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580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推恩令确实可能造成诸侯力量的整体衰落,但那实在是太遥远了,至少自己这一代是没有问题的。等到自己下一代,也还能维持诸侯王的尊贵。至于往后,且不说那么久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会有什么变故,光是‘肉烂在锅里’这一条就让人反抗的决心不那么足了。

诸侯国的太子们当然会厌恶其他兄弟可以和自己分家产,但对于诸侯王本人来说,都是自己的儿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么!这又不是七国之乱前的削藩,削去的土地和人口都变成是朝廷的了。

所以诸侯王们一边非常关注这件事,一边对此保持了沉默...

“‘推恩令’一出,此事便尘埃落定了。”陈嫣有些不在意地道。

陈娇眨了眨眼睛,她虽然有些政治素养,但那是在长期生活中耳濡目染到的皮毛,至于更深的东西,她没有学过,也没有兴趣。

“尘埃落定?我见不少诸侯王都派了人过来,几位从兄也在其中...说不定还会有人亲自来一趟长安...焉能知此事再无风波?”

陈嫣摸摸小白猫,‘嗯’了一声:“此事说来也没什么意思...大姐知不知有一句乡野俗语叫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种后世的俚语陈娇怎么可能知道。

所以陈嫣也不等陈娇说什么,就接着道:“身无长物之人已经再无可以失去的了!所以什么都敢做!当年秦朝末年,天下英雄豪杰并起,高皇帝也在其中,其中跟着高皇帝的兵士,最多的就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不就是因为反正活不下去了,搏一条出路么?”

“如天下诸侯这种,他们是有产者,而且家底还十分丰厚!真让这些人与别人拼命,那是做不出来的!要是有个闪失,大好的日子过不了了,家底也不知会怎么样...这样的人是软弱的!”

陈嫣分析给陈娇听,仔仔细细地剖析现在的诸侯,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后世对资产阶级的分析——资产阶级有软弱性,他们是佷容易妥协的一个群体。

这种后世的分析法简直能把一个群体给看透了,陈娇虽然在日常中隐隐能够感受到某个群体的一些特点,但这样清楚明白的分析,还是让她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陈嫣总结道:“如今这些人没有直接闹起来,其实就是表态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的虚弱早就显露无遗了!”

‘啪啪啪’,一阵击掌声,陈娇忍不住啧啧称奇:“果然是阿嫣...总是如此一语中的!”

第312章 鹤鸣(2)

诸侯王正为了‘推恩令’的事情左右为难,心中各有小九九。不管打算支持, 还是打算反对, 总之这个时候都派了人到长安活动,这段时间的长安可以说是相当混乱了。

或者说, 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实际上早就暗潮汹涌了。

陈娇这里比平常都热闹了不少, 就是有心人看中了她这里的信息流通便利——大家很想知道天子的真实想法、底线之类。这种东西在陈嫣这个后来者看来简直就是明摆着的,这不过就是集权路上的必然罢了,这些诸侯王也不必过于担心, 想着将来诸侯王衰落...那么久以后的事情, 谁也不能拍胸脯确定。这个时候纠结几代之后的事情, 说不定那之前就绝嗣除国了...不然犯大错除国了......

总之就是除国了,反正到了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被除国的诸侯比传承下来的还要多。反观历史上实行推恩令之后, 反而没有了大规模的诸侯国除国事件, 大家还能够安安生生地‘自然消亡’了。

陈嫣看得清楚,却不代表身处其中的人也能看清。有些人看不清, 是因为自己有巨大的利益牵扯到其中, 很难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而另一些人看不清, 则是因为摸不准刘彻的想法, 表面上他是这么说的, 但天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

后世学过历史的人可以肯定的事情, 不代表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轻易确定...毕竟这关系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是无法轻易做出判断的...所谓艰难, 这就是了。

“说起来...为了‘推恩令’这事,主父偃恐怕又要被不少人记恨了。”陈娇本来是不关心推恩令这事的,这事再大,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她家里有没有王位等她去继承!不过最近打听这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还有不少当年有过交情的表哥表弟。

都派人求到了门上,陈娇总是一问三不知似乎也不是很好...所以她非常少见地‘虚心请教’了起来。

“主父偃?”陈嫣其实也不是特别在意推恩令,倒不是说推恩令不重要,实际上推恩令对地方力量的影响,甚至行政上的划分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重大国策肯定会影响到生意上的事情的。但是,这种影响想要发挥作用,那得等到多少年后了?真等到那个时候...如果她的力量能够肆无忌惮地发展到那个时候,很多事情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时候考虑这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再者说了,推恩令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一定会发生的。既然只能躺平接受,那还谈什么在意不在意?

‘推恩令’是由如今的中大夫主父偃提出来的,中大夫这个官职名有些陌生,但它未来会有一个后人稍微熟悉一点儿的名字,就是光禄大夫。首先要知道的是,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别看平常大家在历史上只看到三公,三公以下出镜率很低,实际上,这每一个都位高权重,影响力很大。后人读历史,很多时候是一个点,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面,不可能只考虑那些青史留名的人。

三公九卿里面有一个光禄卿,光禄卿以及下面的许多官员,就是皇帝的智囊班子,同时,还会负责候补官员的培养实习什么的。有点类似明代的翰林院,既给皇帝当秘书,新考中科举的进士老爷们的优秀分子也在这里熬资历。

不过光禄卿比翰林院更厉害,因为它不只是表面清贵,未来远大,它是真有实权的!

光禄卿作为三公九卿之一,是典型的两千石大官...有意思的来了,那就是光禄卿之下竟然还有一个两千石,那就是光禄大夫——虽然两千石和两千石也是不同的,但从这也可以看出光禄大夫,也就是此时的中大夫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了。

能坐上这个位置,不是三公九卿,胜似三公九卿,非天子重臣、心腹不能为!

至于主父偃何德何能能坐上这个位置...陈嫣虽然没有刻意关注过,但听到他的名字就不会怀疑他可以走到如今的高度了。她其实已经记不清主父偃做了什么了,汉武帝一朝涌现出了许多能臣,也有不少大事发生,这些事情都会对应人物。

有些人物比较有记忆点,比如说卫青、霍去病那点儿事就很清楚,不会弄错。再比如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记得很清楚。可是轮到主父偃、东方朔、桑弘羊等等这一拨,时间过去这么久,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桑弘羊还好一点,他是主管经济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擅长搞经济的古代人很少,有的话都比较容易记,其他的...不提也罢。

不过陈嫣还是记住了主父偃这个人的名字的,知道他在汉武一朝很有名气。这么个被历史记住的名臣,爬上高位有什么奇怪的?

要说‘推恩令’提出来的时候陈嫣唯一吃惊的地方,大概就是这是主父偃提出来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对上了!

“主父偃此人,才足而德薄,遭人记恨是早有预料的。”陈嫣对此的评价相当言简意赅,顺便diss了一句刘彻:“陛下用人倒是比过去强了许多,当年的丞相可是既没有德行,又没有才能呢!如今好歹长进了!”

这里的丞相指的是田蚡...陈嫣对这个人的评价很低,这个人物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笔的,但留名历史不代表这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一个能为了自家田地,提议不要管黄河水患的人,不只是自私自利,更是短视!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智慧?

当初陈嫣几乎是当着刘彻的面批评过田蚡...当然,这是因为她知道刘彻当时已经不满田蚡了。若是刘彻还很喜欢田蚡,她说什么都不会有用,何必多那个嘴呢?

“阿嫣觉得主父偃有才?”陈娇不怎么关心朝臣有哪些,只是最近主父偃实在是大红大紫,别人都在她耳根子上磨出茧来了,她不想关注此人都不行。

外面都快骂死主父偃了,所谓恨之欲其亡,反正主父偃做了大家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他每一次呼吸都是错的!大家能够以集体智慧找出错在哪儿,错的多严重,还信誓旦旦地宣扬出来。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谁都不在乎主父偃是不是真的有才。而且若是承认他有才,岂不是在说他说得对了?这怎么可以!虽然推恩令比起削藩已经温和了许多了,让诸侯王有了一个‘肉烂在锅里’的自我安慰。

但说实在的,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希望可以预期的,自己这一脉会不可避免的衰落,甚至泯然众人。

“这人当然有才!”陈嫣不否认这个,想了想道:“此人做了该做的事情。”

做了该做的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最难的!面对时间的迷雾,正在行进的人哪里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事情?而只要走对一次,说不定就能吃老本吃一辈子!

当初主父偃发迹,靠的是‘大一统’的思想,这种思想倾向非常合刘彻的胃口——实际上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大一统确实也是现实趋势。靠着这个,他闯下了一年之中连续四次升官的辉煌纪录。

而如今,更是靠‘推恩令’,一举大火,成为此时整个长安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

如果以后来者的角度看推恩令,不用说了,他显然又猜中了历史的走向——也不能说他是猜中了历史走向,应该说在纷繁复杂的可能中,他找到了看上去最有可能性的一种,然后提前乘上了这一波风潮。

或许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想要抓住这种运气,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才能了。

“...此人可以说是恰逢其会。”陈嫣大概解释了一下主父偃的情况,最终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