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93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但...但窦婴却没有出声,而是静静地听陈嫣吹奏。和他有些悲伤的琴音不同,柳叶的声音悠扬又活泼,好像春日里叽叽喳喳的鸟雀。

陈嫣是在乡村长大的,小孩子跟着大孩子跑。有一个同村的大孩子就很会吹叶子,陈嫣跟着对方学,后来倒比对方吹的更好了。

...... ......

“贾谊这个人嘛...其实真是可惜可叹了!”窦婴缓缓地说道。

陈娇在渭水河边将少年少女的活动参加了一遍,最后想起来还得照看陈嫣。虽然陈嫣身边少不了人跟着,没什么可担心的,她还是到处找起陈嫣来——心里对于半路丢下陈嫣,还是有一咪咪的心虚的。

而等她找到陈嫣,没想到她正和表舅魏其侯窦婴在一起。陈娇简直满脸问号,话说他们两个有什么可说的?

论年纪,表舅都能给阿嫣做祖父了!论交情,虽然表舅偶尔能在未央宫见到阿嫣,但也绝对没什么多余的情分。至于别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当朝大臣,和一个小姑娘,说什么?

然而他们还真有的说,说的东西每个字陈娇都懂,但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其实陈嫣也不知道话题是从什么时候歪到这边的,有的时候‘时机’真的是个很巧妙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个‘时机’,有的人认识了一辈子,或许也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而如果突然出现了那个‘时机’,人与人之间立刻就跨过了所有的障碍,忽然变得什么都能理解了。

一开始他们还是说的‘音乐’,然后渐渐地开始说到别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竟然开始说起本朝的一些人物了。

当然,为了避免尴尬,都是一些已经作古的人物。

“贾谊?非非!贾谊旧事实不在‘可惜’二字!”陈嫣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贾谊的名头可是很大的,教科书上还选过他的《过秦论》,也因此多多少少能了解他的生平。另外,后来李商隐的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也为贾谊的出名出了大力,许多怀才不遇的文士都会吟诵一二。

贾谊有几个地方是很厉害的,第一,他年轻,真的非常年轻,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被征召为博士!当时就是博士中最年轻的,这个记录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打破!简单来说,他是年少成名的典范。

第二,有才华是真的有才华。众所周知,在会论资排辈的社会里,一个年轻人能够走到老前辈才能得到的位置,那必然是比老前辈更加优秀,这才能够‘特殊对待’。无疑,贾谊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担任博士不到一年,就因为过人的才华升任了太中大夫!

而看他遭到贬谪之前的履历,无疑都在诉说着这个年轻人的天资!再看看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提出的政治方针,哪怕是纵观华夏古代史,也称得上是惊才绝羡之辈了。

第三,他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戏剧性的转折!在政治斗争中被扫到尾,再有才华又如何?还是被贬谪到了长沙国。然后就是年纪轻轻去世——就像其他很多传奇一样,死亡总是一个很有力的注脚,向来能够让传奇更加传奇。

事实上,后来刘恒、刘启父子很多政策都是贾谊早就提出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时的人不免为贾谊觉得可惜——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他这样的天才又能如何呢。然而如果没有遇到那样的事,而是能够顺利地一展平生所学,他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才者难?非,尽其才难甚!贾谊自有王佐之才,然而不能尽用其才,是他自己不够忍耐的缘故啊!”陈嫣想起了苏轼在《贾谊论》中对贾谊的评价,关于这个是深以为然的。,新m.. .. ,,,

第59章板荡(4)

窦婴觉得陈嫣的话很有意思, 他对于陈嫣的‘早慧’也有耳闻,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在他的想象中, 陈嫣或许确实有些天生的聪明, 但要说到达何种程度?估计也就是一些小孩子的聪明吧。

但出于意外, 和陈嫣有了交流, 他觉得自己可能要纠正之前的看法。

这可真不像是个孩子...

“阿嫣倒与众人想的不同。”关于贾谊的看法, 窦婴没有直接否定陈嫣,而是委婉感叹着。

天下人都可惜贾谊没错, 窦婴也可惜!他本身是为人臣子的, 所以才更能明白那种怀才不遇,或者明明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结果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难以一展所学, 这之中的愤懑与忧伤。

但窦婴并不急于反驳陈嫣...驳倒一个孩子算得了什么呢?再者说了, 他倒是想听听看陈嫣的看法呢。

陈嫣并未察觉窦婴的想法,或者说她很多时候就不是一个善于体察人心的人,两辈子了都没有点亮这个技能。对于她来说,她只是想说, 所以就说出了真心话。

“贾谊之才自不必说, 可这又如何呢?世上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而不常有啊!外祖父文皇帝难道不是明君?自尧舜始, 直至今日,这样多的君王中, 理应算是贤能英明的了吧!然而即便是这样, 也没能重用贾谊, 难道贾谊就无错?虽说以当时的朝堂格局而论,确有些误了他,但绝说不上可惜!”

或许后世有人可以翻出文帝景帝的黑历史,以期说明文景之治的两位君主其实也没有多厉害。但无论怎样,不得不承认,文帝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简朴,并且始终站在小民立场的皇帝!

说他是明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在他当政的时候,不说什么‘众正盈朝’,但基本的选贤与能还是能做到的。手底下的人吧,不说都是有能力的君子,但有能力的至少比没有能力的要多得多!

贾谊不能得用,真的全然是时局不好,天子不察,以至于怀才不遇?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贾谊自身的问题!

相较于他的天赋惊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也是如此的明显!

以政治家而论政治家,他显然是不合格的!

“贾谊年少,初履朝堂才不过二十几岁,此时立新政、发新声,即便是求新革故之臣也会心有疑虑罢!更何况许多老成老臣了!此时能怪罪他人目光短浅吗?这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若贾谊能稍作忍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寻求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逐渐取信于外祖父、众大臣,会有后来的贬谪吗?”

陈嫣伸出手来捏成一个小拳头,叹息道:“为何要如此急躁?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农夫治一亩尚需四季之功!何况天子四海、天下九州,动之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

以一个政治人物来说,贾谊其实天生一副好牌!年少时就扬名天下,二十出头就一举进入了统治者的眼帘。之后蹿升的速度更是堪比火箭!这个时候其实只要他稳扎稳打,就算是熬资历也能出头了!

别人四五十岁开始进入政坛的也不少了!要是有能力的话,熬个十年站稳脚跟。运气机遇好的,三公九卿也不在话下。

而贾谊呢,他熬上十年,也才三十岁,别人这个年纪还在为进入政坛找路子呢!

年轻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别人没有时间,但是他有的是!

“若贾谊只是山野一名士,那倒是能从心所欲!然而身为朝臣,便不能以布衣来评论了。就朝臣而言,行事急躁而不留后路,可以说是莽撞。贬谪之后满心忧愤,而不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这是迂腐!昔先秦之贤人,如孔子等,谁不是为了自身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走、游说!一次不成便十次,十次不成变百次,百折而不挠!”

窦婴本来只是简单听听的,但不知不觉就听住了。等到陈嫣说完,脸色已经变化了好几次。

“你这个人就是为才名所累!”这是当今天子曾对他说过的话。

这话他是认的,他也知道若是他能活的‘聪明’一些,路会好走的多!但人就是这样,不是知道有更好、更顺利的路就能踏上去。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坚持,这坚持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惜贾谊,其实也是因为自身境遇!

魏其侯窦婴在别人看来自然没有‘怀才不遇’的问题,但他处在另一种困境中!到底是遵从本心,还是像其他的朝臣一样,精明而富有手腕地呆在政坛?

窦婴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有着相当的双重性!天生的性格,以及富家子弟生活养成的偏向浪漫主义的思想,让他很多时候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广收门客,交朋友以真心,甚至政事上也常常会表现出不那么‘成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