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12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一边说着,一边对天子弟弟做出不耐烦的驱赶状。

刘启也笑了,看着陈嫣:“阿嫣听话一些...”

等到天子离了长信宫正殿,馆陶才一把搂过小女儿:“哎呦!娘的乖乖,过来让娘看看!”

说着对母亲说道:“娘您说,可气不可气!我自个儿的女儿,阿弟就这么霸占着了!我平常还不得见呢!”

馆陶公主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看起来却像是三十多岁——头发依旧丰润乌黑,眼尾不可避免地有了细纹,但皮肤看起来依旧是光滑细腻的。这并不奇怪,古人老的快只是劳动人民而已,馆陶公主这样金字塔塔尖的贵族,生活优渥顺心,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多保养品,但还比现代人生活地更健康呢!

年轻个十几岁也实属正常!

大概是这辈子到如今,除了少女时母亲皇后之位不稳当的那段时间有一些挫折外,其他时候都顺风顺水惯了。所以馆陶公主的性格爽朗又活泼,依旧有一些小姑娘的特质。

陈嫣乖乖让母亲抱着,她和母亲算不上生疏,在皇宫里经常能见面。但相比起每天都能见面的普通母女,肯定差了些什么。不过此时贵族家庭大抵如此,父母与子女隔着规矩、隔着保姆、隔着各自的居所,也谈不上日日相亲。

相比较之下,她和血缘上的父亲‘陈午’才是真正的生疏,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

“体谅体谅皇上,他也不容易。”窦太后笑着摇摇头。

窦太后也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在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高寿。看她精神很好的样子,不少人都暗暗猜测,说不定这位老太太熬死了丈夫,还能熬死儿子——实际上她已经熬死了一个儿子了。

头发已经满是霜色,也比年轻时稀疏多了,但依旧梳着整整齐齐的发髻。陈嫣在母亲怀里看着自己这位人生颇为传奇的外祖母,虽然年华老去,但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的。

就算老了,也是个好看的老太太!

现在是十月份,鉴于此时过年就在十月,这就像是后世的腊月了。腊月期间各种聚会不断也算是常规操作了,时光逆转两千多年,还是一样的。

长乐宫举办家宴?很正常!家庭成员也到的很齐整——天子,没有就藩的皇子,嫁人了的没嫁人的公主。要知道长乐宫家宴是大家为数不多亲近太后的时候,大家谁不积极!

这位天底下最尊贵的老太太叫来陈嫣身边的婢女和傅母,询问她的身体问题。知道陈嫣今年夏天在不夜县一点病都没犯,很是欣慰,转头道:“可见那个周仁还是有本事的,当年‘以医见’也算合理。只可惜他如今做郎中令,不好专门侍奉。”

然后就着陈嫣的身体问题,窦太后与馆陶公主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母女开始说起了养育小儿的不易。这个时代婴孩夭折率高,即使是在皇家,这个问题也相当严峻。

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的就说起了阿娇小时候的事情——陈娇小时候经常在长乐宫小住,也算是窦太后最后一个亲自照看的孩子了。

“说起阿娇,她怎么还不回来?这个小东西都在外头玩的心野了!”老太太嗔怪道。

这个陈嫣知道,自己那位大姐姐相当‘迷恋’自己的未婚夫。太子刘彻出门巡视关中地区的民生,本来是想作为太子好好了解生民疾苦,这是做正事去的,偏偏她要跟着一起去。

根据陈嫣对自家阿姐的了解,一半是为了缠着未婚夫,一半大概是她也想一起出去玩儿吧。长安固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城市之一了,但从小只呆在长安难免也会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

早半年前陈嫣去不夜县度夏的时候,她就动过心思一起去——打着照顾小妹妹的旗号,好好玩一回。只不过给长辈否了而已。

这次太子不乐意带她,她就想办法求外祖母。打比方来说吧,外祖母就像是陈娇的哆啦A梦,什么事情只要她求到外祖母窦太后这里都能称心如意。

这会儿都快到过年的时候了,太子还因为一些‘突发情况’牵绊在路上,自然的,陈娇也就还没回来。家里偏心都偏到胳肢窝的老太太可不就要想念她的‘娇孙’了!

相比之下馆陶公主刘嫖还要看得开的多,笑着道:“这有什么好想的,那孩子性格一惯没心没肺的——也不必想!太子肯定有分寸,至迟也就是这几日回,总不能误了过年罢!”

此时过年的习俗还很不完备,准确地说,后世绝大多数习以为常的节日此时都还在草创阶段,甚至未萌芽。但过年、辞旧迎新,很早就有相关的习俗了,并且属于相当受人重视的那种。

说话的当口,后宫妃嫔也来了不少,其中有孩子在身边的也带着孩子。不过此时后宫之中孩子大多已经大了,或者就藩或者下降,由母亲领着的倒是少。

“太后...寿少使与审七子来了。”因为这两位妃嫔各带着一位公主,在众人之中也算是扎眼了。

第11章 蓼莪(8)

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一部《礼记》实际上也是治国书。这倒不是华夏民族穷讲究,只不过礼仪的本质就是‘规矩’,在法律无法彻底被贯彻接受以及理解的时代,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礼’本身就是维护统治的最好工具。

所以每一个王朝除非是走到礼崩乐坏的王朝陌路,不然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是有相关的礼仪规章的。

譬如说皇帝的后宫,往小了说是天子家事,但这也有着一重一重的‘礼’。

最重视礼的周朝说‘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这样简短的一段话既是规定了数量,也是规定了品级。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也就是说,周朝的天子最多也只有一百多个妻妾...

以古时四海奉养一人的传统,这堪称‘简朴’了。不过这种规矩随着时代变迁肯定是有变化的,到了刘家天下,天子的后宫么...

天子自然是不再满足一百多个妻妾了,事实上如果算上‘名义上天子能够随时宠幸的宫女’,汉代皇帝的后宫动辄就有上万人的规模!

这个规模不要说先秦以前的帝王了(先秦时代生产力低下,即使是天子也无法供养这样多的宫人脱产...西周的天子不能说穷,但也没想过要这样浪费钱粮,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甚至在后面生产力更加发展的朝代,这样规模的后宫也不常见。

刘家天子亲民是真的亲民,前头几代帝王简朴也是真的简朴,但这并不妨碍宫廷之中藏着许多千娇百媚的美人儿。说个笑话...皇帝的节俭...再节俭又能节俭到哪儿去呢?

刘启自然不是那个例外,他的后宫规模并不算大,但除开那些宫女,剩下真正宠幸过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如花似玉的可人儿,除开生育过子女的,大多数也就是一夜承恩了——然后在深宫之中,寂静老去。

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故事可不是唐代才有的...

相比之下,育有子女的后妃就要好得多了,至少终身有了指望。当然,最好能生个儿子!只要儿子能够顺利长大,将来怎么也会被封王。而等到天子山陵崩之后,她们就能去儿子的封地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太后。

这也不错了。

随着天子身体越来越差,生育过的后妃也就这点指望了。

寿少使和审七子,正是后宫之中这样的嫔妃之一。她们运气不好也不坏——没有儿子傍身,但还是赶在天子刘启身体彻底不好之前抓住了机会,生育了个女儿。至少...至少将来不会终身无靠。

少使和七子都是汉代早期后妃的品阶...嗯,属于底层的那种,七子比少使高那么一点点,少使是最低的品阶——但那又有什么意义?都是被天子抛到脑后的无宠妃子。

事实上,两人是宫女出身,帝王宠幸也是意外居多,只能说好运所以有了生育。这一点从两人的品阶与女儿的称号就能看出来。

两人是生育之后才有了品阶的,然而品阶如此吝啬,就能看出帝王心意了,只不过是对有生育后妃例行给个位置而已。而两人所生公主,寿公主刘婉、审公主刘妙?

汉代重视母族,常常有儿女随母姓、外祖母姓的例子,这种事情在宫廷之中也有体现。常常见史书中有称呼,如粟太子、卫太子、卫公主,都是跟着各自母亲的姓氏称呼。

但是,若是在史书之外还这样称呼,这就比较罕见了。皇子们基本上没有这种情况,公主们倒是能够见到——一般来说,公主们都有封号,封号由自己的封地来。而后,等到她们嫁人了,他们的封号可能跟着自己丈夫的爵位变化。

典型的例子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阳信公主,嫁给平阳侯之后就改称平阳公主了。

至于说寿公主和审公主,这就是还没有确定封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