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146章

作者:遗忘li 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穿越重生

  但现在,他等游侠的最后一块乐土,也被秦国压迫毁灭了!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关于这方面,明夷还真是无话可说,连忙转移话题。

  “天色已晚,我也该回宫了,改日再来拜见师傅师叔。”明夷站起来说道。

  龙阳君点头,扭头叫那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提灯送她出去。

  少年殷勤的应了一声是,紧接着出门去拿提灯。

  见他从刚才就一直站在室内,明夷问道:“这是……?”

  师叔新收的徒弟?

  “不是,他是楚国人,因为仰慕信陵君而千里迢迢赶到魏国……”龙阳君缓缓握紧酒杯,“……可惜路途遥远,赶到时信陵君已然病死。”

  后来魏国战乱,龙阳君就暂且收容于他。

  天色已然完全漆黑,少年殷勤的在前面提了一盏灯给她引路。

  这个少年虽然面貌寻常,但一双眼睛活泛至极,短短的一段路程里,以不惹人厌烦的口吻飞快地介绍着自己。

  自己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裔,颇为通晓文字,也会些许剑法,四处周游想求一前程。

  明夷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等走到长安学宫门口后,来时乘坐的车架已然等待在那里,马夫正打着瞌睡,听到响动后连忙跳下行礼。

  “不必相送了。”明夷对那少年说道。

  见她丝毫不感兴趣,少年心中一阵失望。

  就在这时,远方的渭水长桥上,突然传来一阵车马震动之音,嗡嗡响动的声音之大,连桥面这一端的明夷都有所感觉。

  伴随着声音,一队马车行驶而来,停在了长安学宫前。

  虽然犹在深夜里,却也依旧掩盖不住车队的旌旗招展、仪仗威仪,不管是马夫还是周围护卫的武士,都高傲威严至极,数十辆属车华盖招展、五时副车团团围绕。

  由六匹洁白千里马拉动的“金根车”就在众车包围下,缓缓停止驾驶。

  这一幕简直看得那少年目瞪口呆,他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如此气魄非凡的出行场面。

  紧接着,少年便心生艳羡,忍不住小声喃喃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明夷几步走在六驾马车前,问道:“陛下怎么深夜出宫了?”

  车厢门打开,从中走出的俊朗青年目光冷淡,不悦说道:“为何子时不归?”

  明夷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月上中天。

  今天出宫前,似乎向嬴政说过戌时即归。

  想到这里,明夷有些尴尬的握拳在嘴边轻轻咳一声。

  “今日我师傅来了咸阳,所以多聊了几句。”明夷解释道。

  嬴政顿时不快的皱了皱眉头。

  明夷突然又想道:“我师傅盖聂月余前已来咸阳,陛下可否知晓?”

  嬴政沉默一瞬,平静说道:“知晓。”

  他没有特意隐瞒,但也没有特意告知。

  听见嬴政这么说,明夷心情很是微妙。

  秦王目光一瞥,看向明夷身边的提灯少年。

  这只是随意一瞥罢了,但从刚才听到“陛下”二字,就呆在原地的少年顿时浑身一激灵,回过神来。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少年立刻向秦王弯腰跪拜,以求留下一个印象。

  “沛县刘邦,拜见秦王陛下。”少年掷地有声的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在上一章里面,嬴政与明夷争执的重点不是科举制,而是要不要提高庶民的识字率。

  嬴政的想法:庶民就应该安心种田的,种田打仗了打仗,不要有什么其他的治国或经商的念头,至于学会文字数学的,有秦国底层的小吏懂得就够了,庶民们不需要明白。

  明夷的想法:要提高识字率,促使秦国一些家境好有能力的人家去学室学习文字数学,慢慢进行扫盲。

  这才是矛盾的原因。

  至于科举制:因为识字率的不高 这个此时确实还不成熟,所以秦王的想法是,最开始要举孝廉和科举一起用。

  在大宇宙(作者)的观念:至于此时科举制有点推行过早,那就先小规模推行取士,但绝对不能荒废,等到一两百年后再用。

  因为历史上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也迫于压力允许了一部分土地买卖(黔首自实田),所以地主还是产生了。

  而地主再做大下去,就极有可能产生世家,没有人确定一两百年后是什么情况,所以如果现在不推行,等到将来识字率提高以后再推行,到时候后代的君王必然要面对世家的压力。

第156章

  明夷想,如果自己现在正坐着喝水的话,那一定会呛着。

  左手边一个重生版的秦始皇,右手边一个少年版的汉高祖,这是什么样的孽缘?

  本来现在楚国还存在,她也就不必特意提这件事,免得适得其反,反倒让嬴政记恨上,等回头攻打楚国以后,再趁机求求情。

  没想到刘邦竟然不辞辛苦,千里迢迢送人头来了!

  秦王掩藏在袖中的手指骤然握紧。

  昏暗的夜色里,刘邦只能看得见秦王大概的五官轮廓,却看不清具体神色,只听见低哑的声音平静说道:“……刘邦。”

  这声音实在平静的异乎寻常,说是询问又有些不像。

  刘邦本能的感觉到有哪里不对,但这大好良机岂可错过,紧接着就双手抱拳,殷勤说道:“是,正是小人名讳,家父为楚国人,共生有四子,以伯仲邦交排名,我排行老三,因此名唤作刘邦,还有个小名叫刘季。”

  听刘邦自我介绍的这么详细,明夷不忍直视的闭上了眼睛。

  哪怕说个谐音字不同也好啊,这简直就是死亡介绍函,分分钟填了兵马俑的节奏!

  秦王将这两个字在口中反复咀嚼几遍,紧接着意味不明的一声低笑。

  就这么一个寻常至极的男子,却在几十年后带兵攻破了他的关中天险,将大秦帝国取而代之?

  这刘邦何德何能!

  “你之名讳,朕倒是听闻过。”嬴政平静说道。

  刘邦一瞬间又惊又喜,暗暗猜度着自己这无名小卒,什么时候竟有幸传入秦王耳中。

  莫非……他翻身而起、一跃冲天的时机来了?

  “是小人之幸。”刘邦灵敏的接话道。

  居高临下望了那刘邦数息,秦王漠然说道:“来人,将此人……”

  下一秒,斜下里横插出一只手,伸手挽住了秦王的黑色丝质衣袖,同时打断了嬴政下半句话。

  明夷笑盈盈的柔声说道:“陛下,你记不记得当初同我说过什么?”

  ——未做之事不足以问罪,暂且不会杀戮于他们。

  虽然猜的出嬴政当时说这话不过是骗人而已,但希望他还要点面子,不会光明正大毁诺。

  嬴政微微蹙眉,转头与她四目相对。

  明夷声音温柔,唇角微弯,笑意却未达眼底,丝毫没有退让之意。

  早知道刚才就应该找个理由支开明夷了……

  电光火石间,嬴政决定转换对策。

  黑袍青年率先垂下眼睫,同时安抚的在她手背上拍了拍,以示自己不会违背说过的话。

  再望向刘邦时,秦王已经换了一副口气说话,淡定地叫他站起来回话,并且询问起了他年方几何、可懂文字算学?

  刘邦按捺着兴奋的心情,一一恭谨作答。

  “既然颇为通晓文字剑法,又无官职在身,那汝便前去咸阳城郊当一亭长罢了。”嬴政淡淡说道。

  秦国在乡间十里设一亭,掌管者称为亭长,主要职责是维护治安、抓捕盗贼,顺便处理一下诉民间的纠纷和要住宿的旅客。

  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对于一个白丁庶民而言你这官职也称得上可贵。

  刘邦瞬间大喜过望,立刻叩首跪拜,说道:“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这可是秦王亲自授予的官职,若是将来表现的好,必定还有升职的机会。

  果然!他翻身而起、一跃冲天的时机到了!

  这是……要留在眼睛底下慢慢收拾?

  明夷若有所思的盯着嬴政,在青年察觉到后看过来时,连忙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

  秦王摆了摆衣袖,无意再说什么,拉着明夷重新回到马车上坐好。

  马车外,随行的侍卫上下打量着这个名唤刘邦的少年,左看右看也没出他究竟有哪里值得秦王赏识,竟然被亲自授予官职,最后只能归咎于秦王今晚心情不错,而这刘邦恰巧走了狗屎运。

  侍卫温声对刘邦勉励了几句,让他明天去找掌管咸阳城及周边地区的内史报到以后,就重新坐到属车上护卫秦王安全。

  马车上,明夷语重心长的说道:“看看那刘邦的年纪,陛下,你可否知道保重身体的重要了?”

  如果按照年纪来算,秦始皇和汉高祖其实是同一辈人。

  刘邦也就比嬴政小三岁而已,可人家长寿!

  嬴政四十九周岁时都已经埋在咸鱼堆里了,可隔年刘邦四十八岁了,还有精力起兵反秦,五十岁称帝以后,又当了八年皇帝才因伤去世!

  上了马车就不在掩饰自己情绪的嬴政本来就脸色不佳,被她这么一说,又冷了三分。

  明夷视若无睹一般,又追加了一句打击。

  “还有李斯,李斯比陛下你大了二十五岁,即便如此,他也不是因身体不佳而去世,而是被处死。”

  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又降低一截。

  瞧瞧,刚才没上马车之前还柔情蜜意、浅笑盈盈,一上马车,不再有求于他了,就立刻暴露出本性,丝毫不在意他是何感受!

  “你再多说一句,朕就立刻调转马车,命令侍卫将那刘邦腰斩处死、诛杀三族。”嬴政满脸不悦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