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627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陈嫣又有上辈子的一些余泽,各种因素叠加,她的基础绝对是顶尖的!再加上她的眼界,她那总能与众不同而又很有见地的视角,哪怕单纯论学术水平她都是不低的了。更何况,她还不拘于学派!不存在了解儒家却对法家一窍不通,或者对墨家、道家了解寥寥的情况。

说实话,在陈嫣之前,也有其他人试图去做这个仲裁工作,只是总是难以服众。要么是话语不够有力量,要么是水平不够,再不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界的利益相关群体,总会让人怀疑是在为自己的学派谋私利......

直到找到陈嫣,这件事才算是解决了!

虽然大家依旧免不了各种不对付,陈嫣的协调也不见得每次都有用。但总算是有一个大家大概认可的协调方法、协调人了,这让编书这个项目就算是磕磕绊绊,但到底是继续下去了。

其实,陈嫣混在编委会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她是为了最后的成品。陈嫣多多少少有些强迫症,这个项目是从她而起的,她也是真的想做出一套经典丛书来,所以对出版时的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出版单位不是她,而是少府的印刷作坊...她想保证‘自己的项目’最终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只能积极涉足其中了。

好在这会儿还在诸多工作的起始阶段,还远不到付梓印刷的时候!不然陈嫣只会更忙碌!

而除了编委会的工作,另一方面,陈嫣还有自己集团的工作要做——编委会和集团,随便一个单独来,都不可能工作量大到让陈嫣有‘案牍劳形’这种感慨。毕竟这个时代工作节奏慢,她自己又是一个善于分配工作的boss,留下来自己亲历亲为的工作真的不多!

平常集团的日常工作其实不多,陈嫣就是一个人形印章而已,负责盖印同意。除了偶尔‘不同意’,然后给下面的人一点儿指示,她可以说是嘛事儿没有!

但真的需要陈嫣认真工作的时候,也是真的需要!

正经来说,现在陈嫣的整个集团其实是对她过于依赖的。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意外死了,集团不说立刻完蛋,也会陷入到相当大的动荡中,最终分崩离析一点儿也不奇怪。

有的时候也不是真的需要她做什么,她就在那里,就是一根主心骨!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一根主心骨...类似的,就和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需要皇帝一样。如果哪一天有人推翻了现有的王朝,而不自己当皇帝,反而选择民主选举,又或者共和执政,下面的人首先就是无所适从。

另外,陈嫣也是真的有用,很多时候做抉择只能她来。而决定开拓什么业务,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等级一旦高起来,就必须有陈嫣来把关,或者这本来就是她推动的业务。

这不是陈嫣抓权不放,而是站在她的视角,她是后人看古人!在很多事情上她可以避开弯路,甚至带领集团走捷径!她知道什么是没前途的,什么是有前途的......

她当然可以选择培养新人,让大家不仅仅是依赖她,而是能够自己独立搞定一切。

但关键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的精准判断力、极高的业务水平、神一样的启发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而且她也知道,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达到她这个程度,她这完全是提前知道了答案,照抄......

她只能尽量培养人,却始终没办法让自己的‘能力’退休。

至于说不用自己的‘能力’,这就不可能了——她总不能明知道某条路是个坑,还眼睁睁看着集团去跳吧?不能明知道又一个办法多快好省,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看大家上马那个一点儿也不好用的吧?

只能说,她知道自己下场的坏处。但是相比起这样做的收益,这样的坏处就变成不得不承受的了。

而现阶段的集团,就是非常需要陈嫣的时候。一方面,白纸业务进入到了全国大布局阶段!不同于历史上的白纸,花了数百年时间才真正做到掌控了市场。此时的白纸,一出来就技术成熟,几乎没有弱点(相对于旧有的书写材料来说)。又有权力(刘彻)和资本(陈嫣)双方面发力推广,推进速度可以说是快的惊人!

另一方面,海运号的事情更是不能轻视!对于陈嫣来说,海运号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海运号的信件送来之后,她就等着人送来商队从罗马得到的‘财宝’了。

本来她是想回不夜的,反正这个时候也过完冬节了,她都在长安呆了一年有余了,回大本营看看也是应该的。然而,母亲刘嫖和姐姐陈娇极力挽留,再加上编书的项目正是千头万绪的时候,刘彻也以这个理由留她(这件事上刘彻有私心,但这个理由本身又是确确实实的)。

最终她留了下来,也发急报去了齐地,让不夜那边的人把东西给她送过来。

罗马那边得到的书籍,因为来不及翻译,只送了书目和说明大致内容的信件过来。因为不夜那边有罗马学者们,所以很快可以做出这个。至于各种特产,包括植物种子、幼株之类,则是送了样品来。

至于大部分的,都留在了不夜那边。毕竟农家的人就在那边,拿到这边来,陈嫣除了看看,判断一下前景,也没有太大用处了。

而和这些东西一起送到的还有另外一封很长很长的书信,书信是裴英亲笔写的!说实话,以他的风格,写这样的长信也是极端少见了!

也正是因为这封书信,陈嫣的工作陡然之间大增!

第334章 东山(4)

裴英的信件对陈嫣的影响相当大, 接到信件的时候, 陈嫣连这次送来的罗马所得也来不及细看了!

其实罗马所得十分丰厚!除了一些罗马特产的香料,以及别的手工产品外。最亮眼的大概是葡萄、苹果等了...这些东西在后世, 对于华夏人来说都不算陌生, 但在此时,它们都是异族他乡的特产, 华夏人民是完全不知道的。

葡萄就不用说了,华夏有野生葡萄, 但这种葡萄味道酸涩, 没人拿来吃,用来酿酒也不行。所以历史上葡萄还得靠张骞从西域引进, 如果没有陈嫣插手,估计也不会等太久了。

不过张骞引进的葡萄是从西域的一些国家来的, 陈嫣则是从罗马弄来的, 分开培育这么多年了,估计已经是有着差异的不同品种了。说不定到时候可以拿来杂交, 弄出更有竞争力的品种。

这个时候的葡萄基本上都是酒用葡萄,吃是没有问题的,但皮厚, 且难以和果肉分离,味道上也不出众(好在这个时候的水果基本上味道都不出众, 所以葡萄在其中也不显得难吃), 所以还是酿酒最好!

这个时候的华夏人民是非常喜欢喝葡萄酒的...偶尔有西域商人带来葡萄酒, 或者有人去了草原, 品尝到了西域传来的葡萄酒,都是赞不绝口的!葡萄酒因为极端的稀缺性,以及普遍的喜爱,成为了传说中的琼浆玉露。

酒类的市场是很大的,葡萄酒如果真的能搞起来,估计又是一个大财源!

这个东西虽然对社会进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是需要花钱的,没钱办不了事...所以引进葡萄确实不错。而且就算没有葡萄酒,给华夏人民的食谱上多一样水果蔬菜也是不错的啊!

就像前几年船队到了安息,也从那里搞到来石榴之类。说起来,石榴更是纯粹水果了,连财源都算不上,陈嫣一样很高兴,让农学家们研究如何在华夏种植...

相比起葡萄,苹果在财源上的作用或许没那么强,但它在别的地方也有很大意义。

苹果是一种水果,但它更接近水果中的粮食...这个定位。

计算投入精力、成本,同样的投入下,苹果的产出属于顶丰厚的那一类。而苹果还具有耐储存、淀粉含量高等一般水果没有的特点!华夏原产的苹果,被称之为林檎、蘋婆的,在此时就有传统切片晒干收藏了,称之为‘蘋婆粮’!有些地方真靠这个弥补粮食不足,功劳大着呢!

如果将来在乡间推广种植苹果,是非常有利于民生的一件事。

至于为什么得是罗马来的苹果,而不是华夏原产苹果——虽然大家都是苹果,但罗马苹果更接近于现代人印象中的样子,虽然以现代苹果的标准来看,这苹果还是太小,信里描述的产粮还是太低。

事实上,后世的苹果和西方的苹果关系比较大,来源上和林檎、蘋婆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送来的苹果样品,植株太小,还是幼苗,扎根在一个大木桶中,还看不出什么来。至于那几个苹果果子,虽然已经尽力保鲜了,依旧变得皱巴巴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大致的大小还是看得出来的。

书籍之类更不必说,虽然没有看到翻译过后的书籍,但根据描述也知道都是一些好东西。有关于哲学的、艺术的,以及陈嫣最在意的,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虽说,这里面有很多在现代人看来错漏百出的内容,但从思路上人家就是理性那一派的!

陈嫣也不打算硬推什么,就打算翻译这些书籍,请墨家的人看看,有哪些可以启发他们。今后学习墨家技术的人,凡是陈嫣管的着的,都会推荐他们研究一下这些书籍。不见得得把西方的东西奉为金科玉律,至少想播撒一些种子下去。

至于这种做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华夏自然科学的路子,陈嫣自己也不知道,她只能说自己是尽力了。

毕竟硬去推广也不见得有效,其一大家可能不买账!陈嫣也没办法说,现在两者起点差不多,甚至华夏更有成果,但华夏的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而人家的路子越走越宽,甚至在很多很多年后,迎来爆发,彻底将华夏薄弱的自然科学体系打翻在地(如果有形成体系的话)。

其二,就算大家买账,也不见得就能有好的结果。毕竟陈嫣很清楚,现在西方的这一套,思路上比华夏似乎更有前途一些,但错误的情况并不比华夏来的少。真的将西方那一套捧的太高,很有可能是没有学到人家的思路,反而将人家的错误给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