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89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第二样就是八宝粥了,阿嫣很喜欢刚来的时候就在炭盆上架好架子,烧上陶罐。撒一把稻谷,再加上干果、红豆、柘饧等等配料,加上水,最后盖上盖子。咕嘟咕嘟,等到两堂连堂大课毕了,正好八宝粥也好了。

八宝粥的香气就比较内蕴了,要靠得近了才能闻到。

阿嫣煮的分量并不多,至多两三耳杯,一般都是他与阿嫣分着吃的。一碗饮下去,心口没有更熨帖的了。

“吃还堵不住嘴!”陈娇此言像是在自言自语,实际上就是说给刘彻听的,只是不好如此‘无礼’,才故意指桑骂槐而已!

刘彻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现在面对陈娇没有什么底气,也就只能只做什么都没听见了——没有底气并不是因为他对陈嫣的心思被陈娇知道了,当时他是因为这个心虚过。但这种事也就是一时罢了,难道还当他一辈子会因此不安?

刘彻根本不是那种人!

他不是‘应当心虚’而心虚的那种人,不是说一件事别人都会心虚,所以他也就会这样。他这人看着很热切爽朗,实际上很难有同理心、共情感,真正能让他心虚、没底气,那就只能是因为他自己生出这种情感了。

这次之所以没底气还是因为陈嫣...现在依旧收不到陈嫣一点儿消息,派去齐地的人也送来了信件,根本找不到人,至少陈嫣肯定没有进入齐地!

为了陈嫣行踪不明这件事,陈娇拿枕头差点儿敲破刘彻的头——不是软枕,是木头做的那种硬枕。

说到底,陈娇虽然恼怒刘彻对陈嫣有男女之情,并且很难再用以前的态度面对陈嫣。但她的小妹妹,依旧是那个和她玩笑、爱她、尊敬她、维护她,与她血脉相连、相亲相爱的小姑娘...陈嫣行踪不明,说得严重一些,甚至是生死不知。这种时候,其他的情绪自然也就方向了很多。

她为此恨极了刘彻(她爱他,但并不妨碍她恨他,实际上很早以前她就恨他了)!

若是没有刘彻的‘歪心思’,小妹妹能不顾安危,悄悄离开长安,连几个可以信赖的人都不带?以至于现在的安危都不能确定?

在陈娇看来,刘彻是最不能提陈嫣的!现在这个样子给谁看?喝一碗粥羹也能想起妹妹来,呵呵,早干嘛去了?

小姑娘年纪渐长,出落的一朵花一样,正是天底下最好的那一朵人间富贵花。有人喜欢并不稀奇,满长安喜欢自家小妹的人太多了,陈娇就算身处宫廷之中也多有耳闻。

可是喜欢又怎样?她的小妹是孝文皇帝的外孙女,孝景皇帝的亲外甥女,父亲也是开国时传下来的彻侯,血统高贵,又不是家中取乐的家伎,又或者女闾中的倡人,因为喜欢就能硬要吗?

即使刘彻是天子,陈娇也不觉得他能这样做!但他觉得他可以...陈娇是后来才知道,刘彻差点儿将小妹妹‘软禁’在上林苑...当时知道后就只有冷笑了,这个丈夫的底限在她心里又低了一截!

她早该知道他就是这种货色的!

若是刘彻能让阿嫣爱慕,心甘情愿入宫,那也就罢了!偏偏连这也做不到,只能用天子的权威去命令、去威胁——小妹妹被吓的连自己的安危也不顾,逃出了长安,这个时候又做出这个样子来...呵呵。

宫中那些莺莺燕燕还因此担忧他,陈娇觉得自己大抵是比较心硬的那种,分毫的担忧都没有!若不是她也希望早日收到小妹平安的消息,她只望他能够多难受一些日子!

该!

正在夫妻二人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殿外忽有人求见。韩让出去应对,不一会儿回转过来,脸上带着惊喜,压低了声音道:“陛下,先前撒出去的人有回音了,有人恐怕见过翁主!”

虽然是压低了声音说的,但因为殿内安静,陈娇也零散听到了几句,立刻站起身来:“找到什么人了?找到阿嫣了?她人在哪里?可受了什么委屈?”

韩让并没有隐瞒的意思,若真有心隐瞒,刚刚就不可能让陈娇听到!当然了,他是刘彻的人,只听刘彻的话,这必然是刘彻也没有隐瞒她的想法。

“非非非,非是如此呢,娘娘!此事说来话长!”说着韩让就将事情大概说了一下。

陈嫣不见了,刘彻肯定是要派人去找的。只是这件事公事实在够不上,何况公开的说法,陈嫣是去齐地养病了,也用不着找她。所以让各地官府帮忙显然是不能够的,另外如少府、羽林之类的也算是‘公家单位’,同样的理由,也不好托付这件事。

好在作为天子总有一些隐藏在暗处的情报人员,此时用来做这事倒是专业对口。

不过也别把这些人想的太神,那都是文艺作品美化的结果。这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破案,那和电视剧里的侦探破案,那能一样吗?

所以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强干一些、习惯隐匿一些而已。

这些人撒出去找陈嫣的踪迹,同样是一件难事!陈嫣绝不敢说做的□□无缝,但她确实有抹去一些可能会留下线索的可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她根本不需要再路上过的那么辛苦!正是为了让‘裴嫣’的故事显得足够真,周围的人也都相信她是一个商贾人家女儿,而不会有太多别的印象。

一条一条线索地捋,这些人终究是有用的,总算找到了当初陈嫣一行人的线索——只是一部分而已,确认了陈嫣走的是入蜀的路,但是入蜀之后有没有出蜀,又是从那条路出蜀,那又说不准了。

而从长安到蜀中,一路同行的商贾自然也可以顺藤摸瓜找到。

“如今嫣翁主去了哪儿尚不知晓,但总归有了一些信儿,嫣翁主这是去了蜀中呢呢...”韩让笑着道,然后才拿出刚刚递进来的帛书:“陛下,这便是底下人递上来的讯息。”

刘彻还没有拿呢,陈娇先伸手夺了帛书去。刘彻也不和她抢,他比她高许多,就站在她身后也看得清清楚楚。

帛书上的内容很多,详细记载了几个小商队是如何结盟在一起的,又是如何说定上路之事的,以及路上经历的事情——人的记忆力不可能这么精确,所以那些经历的事情都很零散。此时又是简略地记在帛书里,就更难以全备了。

“不行!本宫须得见这些人一面!”帛书上面的内容写的影影绰绰、简简单单的,很多事情不明白,反而更使陈娇担心了。

一旁的刘彻没有言语,显然也是默认了此事。

第210章 庭燎(5)

人关在长安城外。

自古以来, 属于天子国君的势力就有明暗之分, 明处的自不必说, 有眼睛的都看的到。至于暗处的, 比较典型的大概就是明朝时的东厂、锦衣卫之流,也就是特务机构。

虽然这也是摆在明面上的存在了, 但是具体有多大的能量, 又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是看不清的, 所以也可以被归类到暗处的力量。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力量,不然身处深宫之中的国君天子就少了对外的眼睛、臂膀。只不过有的朝代这一暗处力量很大, 摆到了明面上, 而有的朝代规模有限,又或者藏的比较深。

刘彻手上当然也有这些人,提他刺探一些不好明面上去打听的事情, 又或者做一做白手套什么的——主要还是前者, 毕竟身居天子位,须得以正合, 如果习惯了鬼祟行事, 比如动不动刺杀一些有劣行的臣子,这正确吗?

搞死这种臣子固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这种恐怖谋杀的行事作风属于黑道, 不属于皇帝!真要是那么做了, 朝堂就乱了。朝堂一乱, 天子自然也就乱了。

刘彻手下这批人撒在天下各处, 当然,重点还是集中在长安的。他们平常做的最多的就是刺探消息,让他们去查陈嫣的线索,也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了。虽然没有文艺作品里特务机关的人那么神,但真要下血本查,肯定还是能查出一些什么来的。

所谓凡走过必留痕迹,顺藤摸瓜而已!

他们的思路也很简单啊,不夜翁主在不在长安?长安很大,同时长安也很小!一个人混在其中,似乎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隐藏起来非常容易。但人总得生活,总得有个来历,总得...只要不是把人关在屋子里,当关犯人一样,总是会露出破绽的(其实就算如此也会有破绽,邻里之间多少能察觉异状)。

在长安刮地皮一样筛了三遍,确定以及肯定,不夜翁主绝对离开长安了!

既然离开长安,那就要从长安往外地几条主要路线上做调查——看似大海捞针,也确实是大海捞针。但谁说大海捞针就捞不到呢?只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足够多,其实一切都不成问题的。

到了冬日里,这些人总算拽出了一根线头,找到了至关重要的几个人!那就是当初和陈嫣一行一起走的小商队,就是到了蜀中就分手的那一批。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很振奋的,因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一旦有了第一个消息,后面的消息全都会被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