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在冷宫种田 第8章

作者:昆山玉 标签: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种田 穿越重生

  这是她做熟的活,到大门被叩响之际,她已经忙完地里的活,回厨房开始蒸馒头了。

  这回来的是个不认识的姑娘。

  这姑娘梳着宫女常梳的双平髻,年约二十许,生得细眉细眼,手上提着个小包裹。面上挂着笑意,道:“你是吴桂花吧?我是秦姑姑手下的梅雪,秦姑姑遣我来给你送腰牌。”

  吴桂花忙将人朝里让,并抬高了声音谢过她,问:“怎么今日不是我秦姑姑过来?”虎妹极怕人,有她的提醒,自己也会回地窖里躲起来。

  梅雪道:“宫里今日在查宫人供淫祠邪信之事,秦姑姑须配合有司查阅籍簿,实在脱不开身,托我走这一趟来看看你。”

  这句话才是重点。

  那一天给刘八珠上香时,秦司簿也看到了刘八珠房里供的佛龛。当时她没理,想来不是太要紧的事,但不知宫里近两日又有了什么新动向,才派梅雪来提醒她销毁证据。

  她不知梅雪知道多少,只笑道:“原来宫里还兴拜这些?要我说,陛下是天子,什么事不知道,什么事办不到?拜什么神啊佛的,还不及多拜几回陛下。”也暗自庆幸,自己幸好头天晚上就把那些东西搁灶膛里一把火烧了。

  吴桂花寻思着,自己这身份在落实前不方便让人知道,秦司簿能叫梅雪跑这一趟安置她,不是心腹也必是极亲近的关系。有心交好她,便留她下来喝茶,不着声色地奉承她几句。

  恰巧此时厨房水开了,把馒头的香气带得满院子都是,梅雪忙起身告辞,叫吴桂花一把拉住:“我蒸的馒头得了,梅姐姐拿几个回去尝尝吧,秦姑姑也很喜欢吃。”

  听说是秦姑姑喜欢的,梅雪便没有推辞,任吴桂花拣了十个馒头,用包袱皮儿包起来递给她,正告辞之际,门又被敲响了。

  一队侍卫闯进门来,什么话都没说,先将她两个制住,开始吆喝着在屋内翻找。最后,这些人从厨房里翻出一样东西,扔到二人脚下。

  为首的侍卫厉声喝道:“这是什么?”

  吴桂花盯着那只在脚下打转的物事,心里一咯噔:“汤,汤碗。”刚刚梅雪提醒她时,她根本没想起来这东西,因为她确实是准备拿它当汤碗来用的!

  带头侍卫冷喝道:“铜胎三足双耳,你家的汤碗做得跟香炉一个样?”手一挥:“带走!”

  吴桂花顿时急了:电视剧里“带走”之后就没了下文,她的身份经不起细查,若真被带走,肯定也是回不来的下场!

  她扬手挥开近前侍卫,怒道:“你们讲不讲理?你家的香炉搁厨房里吗?”

  “嘿,你这娘们还挺横。谁知道你是不是提前听见风声把香炉藏起来的——”

  没有祭台供品香烛这些东西,只凭一只破香炉也能断罪?!这人是要小事化大,杀良冒功啊!

  吴桂花见势不好,一掌挥下,离她最近的侍卫脸上顿时多了五道血道子,她嘴里大喊着:“救命啊!六月飞雪啦!侍卫杀人啦!”就往外跑。

  几人都被她这猛地一嗓子喊得一怔:宫女进宫先经过尚仪局□□一年,再莽撞粗鄙的性子都会被调理得行不露足笑不露齿,还真没见过吴桂花这样说发作就发作的泼辣劲!.

  这是要紧的时机,吴桂花可管不了这么多,她挥开拦路的人,没头没脑地向外撞去!

  到她快跑到门口,为首的侍卫喝斥声才传来:“愣着干什么,还不把那女人给我拦下来!”

  “砰!”

  吴桂花一头栽倒在地上,脑海里“嗡嗡嘤嘤”响了半天,直到听见耳边有人问:“怎么回事?”方恢复一些神智。

  她刚刚没头没脑地好像撞到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正在说:“可发现了佛像?”

  侍卫首领道:“……没有。”

  “可发现了供品?”

  “没有,不过——”

  “不过什么?让你们查案,不是让你们罗织罪名!”

  这人声音不重,这话可太重了!

  气氛随之一静,侍卫们噗嗵噗嗵跪了一地,就连吴桂花,在这种压力之下也低下了头,不敢随意出声。

  “属下知错,请殿下责罚。”

  “除了这只香炉,还有其他发现?”

  “没有了。”

  “……”

  静默之中,侍卫们一个个快步离开。

  直到最后一个人绕过吴桂花的身前,她才悄悄抬头,只看到门外一角红袍撩起,随即隐没于宫墙之后。

  “好险,好险。”梅雪喃喃着,瘫软成一团。

  侍卫们得知她是尚宫局来送腰牌的宫女,倒没太为难她,但也不许她离开。她在旁边看着,都觉得这回不得善了,不想这丫头有几分辣性,关键还有运道,叫那位开了口。

  虽说那位的身份如今有些尴尬,但开口保下一个微不足道的宫女还是没问题的。

  这次的事闹得很大,万一她被牵扯进去,也不一定能出来。梅雪越想越怕,兀自抖了半天,忽然一张脸凑到她面前:“梅姑娘,刚刚那人,你知道她是谁吗?”

  她望着面前这张风停雨歇,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的脸,不由愣住了:这个吴桂花,她也太稳得住了吧!

  她到底知不知道刚刚有多凶险!

第12章

  大约受到皇宫这次大搜检的影响,原先跟吴桂花说好过两天就上门的几个侍卫们直到五天后才再次登门。

  他们敲门那会儿,吴桂花正在做萝卜馅包子。省了好几天,要不是这萝卜快糠了,她还舍不得吃。但再舍不得也就巴掌长一点,那点萝卜包出来的包子,还不够虎妹一顿的,所以她还在里面加了点菌子和竹笋。

  重华宫南边是一片竹林,吴桂花前天晚上摸黑领着虎妹去挖了颗竹笋,正好前天下午下过雨,地上发出一层层的地皮菜,不少菌子也冒了盖子,叫她一道捡回来,地皮菜凉拌,菌子都搁在廊下晒干,现在拿一朵剁在馅里调鲜。

  吴桂花调好馅,抽空往灶下看一眼:“火小了,把火拨大些。”

  虎妹嘴里鼓鼓的,悄悄把手里的鱼刺扔进灶膛毁尸灭迹,顺手给绕着灶台转悠的小二黑塞一块——这神出鬼没的小黑猫一闻到鱼味准保一刻钟之内现身,最后才拿柴火棒捅了捅灶眼,亮堂堂的灶火映得她眼睛也亮晶晶的。

  这段时间,吴桂花做啥事都拉着虎妹跟她一道做,想说啥不管她回不回应,自己个儿都能聊起来。虎妹从一开始的爱理不理,到现在不管她说点什么都有点反应,也就是几天的功夫。

  老辈人有老辈人的生活智慧,吴桂花坚定地认为,人不做事就废了一半。人的手一勤快,脑子也跟着转得快。这不,至少虎妹现在想说什么的时候,吴桂花不用再连蒙带猜地半天不得其所。对自己的几个孩子,吴桂花都没有这么耗过心力。

  她有点怀疑,这姑娘或许不是那么笨,她是被养傻的。

  她手里拈着包子皮,觉得刘八珠这人就像包子里的萝卜馅一样,乍看来丁是丁卯是卯,咬一口才发现,萝卜馅只是表象,里头包了什么,还需要细细尝过。

  她琢磨着刘八珠其人,一时入了神。醒过味来,灶台上只剩下一盘鱼骨头,虎妹悄悄在围裙上蹭她的小油手。小二黑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进来,伸着舌头,正意犹未尽地舔盘子。

  她拍了下虎妹的脑袋,笑骂一声:“怎么吃什么都这么馋,以前你姑没给你吃饱饭吗?还有你,吃我的鱼给饭钱了吗?”小二黑“喵嗷”一声,拿爪子遮了下脸,仿佛真给她打趣羞了。

  虎妹原本笑嘻嘻的挺得意,听了她那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小脸突然一黯,肩膀也塌下来,整个人缩成了一团。

  吴桂花皱了下眉头,没来得及问她,那些侍卫们就上门了。

  圆脸侍卫吴进一个人站在门外,手上提着一大二小三袋东西,跟吴桂花道:“上回说好给姑姑的面粉,我带了一袋子来,姑姑看着做,多少我都要。这一袋黄豆和黍子就送给姑姑了。”说着,打开口袋给她看。

  以吴桂花的眼光,这些米面虽然比不上后世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出来的品相,但颗颗分明,大小匀称,没有多少杂质,也是上品。这两袋杂粮每袋少说有一斤,这个便宜她自然不能占,因此极力推辞。

  吴进自然也不肯要,最后说:“姑姑,宫里不许夹带东西,我这可是冒了风险的。你让我再拿回去,也得我有地方藏吧?”

  吴桂花一怔,她倒没想到这一点。吴进又说:“这两袋粮食也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大伙吃了姑姑你那么些馒头,一人抓一把黄豆抵饭资,我们还觉得占了大便宜呢。你就收着吧,兄弟们没几个成家的,这些米面我们留着也吃不完。”

  话说到这里,再往外推就没意思了。

  吴桂花也干脆,收了东西,跟吴进说:“那好,改明儿我用这黄豆发豆芽给你们做小菜吃。你的那些兄弟们呢?”

  “我脚程快先来了一步,他们还有几条宫道要巡查。姑姑你的齑菜可做得了?今天有馒头吃吗?”

  “早得了。今天不吃馒头,我包了包子。你等会儿我这就给你拿。”吴桂花去厨房把面口袋腾出来,正好第一笼萝卜包子熟了,全部拣出来放进口袋里,又另择了一盘子齑菜一道端出去给他。

  吴进抱着一大口袋包子,不顾烫地抄起一个就往嘴里塞:“这个也好吃,姑姑你刚说这是什么什么子来着?”

  “萝卜馅包子。”

  “包子?馒头?姑姑咋做的都是我没听说过的东西?这里头放的不止是萝卜吧?”

  吴桂花笑:“舌头怪灵,我还放了些笋和菌子。要是知道你今天来,我就多弄些来了。”前晚摸着黑,她只在林子里找到了一根适合入口的嫩笋,昨天吃了大半根,今天把剩下的那点跟萝卜一起剁碎,又加了一朵菌子增鲜。

  吴进一口腌菜嚼得嘎嘣响:“姑姑这些东西都是在正定门买的吧?竹笋和菌子这些鲜货可不便宜。”

  吴桂花微微一笑,这些东西的来历可不好随便说出去。

  吴进以为她是默认,几口干掉一个包子,挺不好意思:“又是我占了姑姑的便宜。宫里度日不容易,想做点啥事都不容易。下回别买了,姑姑手上还须有些银子傍身才是。”

  吴桂花不好接话,灵机一动:“几口笋子值当什么。我初来乍到的,整个宫里又只有我一个人,很多事都不懂,小哥多提点我几句也是一样。”

  “也好。你想知道什么?”吃人嘴短,吴进相当爽快。

  “这附近的宫室除了重华宫,都有些什么人在守着?”

  “你附近不就是鸣翠馆,风荷苑,长信宫三座宫室吗?这一片到西掖廷之间的宫室都是前朝荒废下来的,本朝自立国开始,几回说要修,一直没有修,这一片就只有你们重华宫来来去去住过人……”

  吴进嘴头很快,到他那一队侍卫巡视过来时,吴桂花已经知道其他宫室都荒僻已久,只有司苑局每隔几天会来人做一下除尘,入冬后营造监会进行常规修检,除此之外,就是他们侍卫平时路过得最多。

  “这么说,除了重华宫,附近没有其他人驻守吗?”吴桂花心中一喜。

  “是。”

  “为什么?”

  吴进抓抓头:“这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进宫的时候就是这样了。”

  别看吴进长得显嫩,他今年虚岁已经二十。他说他家以前也是有爵位的世族大家,只是传到他祖父这一代已是最后一代。他父亲不会钻营去得又早,去世前只来得及安排大儿子补了个侍卫职。幸好他大儿子是个有本事的,自己甚得上官赏识,才得着机会把弟弟也安排进了金吾卫当差。只是如他们这等没落下来的世家,像东门,御前侍卫这些容易出头露脸的好位置肯定是轮不上的,吴进哥哥各方使力,也只在去年把弟弟补进了永安门的金吾卫。

  但金吾卫戍守的宫城九门中,因为永安门远离宫城中心,又紧临野狐落,平时多为宫奴下人出入,管理是除了正定门之外最混乱的。就连侍卫的福利,吴进说膳食用水,按例他们每天应该有一荤三素,可上下克扣下来,粗面饼子能管饱都要谢天谢地了,时常去晚了连口饼渣都落不着。要不怎么说,他们会把俸禄里的禄米留在更不提其他大小难受处,吴进一开口,便忍不住大倒苦水。

  吴桂花灵机一闪:“吴小哥,你是说,像你们这样,经常错过饭点,只能饿着肚子上差的人还有不少?”

  “没错,姑姑问这些做什么?”

  “那你说,他们会不会也喜欢吃我这馒头?”

  吴进本就不是个笨人,吴桂花又说得这样明白,他立刻就猜到了她的想法:“姑姑是想我介绍我的同僚们来买你的馒头?不行啊,膳食所要是知道你抢他们的生意,定不会与你甘休的。”

  吴桂花已经弄明白这里头的道理,把自己的打算细细道来:“吴小哥你别误会,我可没这么想。我的意思是,你们若是赶得上饭点,就吃膳食所的饭,若是赶不上,偶尔一顿两顿的,就到我这吃,想必那些大人们也不至于跟我计较这两个馒头吧。”

  吴进思考了一下,笑道:“也是,你这里离永安门可远,我们也只能巡逻时遇上了吃个两回。每月若我们还照例把粮食给他们,那些人肯定不会管,说不定还巴不得我们自己到旁处找吃的,好把那些粮食省下来卖出去。大伙都传膳食所的黄太监这么抠,是因为他贪了不少我们的粮食。”

  “那这不正好。我不抢他们的生意。何况我也是为了让侍卫兄弟们有两顿饱饭吃好养足力气办差,这主意还不好吗?”见吴进还在沉思,吴桂花苦了脸道:“宫中度日艰难,那点月例哪里够用。我也是没办法,要是吴兄弟肯帮我多领几个人来吃饭,我给你抽成。”

  吴进咽了下口水,显然意动,只是没等说话,宫道拐角处就传来了有规律的踏步声,一队卫兵转了过来。

  两人都默契地咽下了后面的话。

  第二日,吴进又一个人偷偷地到了重华宫,果真与吴桂花议定此事。两人说好,吴桂花每卖十个馒头出去,须免费送他一个,或是一小碟腌菜。这要求不过分,吴桂花郑重应下来,并要吴进弄来纸笔写下来订成契约。

  为了这生意长久做下去,她还弄来个小本子改成了帐本准备记帐。

  吴桂花原也奇怪,照说吴进一个世家子弟,便是破落了,也不至于为了一个馒头跟她合伙做买卖,后头跟他熟悉了,她才知道,原来吴进大哥为了将他补进金吾卫,几乎掏空了家里所有的家底,以至于他大哥说好了的亲事连聘礼都凑不出来,他自己则连媳妇的影都还摸不到。吴进早想去旁处寻些油水,但永安门本就是最穷的地方,他又没有根基,去哪里找油水?

  这都是后面的事了,先说现在。两人一拍即合,吴桂花第二天就用吴进送来的面粉和杂粮不光做了馒头,还做了耐放的黄米糕,分中午和晚上两次,都卖给了吴进的同僚们。

  至于皇宫许不许人卖馒头,如果那些侍卫口风不紧为她惹来麻烦怎么办,目前全不在她考虑范围里。一个寡妇能在饥荒年月把孩子们都拉扯大,不想干坑蒙拐骗坏良心的事,就只能去投机倒把偷摸做点小生意。那时候她一拖四都敢冒着蹲大牢的风险豁出去,没道理活了一辈子,还比不上年轻的时候敢闯敢做。皇宫里一万多人呢,要是没一点不法的事,正定门前的小集市是怎么开上的?

上一篇:侯府大丫鬟

下一篇:王爷装傻套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