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 第22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刚才是不好泼了裴宴的面子,此时在郁棠这里,他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自然可以计谋百出。

  胡兴道:“我和令尊也算是能说上几句话的人,您也别怪我倚老卖老。我觉得,您这样是不行的。不是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我是觉得,您想把您那片山林整治好了,不如多出去走走。既然三老爷有意帮您做这件事,您不妨跟三老爷说说,到我们府里的田庄去看看,取个经——自我们家三老爷做宗主之后,我们府上的田庄可就不全都是粮食了,有些种了果树,有些开了鱼塘,有些还种了药材。反倒是粮食都改到外地的田庄去种了。按照我们三老爷的说法,我们江南的气候好,水土好,种普通的粮食可惜了,不如种些更有收益的作物。”说到这里,他有意压低了声音,道,“您看了还可以跟着学学。像湖州那边的田庄,就全都种了桑树,养蚕,织布。那个,可比种田的收益大多了。”

  他一副我只能说到这里为止的模样,让郁棠实在是心动。

  她虽也不懂农活,可她可以跟着那些有本事的人学啊!

  郁棠沉思起来。

  胡兴看着有戏,更加不动声色地怂恿她:“您先跟着三老爷去您家的山林看看,再慢慢地抽了功夫跟三老爷说这件事。三老爷这个人,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最好。不然他也不会像心里有根刺似的,盯着你们家山林不放了。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郁棠抑制不住动心了。

  她徐徐地点头,在心里琢磨开来。

  胡兴则暗中长吁了口气。

  看来,这件事成了。

  他感觉自己从悬崖边重新回到了康庄大道上,全身忪懈下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浸湿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同舟

  殷家这次南下大有收获,杨三太太和徐小姐在杭州又停留了两、三天,等到顾家和殷家正式过了礼,她们也就启程回京城了。

  临走之前,徐小姐拉着郁棠的手依依不舍道:“我成亲你是肯定赶不上了,但我会写信给你,你一定要回,不能和我断了音讯。要是我们以后都成了亲,孩子年纪相当,还可以结个儿女亲家什么的……”

  她这句话刚起了个头,就被杨三太太狠狠地瞪了一眼,一把拽到了旁边,低声道:“你多大的人了,还说这样的话。”

  不管是殷家还是徐家,都不要可能随随便便和人结亲,更何况郁棠还不知道会嫁到什么样的人家去。

  徐小姐觉得杨三太太杞人忧天,理直气壮地反驳杨三太太道:“正是因为知道郁小姐是怎样的人,我才会说这样的话。”

  先不说郁棠为人知道进退,她和郁棠要是都有好几个孩子,只要不是长子长女联姻,彼此人品都好,结个亲家有什么不好的。

  杨三太太有些头痛。

  殷家到殷明远这辈只有三个男丁,殷浩就不必说了,元配生了三个女儿,唯一的儿子是外室生的,既不能抬进门也不好上家谱,更不要说继承宗主之位了。另一个年纪小不说,还在小的时候因低烧没有照顾好得了麻痹症,有条腿不太好,以后婚娶肯定有得折腾。只有殷明远,会读书不说,还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媳妇,殷家把希望都寄托在这对夫妻身上,徐小姐自然是嫁过去了就会代表殷家在外行走。

  她竟有这样的想法,杨三太太简直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寻思着只能回去了找张夫人或是黎夫人商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徐小姐像在娘家的时候似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郁棠当然没有把徐小姐结儿女亲家的话放在心上。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徐小姐对她的喜欢罢了。孩子长大了有无限的可能,也许在别人看来,她的孩子配不上有着殷、徐两家血脉的孩子,可于她而言,那是自己的骨血,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团肉,她并不想让他或是她受委屈——徐小姐家的孩子若是人品不好,她一样不稀罕。

  她让青沅把之前准备好的土仪交给了徐小姐身边的阿福,对徐小姐道:“你放心,我若是有机会,一定到京城去看你。你若是有机会出京,也来看看我。”

  比如说,殷明远以后外放做了浙江或是江苏的父母官。

  徐小姐连连点头,眼泪都落下来了,才挥着手和郁棠告别。

  陪着殷浩来送行的裴宴看着散了口气。

  这捣乱的人走了,郁棠闲下来了,他们也能抽空说上两句话了吧?

  谁知道殷浩却要他陪着一起去拜访王七保。

  裴宴当然不肯。他振振有词地道:“我已经致仕了,以后也不会再入朝为官,王七保的事我只能帮到这里。家里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呢!”

  裴家的子弟马上就要除服了,其他人好说,裴宣起复的事应该开始着手布局了,殷浩心里明镜似的,但孙皋的事还没有完,顾昶现在又成了他妹夫,他怎么着也要帮顾昶把后面的事摆平了才能显示出殷家的能量,让顾昶觉得这门亲事结得值得,他堂妹嫁到顾家,顾昶也不得不高看她一眼。

  裴宴才不管殷家姑娘如何呢,交待一声,带着郁棠,连夜坐船回了临安。

  殷浩赶到码头的时候裴家的船早没了影子。

  裴宴惬意地站在船舷边,由着胡兴指使那些丫鬟、小厮乱七八糟地收拾着船舱,自己则借口落脚的地方还没有布置好,和郁棠在船头说着话。

  “走得有点急,”他说话挺客气,却听不出半点的歉意,道,“可不走也不行。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我一样能行,有我,不过是多个出力的人。我寻思着我们还是早点回临安的好。再过些日子,就要到仲夏了,种什么果树都不行了,白白耽搁了一季的收成。”

  说得好象他要靠这季的收成过日子似的。

  但郁棠还是一样的感激,毕竟人家是在帮她们家。

  她笑着向裴宴道了谢。

  裴宴就和她说起种树的事:“昭明寺的讲经会已经散了,那些师傅应该都已经踏上返程,武家、宋家的家眷应该也不在临安了,但有些帐目我还得回去看看,郁老爷和郁太太那边,也有些日子没有看见你了,肯定很想你。

  “我寻思着,我们先各自忙个一、两天,然后带着胡兴和几个经验老道的果农去你们家山林看看,商量一下适合种什么树,你再回去和郁老爷商量,把事情定下来。”

  郁棠想着端午节过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漆器铺子正是淡季,活计交给夏平贵看着就行了,郁远正好有空,遂点头答应了。

  裴宴解决了心头大患,顿时神采飞扬,说话也就更随意了。

  “你今天忙了一天了,原本应该明天再赶路的,可我想,晚上赶路更好,人少不说,你还可以在甲板上散散步。”他说着,指了两岸的树木,“你看,那边就是西溪。上一任的浙江提学御史陈民在杭州卸任后就没有回乡,在西溪结庐而居,称‘西溪草堂’,在旁边的芦苇荡里养了十几只丹顶鹤,号称是仙鹤,每年的九月在这里开什么学社,弄得很热闹。结果得罪了当时的首辅袁梅之,学社被解散了不说,陈民被下了诏狱,死在了狱里。这边的草堂也就渐渐破落下来。倒是那十几只丹顶鹤,繁衍生息,变成了百来只,成了西溪一景。可惜现在是晚上,若是白天,你还可以看见几只。若是秋天,那就更壮观了。百来只丹顶鹤仰天长唳,惊天动地,展翅高飞之时则遮阳蔽日,如云盖顶,是江南少有的景致。”

  听得郁棠心向往之。

  裴宴趁机道:“下次有机会带你来看看好了。”

  郁棠有些犹豫。

  她年纪已经不小了,回去之后十之八、九要定亲了,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和裴宴出来。

  不过,裴宴是好心,她不想破坏裴宴的心情,也不想和裴宴多做解释,干脆笑盈盈地应“好”,道:“那陈民和袁梅之是什么时候的人,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能下诏狱,肯定是大案子,她却没有听临安的人议论过。

  裴宴笑道:“都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这么久了他还知道?

  郁棠咋舌。

  裴宴笑道:“我从小的时候父亲就把这些事当成故事讲给我听,一来是让我熟悉一下本地的轶事,二来也算是借古鉴今,让我别做傻事。”

  他开始细细地给郁棠讲陈民和袁梅之的故事。

  实际上这是件很简单的事。陈民出身豪门,但父亲宠妾灭妻,陈民小时候受过很多的苦,甚至因为后宅阴私,智力受损。就这样,陈民还读书读了出来。但他毕竟与常人不同,人情世故就反应比较慢,得罪了不少人,在浙江提学御史上做了十五年也没能再晋升。后来他索性开始追求利益,想在人前塑造他鸿儒名士的风范,办起了学社,收了十个所谓的亲传弟子。

  袁梅之和陈民是同科。与陈民相反,袁梅之出身寒微,读书路上受过很多的帮衬,情商极高,官运亨通,一路做到次辅。

  陈民妒忌袁梅之,几次组织江南学子攻讦袁梅之,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袁梅之之前一直忍着,直到他与当时的另一个次辅争夺首辅之位,他为了清正名声,摆脱陈民这个皮癣,他设下一计,让陈民误以为当年禁海是因为皇上听信了袁梅之的馋言,在被袁梅之收买的学生怂恿之下写下万言书贴在了浙江布政司的八字墙前,引起皇帝关于江南朋党之争的猜疑。

  不仅他自己下了诏狱,江南世家几乎都被清算了一遍。

  江南四大姓的顾家就是在这场浩劫中的伤了元气,慢慢败落下去的。

  尽管裴宴语言幽默风趣,把一件惊动江南的大事件讲的像无伤大雅的邻里之争,郁棠还是听得直皱眉,不由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位袁大人手段未免也太凶狠了一些,只怕是自己以后也难有善终。”

  裴宴闻言两眼一亮。

  那袁大人的确没得善终。

  他道:“你怎么不说那陈民太过份了,不然袁梅之也不会下手这么狠了。”

  “我能理解袁大人的心情。”郁棠只是心有戚戚,道,“若是换成是我,我也不会放过陈民。只是因为陈民之事,却连累了江南世家,这些世家变成了受害者,以后肯定不会支持他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世上,仅靠一人,是不行的。”

  裴宴的眼睛更亮了,试探着道:“那你说他能怎么办?”

  郁棠道:“他应该在陈民的事之后就安抚江南世家,让江南世家先摈弃陈民,趁机和江南世家达成联盟,共进退,还可以约束陈民的那些所谓的弟子,免得生出世仇来。”

  袁梅之后来的确是被陈民的一个弟子给谗害而死。

  裴宴看郁棠的目光就有些痴。

  郁棠不禁有些不自在,忐忑地道:“怎么了?是不是我说的有点可笑?我,我就是随口说说,这些朝廷的事,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打击报复别人可以,但不应该牵连到其他的人……”

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兴

  见郁棠有些不安,裴宴忙摇了摇头,轻声道:“不,你说得很对。是我……”

  当年他父亲给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他不知道天高地厚闯了祸的时候。

  他父亲想用这件事告诉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可他却觉得,袁梅之做得对,成大事者应该不拘小节,而江南世家被清算,是因为他们没本事,从陈民那里得了益,却又不能够果断的,在袁梅之报复陈民的时候及时的站队,活该倒霉。

  他还记得当时父亲看他时痛切的目光。

  父亲还声音暗哑地吩咐他:“你去好好的给我查查当年的事,以此为鉴。”

  他根本不想去查。

  但父亲当时正为大兄的婚事头痛,他心疼父亲,乖乖地去查了当年的卷宗,知道袁梅之后来被江南世家联手对付,死于诏狱不说,还留下了奸臣的名声,好不容易兴旺有望的家族也被有意打压,再没有出过一个正经的读书人。

  人和人果然是不一样的。

  裴宴仔细地望着郁棠。

  红润的脸庞,清澈的眼睛,乌黑的青丝丰盈浓密,如一朵静谧的花,乍眼只看到她的浓烈,却不知道她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花香。

  裴宴自嘲地勾了勾唇角。

  像很多长辈在他年幼时说他那样,他天生就是个冷漠的,相信实力和手段更多于人的性情。

  郁小姐可能也是天生的。

  不过她可能天生相信人的性情吧?

  这也算是他意外的收获吧!

  他原本只是想哄着郁棠到西溪来玩几天的,不曾想她比自己以为的还要冷静理智,聪明伶俐,像个藏宝图,打开了,认真地寻找,才会发现这其中珍藏着不少别人不知道的宝贝。

  裴宴想想,心都热了起来。

  他开始期待郁家的山林之行了。

  可惜的是不管胡兴和青沅他们怎样的拖拉,船舱只有那么大,事情只有那么多,他们总有做完的时候。胡兴只有硬着头皮来请两人回舱休息,还怕裴宴不高兴,道:“郁家的山林还挺大的,只怕我们到时候要多停留几天,郁小姐回去了,最好是多带几件布衣,免得被挂破了。”

  还要去几天吗?

  郁棠有些惊讶。

  裴宴却暗赞胡兴会办事。

  郁棠不由道:“我们大约要去几天?”

  胡兴胡编道:“这要看运气了!要是运气好,当天就能确定种什么树,我们第二天就能回来。要是没有办法确定下来,肯定就要围着那山林走一圈,看看你们家的山林是不是全是一样的土质,能不能引水灌溉,需不需要挖成梯田的模样……总之,得一次把这件事解决了才好。否则还不知道三老爷下次是什么时候有时间了。”

  这么大的工程量?

  郁棠觉得太麻烦裴宴了,都要打退堂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