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在冷宫种田 第72章

作者:昆山玉 标签: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种田 穿越重生

  因为太后需要静养,小胖墩夏天又搬过一次家。这一次,他挪到了慈安宫靠外边的一个小院落, 离太后居住的地方很有一段距离。那些攻打宫殿的人或许正因为如此, 才没有使这里遭到太多洗劫。

  刚刚吴桂花从外头来时,已经知道侍卫们均已集中在主殿保护,绝大部分人手都集中在了主殿门外攻打。小胖墩居处虽已遭过一次洗劫,但一些较为笨重的家具并没有遭到什么毁坏。

  她叫来跟过来的人,低声吩咐几句, 从窗户一跃而下, 待拨开表面漂浮的水藻,她不由倒吸一口气。

  小胖墩小小一团, 嘴上含着一根透气的草茎, 蜷缩在水缸下面, 冻得嘴唇发乌,已经失去了意识。

  吴桂花抖着手,将孩子轻轻抱了起来。

  …………

  夜幕下,撞击声,惨嚎声,哭泣声让慈安宫这座古老的宫殿像活过来一样,矗立在黑夜中,静静凝望着这数百年来未曾有过的荒唐一刻。

  整个王朝高高在上的主人们被一群平日里他们最看不起,最卑贱的宫奴们围困在他们华丽的居所中,作着困兽之斗。

  吴桂花等人挑着大树和宫殿的阴影,小心而快速地向外跑动。

  快到了,快到慈安宫的大门了!

  几人交换着眼色,有人忍不住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而就在这时——

  “站住!你们几个,鬼鬼祟祟的准备干什么?”

  吴桂花吐了口气,暗暗安抚着有些燥动的众人,转身对准备追上来的那群人笑道:“我们准备把这些东西找个地方先放着。”那群人为首的戴着红头巾,吴桂花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讲究,指着跟她来的那些人抬的箱子赔笑。

  那个红头巾自己和手下也拿了不少东西,看见他们抬的箱子仍是眼睛一亮:“你拿了些什么东西,给我看看。”

  吴桂花笑声一收,其他人也面露怒色,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还是吴桂花踢了旁边人一脚:“磨蹭什么,快打开!”说着,顺脚一勾,那箱子本就没盖严,立刻就完全敞开了。

  生怕那人看不够,吴桂花扒拉两下,那人一看都是些小孩衣裳,不感兴趣地撇嘴:“就这些东西?”说着视线又落到吴桂花背上:“你背上背的又是什么?”

  吴桂花像是被压得很不舒服一样,把包袱往上掂了掂,一根烛台从没掖严实的包袱底下掉落下来。

  那人这回连看都不想看了,正要摆手让他们离去,忽然,他的队伍里,有个声音道:“你们是哪个堂口的?你们的尊使呢?”

  吴桂花心中一沉:她哪里知道这些?周旋到这里,难道还是躲不过去?

  她舔了舔舌头,眼角余光瞥着其他人,悄悄将手伸到了背后。

  正在这时,一道尖细的声音响起:“他们是我们堂口的!”

  吴桂花看着那个出来认领她的人:“红龙尊使,我认识她,跟我一样都是织染局出来的。我们尊使跑丢了,这不我也在找吗?”

  那红龙尊使便露出烦恼的神情:“你们尊使就他妈是个蠢货,看见你们这群蠢货就烦,别让老子再看见你们!”

  说完,他转身举起武器,叫了声:“鬼母娘娘赐金甲,上!”领着他那群手下,向主殿猛冲过去。

  吴桂花目瞪口呆。

  …………

  直到跑到身边除了他们之外,再没有一个人,吴桂花才敢出声:“芹姑,你怎么在这?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也敢来掺合这些事?”

  这个芹姑跟是顾大姑一起,夏天时来重华宫见过吴桂花一回,说要感谢她留住御医救命之恩的人之一。

  吴桂花后来还见过她一回,看她为人大方爽快,想想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曾劝过她千万别跟那些搞邪教的宫奴们搅合在一起。芹姑当时还挺不屑的,说这群搞邪教的脑子有问题,这怎么……

  芹姑一脸苦笑:“我也是逼不得以,我要是不加入他们,你现在就见不到我了。”

  “您是说您是被裹挟来的?”吴桂花没出声,其他人大着胆子问了起来。

  “裹挟?也对,我就是被那群疯子裹挟来的。”

  “那像您这样的人多吗?”

  “这……应该不少吧。但就我知道的,我身边信鬼母的人也不少。我也不清楚其他人的情况。”

  吴桂花闷了半晌,此时方道:“那芹姑你一会儿还回去吗?”

  芹姑回答得极其坚决:“我当然不回去了!我可不想跟着那些疯子一起造反。”

  “可您被带到慈安宫,肯定有不少人知道。您想好这次的乱子平了以后怎么办了吗?”

  见芹姑默然不语,吴桂花鼓动道:“不如一道我们逃出宫去吧。”把芹姑一个人丢在这,不管今夜还是以后,她都太平不了。

  不等芹姑回答,被众人甩在后面的慈安宫忽然一声闷响,紧接着爆出轰轰的欢呼声:“杀太后!”

  “杀太后!”

  “拿金子!”

  “拿金子!”

  “杀皇帝!”

  “杀皇帝!”

  “……”

  众人心惊肉跳,不敢去想后头的事,不约而同加快了步子。

  穿过同样的惨嘶声,打砸声,怪笑声,还有火焰燃烧声,路过蕴秀宫南边的织线胡同时,吴桂花看见一个人横躺在地砖上。他的身边,一名衣衫不整的华衣女子扑在他身上,撕心裂肺地喊:“曲郎,曲郎……”

  曲医官和静太妃……

  吴桂花别过眼。

  …………

  经过这一路的惊心逃蹿,再看到芙渠宫那座黑乎乎,却难得静悄悄的破旧宫室时,众人心中竟同时生出了一种安心感:这大半夜的,到处都是喊打喊杀声,安静好,安静至少代表着没有人,没有人至少说明安全!

  吴桂花回头看了眼大门已经被撞破的兽苑,正要走进去,留守在芙渠宫的人已经听到动静,迎了出来。

  她头一个就看见瘸着条腿,脸色沉得像墨汁一般的叶先。

  吴桂花顾不上对他理亏,就听他的徒弟道:“你们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师父就要去找你们了!”他招呼人来接众人乔装用的箱子,又抛出个消息:“对了,为了躲乱子,芙渠宫里现在又来了好些人。”

  “谁?”

  “好多都是我们认识的,像陈管带跟他师父,大顺子,小章,还有英娥姐,对了,英娥姐还带着个漂亮姑娘,我瞅着她有点不对劲……”

  说话间,几人已到了殿里。

  藏在殿里的众人纷纷露面,吴桂花也看到了李英娥身边带着的那个“漂亮姑娘”。

  她卸下背后的小胖墩,给他喂了几粒药丸,嘱咐众人照看他,对李英娥使了个眼色,两人走到个没人的角落说话。

  “小方,我是说方嫔,她怎么在这?”

  李英娥神思有点恍惚:“她说,她看见皇帝死了,她怕牵连到她身上,就逃了出来。可她也不知道去哪,正好遇到那些乱贼,跟着人流冲到了我这。”

  这死丫头是要吓死人啊!

  “皇,皇帝——”吴桂花一口气差点上不来,怒声道:“你给我说清楚!”

  “还是我来说吧。”两人回过头,小方缓步走近。

  她无视吴桂花戒备的眼神,低声道:“今晚陛下驾临我的寝宫,我原本要与陛下共浴,孰知废后竟潜藏在浴桶之中,趁我们不备,刺死了陛下。皇室中向来有徇葬的传统,如今陛下因我而死,我实在害怕,就趁乱逃了出来。”

  吴桂花觉得很可笑:“你是当我们傻子吗?陛下身边那么多人,废后想接近他,谈何容易?何况陛下是个身高力壮的壮年男子,废后一个疯子,怎么可能杀得了他?”

  小方定定看着她,一双眼睛在黑夜中幽亮如豆,半晌,提唇一笑:“不管陛下是怎么死的,可他毕竟死了。他这一死,这宫里必然更加不会太平。今晚我们若是无法出宫,很多人只怕也会死。包括你,包括我。姑姑,你说是吗?”她看了一眼被众人围在中间的三皇子。

  吴桂花心头一寒:她知道乱党在找皇子。在威胁自己,如果不收留她,三皇子在她这的事她也必不会为她保密!

  她狠狠瞪了眼明显没听太明白的李英娥:“你,再找一个人来,给我看着她。她要是跑了,我找你算帐!”

  早该知道,能在短短时间在宫里搅起这么大风浪的女人,岂止是聪明美貌就能做到?

  说完李英娥的事,叶先那里也有坏消息:“永安门,正定门和北阙我都去了。正定门正被乱党控制,永安门和北阙都已经关闭,金吾卫只怕不刻就会集结完毕清肃内乱,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老奴想了想,早年我在南——”

  吴桂花作了个停的动作: “跟我来,我有办法。”小胖墩泡在水里太长时间,需要马上出宫为他找大夫!

  她领着众人走到后院的草莓园,指着脚下的地,道:“看来大伙都知道,现在留在宫里很不安全。唯今之计,我们只有尽快逃往宫外。我脚底下埋着宫里唯一一条金波湖清淤的管道,通向宫外的护城河——”

  叶先的眼睛猛地亮如炬火:现在是枯水期,护城河的水量一般不会过膝。而宫里才刚刚又清过一次管道,如果能够把这里砸通,管道中没有多少积淤泥水,他们一定能从中逃出去!

  吴桂花说完话,知道众人都已经想明白。她低下头,望着脚下这片油润细腻的好地,沉沉吐出一个字:“砸!”

第114章

  万隆十八年注定是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一年。

  大郑朝像在这一年年底受到了诅咒一样, 从十一月, 西南叛乱开始, 月中皇帝太后同日而亡,大皇子第二日被乱贼所杀, 三皇子失踪,接着湖广中路雪灾,月末漠北叩边……接连而来的灾祸,一个冬都没个消停不说, 也使这大郑江山差点被倒了个个儿。

  幸好西南路平叛及时,大军不及班师,直转北路,与北路边军会合,打了好几场胜仗, 最后将蛮人重新撵回漠北, 总算稳住了摇摇欲坠的中原汉家江山。

  到得大军凯旋之日,春风已是吹绿了大江南北。

  大郑朝新一任君王领着文武百官,戴着平天冠站在城外,一身沉重的帝王礼服早就压得他面色发白。自鬼母教之乱受过一次大惊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宫里都传说, 那日天黑, 他爬到树上吹了半夜的风,才没有叫乱党找到。只是爬树说出去不好听, 这流言才没有大范围传出去。

  然而今日他却神情严肃, 不顾左右的阻拦, 挺直身体站了足有一刻钟,看见地平线上那道黑龙纛旗,及纛旗下方的那一骑黑马和黑马上那个着白甲的人时,严肃的小脸上方露出一抹笑容。

  “大哥。”

  应卓下了马抱拳欲跪,叫皇帝伸出一双手搀住:“大哥远行辛苦,千万不必多礼。”

  应卓仔细看了眼皇帝,见这九岁孩童两眼亮如晨星,显见是高兴极了,不由笑了笑,坚持行了礼,道:“礼不可废,陛下。”

  君臣相见如此和睦,国朝新兴将星兼昔日第一煞星又这样谦和识礼,百官看在眼里,大清早被拉出宫不得不吹冷风苦等的怨气也消解了许多。

  皇帝又邀请应卓入宫赴宴,君王赐宴是无上荣耀,应卓自然答应了。

  宴席撤下,君臣两人单独说话。

  前线消息传递不灵通,应卓不免要问起太后,先帝和大皇子三皇子的事情:“臣在战场上听闻惊变,至今不敢相信,如何一个不成局面的小小邪教会搅出如此惨祸?”

  皇帝不好说起已逝长辈是非,只道:“此事纯为人祸。谁能想到广智那厮背后会是鬼母教的大头目。父皇与祖母给予他这般信任,他却借此便利暗行鬼魅之事,由此可见,僧道之流都是些骗人骗财的歪门邪道。”

  应卓默默。

  此事内情叶先早在去年十一月就亲赴战场跟他讲过,他只怕比皇帝还清楚,今日先问这事,除了例行关心之外,也想试探皇帝的态度。

  因劝道:“昔日我在永安门当差时,曾见过诸多宫人受人欺凌,很多人贫病交加而死。陛下,这些宫人因我皇族之故远离故土,有的一生都无法再见父母,只求一碗安乐茶饭,希望陛下能善待他们。”

  皇帝不知想到什么,怔然片刻,郑重道:“大哥说得是,此事是朕考虑不周了。”

  皇帝有心拉拢应卓,奈何两人年龄相差巨大,又都是不擅言谈之人,以前从未有过交集,说不到几句话,就沉默下来。

  应卓便趁势告辞,皇帝笑道:“大哥离京多日,想必归家心切,朕就不拦你了。”说着,还暧昧地向他眨了眨眼。

上一篇:侯府大丫鬟

下一篇:王爷装傻套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