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14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而现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这个时候连蒸馏酒都还没有搞出来呢!蒸馏酒技术要等到元朝才能从阿拉伯传入...当然了,蒸馏技术却是在元朝以前就出现了。比如现在,陈嫣自己都见过有蒸馏效果的器皿,不过很少有人用,也不是用来蒸馏酒的。

现在的酿酒方法就是比较早的酒曲酿制酒,度数大概就是十多度的样子。连反复发酵的技术都还没有点亮,所以即使是大家所看不起的唐宋时期酒,都有可能比不上。

实际上,对于现代人来说,唐宋时期的酒水酒精度数就已经很低了!不然怎么那时候的文人墨客动不动吹嘘‘斗酒诗百篇’?就算不可能喝上‘斗酒’,量也不可能小了。

之所以能喝那么多,就在于那个时候的酒度数并不高。

不过他们也喜欢这种度数不高的,真要是度数高了,没个几杯酒就得被放倒!因为度数低,所以能够喝出微醺的状态,就是这种状态下,艺术创作的灵感最为充足。

王温舒端起水晶杯,表情有点儿不信任,不是不信任陈嫣,就是人在遇到一样陌生食物时的本能反应。即使是一道看起来很棒的菜,也可能产生迟疑的心理。

虽然表情是迟疑的,动作却不慢。下意识的,王温舒按照自己平常喝普通酒的习惯饮下——喝的很豪爽。

陈嫣非常有先见之明地后退了几步,就在她刚刚退后,王温舒就疯狂地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一口酒下肚,王温舒觉得喉咙被割了一样,流到肚子里的不是水,而是火啊!本能反应一样,就被呛到了,咳了出来。紧接着,眼泪也流了出来。

脸上弄得一团糟,直到婢女捧来洗脸的清水,他擦了一把脸,洗了手。这才稍微平静下来,用一言难尽的表情看着陈嫣。

对于喝惯了此时酒水的人来说,陈嫣弄出来的蒸馏酒确实非常可怕!

“这酒、这酒...能喝吗?”王温舒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在瞎搞!喝这个酒实在是要命啊!谁会这么找死?

陈嫣撇撇嘴,这才哪儿到哪儿呢!其实华夏人的口味就是越来越重的!这不仅体现在菜色上了,也体现在了酒水上!虽然直到清朝时白酒才真正崛起,但在那之前,即使是黄酒也是在不断改进酿制工艺,度数不断往上走的啊!

不过她不会直接说这个话,现在的人怎么能看到未来呢?

她只是道:“匈奴人会喜欢的,唔,我也需一些自用。”

“匈奴人?”王温舒皱了一下眉头,开始思考这件事。的确,大汉卖这种酒,估计是没什么销路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需求。白酒在两千年后是主流,可在这个时代就不是了。

但不能在大汉做这个生意,不代表不能在别的地方做啊!王温舒因为在陇西呆了一段时间,接触了一些边贸,以及一些匈奴人——也有可能根本不是匈奴人,而是乌孙人或者别的游牧民族,谁知道呢?反正王温舒分不清楚他们。

匈奴人的饮食习惯在他脑海中徘徊,他又想起匈奴人从大汉买走的东西。铁器、粮食什么的最多,另外,匈奴贵族也会喜欢大汉的一些奢侈品,玉器、珠宝...绫罗绸缎也很受欢迎(虽然他们提倡不穿绫罗绸缎,而是穿匈奴人传统的皮袍,但匈奴单于的一个命令怎么可能完全限制住手下贵族?本来匈奴单于就是匈奴所有部落的盟主而已,和华夏传统的君主可是两回事)。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匈奴人的确很喜欢酒,而且越烈越好!只不过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好的酿造工艺,甚至连酿酒的原料都不产——马奶酒此时还没有呢,这个时候主流就是粮食酒,辅之以果酒。

匈奴人从陇西会买走一些酒,但量称不上大,主要是陇西也无法准备那许多酒。酒这个东西是需要粮食酿造的,这个时候用来酿酒的都是黄米、稻米什么的,都是上等粮食了!天下还有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呢,这种情况下国家是限制了饮酒和酿酒的,陇西能搞多少酒来卖?

但王温舒和匈奴人(或许不是匈奴人)一起吃过饭,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爱酒!

虽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么烈的酒...但他很相信陈嫣,既然她敢指名道姓卖给匈奴人,那就应该是可行的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了,王温舒看着水晶杯中仿佛是清水一样的液体,问道:“这酒多么?”

陈嫣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白酒,饮了一小口。虽然也觉得很辣,但因为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不像刚刚王温舒那样狼狈。她的灵魂是一个酒量不错的人,但身体显然没经过高度究竟锻炼,所以她也没有多喝,尝了一口之后就放下了被子。

“足够用...这酒是用高粱酿制的。”陈嫣眨了眨眼。

相比起其他的酿酒原料,高粱属于比较低贱的粮食,只有穷的没办法的人才会吃这个。但因为高粱适应很糟糕的土地,产量也不错(相对这个时代的其他粮食作物),家家户户都会种一些。

高粱的价钱低,也没人争抢着收购,陈嫣决定要酿酒的时候已经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很多高粱了,而且还与一些粮商签订了合同,确定了数年的高粱供应。

高粱...?王温舒抿了抿嘴唇,看着陈嫣依旧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忽然就觉得心情又坏又好了起来。

“可别随便与人说是高粱...”

陈嫣不等他说完,已经小手一挥,道:“我知、我知!只是知道高粱又如何呢?配方不是那么轻易能知的。再者说了,我这里吃进大量高粱的事根本瞒不住,迟早有人能查出来的!”

王温舒对此不置可否...陈嫣确实吃进了很多高粱,但那又说明了什么呢?众所周知陈嫣的生意是很多的,无数的货物入手,也伴随着无数的货物出手。在海量货物的进进出出里,什么都会变得没那么显眼。

或许别人只当陈嫣买高粱米是想涉足粮食生意,又或者她手上的‘慈善项目’需要用到粮食,又不需要太好的粮食呢?

陈嫣手下有一批做账很厉害的人,王温舒不相信她不能通过自己的手段将吃进大量高粱这件事做得□□无缝!

事情是这么个道理,不过站在陈嫣的角度,她懒得为了这么点儿事费那许多力气。卖匈奴烈酒是个好主意,可以得到匈奴的马匹和其他的好东西。而酒这个东西,除了满足匈奴贵族外,又有什么用呢?

哪怕是从民族情感来考虑,陈嫣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至于说白酒的保密,陈嫣对此的动力不是很足——白酒只能往北方卖给游牧民族,其他地方都不是很好卖。因此市场也就圈定了,而等到日后匈奴被打下去了,在新的游牧民族成长起来,这个市场甚至还会萎缩。

对这么个市场大费周章,实在是没力气了...就算被商业对手搞到配方,最多就是到时候大家一起倒腾白酒给匈奴......

白酒又没有什么战略意义,陈嫣对保守其配方以及生产工艺,实在提不起劲——她是站在一个民族数千年的成就上的,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她原创的。当然了,她也有私心,所以不会直接将自己知道的东西都随便公之于众。

但对于白酒这种东西,扩散了就扩散了吧,她是真不在意。

不过让她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扩散的...酿酒的蒸馏设备就不是好弄的,指望随随便便就能学到,实属痴心妄想。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蒸馏设备了,但相当原始,根本不符合陈嫣的要求!陈嫣可是要大规模生产白酒,还要保持质量稳定、效率高...这就必须得重新研究蒸馏设备了。

好在现代时她有一个姑奶奶,她家就是酿酒的,就是那种大家收获了粮食,送粮食酿酒的乡村酿酒师。她和姑奶奶的女儿,也就是小阿姨,关系很好,常常到她家去,也有不少次见过怎么酿酒。

不见得知道的很深,但至少知道流程,知道蒸馏用的工具到底是怎样的。

有了这些知识,再和工匠商量着来,试制出真知能用的设备——从印象中的设备落到实处,中间花了一年。再由此弄出酿酒厂,达成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又花了一年。

就在今年年初,酿酒厂已经正式投产——陇西边贸能打开局面真是太好了!不然销售这些白酒还得通过别人的手,虽然那样也不是不行,但...陈嫣真不喜欢看人眼色,在别人的屋檐下做事。

“匈奴那边能卖多少?”王温舒对于这种新产品能做到什么规模没有什么数。

陈嫣也有些拿不准,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

她是真的不知道咩~虽然她觉得长期活动在北方寒冷地区,马背上的生存的匈奴一定会喜欢这种酒。但、但到底是一种新事物呢,匈奴人到底会买多少?除了贵族以外,其他的匈奴人有消费力吗?会不会有政治阻力,让这件事做不成......

其中的问题多了去了!光是陈嫣能够想到的就不少啦!更别提那些她根本没想到的。

王温舒这下是真的没话可说了,听陈嫣分析她那些考量,倒觉得她是一个很周全的人。但再想想,什么叫做‘我也不太清楚’,这难道不是她的产业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