荒唐言不能成为主流。

  有文字的都属于广泛文学,文学应该多出现一些有保留意义的作品,风骨和正气是人们更应该看到和学习的。

  因此,他们才来京都找寻答案。

  辛弃疾&王羲之&苏轼&王安石&柳宗元&仓央嘉措等一干文人:“愿华夏新一代的文人们,操守重拾,风骨重塑。”

  作为灵异部门部长,司东旭在京都亲自接见了不少批古文学家们,请他们住在充满京都特色的大大小小四合院中,以最好的礼仪招待。

  因他的相貌现在变得非常年轻,得到很多祖宗们夸奖‘年少有为’。

  司东旭:

  ……受之有愧。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留下绝笔的陆游对这一路上的见闻那是非常开心的。

  虽说南唐已经灭了,但华夏大陆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住行可比他们以前好多了,他死之前一直惦记着这个,睁眼看到世界变化,别提有多兴奋,潇潇洒洒又写好几首诗。

  灵异部门:“已收录,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未来的教材和未来的考试点老重复了,没学期的阅读月考换着来都保证够。”

  同学们泪流满面:“谁会担心这个?”

  司东旭邀请名人们参加‘高校文集会’,可以看一看当代学生们,又能让他们学习一些东西,说不定能够找到还不错的学生。

  部分名人同意了,院里少不了笔墨纸砚,王羲之甚至写了一篇荀子的《劝学》,送给当代学生们,草圣张旭文圣欧阳修等也纷纷留下笔墨。

  灵异部门特工差点激动出心脏病。

  当文人们提出想见一见清朝皇帝时,司东旭一点都不奇怪。

  他们可以去清东陵,但辽宁省沈阳市的清祖陵还是少去为妙。

  “为何?”

  此处,必须@展霆锋。

  展霆锋作为灵异部门骨干力量,在京都龙脉暴风雨期间,在京都十三陵,不在河北清西陵清东陵,意味着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

  他得赶往辽宁沈阳。

  在展霆锋看来,河北和京都的情况目前都非常‘和平’。

  可清朝关外陵

  如果说洛阳是最混乱的城市,那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墓所在的沈阳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在北干龙复苏以前,这里已累积了几千亡灵!

  这里鬼的数量不比西安少,95%以上都是四面八方赶来的明末清初的鬼魂,其中5%还有展霆锋地府里的同事,他都不好意思赶人家走。

  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国家也不少,春秋战国时期是不能密不可分,汉朝过后也有北魏、西夏、辽、金等,其中金也是满族统治的国家。

  汉族统治时期不强制多民族都穿汉服,大多接受多样化,少数民族时期统治者也不至于毁灭文化和断人传承,可清朝的强硬统治让人觉得可怕。

  清军下剃发令,遭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抵制,在清军的三次屠城中,浙江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伤亡者近十万余人。

  扬州十日,清兵屠城十日,被杀的居民数十万,扬州成为一座空城。

  四川之屠,清兵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光明正大的贴出告示。

  南昌之屠,城破后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约有二十万汉人被屠杀。

  还有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广州之屠、潼关之屠……

  在所谓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下,清朝屠杀掉数千万汉族亡灵。

  这种屠城和屠杀,杀尽天下汉人的骨气廉耻。

  列国顺利侵入,起初国民们的性格大约正是在这个时候被种下的。

  剃发易服对以汉族为主体的国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精神上的伤害,血性和骨气被深埋,奴性和麻木生出。

  列国轻而易举打开华夏大门也有这些原因在内,他们忘了自己是可以反抗的。

  历史上的大屠杀记录还是以蒙古帝国、元朝、清朝为最,这里的屠杀指杀手无寸铁的百姓,而不是杀参与战争的兵将。

  金国杀人,被蒙古帝国灭回来了,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元朝杀人狠,但被明朝朱元璋打回来了,至于时间最近的清朝,被屠亡灵不消不奇怪

  看看盗墓起家的曹操吧,多惨,刚出墓就N多祖宗守到门口蹲着了,一口气差点没缓过来,至今还没有得到自由。

  明代暴躁朱元璋一样惨,一醒来由于护法阵太完美,在几十位的吊死女鬼堆里翻了车,马皇后都救不了的那一种,刚出墓又陷入南京众皇帝的‘交谈’中。

  幸亏孙权和刘裕都逃出南京了,否则朱元璋能更惨,一个武帝刘裕就可以打到他怀疑鬼生。

  汉高祖刘邦都被秦始皇削了一顿,赵匡胤被南唐群殴,又被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他们下黑手,南越帝赵佗至今不敢现身。

  总而言之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而灵异部门对祖宗们的仇恨一向是甩手不管,展霆锋过去的目的也只是保护国民的、维持秩序的,避免怨灵变厉鬼,伤害阳世人。

  面对上万亡灵大军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鲁迅先生有言:“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的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这句话描写了清朝皇室两个政策——屠汉人,控思想。

  不可否任,清朝皇室统治当然有好的一方面。

  第一,清朝到达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农业巅峰值,出现新作物,让百姓们得以更多温饱,也让传统商业非常繁荣,因此国库里才有那么多白银宝物让中后期的乾隆和慈禧挥霍。

  第二,从康熙开始,清皇室对边疆的控制规则是很强的,比其他朝代都强,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进行政治军事化管理,让华夏的板块地图更加明显和统一。

  但农业社会代替不了工业社会。

  清朝没有继续宋朝工商业的发展,也做不到明朝的下西洋政策,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给华夏的打击是巨大的,也埋下一条危险的祸根,最终得以暴发。

  皇权们的统治,文人们已不再想多去纠正和评论,毕竟封建社会终结,他们的注重点在‘文’,在现在和未来。

  尤其是那一句‘到的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他们想要见清朝皇帝的真正原因——文学断裂,让文学进入考古期。

  乾隆烧尽数十多万汉书,他认为汉人的书籍不能超过三、四千卷,各地政府开展搜书、查书、上交私人藏书等运动。

  配合上不可思议的文字狱,阉割思想。

  而且不仅烧书,乾隆还改书、编书,让清朝黑历史从中消失,比如现在能够存在的《扬州十日记》流落日本,才得以保住。

  王羲之:“这位陛下做的可不只有盖章《快雪时晴帖》这么简单。”

  如果现代文学缺少的是《快雪时晴帖》,他本人可以一天写上几十张《快雪时晴帖》。

  《兰亭序》也行,当时的意境没了,但有全新的《京都赋》《洛阳词》《江南序》。

  可这一切没有这么简单。

  于是乎,清东陵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鬼,数量很多,朝代不同,有文有武,而且在不断增加中,他们都很有礼貌,等明清之战真停了再上。

  此时此刻,他们脑中‘文思泉涌’。

第239章 直戳人心

  清东陵虽被盗得面目全非。

  但依旧是华夏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里面有五百多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亭台楼阁、玉石雕砌、修建精致、建筑宏伟。

  灵异部门的成员在各个皇帝皇后陵墓都装有摄像头,东陵外有一排临时办公室,几个监控室里大大小小格子全是一个个视频。

  人在外面,却能掌握清东陵里的一切情况。

  等文人们来到清东陵,陈莉等灵异部门特工都把他们邀请进一间最大的临时办公室,室内的监控可以把明清战斗看得一清二楚。

  欧阳修等人全都惊叹之,这让现代特工们有一点成就感,至少他们不是全然落后,科技科学的发展也能够让古人们偶尔惊喜一下。

  “善哉善哉,吾曾闻网络,神器矣。”苏轼摸一摸自己丰盛的胡子笑道。

  他是宋朝有名的美髯公,时常以拥有漂亮的胡须而自豪,男人们都称赞他,可苏小妹却写下‘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的调侃。

  作为一个心性非常豁达、在逆境中能笑口常开的人,苏轼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也相当高,他在路上已经了解不少新奇科技用品,甚至通过一个国民崇拜者,了解过手机和网络。

  灵异部门特工:

  厉害了,东坡先生。

  “是也是也。”谢皎然不能更赞同了,把目光放到监控视频上。

  目前从监控视频中看出,清朝皇帝皇后们都处于落后一方,一开始打斗他们还能得手一二,到后面完全hold不住越大越嗨的明朝皇帝们。

  其实明朝皇帝里也有弱者,比如胖胖的朱高炽和英年早逝木匠皇帝朱由校,他俩魂力都不强,吃了不少康熙的亏,但问题是他们刚啊。

  朱高炽在朱棣打仗的时候没少坐镇皇位,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和葡萄牙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坚决不让步不退步。

  他们本身弱是弱了点,可气场立得起来。

  总而言之,到了中后期,清朝皇帝们基本上是被一路压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