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掌珠 第16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眉绿摇摇头:“这点心存不了多久,都是早上让厨娘现做的。”

  “哦。”侍卫有些失望,继续抓起猪蹄啃。

  王珞喊了一声王小四:“四郎。”

  王小四乖乖的跑过来,“阿姊!”

  王珞给他下了一碗小馄饨,“先吃点馄饨。”

  王小四有了猪蹄,哪里肯吃馄饨?他扭头说:“我想吃猪蹄,我都跟大哥哥说好了。”

  王珞怜爱道:“你可以吃猪蹄,但也要先吃馄饨。”她今天弄了八个猪蹄,本来就准备让王小四尝一口的,现在这小傻子为了吃一口肉,居然把自己七天才能吃一次的牛奶小方送人家了,她当然要成全他。她舀了一个喂到他嘴里,“好吃吗?”王珞给王小四的吃食都是当天做的,今天做的是荠菜猪肉馅的馄饨,她还在里面加了点虾米,王小四吃得眼睛一亮,点头说:“要吃。”

  王珞耐心的一个个喂给他吃,侍卫再一旁看得暗暗摇头,难怪王家男人都起不来,养得这么娇嫩将来怎么会有出息?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反正不是自己孩子,他啃完一个猪蹄,对着王小四招手,“小四郎要吃猪蹄吗?”

  王小四立刻丢了姐姐,往侍卫身边扑,眉绿有些担心,抬头看着王珞,王珞对她微微摇头,这侍卫能跟在郑玄身边,肯定不是没分寸的人,他会照顾好小四的。王珞早发现了,小四虽说黏糊自己,但也很喜欢往年轻的成年男子跟前凑,很喜欢让他们陪自己玩,王珞心中暗叹,父母感情不好,总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一点小四。

  侍卫见王珞居然不阻止自己带孩子,心中有些惊讶,又觉得这小姑娘真有意思,难怪郎君都对她另眼相看。他看似举止粗豪,实则心细如发,他用筷子挑开烤硬的猪皮,挑里面软糯的部分喂小四,小四吃得津津有味,侍卫喂了他几口,也不敢多喂,孩子肠胃娇嫩,烤肉吃多不易克化,他笑着将剩下的猪蹄放在一旁,捞起王小四说:“好了,吃的差不多了,我们出去走走。”他又觍着脸对眉绿说:“眉绿姑娘,可以帮我把这只猪蹄包起来吗?”

  眉绿点头说:“您若喜欢,剩下四只猪蹄您也能带走。”

  侍卫不好意思的说:“那怎么好意思?”眉绿正想着这人脸皮也不是很厚,没想他又很快补充了一句:“那我就不客气了,四个猪蹄能不能分开包?”

  眉绿默然点头。

  侍卫笑着扛着王小四离开后院,王小四开心的咯咯直笑。

  眉绿等他离开后,才憋不住说了一句:“这些武人胃口真好。”居然能吃八个猪蹄!

  王珞说:“他应该是带回去给别人吃。”不然也不会让她们分开包好,她对眉绿招手:“绿儿,过来吃开水白菜。”

  眉绿很早就听姑娘说过这道菜,只是她说这道菜做起来麻烦,家里一直没做,直到今天才吃到,眉绿坐在王珞面前,尝了一口菜心,“真好吃!”

  “喜欢吃就多吃点。”王珞今天也难得胃口大开,难得吃了小半碗饭、三个白菜心。这样奢靡的菜,王珞以前也只是听闻,没有真正吃过,今天要不是有郑玄在,她也不会弄这道菜。幸好家里人多,做出来的东西都能吃掉,不然就浪费食物了。

  等郑玄离开成国公府,回到禁龙司后院时候,侍卫卫风从怀中取出四团用粽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猪蹄出来,“郎君,这个您尝尝。”

  郑玄正在喝水,闻言随口问道:“这是何物?”他不爱吃黏糊糊的汤水,所以之前王珞精心调配的茶水,在他眼中也只有欣赏一途。

  “猪蹄。”卫风解开一只猪蹄,闻着那喷香的滋味,又咽了咽口水:“这是八娘子让人在后院烤的,因为形状不雅,没有送到前院去,可味道真不错。”

  郑玄望了他一眼:“所以你就在后院吃了半个时辰?”郑玄身边不止卫风一名侍卫,只是有几人隐在暗处而已,郑玄自己是武艺高强,大部分时候不需要人来护卫。

  卫风嘿嘿一笑:“谁让八娘子厨娘的手艺太好。”他摸了摸肚子,意犹未尽的说:“只可惜我前面吃的太多,后面没能吃上八娘子亲手做的菘菜心,啧啧,那菜心做起来可真麻烦,也亏得八娘子有耐心做。”

  “哦,最后那道白菜是王八娘亲手做的?”郑玄对肥腻的猪蹄不敢兴趣,他是皇帝养大的,圣人最擅养身,郑玄也从小养成了饮食只吃七分饱的习惯,更何况他今天是十分饱了。

  卫风指手画脚的将菜心的做法说了一遍,末了道:“我看八娘子一勺一勺的舀汤就觉得麻烦,想跟她说干脆放汤里煮熟好了。”

  郑玄似笑非笑:“你对王八娘印象很好?”

  卫风嘿嘿一笑:“吃人嘴软嘛。”

  郑玄莞尔,对卫风说:“你喜欢吃就拿走。”

  卫风道:“郎君真不吃?”

  郑玄又望了他一眼,卫风连忙包好猪蹄要退下,却被郑玄唤住:“让陈先生过来。”

  卫风应声退下,片刻后就领着一名青袍儒雅的中年男子入内,郑玄已经在书房摆好棋盘,中年男子笑道:“郎君今日怎么有兴致手谈?”郑玄精通棋道,但平时不怎么下棋,只有心情特别好,或者有心思时才会下棋,郎君今天也没去禁龙司,他真是心情好还是不好?

  郑玄道:“闲聊无事而已。”他示意陈先生坐在自己对面,他一面翻阅着竹简,一面跟陈先生手谈。

  陈先生见郑玄手中的竹简,轻“咦”了一声,“这莫非是成国公府三郎君的道德经竹简?”

  郑玄问:“先生知道这竹简?”

  陈先生说:“我同王三郎有过数面之缘,当初这竹简也是我们一起看上的,可惜我眼光不及他,判断不出这竹简是真是假,一时犹豫,被王三郎先买下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郑玄忍俊不住:“王朗在古物识别方面确实有一套。”

  陈先生见郑玄提起王朗态度不同,他心中微动:“郎君对王三郎印象不错?”

  郑玄微微颔首:“他性子还算老实。”

  老实这词实在不算什么好评价,一般来说,只有找不到某人的优点,才会夸一个人老实,但郑玄从来不需考虑旁人感受,他说王朗老实,就是真觉得他老实,陈先生道:“既然如此,郎君为何不聘他女儿为妻?”王家门第显赫,但家族败像已露,连爵位继承都要仰仗入宫的王贵妃,王朗又不是跳脱的人,这样的人家不是最适合当郎君妻族吗?

  陈先生的话,让郑玄持子的手微微一动,他放下黑子后才道:“她年纪小了点,且王家是想送她入宫的。”

  陈先生一头雾水:“我听闻王朗长女刚过笄礼,正是谈婚论嫁的好年纪,如何能说小?再说嫁给郎君为正妻,不比入宫好?”今上几位成年的皇子都已娶妻,就算没娶妻,今上也不会让王家女儿为皇子妃。

第38章 大郎亲事(上)

  王朗长女?郑玄脑海中立刻闪过王琼那张平平无奇的脸, 他摇头:“不合适。”

  陈先生何等灵敏, 郑玄先前开口说“年纪小”,后来又说“不合适”, 显然两人说的不是同一人, 王家居然有让郎君觉得只是“年纪小”的女郎的?他试探得问:“郎君觉得王朗哪位女儿合适?”

  郑玄道:“都不合适。”他的妻子别的都可以欠缺, 但必须足够听话,王朗两个女儿都不最佳人选。

  “那郎君先纳个良妾?”陈先生是真替自己主人操心, 他今年都二十有二了,膝下却只有一子, 他在郎君这年纪都已经有五个孩子了。

  “不用。”郑玄断然拒绝, 他身份敏感, 后院首要是太平, 妻妾太多容易被人钻空子。

  陈先生一想也是,郎君都已有庶子了, 他当前最需要的是嫡子, 但翻遍京城显贵人家,都找不到合适郎君的姑娘,门当户对的不是没有, 可郎君身份特殊,大部分显贵人家对郎君避之不及, 偶尔有几个愿意嫁女的,郎君又看不上,陈先生长叹一声,“郎君, 大郎来年也有六岁了,是不是该开蒙了?”

  “圣人会安排的。”郑玄不在意的说,安排唯一儿子的语气仿佛在安置一只小猫小狗。

  陈先生苦笑,圣人对郎君爱护不假,可对大郎也太纵容了,他是郎君目前唯一的儿子,将来也是长子,长子不管嫡庶,地位终究有些不同,“我听闻贤妃身体不适,是不是看顾大郎太累了?不如我们把大郎接回来?”他怕宫里再宠下去,会把大郎宠废了。

  “接他回来谁照顾他?”郑玄不答应,他身边连蚊子都是公的,男人怎么照顾孩子?

  陈先生腹诽,家里那么多下人侍卫,怎么不能照顾孩子了?再说大郎是儿子,又不是娇滴滴的小女郎,在男人堆里长大,岂不更适合他的成长?他可以教大郎学文、侍卫可以教武艺,哪怕大郎资质再驽钝,只要用心教,总能有出息的。说到底郎君就是不上心,陈先生暗暗叹气,但想到大郎那亲娘,陈先生也不敢再劝郑玄娶妻,他怕郎君找了一个不喜欢的,再把人家丢在府里自生自灭,这样娶妻还不如不娶。

  这边陈先生在为郑玄婚事操心,成国公府里王珞也在为大郎的婚事操心,崔氏答应了替大郎说亲,但让阿娘替他准备聘礼太为难阿娘了,又不是她亲生的,所以这一切都是王珞自己上。

  眉绿看王珞将事情都包揽了下来,略有心疼:“姑娘你倒是好心,这次又要破费了。”

  王珞揉揉眉头:“破费不至于,就怕吃力不讨好。”大郎、二郎又不是她儿子,他们结婚凭什么自己给钱?当然是家里有多少给多少,王珞顶多跟阿娘一起添份贺礼。王珞不怕花钱,就怕花钱还有人挑事。

  眉绿忿忿道:“他们便宜占得够大了,都抢了四郎的机会,他们要还觉得姑娘做的不好,就是忘恩负义!”她一想到大郎、二郎因为郑指挥使一句话,就去了国子监就不服气,这分明应该是给四郎的!

  “小四才多大?他能去国子监吗?”王珞好笑道,“父亲替指挥使鉴定古物,指挥使让大兄、二兄去国子监,是他跟父亲间的交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话你别对外说,免得大家笑话。”

  眉绿悻悻道:“我也就对姑娘你说说。”眉绿心里是觉得指挥使肯定是吃了她们的好东西才改口的,看那侍卫不光吃的多,还拿得多,他们肯定是喜欢他们做的吃食。眉绿眼珠子转了转,“姑娘,等元旦时要不要给指挥使府上送份节礼?”

  王珞想了想,“要的。”别的不说,光大郎、二郎这份情他们就要送礼。

  眉绿说:“那我让千树留两盆橘子树下来。”

  “不用。”王珞摇头,盆栽价格会越来越高,送到指挥使府上不合适,还不如送些实惠点的,“就送些新鲜的菜蔬、肉食鸡蛋,再送些布料衣服。”时下大部分人家的节礼都是这些,不出挑也不失礼。要不是郑玄让大郎、二郎进了国子监,王珞甚至都不想跟郑玄再有联系。

  郑玄名声太盛,她在隆平府的时候就听过他的名字,可这样的人在后世却默默无闻,这代表什么?显然他不是政斗失败者就是早死了。如果是英年早逝,那太可惜了。但他若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王珞真不敢随意跟他交好。自古官场政斗失败者的下场都很惨,当然最惨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家族和身边的附庸者。王珞可不想大夏还没亡国,家族就被人抄了,跟郑玄不远不近的处着最好。

  眉绿点头,心中暗忖,她要让阿兄留最好的一批菜蔬。

  王珞跟眉绿商量完明天跟姚家见面的事,就熄灯歇下了。第二天一早,崔氏就带着王珞、二娘、四娘和王小四去郊外长平观。官家女眷见面,大部分都在佛寺道观,姚家常年供奉道家,所以跟崔氏约定在长平观。崔氏是虔诚的信徒,但她不拘佛家道教,只要是神仙她都拜。

  这次王珞带着王小四跟崔氏坐一车,二娘、四娘和几个丫鬟坐一车,崔氏一个人舒服惯了,突然车里挤了这么多人,浑身不自在,她奇怪的问女儿:“你今天怎么不多安排些车子?”平时这丫头出门,都是一人一车的,庄上又不缺拉车的牲口,今儿好歹算大事了,怎么反而抠门起来?

  王珞笑了笑说:“防人之心不可无,父亲看上的人人品应该是不错的,但姚家也是大家族,总不能保证每人都是好的,万一人家看到我们安排了这么多车子,认为我们有钱,可着劲的提聘礼怎么办?难道你还想替大郎准备聘礼?”

  崔氏斩钉截铁两个字:“做梦!”除了她阿姨、儿子、闺女、女婿,谁也不能从她手里抠钱。

  “所以我们以后能在姚氏面前低调就低调,别让她觉得我们有钱。”王珞顿了顿,“我回去跟阿耶商量,过段时间就替大郎在国子监外租间小院子让他暂住。”大郎目前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外院,等结婚后小夫妻肯定不能住在外院,但是她傻了才让大郎夫妻回内院住,以阿娘的脾气,大约除了自己,没人能跟她和睦相处。这是等着阿娘天天为难姚氏?还是让阿娘和姚氏天天玩宅斗?还是搬出去住好,能维持大家的体面。

  大郎搬出去,崔氏求之不得,但是——“京城房价那么贵,他们能买得起?不会是要我们出钱吧?”

  “没钱就先租一套,租金先让阿耶出。大郎年纪也不小了,进了国子监,在算学学上几年,说不定能进工部或是户部,有了俸禄,就让他们小夫妻自己想法子生活,人总要长大的。”王珞说,至于大郎能不能承担小家的生活费,王珞一点都不担心,她当年被祖母赶出家门时除了一身衣服,别的什么都没有,连她大学打工那些年赚的钱都被祖母拿走了,要不是好友把她接回家住了半年,她恐怕就要睡桥洞了。就这样她还不是最后有房有车?人都是逼出来的。

  王珞这话崔氏爱听,“你说得对,大郎都大了,就应该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她不把大郎当儿子,自然也不会想让姚氏伺候自己,她有儿子,小四的妻子才是自己媳妇。

  王珞对继续崔氏说:“一会你仔细听姚家女君的语气,她要是个疼女儿的,您就说所谓成家立业,订亲以后就是大人,家里要帮扶,但大部分路都要小两口一起走。我们家里地方小,小夫妻住在也不方便,您想给大郎在国子监附近租一间宅子,好让他专心上学。姚家女君肯定乐意,说不定都不用我们家来出租金,这样等日后姚氏怀孕生产养娃,也不用我们操心了。”娶媳妇和嫁女儿不同,疼女儿的人家,一般都会对女婿很好。只要姚家疼女儿,大郎日后发展就不用他们操心。王珞没把大郎当亲大哥,就想妥妥帖帖的把他嫁出去,至于他以后会不会更亲近妻族,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要操心是王琼。

  崔氏被女儿的话说的心动不已:“你说得对,我一定要说服姚家,让大郎搬出去!”省得在家吃她用她的。

第39章 大郎亲事(中)

  动了要把大郎嫁出去的心思, 崔氏见了姚家女君就觉她怎么看怎么顺眼, 要把自家滞销货接手的人,她怎么能不喜欢?

  孟女君见崔女君满脸笑容, 紧绷的心情稍稍放松, 愿意笑脸迎人就好, 这说明崔女君还算满意这门亲事,这样两家就有商量的余地。姚家要跟王家结亲, 孟女君自然派人也打听过王朗妻子的情况,打听回来的情况让孟女君很忧心, 女人想要活的舒心, 最要紧的不是丈夫而是阿家, 如果阿家是严苛的, 她女儿又有什么好日子过?从她打听到的情况来看,崔氏实在不像一个和蔼的阿家。但王家门第实在太高, 王朗一提亲, 丈夫甚至都没回来跟自己商量,就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家里孩子们听到这门亲事, 也各个欢天喜地,让孟女君想反对都说不出口。

  甚至她出门前, 丈夫还再三叮嘱,让她千万不要得罪崔女君,无论崔女君提什么要求,她都必须答应, 姚家不缺钱。这还没结亲就一脸奉承巴结的模样,让孟氏非常糟心,内心十分想猛揍这糟老头子一顿。可孟氏心里再不满,见了崔氏还要小心奉承,就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了崔氏,回头女儿嫁过去受苦。此时见崔氏满脸笑容,孟女君心中微定,莫非崔氏很喜欢这门亲事?孟女君暗忖道,王大郎只是庶子,娶不娶高门女对她都无碍,送个儿子出来,就能得到大笔钱财,换她也乐意。

  “崔女君。”孟氏先客气的朝崔氏见礼。

  “孟女君。”崔氏虽是庶女,可到底是世家出生,即使她在家里是放养长大的,但自幼耳濡目染的看着家中女性长辈为人处事,她骨子里的东西没学到,但仪态举止也学了七八成。平时她在王家一群世家贵妇中不显,可跟孟氏相比,崔氏的言行举止却要从容许多,这就是世家的底蕴。

  孟氏目光落在崔氏身后的几个女孩子身上,她第一眼就瞧见了王珞,毕竟这孩子太出挑了,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当真应了书上那句“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孟氏对王珞笑道:“这位是三姑娘吧?长得可真好,崔女君好福气,我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孩子,简直就是小仙女下凡。”她目光又落在被王珞牵在手中的王小四说:“令郎也是粉妆玉琢,我要是有这么一对金童玉女,让我折寿十年我也愿意。”

  孟氏一番话夸在了崔氏心坎上,儿子女儿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她笑眯眯的说:“您过奖了,我家两个孩子年纪还小,还有的我操心。倒是您儿女都大了,儿子已经能支撑家业,女儿也教养的这么大方稳重,我家姑娘儿子现在都还只会找我撒娇。”姚姑娘上头有两位兄长,都已成家立业,孟氏早抱上孙子了。

  事实证明,只要有好处,崔氏还是能说让人开心的话的,孟氏听了崔氏的话,笑得连眼角的鱼尾纹都出来了,姚翰林跟王朗差不多年纪,孟氏比崔氏大了七八岁,但看着就像差了一辈人,孟氏鬓角连白发都有了,身体发福,看着就跟普通的老年妇女没什么不同。

  崔氏看看孟氏,再瞅了女儿一眼,这丫头总说吃太多要变胖,一胖毁十美,这孟氏就是一胖毁十美的典型吧?崔氏暗暗打了一哆嗦,下定决心,今晚晚饭要跟着女儿一起吃,她可不要变成孟氏这样。她要等着阿石长大,跟她成为一对姐妹!

  王珞也不动声色的打量着姚姑娘,她跟孟女君容貌有几分相似,都是一脸福气的圆脸,眉目柔和,一看就是个好脾气姑娘,她心头微松,即使她不准备让大郎住在家里,可大郎终归是王家的孩子,姚氏总要又跟阿娘朝夕相处的机会,好脾气的姑娘总比暴脾气好,她真不想家里天天有人干仗。

  王珞打量姚姑娘的同时,姚姑娘也在打量王珞,女子出嫁,夫婿重要,但阿家和小姑同样重要,尤其是阿家亲生的小姑更是得罪不起,她咋见王珞容貌如此出众,还有些担心她不好相处,但渐渐的发现她跟几个庶女都能相处和睦,对调皮幼弟也十分有耐心,她心中一定,小姑好相处,她日子就好过了三成,现在只需要好好侍奉阿家即可。

  在父亲回家说起王家亲事后,姚姑娘就不指望自己婚后能有舒服日子,她这寒门女嫁入高门大户是肯定要受委屈的,但为了娘家,她也必须忍……“您说要给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孟氏震惊之极的声音响起,声音因她过分惊讶而显得有几分尖锐,让因想着自己心思而出神姚姑娘不由自主的侧目望去,阿娘这是怎么了?

  崔氏点头说:“家里地方实在太小,大郎马上又要去国子监读书,我想不如给他在国子监附近租个房子,也免得他来回奔波。”

  在姚姑娘失神的时,崔氏跟孟氏早聊开了,两人谈话很愉快,孟氏自觉姚家门第低微,生怕女儿嫁入王家受磨搓,也不敢端着架,开门见山的对崔氏说,聘礼只要按照成国公府份额走就是,姚家不会贪女儿的聘礼,公府给多少聘礼,他们都会如数带回,同时女儿也有丰厚的陪嫁。女儿的嫁妆不是重点,重点是孟家还会给女儿一笔压箱底的财物,这笔财物是不写在嫁妆单子上的。

  这话听得崔氏一愣一愣的,心想你给我说,你给女儿压箱底的陪嫁告诉我做什么?这是在讥讽我当初是光着身子进入成国公府邸的?

  王珞见阿娘一脸懵,猜她可能误会了,借着长袖阻挡,轻轻捏了捏崔氏的手,崔氏瞄了女儿一眼,见女儿松开捏着自己的手,端起茶盏,隔着衣袖对她摇摇手,崔氏立刻领悟女儿的意思,这是让自己拒绝,她想了想说:“我们当父母的,最大的指望就是孩子日子过得好,钱财都是次要的。我们两人脾气相投,能当遇上又当了亲家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我也不怕家丑外扬,我们公府规矩严格,子女无私产,孩子们聘礼嫁妆都是走公中的,大郎他——”

  崔氏看了孟氏一眼,用眼神告诉孟氏,大郎是庶子,孟氏会意点头,崔氏继续道:“故他聘礼也不多,女孩子嫁妆也只要按照惯例走即可。”崔氏才不会跟孟氏要嫁妆,跟姚家商议要嫁妆数量的是自己,但姚氏陪嫁过来的嫁妆,自己一分钱都拿不到,反而全便宜了沈夫人和王琼,她又不傻?干嘛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崔氏笑了笑说:“我跟他父亲都商量好了,等孩子成亲了,就给大郎在外面租间房子,让两个孩子在外面住——”

  崔氏的话还没说话,就被孟氏打断了,她又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崔氏说的是真心话,她试探地说:“可这样不好吧?哪有新媳妇入门不伺候姑舅的?”

  崔氏摆手道:“我好手好脚,哪需要媳妇伺候!”她巴不得姚氏早点离开,姚氏给的嫁妆再多,也没有她铺子收益多,她铺子每月都有固定收益,姚氏能每月固定给她钱吗?与其留着她在家里碍眼,让她知道自己的家底,还不如早点离开。不过孟氏既然这么大方,崔氏也乐得打蛇上棍:“就是我们家孩子多,几个孩子都在上学,我们手头也不宽松,给大郎租的屋子——”

  “大郎的屋子我们来负责!就当是我家闺女的嫁妆,以后就让他们小两口住!”孟氏爽快的说,她不缺钱,就担心女儿受委屈,只要崔氏肯善待女儿,孟氏给多少钱都愿意。现在崔氏都愿意让小夫妻搬出去住,她哪里需要王家来出钱买房子?孟氏是个精明人,听崔氏说他们只要孩子将来日子好过,别的都不需要,孟氏立刻把给女儿“压箱底”的钱全部改成女儿嫁妆。

  其实姚家给女儿“压箱底”的钱,根本不是女儿补贴用的,而是给王家的钱。世家子为何愿意娶寒门女?还不是看上了寒门的钱?所以寒门嫁女不止嫁妆丰厚,给婆家的钱也丰厚,孟氏不止一次的听说有某个寒门把女儿嫁入世家,不止陪嫁了大量嫁妆,甚至还给婆家置办了一套大别院等等,相较之下王家这等做派是何等的清贵,真不愧是传承千年的琅琊王氏!

  姚姑娘都感动的差点哭了,她这是前世做了多少好事,才遇到了这样讲理的婆家!莫说是世家大族,就是她下嫁都不可能遇到这么好的婆家。难怪大家削尖脑袋都想往高门大户里嫁,这高门大户的贵夫人果然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