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121章

作者:芒鞋女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第145章

  奇怪归奇怪,他们也是要面子的,好不容易遇到本熟悉的书,哪能被这个问题难住,众人垂眸细想,片刻,有个胆大的少年站起身,先朝谭盛礼拱手作揖,语气却透着丝不服输的劲儿,高昂着下巴,声音洪亮,“此书是当年四季试的优秀文章诗文,由国子监学生誊抄,意在传给后来的学生,好让后人奇文共赏,纵观天下各地书院,收集考试里好的文章诗文传承给后人的寥寥无几,作为最高学府,国子监当之无愧……”

  国子监的文脉底蕴不是其他书院能比的,即使他们没有功名,在国子监读过书也够他们吹嘘一辈子了。

  少年穿着国子监学生服饰,风度翩翩,风华正茂,听得周围人无不面露动容为之自豪,谭盛礼嘴角含笑,认真听他讲述国子监的书籍传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尚品德。

  半柱香的功夫,少年才收了声,年轻张扬的脸上还有未散去的激动。

  谭盛礼不急不缓的看向其他人,笑容耐人寻味,少年动了动唇,想补充两句,转而想到谭盛礼刚来,应该不知,便没细说……

  谭盛礼似乎没有发现少年话里有不妥之处,问说,“此书意义深远重大,和书的内容有关吗?”

  众人:“……”

  祭酒大人的问题真的刁钻,书的内容无非就是应题的文章诗文,文采绝佳,文章雅致,但多看几遍也就那样。

  无人应答,杨严谨又站了起来,“无关。”

  不高不低的两个字,浇灭了众人心底的热忱以及对先人的缅怀,书意义重大却和内容无关,怎么想怎么都觉

  众人心头不悦,恶狠狠地瞪向破坏气氛的杨严谨……同为学生,杨严谨怎么为祭酒大人说话呢……

  谭盛礼状似没看到他们的眼神,面不改色地再问,“既然和书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为什么看的人这么多呢?”

  还能是为什么,为里边的题呗。

  众人眼神鄙夷地望着谭盛礼,想说这位祭酒大人美名在外,实则糊里糊涂的,连国子监的情况都没聊了解清楚就来做祭酒,可笑至极。

  国子监的四季试由名师出题,阅卷的可能会是朝上德高望重的大臣,大臣久经官场,鉴赏极有参考价值,纵观历年四季试,凡事有朝中大臣参与阅卷的那场,文章诗文被评为佳作的读书人会试必然高中,他们多看这些书籍当然是为了更好揣测科举受欢迎的文章诗文啊……

  再者,先生布置功课,时不时会挑以前四季试里的题,如果没看过,审题容易出错,功课完成得不好会受罚,看书后明确知道题目意思,思路清晰,功课不会差到哪儿去,有什么理由不看呢?

  心里清楚怎么回事,却没人站起来回答谭盛礼的问题,害怕告诉谭盛礼以后老师不以四季试的题作为功课,那他们就有得愁了,因此默契的保持着沉默。

  四周安安静静的,有鸟儿落在窗棂上,颤着脑袋好奇地张望着。

  静默许久,谭盛礼出声打破了沉默,不过他跳开刚才的问题说起又一件事,“此书没有署名未免遗憾,今日起,再有类似的书籍署上誊抄者的姓名吧。”

  猝不及防地,鸟儿挥动着翅膀飞走,叽叽叽叫了两声,众人纷纷皱起眉头,再看谭盛礼手里的书,神色都不太好看,别听同窗将这书背后的故事吹嘘得天花乱坠,什么文脉传承,什么前人栽树……通通都是假的……这书能流传下来不是先人怜惜后人学生,而是……先人做错事被老师罚抄书……国子监没有人专门誊抄书籍以供收藏,类似的书都是做错事的学生抄的……

  少年没有细说的也是这事,本以为能糊弄过去,殊不知想多了。

  “不……不用吧。”

  罚抄书就够丢脸的,再署上姓名供后边的学生讨论不是更丢脸吗,学生们都不太赞成谭盛礼的做法,但人微言轻,哪儿管用啊,只见谭盛礼收起书,走向书桌的书箱,里边堆着厚厚的功课,是谭盛礼前几日布置的。

  “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这话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得很,多数人崇拜钦佩自己的祖父或父亲,欲成为那样的人,可怎样能达到那种境界却似懂非懂,至于钦慕朝中文武双全大臣的学生就更显懵懂了,毕竟想是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回事。

  谭盛礼把功课还给他们,大致说了遍情况,子承父业,无不想守住父辈家业再锦上添花,

  抱负远大,志向恢宏,字里行间透着少年血性,让人心血澎湃。

  谭盛礼问,“守业更比建业难,诸位以为如何能守住父辈家业?”

  学生们再次沉默,沉默时扭头四望,彼此眼神交汇,柔和许多,不知谁先作答,慢慢的,回答的人很多,其中,有人提到了联姻,高门大户,为巩固地位联姻是很常见的手段,谭家清贵,行事正直,自是瞧不起联姻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不过他们见过很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谭盛礼面前,他们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卯足劲想得到谭盛礼的认可。

  谭盛礼威望甚重,能得他赞扬半句足以回家炫耀半个月,没人不想成为长辈眼里能光耀门楣的孩子,故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谭盛礼都认真听着,神色专注,不插嘴不打断。

  直到无人起身发言,谭盛礼又问,“诸位以为品行重要还是科举重要?”

  学生们异口同声,“当然是品行了。”

  谭盛礼笑了,“那为什么陶冶性情的书没人看呢?”

  众人:“……”

  这个问题又把他们难住了,谭盛礼再次跳过,让他们好好回去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功课写篇论文,学生们哀嚎不已,想说这道题也……太难了吧。

  有人熬不住了,偷偷向叶弘打听叶老先生何时回来,叶老先生的课虽然让人头疼,不至于像谭盛礼想一出是一出的。

  祖父的事儿叶弘哪儿说得清楚,含糊不清回了两句,却是没给具体日子,待回府后和祖父说起此事,沾沾自喜道,“谭祭酒博览群书是真,性子却不讨喜,私底下好些人议论他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叶弘知道祖父不喜谭盛礼,语气不由得带着轻蔑,哪晓得静坐垂钓的叶老突然变了脸,用力地握住鱼竿,鱼竿颤动,连带着湖面的水起了涟漪,叶弘怔住,迎上那双深沉锐利的眼,心跳漏了半拍。

  “谭祭酒性情怎样也是你做学生能评价的?平日教你的尊师重道都忘了是不是?”

  叶弘讪讪,“祖父教训的是。”

  叶老先生再不喜欢谭盛礼是他的事儿,叶弘作为晚辈,又是国子监的学生,轻佻不屑地议论老师是非,简直目无尊长,要知道,叶老先生也是老师,最重师道尊严,岂能任由晚辈议谭盛礼长短,叶弘自知犯了忌讳,低眉认错,叶老先生冷然,“回屋抄书去。”

  “是。”

  祖孙两的这段小插曲谭盛礼并不知晓,这日去叶家拜访,只觉得叶弘温顺礼貌多了,以为待他为客的缘故不曾多想,叶家宅院清幽,不过处处透着质朴,谭盛礼跟着叶弘进了叶老先生的书房,书房差不多有两个房间大,两面墙的书架堆满了书,整齐有序,谭盛礼粗略地扫了眼,最靠近门边方向的多和算学有关的书籍,越靠近书桌,越是修身养性的书。

  谭盛礼有些惊讶,他以为叶老先生痴迷算学,算学类的书籍必离书桌最近呢。

  “来啊。”书桌边的叶老先生抬眸,目光淡淡的瞥了谭盛礼眼,“听弘儿说你找我有事,什么事啊。”

  语调平平,怎么听都不是寻常待客会说的话,叶弘立在旁边默不吭声,祖父不喜谭祭酒毋庸置疑,否则不会如此冷淡,叶弘偷偷打量谭盛礼,后者不显怒意,礼貌地朝他祖父拱手,“老先生身体不适,谭某想来问问你身体怎么样了?”

  “不敢劳祭酒大人操心。”

  叶老先生低着头,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弘儿,给祭酒大人倒茶。”

  “是。”

  谭盛礼落座,叶老先生没有歇笔闲聊的意思,谭盛礼开门见山,说起他代课的情形来,叶老先生几不可闻的哼了哼,在算学课上讲其他课,亏他敢,叶老先生道,“叶某因病告假,祭酒大人代为授课,自是祭酒大人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叶某哪敢多说。”

  话说得不好听,但语气比之前好很多,他人不在国子监,但国子监发生的事儿瞒不了他,从叶弘这两日的表现来看,叶老心里挺佩服谭盛礼的,这个孙子恃才傲物,算学这门的功课能耐着性子好好做,其他门的功课是能敷衍则敷衍,可以说完全不上心,但这两日不同,孙子来书房要了好几本书去,昨日突然问自己书房的书排序是不是有什么讲究,他多问了两句,孙子说为了完成谭祭酒布置的功课。

  为什么陶冶性情的书没人看?

  叶老先生自己想了许久,年轻人性格冲动,急功近利,凡事只看眼前的利益,哪儿看得长远啊,陶冶性情于年轻人而言太陌生了,因为看不到实质的好处,谁愿意看,就像算学,国子监自古就有这门课,真心喜欢的人有多少?还不是科举制度改革,学生们看到算学的重要不得不花心思认真学吗?

  他纳闷谭盛礼布置这些功课想做什么。

  摒退叶弘,开门见山的问谭盛礼,“弘儿说你布置的功课别出心裁,不知谭祭酒有何用意?”

  “藏书阁藏书丰富,许多书却无人问津,谭某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谭盛礼感慨。

  叶老先生眼神微震,他任算学先生多年,自是清楚谭盛礼话里的意思,廖逊在时,经过藏书阁门前就会叹气,他问廖逊为何,廖逊不肯多言,只道,“国子监不该是这样的啊……”

  此时再听这话,叶老有些晃神。

第146章

  早前听闻谭盛礼为新任祭酒,只以为廖逊老眼昏花看走了眼,谭盛礼真要有能耐不会熬到这个岁数才是新科状元,廖逊举荐他真真是糊涂至极。

  可这一刻,叶老先生觉得自己错看了谭盛礼,他放下笔,认真地看着谭盛礼。

  谭盛礼端着茶,坐姿优雅,身上的灰色长衫恰到好处流露出他的宁静朴素来,叶老先生别开脸,委实不想附和谭盛礼,故而装作不屑地说,“国子监历来如此,谭祭酒莫是想学那权臣做派,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了再说?”

  “叶老先生言重了。”

  他来拜访叶老是想推心置腹与其聊聊国子监的事儿,他相信叶老先生和他想法相同,教书育人,重在教学生明理,而非事事以科举为先,谭盛礼说,“谭某想改变国子监重科举的观念,叶老先生以为如何?”

  叶老先生惊住,怔怔地望着谭盛礼说不出话来。

  “谭某以为声,品行比科举更重要,学生们只惦记科举功名而忘记修德行,哪怕他日入仕为官,也是朝廷和百姓的隐患。”谭盛礼没有任何隐瞒心思的意思,继续道,“品行若好,纵使不做官也会受百姓敬重爱戴,地位于官员无异,反之,若学高品低,为官被百姓质疑唾弃,丢掉的则是朝廷的声望……”

  叶老先生内心震动,尽管心里猜到谭盛礼想说什么,可不敢相信他将自里所想清清楚楚说出来,他张了张嘴,因着震动,坚定的目光有些动摇,“你……廖逊与你说的?”

  “廖兄疾病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谭某想试试,不知叶老先生能否帮忙。”

  叶老先生喉咙似乎卡了口痰不上不下地不甚舒服,背身重重咳了两声,咳得脸色通红,依着他性格,宁死不想和谭盛礼打交道,可面对这样诚恳真挚的求助,叶老先生抹不开脸拒绝,“谭祭酒不会不知叶某有个学生姓方吧。”

  那位隐晦地说了些谭家的人,叶老先生嫉恶如仇,自是瞧不起谭家人做派的。

  “此事关乎学生们的前程,还望叶老先生考虑考虑。”谭盛礼没有背后说人坏话的习惯,至于方举人在叶老先生面前暗示了什么他并不在意,他始终相信,哪怕性格不合也能共事,因为老师都希望学生过得好,叶老先生对他的不喜欢,和学生比起来不值一提。

  叶老先生面露沉吟,想问谭盛礼什么,欲言又止,只道,“我想想吧。”

  离开叶家,谭盛礼又去拜访了国子监其他先生,最后是柳家,和叶家差不多,书房堆满了书籍,柳家几个孩子在书房里看书,柳璨儿孙都在,柳璨共有两子两女,两个儿子都以成亲,各自育有两个儿子,六个人坐在书桌边,认真背读文章,见到他,柳璨长子眼冒精光,极为热络地起身相迎,柳璨好笑又好奇,更多的是无奈,“让祭酒大人见笑了。”

  “哪儿的话。”

  柳家家道中落,因手头拮据,两个儿子在私塾读了两年书就辍学了,后来因廖逊扶持,柳璨做了国子监教书先生,家里条件稍微改善了些,柳璨让儿子重新读书,但辍学多年,即便重新读,他们也考不上功名,说起来,也是他学识不够,没法为他们答疑解惑……

  柳璨递上茶,让他们先出去,几个孩子规规矩矩的行礼退下,到门边时,柳璨长子突然探头,“祭酒大人,和父亲聊完正事能否瞅瞅我们功课?”

  那双眼清澈明亮,让谭盛礼想到了谭振学,谭振学爱读书,读书时那双眼便如这般明亮,他道,“好。”

  柳陇笑逐颜开,再次拱手,迅速地退了出去。

  “劳祭酒大人费心了。”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谭盛礼看了眼书架,密密麻麻的书,都是没有封皮的,柳璨解释,“这些书都是我自己抄的,柳家不复往昔,总得为子孙留点什么才是……”柳璨负责藏书阁书籍借阅,待在藏书阁的时间多,就学袁安朱政抄书,为了节省纸张,装订时省了封皮,别看他是教书先生,却只擅长乐器,这些书他能读懂的很少很少。

  这也是他没办法教儿子的原因。

  担心谭盛礼不喜欢这个话题,他问谭盛礼来柳家的原因,谭盛礼重复他在叶老先生面前的那番话,柳璨似乎并不觉得意外,相反,露出恍然的神色来,“廖祭酒在时没少长吁短叹,问他也不肯说缘由,想来是为此事吧,作为教书先生,承蒙谭祭酒看得起,有需帮助的地方请直言,柳某定全力以赴。”

  柳家能有今日靠的是廖逊,廖逊器重谭盛礼,他必然随之。

  “多谢。”

  “祭酒大人客气了。”

  谭盛礼和柳璨说了自己的想法,听得柳璨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廖逊忧虑学生们过于注重功名而忽略自身修养,因找不着法子而郁郁寡欢,谭盛礼三言两语就找到了教他们注重品行的办法,不得不让柳璨佩服……

  聊完国子监的事儿,谭盛礼没有即刻离去,给柳陇他们看功课,从文章诗文到算学,谭盛礼给他们讲了很多,待走出柳家,已是月上柳梢了,柳家上下出门相送,柳璨妻子见柳璨态度恭顺,面露不舍,夫妻几十年,少有在丈夫脸上见此神色,回房时,她与柳璨说,“你既这般敬重祭酒大人,何不想法子与谭家结亲?”

  小女儿已经十八了,亲事还没着落,柳璨妻子急得不行,相看过好几户人家了,都不太满意,柳璨妻子问,“谭家几位公子还未婚配吧?”

  因柳璨在国子监教书的关系,她也算认识些书香门第的夫人,闲聊间总会有人聊起谭家,她知道的就谭榜眼成亲了,底下两位公子好像并未婚配。

  “莫想多了,那样的人家岂是咱能肖想的?”柳璨想也不想打断了妻子的浮想联翩,“祭酒大人品行高洁,几位公子青出于蓝,咱闺女哪儿……”说到这他不说了,毕竟是自己闺女,哪有亲爹埋汰女儿不好的呢?他只叹气,“谭家公子小小年纪就已是两榜进士,前途无可限量,咱们还是给闺女找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吧。”

  “我看祭酒大人不是注重家世门第的人,要不你私底下问问,万一又成了呢?”

  柳璨:“……”他哪儿抹得开脸,柳家和谭家,悬殊也太大了,柳璨说什么都不答应,人哪有自知之明,谭盛礼待人宽厚好说话,他贸贸然开口不是让谭盛礼难堪吗?

  柳璨像不知这事,殊不知谭盛礼看到谭振学就想起了柳陇,转而想到谭振学该说亲了,他没有操办子女亲事的经验,谭佩珠和徐冬山的亲事还是由街坊邻里起的头,如今到谭振学,谭盛礼唤他进屋,问他想娶什么样的妻子,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谭振学脸色绯红,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答。

  类似的问题谭盛礼已经问过他,也问过谭生隐,看他好像没开窍,谭盛礼不着急,“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