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70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刘彻没有忍住,一下也笑场了——刘彻平常身边就没有少过人,但每个人都是那样,没意思到了极点。韩嫣已经算是态度自然的了,但依旧记得保持应有的距离。现在来了一个表妹陈嫣,虽然年纪小,但感觉上真的好有意思啊。

“咳咳。”门口的博士清了清嗓子,显然是注意到今天和过去不一样,学生们松散了很多。

不过他也没放在心上,这是冬日之后第一次上课,学生们注意力不太集中,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

直到走进来,看到了坐在第一排的陈嫣,目光才凝滞了几息功夫。倒不是这位博士不知道陈嫣会来,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但真的看到她坐在这里,还是会觉得有些怪怪的。

刻意去忽视这种古怪,博士依旧面不改色地打开竹简,继续之前的进度。

这位博士是治《论语》的,所以讲的也是《论语》...唔,儒生啊。

这可不是后世儒家独霸天下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此时正是儒家黎明前的黑暗呢!

儒家本来就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经过秦末战争损伤了元气,然后又在汉初休养生息中随着国家兴盛恢复了过来。但汉初为了适应国家实际情况,国家的执政思想是‘黄老之学’,这显然是道家学派中比较主流的一支。

现在的儒学就和诸子百家中道家之外的其他家一样,称得上显学,但似乎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论语博士今天讲的是子路篇的一部分,这时候的老师也没什么讲课技巧,大多就是照本宣科。只不过论语博士作为学术大佬有很多‘先进’观点,这都是普通学子努力求学也不一定能获得只言片语的。

不过对着太子嘛,自然是言无不尽了。

论语博士并不怎么在意陈嫣这个等于是‘蹭课’的,不过在讲完了课之后还是要对这位不夜翁主表示一下关注。

他也有意试探陈嫣对《论语》的了解程度,便问道:“翁主最喜《论语》中哪一句啊?”

这是个简单问题,不会出现把人问住了,答不出来的尴尬情况,同时也能由此看出一个人对于《论语》的理解方向和程度。

陈嫣想了想,认真道:“最喜《先进》一章中的‘有棺而无椁’。”

其他人:咦?

刘彻:有意思。,新m.. .. ,,,

第48章车舝(2)

其实对于刘彻和伴读来说, 《论语》就算不能倒背如流, 肯定也是通篇了解的。之所以还有老师过来上课,只是为他们‘解读’而已。所以陈嫣一说‘有棺而无椁’, 他们立刻就知道是哪一句了。

《论语》先进篇也是很精彩的一部分了, 诞生了很多后世脍炙人口的句子, ‘过犹不及’就是这一篇中出来的。而陈嫣所说的‘有棺而无椁’并不属于这之列。

完整的是‘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 有棺而无椁’, 简单来说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死了,颜渊的父亲希望孔子能卖了自己的车, 给颜渊买一个椁,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一个大棺材, 在当时是很高规格的。

孔子那么欣赏颜渊,读过论语的都应该知道...按照一般思路, 以孔子这位万世师表对学生的爱护, 应该答应才对吧?

然而并没有, 孔子拒绝的也很干脆——颜渊很好,相比之下我的儿子孔鲤就平平常常了。但孔鲤是我的儿子呢, 他死的时候我也没给他买椁啊。

言下之意就是, 我亲儿子都没有买,怎么能给颜渊买呢!

其实后面还有一小段孔子的解释, 是说他是当过大夫官职的人, 按照礼仪是不能自己步行的, 所以不能卖车。但说实在的, 这一小段更像是当初编订《论语》的时候徒子徒孙给强加上去的,大概是为了保持先师‘伟光正’的形象吧。

嗯,老师一定是为了‘礼’,所以才不能卖了车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只看前面就知道了,孔子其实是有私心的!孔鲤固然比不上颜渊有才,但到底是他亲儿子,这种事情上当然会偏心。若不是如此心思,只需要后面一小段就可以了,何必要说前面那些话呢?

大概也是如此,这一段在《论语》中并不太出名,也没有儒生大力宣传这一段——他们也看到了这一段的致命伤。

陈嫣却不是的,她通篇《论语》读下来,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段。

“这、这是为何?”论语博士努力压制住惊讶,尽力做出平静的样子,还想露出一个稍显和蔼的笑容,但失败了。

陈嫣又不必讨好这些博士,甚至不需要像刘彻那样在意名声,所以很自然地说出了真心话,“因这一句最见‘私心’,天下何人无私呢?若是孔子无私了,倒显得虚伪了,正是能这样,才说明孔子有真性情!”

这下,《论语》博士真是脸色好也不是,脸色坏也不是了!儒生自然都是想要将孔子塑造成一个无私圣人,这么说无疑是和他们的想法不符的。但陈嫣说的是好话,真性情在汉代也是很高的赞美了。

“嗯...不错,看来不夜翁主是通读过《论语》了。”最后说什么也不对了,只好什么也不说,干脆利落地转移话题。

不过他说的也没错,陈嫣确实已经通读过《论语》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给孩童启蒙学字的专用教材了,是秦代李斯编纂的《仓颉篇》。陈嫣一开始是学这个,进度很快,然后就是诸子百家的书籍都有涉猎——不是陈嫣水平高,而是此时的学术著作大多都是几千字万把字,只是看完的话是比较容易的,而她,闲人一个,闲着也是闲着呗。

其中有些刘启给她讲过课,有些就只是她自己读过而已。

陈嫣通读过《论语》唯一的好处是不需要老师为了她单独开小班,可以顺顺当当跟着刘彻他们读书——博士也松了口气。让博导级别的老师做小学生启蒙工作,那也是一种为难了。

《论语》博士又给太子解惑了几个问题,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告辞离去。

这个时候也到了用饔食的时间,刘彻一直憋着笑,等到博士离开这才道:“阿嫣果然是阿嫣,孤见博士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如当日的汲洗马!”

刘彻有的时候其实很促狭的,就喜欢看这样的乐子。

“来,孤带阿嫣去用饔食。”

陈嫣站起来慢慢活动着手脚,刚刚可是跽坐了很长世间!就算能够靠着书案,就算有一些小技巧可以舒缓小腿的酸痛,但到了这个时候也是很辛苦了。话说她还没有一次跽坐过这么长时间呢!

心中暗暗想着,果然读书总是辛苦的。

去到用饔食的内殿,宫人已经铺好席位了。刘彻当然是主位,而主位这次安排了两个坐席,另一个当然是给陈嫣准备的。

陈嫣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反正此时并没有这种规定,用餐的时候说说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宫人将一道道佳肴端了上来,陈嫣看了一眼菜色,心中咋舌。倒不是有多豪华,当然,对于此时的人来说,这已经很豪华了。

只不过她实在是无福消受。

汉代流行的两大美食通通被端上了食案,脍和炙。

烤好的各种肉串被盛放在漆盘当中,摆在食案靠外的位置,旁边就是一盘生鲤鱼片。而靠近用餐者的位置则放着各种调料,醯、酱、盐...以及芥,没错,就是芥末。

不过和后世说是芥末酱,其实是山葵酱不一样,此时的芥末酱是真的芥末酱,原料是芥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