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207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陈嫣找锡器作坊订做了上千个锡盒,找陶器作坊也定做了一样数量的陶罐。而且这只是第一批而已,若是后面又需要, 还会追加订单。

上品的蔗糖顺利结晶成了深褐色的结晶体, 捻几粒尝,是一种纯甜的滋味, 和蜂蜜的还不太一样!王温舒尝到成品就知道了, 掌握了这样一件‘奇货’, 又要多一样了不得的生意!

相比起上品蔗糖,那些之前因为工人不熟练、工艺有欠缺而次等一系的蔗糖,其实滋味也很不错, 就是卖相差了一些,味道没有那么纯而已!如果没有试过上等蔗糖, 王温舒觉得这也是‘宝货’了。

两种蔗糖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次品的蔗糖被装入容积大概在十来升的陶瓮中, 密封好口, 存入阴凉的房间。而上品的则装进定做的陶罐,每个陶罐大概也就是两斤的分量(汉代的两斤,差不多后世的一斤)。

定做的陶罐显然精致很多, 密封地妥妥当当,整整齐齐地以十二罐为一组装进木条箱,中间塞些芦花之类的填充物,就等向来卖货的时候方便交易。

至于锡盒到底用来做什么,陈嫣没有说,只说日后就知道了。

查完新一批的蔗糖,王温舒还是比较满意的,蔗糖的次品率在不断降低。次品日后估计也无法避免,但可以降低到一个能够忍受的比例。

站起身交代了负责熬糖的工人几句,然后便提着一个封好的蔗糖罐子去找陈嫣。

陈嫣此时正在安排给宫中送礼的事情...皇后马上就要过生日了,这既是皇后又是姐姐的,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当然是少不了的。

正在和身边人细细商量来着,王温舒就到了,将受伤的糖罐子给陈嫣看:“幸不辱命,翁主瞧瞧成不成罢!”

陈嫣揭开糖罐子,从中舀出糖来,果然结晶的很好,和她在后世常见的红糖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颜色稍微深一些而已。

之前她已经见过结晶的不错的蔗糖了,但那时候成品率太低。之后就叮嘱了王温舒,等到成品率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来报她。现在人来了,估计就是事情成了!

问明白了成品率,陈嫣点点头:“那倒是不错,生意能做起来了...嗯,大姐的生辰贺仪便加上一些蔗糖罢!华,添上二十罐蔗糖!”

婢女华正要记在礼单上,陈嫣又道:“不,不叫蔗糖,名字太一般了,色泽焦红晶亮,便叫做‘红晶’!”

陈嫣说完这一句才转头看向王温舒:“不错,这件事办的不错!”

虽然有陈嫣的指导,出成绩是必然的,但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达到预期,这就能看出王温舒管理上的本事了。有的时候再好的想法,也得有能干的人才能落到现实!

王温舒看起来并不在意陈嫣是不是‘记他一功’,神色有些无所谓的意思。只是从糖罐子里舀出几勺子糖在盘子里,有一点儿没一点儿的干吃。

陈嫣看着觉得可怕,立刻让人上了一些厨房新做的黄米红枣糕:“你蘸着吃罢!”

刚刚出笼的黄米红枣糕热气腾腾,切成两指宽左右的小长条,王温舒蘸满了红糖之后两口一个从,吃的好快——年轻人能吃嘛!

陈嫣在一旁也吃,不过她就吃了一个,第二个咬了一小口就再也吃不下了。她一日之中向来是少吃多餐的,所以胃口很小。

放下筷子,她又和其他人商量起贺仪来:“柿园的柿饼去年留了一批都送来了长安,大约有十来箱,便拿出两箱添入贺仪!”

陈嫣原本在齐地买了一个柿园准备搞柿饼,五年前买的,四年前柿饼就在临淄市场上上市了!甫一上市就受到了极大欢迎!

还是那句话,这个时代的人太缺乏甜味了,而人类有大多是天生爱甜的,只要甜的恰到好处,即便说不爱吃甜的,又有几个人能拒绝?

柿饼的甜比起此时一般的水果不知道甜到哪里去!此时的水果还没有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很少有味道纯甜的,大多都得带点儿酸涩味道。做成果脯之后倒是好很多,但果脯需要用到蜂蜜...那还不如直接吃蜂蜜得了!

果干是个挺好的选择,如红枣,红枣算是味道比较纯的甜味果干了。但还是不够!而红枣尚且如此,其他不如红枣的水果就更别提了!南方热带倒是有做成果干很甜的水果,但这个时代...呵呵。

这个时候柿饼一出,立刻征服了广大吃货!

不仅仅是可以直接吃,还可以打碎了之后作为配料,成为点心!就像后世的果酱馅饼什么的。因为柿饼的甜味足够,所以这么搞确实是可以的。

柿饼立刻在临淄市场上卖疯了!只要当年的柿子产量没有问题,陈嫣在齐地的那个柿园一株柿子树能产三四百斤的柿子(这比陈嫣记忆中的大龄柿树要少很多,不过古代品种不同,也很正常)。

而三四百斤鲜柿子能出一百斤左右的柿饼!整个柿园的柿子树大概在两千出头。也就是说,一年就是二十多万斤的柿饼!换成此时的重量算法,是四十多万斤,三四千石!

听起来是相当大的数量了,但是在临淄那个市场里,消化下来轻轻松松!

临淄本身就是一个一百万人口的消费市场,穷人吃不起没错,但有钱人消耗的多啊!两边一平均,这么多的柿饼一个人一个都吃不上!

更别说因为临淄发达的手工业吸引了大量商人来此贩货,柿饼是不是好东西谁看不出来?贩运到外地去肯定能大赚一笔!这些人一旦要货,真是多少都打不住!

所以齐地柿园的柿饼一开始还拉到临淄市场上售卖,后来也不用费这个功夫了,等到了柿饼上市的时候,临淄的商人就会跑到柿园那里竞价......

齐地的柿饼这样受欢迎,不刻意预留的话肯定连个柿子叶都剩不下来!陈嫣一般都会让人预留下品相最好的一些,送到长安和栌山,给自己和自家亲朋享用。

所以说,陈嫣身边的亲朋这几年都能收到一份柿饼。只不过陈嫣亲戚多,留再多也不够分,所以大家也就是尝个新鲜而已。

倒是有商贾将临淄的柿饼贩到了长安(也有可能中间转了几道手),只不过那样的量肯定不会太大就是了。长安的有钱人又那么多,能吃上柿饼的人着实不多!很多人也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算是比较珍贵的食物。

王温舒也喜欢吃柿饼,耳朵一下立起来了,清了清嗓子道:“柿饼?...说起来翁主怎么不在长安左近弄一座柿园啊!”

这样他就可以想吃多少柿饼,就吃多少柿饼了!

“长安左近?”陈嫣用‘你想吃屁’的表情看他。

王温舒立刻道:“就算不在长安左近,关中也行啊!”

长安周边的田价已经很可怕了!

此时各地地价不一。如偏远地区,地价往往极便宜,百钱一亩也很常见。不过这种土地往往往往比较贫瘠,开垦程度并不高。不过这些地方一般也是地广人稀的,一夫挟百亩土地,采用的是比较粗放的耕种方式,所以这种地价并不奇怪。

而关中地区,膏腴之地,且人口稠密,土地价格自然是噌噌噌地往上涨!一亩地一般在一千多钱以上,这还是便宜的。若是肥沃的那种,一金一亩,那就是一万钱了!

至于长安附近的地价,不用问,问就是上万钱!

然而更可怕的并不是价格,而是有价无市!权贵豪强把持田产,这些人除非是遭了什么祸事,不然谁会缺钱?纵使缺钱,谁又会卖地?这种情况下,有钱在长安也买不到什么地。

看看史书上记载的,一个个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常常就为了几百亩地,甚至几十亩地闹出人命官司,这很小家子气啊!但身处这个环境之中就会明白了,华夏有钱有权势的人都喜欢土地,然而京城附近的土地又太难得!这种矛盾存在,自然是要弄出事来的。

王温舒说到长安附近搞柿园,那还真是没办法...陈嫣也不可能为了这么点儿事去找姐姐姐夫挖墙脚,更不可能为此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关中?早就筹备起来了。”陈嫣撇撇嘴。

柿园有前途她是早知道的,如果有可能,柿园有多少她要多少。但现实是柿园本就少,而这少少的柿园想要等到有人卖,只能看运气。大概是齐地的大柿园已经耗干了陈嫣在这方面的运气,一直没有第二个柿园跳到她的碗里来。

陈嫣在四年前,于河东郡和蜀郡分别买了一片不小的土地做柿园,然后种下柿子树苗。每个柿园都足足有五六千棵柿子树。根据实生柿子树的生长周期,再过个三四年功夫,就能结果了。至于盛果期,那就更靠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