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第84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王氏得了懿旨,更加兢兢业业,每天亲自察看宝娘的衣食,赵燕娘有的,宝娘肯定也有。

  夜里,赵传炜回来后,宝娘去找他。

  书君连忙把她带了进去,赵传炜正在读书呢。

  自从晋国公来信后,他读书习武越发用功,阿爹是盖世英雄,他不能给他丢脸。

  那简单的一句话,凝聚了千言万语。赵传炜知道,李太后说的大概是真的。他虽然一时无法接受,但父母的那句话,又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是啊,谁生的又怎么样了。他是赵家的儿子,谁都改变不了。

  宝娘进了他的书房,赵传炜抬起头,“宝儿来了,我这几日忙碌,也没功夫带你去玩。”

  宝娘笑,“有大嫂子和燕娘呢,我好得很。”

  赵传炜起身,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天冷,你白日多穿一些。等过了年,大哥回来了,我带你去找三舅玩。这些日子,我读书读的有些停滞不前。总是这样闭门造车,写出来的文章华而不实。三舅去年答应带我出去玩一个月,你想不想去?”

  宝娘双眼发亮,“东篱先生会不会嫌弃我是个累赘?”

  赵传炜笑,“怎么会,他要是嫌弃你,我就把他的栖身之地告诉外婆,让外婆抓他回来成亲。”

  宝娘点点他的额头,“连长辈也戏弄。”

  赵传炜摸摸她的头发,“咱们跟着三舅一起,去云游天下。”

  宝娘点头,“好,不过走之前,我想去看看阿爹和阿娘。”

  赵传炜的手顿了一下,“好,我陪你一起去。”

  宝娘见他案前全是书籍,“那我先回去了 ,你不要熬到太晚。”

  赵传炜起身,把她送到赵燕娘院子门口。

  过了几日,学堂休沐。赵传炜带着宝娘一起,去了明盛园。

  杨太傅这几日回杨家去了,要过年了,家里许多事情离不开他。

  李太后见他们一起来了,强行压下了泪水,“你们来了。”

  赵传炜行礼,“姨妈安好。”

  李太后并不在意他仍旧喊姨妈,“好,你们坐。”

  宝娘坐下了,“快要过年了,阿娘不回宫吗?”

  李太后笑着回答,“过几日就回去,我给你们备了些过年用的东西。宝儿过年准备在哪里过?”

  宝娘想了想,“我想回杨家。”

  李太后点头,“好,你毕竟是杨家的女儿,以后还要从杨家出嫁呢。我给你备了许多嫁妆,你两个姐姐也给了添妆。”

  宝娘有些不好意思,“阿娘,还早呢。”

  李太后拉着她的手,“不早了,日子快的很。我先一样一样给你备起来,到时候才不抓瞎。若等到事到临头才准备,能有什么好东西。”

  宝娘点头,“多谢阿娘。”

  李太后眼底有些泪意,“你能叫我一声阿娘,我很高兴。”

  宝娘晃晃李太后的手,“阿娘,我能不能去看看亲生父母,给他们磕个头也好。”

  李太后微笑,“自然是可以的,你父母都疼你,你阿娘临终前十分不放心你。如今你说了好人家,去告诉她一声是应该的。以后你想什么时候去,只管去,不用来问我。”

  赵传炜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之前觉得姨妈和宝儿做母女真好,这会子,他心里思绪万千。以前,阿娘也时常这样拉着他的手,温柔地和他说话,教导他许多道理。

  李太后和宝娘说了一会闲话后,叫来了琼枝,“你让人送宝儿过去。”

  赵传炜起身,“姨妈,我一起去吧。”

  李太后点头,“也好,你也给他们磕个头。”

  琼枝叫了几个人,从明盛园另外一个小门,用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把他们拉到了一处山上。

  这山比较僻静,明盛园的人直接把他们带到了一片坟墓面前,在其中两座并排一起的坟前停下。

  宝娘一看,左边的那个墓碑写着“霍仲宣之墓”,右边那个写着霍王氏之墓。

  原来,我姓霍啊。

  宝娘跪了下来,赵传炜也跟着跪下了。明盛园的人准备了香烛纸钱,那个年龄大的宦官低声说道,“二娘子,老奴年年去过娘娘生母刘太夫人的坟前后,就会来看这里,给霍二爷和霍二奶奶烧些纸钱。”

  宝娘一边烧纸一边说道,“多谢您老,以后我自己来就可以了。”

  老宦官退下了,宝娘烧了许多纸钱,又上了香,然后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心里默念,妹妹,我来看阿爹阿娘了。

  虽然没有任何回复,宝娘仍旧认认真真做完了剩下的事情。

  赵传炜一直默默跟着烧制烧香,也认真磕了三个头。说起来,这才是他正经的岳父岳母。

  磕头之后,宝娘在坟前跪了许久,直等到最后一张纸烧尽,她才离去。

  到了明盛园,李太后已经准备好了晌午饭。

  琼枝姑姑让二人先洗了手,李太后招呼他们坐下,亲自给他们盛饭夹菜,“等过年的时候,你再去看看。”

  赵传炜见李太后还是如往常一般和蔼可亲,并没有因母子相认而逼迫他改口,他心里松了口气。

  在他心里,那个从小带着他和妹妹到处玩耍,教会他许多道理的晋国公夫人,才是他的阿娘。阿娘没有姨妈长得好看,也没有姨妈温柔,但阿娘身上的洒脱和意气风发,是他最喜欢的。

  赵传炜低头吃饭,李太后如往常一般,“炜哥儿今年帮着照看家里,懂事了许多,等你大哥回来了,你也能歇一歇了。”

  赵传炜嗯了一声,并未说话,李太后只温柔地笑,“吃过了饭,你就把宝儿送回杨家吧。”

  赵传炜又嗯了一声,大口吃饭。

  娘儿三个吃了饭之后,李太后打发她们两个走了,把准备的东西都塞到了车上。

  赵传炜陪着宝娘一起坐在车里,快过年了,一路上人来人往。宝娘隔着车厢都能听到大街上的人声鼎沸。

  宝娘悄悄掀开帘子看一眼,“三郎,外面好热闹。”

  赵传炜凑过来,二人一起看向外面,男女老幼,络绎不绝。正是这无数的普通人,这世上才有了烟火气息,才有了悲欢离合。

  马车晃悠悠把二人带到了杨府。

  门房一见到二人,立刻冲进去禀报,宝娘直接往里走,赵传炜在一侧,后面跟着的人把东西都搬下来了。

  二人一起进了杨太傅的书房,杨太傅正在写什么东西。

  见他们来了,杨太傅放下笔,神情温和,“回来了。”

  宝娘点头,“阿爹,要过年了,我回来了。”

  赵传炜和杨太傅互相凝视,杨太傅眨了一下眼睛,面带微笑看着他。

  过了许久,赵传炜拱手,“岳父。”

  杨太傅嗯了一声,“都坐。”

  三人一起坐下,杨太傅如往常一样,问了赵传炜的功课,这些日子读什么书,有什么不懂的。

  说了一阵子后,赵传炜道,“岳父,我总是这样闭门造车,秋闱怕是会落入平常。圣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破万里路,我想年后出去走走,看一看外头的风土人情,知道一些道理,总比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要好。”

  杨太傅点头,“也好,学问学问,不光要学,还要问。光问先生是不够的,还要问这时间的无数平凡人。大道理都在锅碗瓢盆里,不在书本上。”

  赵传炜笑了,“岳父说的有道理。”

  杨太傅摸了摸胡须,“你年纪还小,不急着秋闱,多学几年,人情历练够了,功课扎实了,再去考也不迟。”

  赵传炜看着宝娘,“岳父,我想带宝儿一起去。”

  杨太傅犹豫了片刻,“外头餐风露宿,她一个小娘子,怕是不便。”

  宝娘拉了拉杨太傅的袖子,“阿爹,我想出去看看。我长这么大,还没出过京城呢。”

  杨太傅看了看他们,见两个孩子都双眼盯着他,只得松了口,“你要去也可以,玩一阵子就回来,不要在外久留。”

  宝娘眯着眼笑,“多谢阿爹。”

  杨太傅笑着看向宝娘,“你先回去,把你的东西整理一下,去看看你两个妹妹。”

  宝娘起身,屈膝行个礼,然后走了。

  等宝娘一走,屋子里忽然安静了下来。父子两个又相互凝视,却都没有开口。

  赵传炜先挪开了眼,杨太傅拍拍他的肩膀,“莫要想太多,还如以前一样,你是赵家的儿子,谁也改变不了。”

  赵传炜嗯了一声,“岳父,以后,我们就做翁婿吧。”

  杨太傅眼底有些湿意,“好,我们做翁婿。”这辈子,也只能做翁婿了。

  杨太傅又摆开了棋盘,“来,陪我下一盘。”

  赵传炜一边下棋一边问,“岳父不上朝了吗?”

  杨太傅落下一子,“要过年了,也没什么大事,我就不去了。”

  赵传炜又问,“岳父为官清廉,如今只剩下一个太傅虚职,家里日子怎么样?”

  杨太傅吃了他一个角,“尚可。”

  赵传炜不再发问,开始思索棋局。

  宝娘回到栖月阁,院子里的丫头们如同看到救星,都围了上来,拉着她的手就哭开了。

  宝娘从初夏去庄子里开始,就离开了家,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后来灵堂上闹了一出,她离家而去,这群丫头们整日担忧,有几个已经找了门路离开栖月阁了。如今二娘子回来了,剩下的丫头们觉得终于有依靠了。

  宝娘挨个摸了摸小丫头们的头,“别哭,我不过是去走亲戚罢了。”

  黄莺一直在院子里守着,见宝娘回来了,她立刻带人去收拾屋子。屋子里每天都有人打扫,一直干净的很。

  宝娘进了正房,让喜鹊和黄莺把李太后送的东西都安置好。她自己稍微洗漱了两下,就去了陈氏的院子里。【公/众/号:xnttaa】

  陈氏今年把家里过年的事情都交给了杨默娘,年纪大了少觉,她连午休都没有,这会子正和身边的老嬷嬷闲磕牙呢。

  外头人报二娘子来了,陈氏连忙让人叫了进去。

  宝娘如往常一般行礼,陈氏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宝娘这几个月怎么样?家里少了你,你两个妹妹整日跟小孤雁似的,趁着过年,你多带她们玩一玩。”

  宝娘微笑着点头,“我很好,多谢阿奶惦记。阿奶好不好?”

  陈氏真说不上好,她情绪大起大落,人衰老了许多,起色也很不好。办过了那场丧事,她的精气神差了许多。

  “我老婆子过一天赚一天,只要你们都好好的,阿奶再没有什么不好的。”

  宝娘客气,“家里事情多,辛苦阿奶了。”

  陈氏摆摆手,“都是你三妹妹在操心,她平日里看着腼腆,没想到是个能干的。这样也好,等以后嫁人了,我也不用担心了。”

上一篇:俺们全村穿越啦

下一篇:幸福炒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