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瑾 第53章

作者:房顶上的兔子 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又喝了酒,于是一直以来对皇帝的畏惧,也就随着酒气散去了爪哇国。他腆着脸道:“父皇打算赏儿臣什么?”

  皇帝十分厌烦,招手让不远处的薛怀瑾近前来,“扶朕回寝宫。”

  薛怀瑾目光垂着,连看都不看愣在当场的宁王和皇后一眼,扶着皇帝走了。

  宁王还有些不明所以呢,他问皇后,“母后,父皇这是怎么了?”

  王皇后冷笑一声,“怎么了?自然是想起了什么人了。”

  皇帝由薛怀瑾陪着往寝殿方向走,此时已经是腊月,冷风嗖嗖,吹在脸上让人经不住打寒颤。这本是为皇帝操办的万寿节,可是在这灯火通明的皇宫之内,他只觉得无比孤独。

  任人间花团锦簇,他心上的那个人终究是不在了。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皇帝突然就想找一个人倾诉。他开口,声音中是无边的寂寥,“朕从一个不被先皇看重的皇子,成为了天子,也算是开创了一片太平盛世。对于江山社稷,朕问心无愧。”

  这话并不夸张,薛怀瑾知道,眼前这个人自从登基以后,日日殚精竭虑,经过不懈的努力,带领整个国家从百废待新走向了辉煌。

  “皇上天纵奇才,臣佩服。”薛怀瑾道。

  皇帝自嘲地笑了笑,继续道:“可是有一件事,朕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

  薛怀瑾沉默了片刻,问道,“陛下说的可是宸妃和小皇子那件事?”

  想必是今夜的热闹情景引起了皇帝心中最痛悔的回忆,一向敏锐的他居然没有怀疑:薛怀瑾为何能一下子猜到自己的心思?

  此时此刻,皇帝只觉得身边能有这么一个人,听自己说说话也是好的。便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当年的万寿节,朕喝醉了酒,人事不省。第二天,发现朕最心爱的女人和最疼爱的皇子双双葬身火海。”

  他的声音哽咽起来,有着难以压抑的难言的痛苦。薛怀瑾双手紧握成拳头,却没有出声。

  只听皇帝继续道:“朕能做的,就只有抱着他们的尸身沉默。甚至连哭都不能哭,因为有后宫嫔妃看着,有太后看着,有满朝文物看着。”

  “若真因为宸妃而痛苦不堪……朝臣们定然要把一个祸国妖妃的名字安在她的身上。朕没有保护好她们母子,已经对不起她了。不能让她死后还不能落个清白的名声。”

  “那么,后来呢?”薛怀瑾道。

  如果皇帝此时能够仔细辨认,就能听出来薛怀瑾嗓音中的痛苦。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痛悔之中,根本无暇顾忌其他。

  皇帝嘲讽一笑,也不知道是在笑自己还是笑谁,继续道:“朕还是每日按时上朝,可是坐在明堂之上,却是浑浑噩噩。甚至连朝臣们说了什么都听不明白。”

  “回到寝殿,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偶尔打个盹,就会梦到宸妃抱着孩子被困在火中。朕只能看着,却救不了她们。”

  皇帝闭上眼睛,仿佛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就在昨日。如今即便是过去了许多年,每每想起,还是令他痛悔难当。

  薛怀瑾道:“宫中戒备森严,宫内的太监宫女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又怎么会让关雎宫那么重要的地方失了火,这么多年难道皇上就没有怀疑过吗?”

  第57章

  不知何时,皇帝和薛怀瑾两人已经走到了一座山上,登高望远,看着不远处山脚下那一片灯红酒绿,皇帝徐徐开口,“怎么没有怀疑过?到现在朕都没有停止过追查,可是什么都查不到。”

  “当年关雎宫的所有的下人都在那一次大火中葬身火海,一个也没有留下。”皇帝的声音之中有着隐含的哀痛。

  身为皇帝,为了平衡朝堂势力,他不得不册封王家女儿为皇后,收了其他官员的女儿为嫔妃,但是从始至终,他深爱的女人、也是唯一爱着的女人,就只有宸妃一个人。

  薛怀瑾站在皇帝身后,把他的痛苦看得清清楚楚。多年来一直横亘在心里、跨不去的那一道关隘,终于在此时解开。

  所以,皇帝-也是他的父亲,并不是对他们母子漠不关心,而且非常关心。当年那场大火以后,皇帝也十分痛苦。

  然而,对方不仅仅是人父、人夫,还是天下之主。他的肩膀上扛着的是维持天下安定的责任,这责任太过重大,以至于一时一刻也耽误不得。

  所以,皇帝只能把自己的悲痛、哀伤放在心里,在夜深人静无人的时候,悄悄舔舐。

  薛怀瑾心里涌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敬佩和同情,他想了想,说道:“陛下,您不是说想吃一碗寿面吗?”

  “臣会做。”

  皇帝转过脸来,看着眼前这个俊美无筹的侍卫,“你?”

  薛怀瑾点点头。

  大约是薛怀瑾坚定的目光、自信的声音感染了皇帝,鬼使神差地,皇帝居然同意了。两人去了御膳房。

  因万寿节宴席还在继续,御厨房就显得十分忙碌。来来往往、传话的、端菜的、送食材的,恐怕比最繁华的闹市还要热闹几分。

  即便如此,忙忙碌碌的御厨们还是一眼就瞧见了突然进来的两个人,不仅仅是因为皇帝身穿着的明黄色的龙袍太过显眼,而且他作为天下之主,真龙天子的气质是一般人根本比不了的。

  更何况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少有的俊美的男子,大家认出来,这就是新近得了皇帝青眼的薛侍卫。

  众人愣在那里,实在不明白,堂堂九五至尊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烟火缭绕的厨房。片刻之后,终于有人醒悟过来,连忙跪在地上,其余的人也跟着跪在地上,众人山呼万岁。

  皇帝温和的道:“大家都平身,给薛侍卫寻一口小灶。”

  有人大着胆子猜测,“薛侍卫这是要做饭?”

  薛怀瑾点了点头,“我要做一碗面。”

  众人在惊愕过后忙不迭的去准备,其余的人也如皇帝吩咐的一般,各自去忙手里的活,但是毕竟皇帝在这里,大家都有些战战兢兢。

  皇帝看出来了,便道:“我去外面转一转,免得打扰你们。”

  他知道,人若是心情忐忑,出的菜就不会有原来的水准。今日宴席是宁王操办的,如果一会儿端上去的菜不好吃,恐怕宁王和皇后又有一顿发作。

  皇帝宅心仁厚,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别人受到责罚。

  他走到了大厨房外面,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憋屈,还不如民间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随心所欲。

  仅仅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薛怀瑾从大厨房走出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个瓷碗。他到皇帝跟前,把手中的托盘往前送,“陛下,请吃寿面。”

  皇帝朝碗中看去,但见一根根面条细如银丝,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汤底十分清澈,看着似乎只是净水。然而,仔细去闻,却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皇帝皱了皱眉头,又凑近了一些,那香味更加明显。这香味熟悉又陌生,他有十几年没有闻到了。

  皇帝的脸色渐渐的变了,他带着期待和忐忑,拿起筷子尝了一小口,不由愣在了那里。这味道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和当年宸妃给他做的几乎有九成相像。

  皇帝几乎是含着眼泪把这一碗面吃完的,他就站在寒风中大口大口吃。仿佛这一碗面是什么难得的山珍海味。

  薛怀瑾刹那之间有些恍惚,以为站在自己面前的并不是九五至尊,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思念着心爱的女人的可怜的男人。

  皇帝吃完了,放下筷子闭了眼睛,半晌才睁开。他问:“薛侍卫,这面的做法你是跟谁学的?”

  薛怀瑾看着眼前这一双包含期待的眼睛,知道他想听什么,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盘托出的时候。他狠了狠心,于是道:“我娘教的。”

  “你娘叫什么名字?”

  薛怀瑾道:“她叫如兰。”

  “如兰,如兰……”皇帝喃喃念着,确信自己从未听过这个名字。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宸妃和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不在了。

  而眼前的薛侍卫,虽然面貌有些相似,做的面也和宸妃很像,但是他和宸妃没有丝毫关系。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认识到这一点,皇帝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这是一种明明有了希望却在瞬间被打回原地的绝望。

  他对着薛怀瑾苦笑一下,“今日多谢你了,薛侍卫。时候不早,你也该出宫回府了。”

  “朕想一个人走一走。”

  薛怀瑾依言离开,他走到宫门外的时候,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丝竹之声,繁华入耳。同样的时刻,有人欢笑,有人落寞,有人众星捧月,有人孑孓独行。

  如果不是今日的恳谈,他竟然不知道皇帝心里如此痛苦。而他方才做的哪一碗面,是当初带她出宫的宫女所教。

  也就是在江南一直陪伴着他的养母。

  养母是母亲宸妃的贴身大宫女,做面的手艺是得了宸妃的真传。只是再教给他的时候,过了两道手,难免会失了些味道。

  虽然如此,方才皇帝的表情已经告诉他:对方对这碗面有多么震撼。

  也许,很快,就可以父子相认了。

  薛怀瑾叹了一口气,骑马往侯府走。

  今夜是万寿节,京都内的百姓也在欢庆。他回侯府,要经过东街,此时已经围得水泄不通。

  杂耍的、卖艺的、买吃食的,看热闹的百姓们,将街道堵了个严严实实。薛怀瑾没办法,只好下了马,打算牵着过街。

  即便如此,也并不会让情况稍微好转。一人一马在人群中一步三挪,快小半个时辰,只走了十几步。

  薛怀瑾也并不着急,反正今夜是不能睡了,明日正好沐休,也不急在这一时。

  他却不知道,早就有人在他出宫门的时候就盯上了他,悄悄地挤到他的身边。那人从袖中拿出一柄长刀来,瞅准了薛怀瑾的腰间便刺。

  大约是学武之人训练出来的警觉,或者是天生的直觉,薛怀瑾突然感到了一种恐惧,他下意识地往旁边一躲,长刀刺偏。

  但即便如此,那刀依旧斜斜的刺入了他的后背。

  薛怀瑾只觉得后背一痛,伸手下意识的捂住伤口,另一只手去抓行凶那人。然而他受伤过重,鲜血已经汩汩的流出来,因此上气力不济,眼睁睁看着那人逃走了。

  人群中一阵惊呼,方才还围得水泄不通的人,此时突然便让出来一块空地。

  薛怀瑾觉着天旋地转,慢慢的躺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顾念在半夜惊醒的,她睁开眼睛,梦中的心悸的感觉依旧清晰,久久不能散去。在梦中,薛怀瑾躺在血泊之中,用一双哀伤的、不舍的眼睛望着她。

  那种心痛的感觉太过真实,顾念大口地喘气。

  阿巧听见响动走进屋里来,“姑娘做噩梦了?”一面说着,一面给顾念倒了一杯热茶。后者就着她的手喝了两口,感觉好了一些。

  顾念问道:“现在什么时辰?”

  “未到寅时,”阿巧劝道,“时间还早,姑娘再略微睡一会儿吧?”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太多,身为贴身丫鬟,阿巧自然知道顾念一直没有休息好。就连那平时莹润的脸庞,这些天来看着都有些苍白。

  顾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呼出,又躺在床上闭了眼睛。

  就在她迷迷糊糊的刚要睡着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噩梦中一模一样的情景又出现了。薛怀瑾在血泊中,依依不舍地望着她。

  “阿巧!”顾念腾地的坐起身来,自己下了地穿好鞋子。

  阿巧走进来,“姑娘要做什么?”

  “帮我更衣,我要去一趟侯府。”

  “这三更半夜的,姑娘,咱们明早再去吧?”

  阿巧是个聪明的,自然看出来,自家姑娘和薛怀瑾这是已经两情相悦了,既然如此,身为丫鬟他也不好怎么拦着,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要守的,一个姑娘家,这样的时刻出现在侯府门口,于顾念的名声不利。

  哪里知道,顾念这回却十分执拗,自顾自的从柜子里拿了衣裳换上。阿巧无奈只好搭把手,主仆两个收拾好,出了府门。

  因为不想惊动别人,她们便没有坐马车。也幸亏两家离的并不远,不过走了一刻钟的功夫,两人就到了侯府门前。

  顾念站在远不远处,观察了半天,觉着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想着可能是自己太过担心,因此做了噩梦。正打算要回去,却见一个人急匆匆地从远处走过来。

  他走到近前侯府门前,借着侯府门头的大红灯笼的照耀,顾念发现这人有些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