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很佛系 第211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不论何时,远望书院,都能描绘出一幅水墨画,美不胜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生们在这里静心学习乐棋书画。

  他们在先生们的帮助下,亲自去领悟国学的厚度、国艺的温度和知识的力量,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艺术。

  当然,幸运小朋友们的‘课程’也挺重的,成才不仅仅有天分就可以,勤奋也不能缺少。

  而当世界上只剩下道德高尚的良师益友时,绝大部分华夏家长都唤起心中的尊师重教。

  他们支持先生们。

  在江南书院不止幼儿学生,偶尔也有极少部分人通过某些先生的考验,顺利进入书院,甚至得到先生的一对一的专业课程。

  这些人可能平日里非常痴迷国学国艺,或者看了一辈子国学书,或者自己写过不少‘诗词’,有的人甚至得到四周的嘲讽。

  但他们的坚持和好学没有白费。

  华夏特工部门发现,乐不仅包含乐器,还有——舞,而在国内坚持数十年的舞者心性坚强,意念坚定,体质不差,他们也可能通过测试。

  在江南书院,学生们收获良多,能与偶像良师一对一接触,一生无憾。

  连主神叶璐都被这满院书气提升了一点点心理上的境界,可见龚先生他们有多厉害。

  这很奇怪。

  龚先生他们在死之前,若是有机会,很有可能踏入以文入道的修炼之途。

  但他们偏偏没有。

  整个明清时期期间的鬼魂都没有。

  而叶璐唤醒的古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朝和清朝的,剩下其他朝代的鬼魂都是因特殊而存在,诸如户方来自有西王母保护、燕山金朝鬼魂受到黑巫魂阵的影响等,无不例外。

  道来源于巫,又在巫上创作。

  叶璐相信历史上是出现过入道者的,至少有老子、鬼谷子、吴道子、吕洞宾、张天师等传说中厉害的人物。

  可他们真的死得毫无执念,连个魂都不留下吗?

  他们若在,已得道者死后的亡灵和未得道者也完全不一样。

  所以叶璐回了江南水乡,目标浙江省青田县南田镇——刘基故里。

  刘基又叫刘伯温,自幼聪慧,12岁考中秀才,十七岁开始游学,得到传承《六甲天书》,找到《奇门遁甲》结识一大批明教圣者,为后来辅助朱元璋抗元建立明朝江山打下基础。

  他是元末明初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风水师、阵师、军事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阴阳风水、奇门遁甲之法。

  留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文体文230余篇,里面描述着他丰富的思想。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明朝的灵异史恐怕没有人比刘伯温知道的多了。

  关于刘伯温的野史很多,比如他曾挖掘过孔明诸葛亮的墓。

  鬼差们无法探出具体消息和请到刘基亡灵,叶璐打算亲自跑这一趟,来探一探刘伯温的墓。

  “生活羡优由,耕读传家岁月稠。畜肉园蔬红米饭,花楼,家酿觞边听雨鸠。”

  南田镇风光秀丽,年平均气温15度,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这里早在15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闻名遐迩的记载。

  远不讲,近代国内战乱时期,南田也相继成为省图书馆、杭城联立中学、学校的避难所等公益机构,日本曾数次派飞机轰炸南田,都找寻失败,让华夏国民和文化得以传承。

  告别江南书院,叶璐踏入南田小镇,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有比其他地方更浓的灵气,和这里的植物覆盖率也有一定关系。

  刘伯温据说是病死的。

  但又有记载,在他死前拒绝亲人和乡亲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最后服下朱元璋派胡惟庸送来的太医药。

  不治而死。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在他死后,他的长子刘琏被胁迫堕井而死,次子刘璟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叶璐飘进了墓室。

  不出意外,墓室环绕着一个非常精妙的迷惑型的守护阵法。

  在破阵以后,主墓室出现两个棺木,一个是永嘉郡夫人富氏的尸骨,魂已不在,一个里面只装卸衣冠而已,空空如也。

  “迷中疑冢?”

  叶璐大约知道为何阴差们每次都无功而返了,她闭上眼睛,再破地上的阵中隐阵,又继续钻入土地下方,往深处飘去。

  刚开始是一层正常的五花土,即古墓不可缺少的图,紧接着恢复到约十米的正常土质,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墓穴已到底。

  等过了十米,周围土质变得十分松软,渐渐沙子比土多,出现一些大小不一打磨锋利的石头。

  是积石流沙墓。

  在用石头和沙子代替土进行掩埋棺椁,因沙子是流动的,挖盗洞的话沙子会从四外八方流向盗洞里,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积石流沙墓稀有但不是特别难见,但积石流沙墓形成的阵法——叶璐看得很是眼熟。

  “娘娘庙?”

  孟婆户方墓是叶璐第一个挖掘的古墓,记忆深刻,忽略她当初自己布置的整齐的张献忠尸骨队,剩余布置和刘伯温的古墓有七分相思。

  且户方墓里陪葬的陶瓷、铜器、金银、竹刻、古钱币等古文物,最早可以追究但秦朝,有三国唐宋汉元朝的,最多的是明朝。

  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守墓娘娘村的存在也和明朝有关。

  “这么巧?”

  当然,刘伯温墓的积石流沙阵中也有数量不少的盗墓贼尸体,这些尸体全部都是明朝时期,而且和军队有关,看来明朝皇室是真想打听什么。

  叶璐迅速破解曾经杀死张献忠军队的类似机关。

  终于到了墓道中,和户方墓不一样,除去一些奇珍异宝,陪葬品基本上都是明朝的,和刘基本身处的年代是同一的。

  从墓道到主墓室,阵法有七七四十九个,全都是必杀阵。

  叶璐:

  “……他这是有多么怕自己的墓被盗?”

  主墓室地处一山中的核心地点,面积有大约10平方米,四个角落里立着石柱,上面有古油灯,正中是一口巨型的红木棺。

  叶璐一挥手。

  砰

  红木棺直接掀开。

  里面的尸体相貌大约六十岁左右,骨相依稀能看出一点年轻时的俊朗,他头发和胡子都是花白色的,一身庄重的绯袍。

  除去脸色苍白了些,唇色因中毒而青紫,和寻常人区别不大。

  有守护阵和南田灵地的天然加持,出现这样的场景并不奇怪,若是藏宝图上道苏醒的早一些,阵法更加完美,这具尸体会更栩栩如生。

  灵力覆盖上去,刘伯温的眼睛突然睁开。

  灵魂瞬间苏醒!

  一个绯袍鬼影从棺木里飘了出来,刘伯温身上也有书卷气,但和龚先生还是不同的,他身上还有道家的仙风道骨和一双更深邃的眼睛。

  叶璐把自身周围的黑色阴气消散,露出自己本身的模样,对灵魂刘伯温微微颔首,问出一个她至今才决定来挖墓的问题。

  “刘先生,请问你是否真如传说中所言——奉命斩华夏龙脉呢?”

第217章 王*汤姆苏*莽

  龙脉,一个非科学的灵异词汇,可在风水学中,却有对它精准的定义。

  在风水学中,龙为尊,代表一种地理脉络,以土石为骨和肉,水生龙气,草木作皮,龙脉指的就是曲折蜿蜒的风水宝地。

  华夏的龙脉以昆仑山龙脉为首,又有西倾山龙脉、长白山龙脉、峨眉山山脉、太行山龙脉、秦岭龙脉等六大主龙脉体系,四周围绕着其他或大或小的百多条副小龙脉。

  叶璐不得不承认,六大主龙脉体系所在的群山中,灵气宝地居多,出现玉精的分布地也很多,具体表现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好,旅游景点更多,所在城市出生的着名历史人物不少。

  投胎等级里面的确有一项与地域有关,根据上古时期、近古时期、不同朝代的分布,自然环境的灵气的确在一点一点减弱的。

  但这些风水宝地跟龙脉究竟属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她可能需要一个先秦祖龙时期的风水师或祭官来帮忙解答疑问。

  既然有龙脉一词,出现斩龙脉也就不奇怪。

  在古代,普通百姓肯定是不会吃饱喝足没事干,去斩一下龙脉的,他们不像现代科技发展,对矿石和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惜破坏自然环境。

  斩龙脉的基本上都是皇帝,也有叛贼。

  皇帝的目的很简单,和焚书坑儒目的差不多,维护皇权的统治,他不需要华夏大地能人之士百花齐放,自然争鸣,以自己出生地或建都所在地的主龙脉为尊,破坏甚至斩断其他龙脉,截断‘人才’。

  第一个斩龙脉的当然是祖龙秦始皇了,他也是唯一一个留下‘斩龙证据’的皇帝。

  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诗,发现此地有“龙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

  南京是一个宝地,八大古都之一,四面环山,西北方又有长江水环绕,属“山环水抱”的上好格局,玄武青龙白虎朱雀巨在,四象俱全。

  环绕在南京城共有两大主龙脉,秦淮河把它们分开隔断。

  所以,南京可以建都,但在南京建都的六个王朝全都非常短命。

  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再后来,明初定都于此,但差不多只有50多年就迁都。

  华夏科学家们也都挺有意思的。

  他们亲自探查过秦淮河,给出了一个自然河道的鉴定书,当然在自然河道的科学文献里面,指出也有人工所开凿的痕迹。

  等灵异事件一来了,这鉴定等同于白鉴。

  不止秦朝,唐太宗李世民也让玄学家袁天罡斩过龙脉。

  但在风水学史上最有名的还是朱元璋和刘伯温合作,刘伯温不止斩主龙脉,副龙脉也斩,斩了西北、西南、华南、华中、东北差不多99条龙脉。

  为保住南京残脉的龙气汇聚,差点把华夏龙脉尽断,结果朱棣还是换了个地建都。

  叶璐觉得这个野史中肯定有很多假和夸张的故事,但刘伯温肯定也做了什么。

  “斩龙脉?”

  刘伯温闻言一笑,伸手试图摸自己的胡子,才发现自己的灵魂状态,无奈笑道,“后世之人都是这么传的吗?若是我能够和徐福一样劈山断龙,断出秦淮河,怎么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