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762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这些当年的闺蜜都是愿意和陈嫣玩儿的, 有的是图好处, 陈嫣的位置就摆在那里,谁不知道通过她可以影响到这个国家最上层的一小撮人呢。有的则单纯享受玩乐的乐趣,这个时候的贵妇人呆板的还比较少, 只是过去玩耍总不那么适宜。

现在有了陈嫣这个带头的, 有很多不太好的都变得不用顾忌了。

如今阳春三月, 忙了好长一段时间,陈嫣干脆给自己放了一个短假。家里宅了两日休养生息,回头就组了一个局...踏青郊游搞起来!

这一次她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玩意儿,风筝。

一起玩的贵妇人们见多识广,却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风筝的雏形了,传说中风筝的老祖宗‘木鸢’是春秋战国时由鲁班发明的玩意儿,先不论这段历史真不真,至少到了汉代确实有类似的东西出现了。

木制、丝绸制、牛皮制,这些材料纷纷试验,风筝变得越来越容易放上去,要知道一开始的‘木鸢’,想要放上天去,条件可是很严苛的。虽说人造物飞上天算是一奇观,看个乐呵也不错。但在最开始的新鲜期过去之后,这也没什么可玩的了。如果不能让风筝上天更容易,这迟早会被淘汰!

事实上,风筝到了丝绸、牛皮的材料,依旧难以普及。一方面材料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奢侈’了,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风筝还不够轻,放风筝的技术门槛还没有低到谁都能看到就上手。

这个时候的风筝,除了极少数知道的人拿来当小众玩具玩儿,保证其没有消失还在于军事上的运用。

后人穿凿附会的,人在木鸢上观察敌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利用风筝测算一些数据还勉强能做到...不过这也算是比较小众的技术了,不值一提。

陈嫣则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想起了放风筝这回事儿,这个时候纸都造出来了,何不制作‘纸鸢’呢?用竹篾做骨架,糊上纸,这就是最简单的风筝了,材料随处可得,价钱便宜,推广开来简直毫无难度!

陈嫣手边不缺技术好的匠人,这个时候珠子作为利用程度很高的一种材料,善于摆弄竹子的工匠也不少。陈嫣就让常年制竹器的人以竹篾做骨架(其实让这些匠人做这些,也算是大材小用了),然后糊以质量极佳的皮纸。

她在这皮纸上以鲜艳颜料作画,大多是蝴蝶、蜜蜂、蜻蜓、鸟雀这些。

匠人们手艺精湛,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陈嫣在自家庭院里试放了一次,佷容易就放上天去了。今次大家出门踏青游玩,这才带出来,算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了。

这个时候的玩具也少,风筝拿出来过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后世见惯了,也就见怪不怪的人不同,这个时候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去的人都有一种‘真是神奇’的感觉!玩儿的开心入迷之余,也引起了河谷上其他人的注意。

直到放风筝放累了,出了不少汗,这些贵妇人也舍不得收手,都让身边的婢女来替。

看着年轻婢女们兴奋地放风筝,陈嫣也觉得很有意思...这么单纯的快乐对于她来说是越来越少了。

正笑意盈盈地和身边一闺蜜说着话呢,有一婢女匆匆过来耳语一番,陈嫣露出了有些意外的神情。

“竟有这样的事。”陈嫣说了这么一句,从她的神色来看,说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时之间,身边的气氛都低了八度——陈嫣自己或许没感觉,但她身上威势越来越重这却是事实。过去她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财富,但她当时更多是一层‘势’,而并非‘威’。

现在不同,她有的时候皱一皱眉头也会让身边这些对她不够了解的人提起心来。现在就是这样,大家一时竟噤若寒蝉起来了。

陈嫣很快意识到大家受到了她的影响,弯了弯嘴角,笑了起来:“你们都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没事儿,只是刚刚听了一件奇事而已——对了,刚刚说到哪儿了?说到长公主生辰宴...”

有这句话起头,大家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至少表面上都活跃了起来,活像刚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陈嫣应付完了这一次踏青,脸上依旧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然而身边几个已经知道内情的人却是悬着心的!

要是陈嫣真的生气发火了,那倒是没什么,就怕这样看起来没什么的样子!

刘彻这边已经收到消息了,来者禀报道:“嫣翁主与诸夫人玩纸鸢,乍闻此等消息,并不殊色。”

“下去吧...”刘彻想了一会儿,最终只是挥挥手让来者退下。

一旁的宦官见刘彻眉头紧皱,似乎为这件事焦头烂额的样子,轻声道:“陛下,嫣翁主一向豁达,又不信神鬼之事,于此事并不上心也是有的。”

刘彻则是‘啧啧’了两声,摇了摇头:“非,非是如此!阿嫣确实不信鬼神,但此事牵涉到父皇,就不可一概而论了。”

说着他又在殿中来回踱步,最终也想不通其中的关窍,只得道:“罢了,就算阿嫣生气也落不到朕头上!朕在这儿操什么心呢?”

然而说是这么说,还是担心陈嫣心情不好,刘彻让人去问陈嫣,要不要去上林苑跑马。

韩让在一旁就看着,刚刚宦官插嘴的时候他也没有说过。相比起其他宫人,他对刘彻、陈嫣的了解显然要更深,所以更能明白此时的症结所在——天子难道想不通其中的问题吗?不不不,他只是关心则乱,想通了却想不开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多嘴,说多了反而是错!

有的时候韩让也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事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这天下,凡是天子想要的,总是唾手可得!而遇到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却无力回天了。别人对天子尽心竭力,而天子偏偏要对另一个人如此。

即便是高贵如天子,原来也有这样的时候。

直到刘彻的注意力暂且从陈嫣身上挪开了,身边人不多的时候,韩让才小心地捧来奏章:“陛下,廷尉大人也上了奏章。”

刘彻就算不打开奏章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哼了一声,没说什么,接过了奏章。

今□□会时可是爆了一个大雷!牵扯其中的人乃是当朝丞相李蔡!

说起来刘彻这一朝有存在感的丞相真的不多,一开始是因为太皇太后在,刘彻没办法再朝堂上大展拳脚。丞相、御使大夫、太尉这三公好比是个摆设,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会不会站队,能不能无功无过地做事。

而后来,具体地说是公孙弘之后,就没有出现真正合他心意的丞相人选了——这不是人才枯竭,只是刘彻的要求太刁钻了!他需要的是既能完全传达他的想法,同时又能用权术管理好群臣,另外还具有总揽全局、处理各类政事能力的人!

说实话,三者只要具有一个,就能在朝堂上嫌弃风浪了,三者齐备实在是太难找到!

比如张汤现如今做到御史大夫,他能力难道不够,做皇帝的舔狗还不够用心?非也,他的很多特质比公孙弘更出色,但他不如公孙弘那么全面。至少统领整个朝堂这种能力,他是十分有限的。

法家那一套最多就是在一些短暂节点上让他把握朝堂走向,如公孙弘样样操弄人心,这是真的做不到!

刘彻自公孙弘丞相位上去世,就任命了现在的丞相乐安李蔡为丞相。并不是他对这个李蔡多满意,只能说是将就着用而已。这个时候刘彻还没有放弃找一个好丞相的想法,李蔡在他心里就是一个过度罢了。也是因为此,李蔡别说争不赢张汤了,就算是九卿中比较有存在感的,譬如说大农令之流,都打不过。

当然,对于这样的位置,李蔡自己是不满意的,丞相的那些属官也不会满意...然而也就是现在了,等到日后刘彻自己都放弃找个好丞相了,丞相作为摆设成了常态,大家也就无所谓习惯不习惯了...事实是只能去习惯!

刘彻对李蔡这个人还算满意,因为一开始就没指望这个人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只希望他能稳稳当当不冒头而已。对于这个,这几年李蔡还是有做到的...或许暗地里有一些小动作,但不要紧,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并不影响大局。

但他没有想到,平常没什么错处的人,会忽然有这样的疏忽!

李蔡这个人是将军出身,在汉代,讲究的是‘上马能□□,下马能定国’,不存在文武之间的歧视,也不存在两者互相隔离,不能跨界的情况。但说实在的,李蔡原本是武将,一直也是武将,进入文官系统就成为了御使大夫,两三年功夫,遇到丞相公孙弘过世。天子一看没什么特别好的接替人选,就直接安排了他这个御史大夫接位。

他这样的丞相,确实有些根基不稳。

不知是好是坏,刘彻也没有重用他的想法,由此他的根基不稳也没有显现出来的余地——轮到他做事的时候都不多,也就不必谈什么根基稳不稳当了!下头的人不服他,也得在具体的事务中表现出来才是。

李蔡还有一重身份,他是李广的堂弟...这事儿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李广的名气一直比这个堂弟要大,本人能力也没得黑的。但问题是,总在立功的节骨眼上掉链子,最后才有了‘李广难封’这样的遗憾。

相比起李广,李蔡的人生就顺遂多了,即使少年时名气不如堂兄,进入行伍之后运气却不差!很快攒够了军功,封为乐安侯,并且弃武从文,一进文官系统就是御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