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129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两边确实差不多...陈嫣又不太吃那种一道就值万钱的刁钻菜色,所以她虽然吃的好,但也就是正常水平。所以她吃什么,管事这些人基本上也就能跟着吃什么。两边厨房说不上什么分别,最多就是按照陈嫣的口味有所调整。

说了这一句,陈嫣便询问庖厨:“之前吩咐的,准备好了吗?”

庖厨也习惯了陈嫣常来‘指教’,恭恭敬敬道:“都备好了!”

酸菜鱼要准备的东西不多,如果要求不严格,也就是鱼和酸菜而已!陈嫣当然知道按照各地不同的吃法,会有其他的料要加进去。但实话实说,在这个时代,想要加什么料进去并不由人说了算!

要是没有这个东西,难道还能变出来吗?

辣椒没有用茱萸来代替,花椒、嗯,花椒?诶嘿!这个有!开心!

还有生姜、葱、蒜之类此时都是有的了,陈嫣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庖厨呈上事先准备好的鱼肉,这都是庄园溪水里捕上来的,按照陈嫣的吩咐选取了合适的鱼——要刺少味鲜、个头大、肉质细腻而不散的那种鱼!

相比起蔬菜瓜果,公元前的时代,作为肉食来源的各种动物显然要丰富的多!而且论滋味,都是野生的,可比后世来的好味!

陈嫣的要求对于庖厨来说根本不是要求,一点儿神都没费,就选中了适合的鱼。并且按照陈嫣的说法,提前切成了鱼片——说起来也有点小小的心酸,养室中有一位厨师正是以鱼脍手艺立身的,然而陈嫣不吃鱼脍...game over

这一次陈嫣要鱼片,总算有显摆手艺的机会了,简直要喜极而泣!

陈嫣用食盐水反复搓洗这些薄薄的鱼片,很多人做酸菜鱼没有这个过程,这也算是做酸菜鱼的一个小技巧了!

炝锅热油...没有植物油了——陈嫣在少府是曾经搞到了一些茶油,但大家发现了茶油的味道不错,在做一些滋味清爽的食物的时候还很有优势,所以茶油就被各宫给瓜分了,本来量也不多的。

虽然少府经过这一次肯定会向川蜀之地索要更多的茶油做贡品,但要看到东西,肯定是要再等一年了。

所以陈嫣现在想吃植物油也没办法,只能用动物油脂来做...应该问题不大吧?

虽然烹饪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毕竟此时的条件就是那样,很多事情也是没办法。但陈嫣自觉自己已经尽力了,看着奶白色的鱼汤,以及偶尔浮出的金黄色酸菜,莫名地有信心!

主要是闻起来的味道,那种酸香气,真是开胃鲜香,让陈嫣很有熟悉感,简直就和千年以后的酸菜鱼没什么两样!

这种香味对这个时代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对嗅觉、味蕾的刺激并不会变。桑弘羊已经张望很久了,问了几次‘好了吧’‘好了吧’。

“鱼汤要煮的发白才好呢...行了。可以了!”

至于吃起来有没有闻起来好,晚上吃撑了的桑弘羊可以作证——都有酸菜鱼了,生鱼脍算什么小饼干!

爱了、爱了!,新m.. .. ,,,

第77章采绿(5)

天下万事, 为农事最为辛苦!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并无休息的时间。而其中又以秋收之时最为艰辛!夏日农事吃紧的时候固然辛苦——烈日炎炎之下,可以说是一粒粮食一滴汗!但这和秋天收获时的辛苦又不同了。

古代没有机械,全靠人力,而农业生产又十分依赖天时。越是接近收获之时越不敢掉以轻心, 生怕一年辛苦到了此时付诸东流!而收获的那几日, 几乎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 保证粮食能以最快的速度脱水、入库!

后世的粮食刚刚从田地中起来就会被粮商收走, 带水分不要紧,自然有烘干机可以用, 这不知道省了农民多少事儿!可是在古代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收获之时若是天公作美, 不见雨水, 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最大的恩德了!

秋收的这几日有多重要?就连最残暴的军阀头子也不能轻视收获期, 要打仗也必须错开这个关键日期。秋收还不同于农业生产的其他时期,其他时期出了一点儿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呢。而且秋收等于是最后一步了, 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那种悔恨滋味儿可是相当难受!

齐地琅玡郡此时已经快要到作物收获之时了,全郡上下,从官员到农夫全都将此事看作重中之重。不过所有人的看的再重, 恐怕也比不过胶县人宋高!

“老丈且等等, 晚辈有一事相问。”胶县乡间, 此时已经临近收获,田地里的庄稼呈现出即将成熟的颜色。不过若是后世之人看到这个场景可能会觉得惊讶,只因为此情此景并没有太过丰收的感觉。

后世之人无论是出身农村,见过真正农田的,还是只看过图片的,对于丰收脑海中都有一片图景——金灿灿、沉甸甸、鼓囊囊。对比这一图景,眼前所见大概可以说得上是寒酸了。

但对于时人来说却不是这样,今岁胶县可以说是大丰收呢!看田边地头老农一个个合不拢的嘴就知道了!

这就是时代的不一样了,汉时的主要农作物有所谓的五谷,也就是稻、麦、稷、黍、菽。换成现代人更加能够理解的,就是稻米、小麦、粟米(小米)、黄米、大豆。

其中稻米美味,最为贵重,然而只有南方能够种植,但此时南方开发力度不够,所以只有上流社会才流行,这和广大百姓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小麦产量大,对种植环境不挑剔,是相当重要的粮食,民间不可缺!不过此时尚没有小麦脱壳和磨粉,口味实在是太粗糙了,所以是一种很贱的粮食,除了最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没有人会去食用。

相比较之下,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实是粟!种植面积广,产量还算不错,吃起来口感也还可以,是此时最主流的粮食作物了。后世所说的天下社稷中的‘稷’就是它,可见其重了!

至于黍,口味也很好,上古时期也曾是最重要的粮食呢!只是后来渐渐衰落了,毕竟产量等方面竞争力不够啊!但因为味道不错,而且种植黍是北方很多地区的传统,所以黍依旧有着不低的地位。

菽的处境和麦有点相似,同样被认为是低贱的食物,很多时候种植出来都是为了喂牲口。非要吃的话,那也是穷人家。

而这些作物无论哪一种,哪怕是以产量高著称的,相比起后世的粮食产量,那也是弟弟的弟弟了。

本来正在地头休息的老者疑惑地看了一眼这个生人,他们这种乡下地方,平常很少有陌生人到来的。

虽说是有些狐疑,但这老者还是点点头:“贵人便问罢!”

问话的是个穿丝绸的年轻人,虽说也没有如何富贵之态,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说,穿的上丝衣的已然是上等人了!

年轻人笑了笑,道:“我家主人闻知琅玡郡胶县有一位农家贤人宋子,特遣我来寻!敢问老丈可知此人。”

“嚯!”显然这老人是知道这个人,摇摇头道:“老朽不知贵人说的什么农家,什么宋子,不过若说姓宋的贤人,此处确实有一位。”

说着就给年轻男子指路。

年轻男子再三谢过了老者,这才寻访着乡间小路,往目的地走去。

这年轻人正是第五管事派出来的,按照陈嫣的要求,第五管事找到了一些农家的人。不过此时农家早已式微,人数并不多,而愿意去到不夜县的就更少了。

为了表示诚意,第五管事便派出了几个得力的属下去到可能来不夜县的农家信徒那里。有宋高落脚的琅玡郡胶县,其实只是其中一路而已。

年轻人按照老者的指路,发现自己越走越偏,好像离村子人烟越来越远了。心中疑惑,难道那位老丈是在瞎指路?正犹豫要不要往回走的时候,忽见一片茂林转角有十来栋小屋,眼下炊烟袅袅,显然是在做饭了!

心中暗喜,心道这恐怕就是那位宋高宋先生的居所了!于是脚下加紧了步伐。

然而真的离得近了,他又再次疑惑起来——这真的是农家信徒所在的地方?这年轻人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也是粗通文墨的。知道农家也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诸子百家的学者他曾经见过,即使是家贫的,也不至于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