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103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这个世界上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狂热信徒,这些人看上去能为了自己的学术去死!但更多的人只是看起来算个信徒,实际上是当初巧合学了某个学派的知识而已。真正来说,他们并不忠诚。

如果每一个人都要追究其真心如何,学术界恐怕都要乱套!

所以胡毋生开始‘求迹不求心’,只要行为上完全符合,那么内心就不需要去多想了!话说回来,真的装了一辈子,那又和真的有什么两样呢?

到了胡毋生这个年纪,早就学会了不去纠结,转而更加豁达地看待这些问题。

他觉得公孙弘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只是锥藏袋中,无人得知而已!如今就是一个好机会——那位翁主想要找一个有才干、有耐心的老师,公孙弘恰好合适!并且可能由此获得自己想要的机遇。

各得其所。

于是等到陈嫣下午再次上门的时候就见到了公孙弘,由胡毋生亲自介绍。

“这位是菑川公孙季,和老朽一般也是治《公羊》的。且早些年通读过杂学,才干出众,翁主可愿拜其为老师?”

陈嫣过去从没听说过‘公孙季’这么个人,但并不妨碍她相信胡毋生的眼光和信誉。所以没有什么犹豫的,立刻道:“有公孙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做老师,嫣自然喜之不胜!”

公孙弘有什么名声?最多就是在菑川地方和临淄儒生圈子里有那么一点儿名气而已。对于这位久居长安的贵女来说,应该是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名字才对!

也就是这个时候,公孙弘意识到,自己这个女学生可能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没有贵族子弟常有的傲气、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比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明白事理的更早!即使对着一个一文不名的老师,也没有想到生气,而是客客气气地将话圆了回来。

公孙弘不知道的是,胡毋生正是了解了陈嫣的性格才会推荐他!

公孙弘有才干,吃亏就吃亏在出身太差,如今也没有搏出大名声!天家贵胄找老师,推荐公孙弘去,他的才干是足够了,可根本没听过他名字的贵人该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胡毋生在敷衍了事——若是只是被这样认为,那倒是没什么,胡毋生早就不在乎一两个人的看法了。

关键是就怕因为这件事场面闹的难堪起来!

就比如说刚才的陈嫣和公孙弘...要是陈嫣一个不满意,拂袖而去,或者说两句不阴不阳的话,公孙弘该如何?就算公孙弘是一个讲究务实的人,面子上面一向不是太过在意,可也难以接受这种程度的羞辱吧!

真要是发展到那一步,居中介绍此事的胡毋生也会不好意思。

如今这件事既然已经定下了,那么就是安排拜师的事情了...陈嫣也不能在临淄停留多久,所以就约定明日上门送上拜师礼。而具体的大礼,就在胡毋生府上完成。

另外,陈嫣的老师并不像普通老师。一般的师生,都是学生跟着老师跑,在她这里就要反过来,陈嫣在哪里公孙弘就要跟到哪里。

“公孙先生及家人可随之一同前往不夜县——不夜县临海,即使是夏日也相当舒适!正适合老人定居于此!”此时还没有拜师,所以陈嫣也就没有改口为‘老师’。

在简单的交谈之后陈嫣已经了解了这位老师的家庭情况...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情况相当不容乐观。其中最受这位公孙先生看重的是母亲,年纪很大了,他得亲自侍奉。

另外,还有家庭教师的待遇问题,他们没有明说,但陈嫣也都是心中有数了——西汉时期,人们一边将金钱看成是万能通行证,将贫穷看成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可对于学者来说,将金钱随便挂在嘴边,还是有些不妥当的。

所以待遇什么的,只能是陈嫣和公孙弘的默契,而不能真的拿到台面上说。

首先,陈嫣自然会负责老师家里一家老小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另外,直接给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借着节日、生辰之类的日子送上厚礼...嗯嗯,比如说这一次正好借着拜师礼就能送上一笔‘安家费’了。

事情到此时为止都是宾主尽欢的,陈嫣虽不知道公孙季的水平,但有胡毋生这位大佬背书,也不用担心。而公孙弘呢,本来已经做好最差的打算,想着这位不夜翁主是个刁蛮贵女了,结果却相反,比他想过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

对方并没有对他这个一文不名的老师有任何不尊敬的地方,虽说需要他这个当老师的跟着学生跑,但她说的很客气,都是说不夜县适宜定居,邀请他带着家中老母亲前去。

公孙弘可以说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正在此时,‘秦兄’从外面走来,在胡毋生耳边低声道:“老师,许师弟带了上次说的洛阳桑家的人,已经在外面等着了。”,新m.. .. ,,,

第64章击鼓(1)

“这回家中小子之事便拜托先生了!”穿着低调的中年男子看面相是极其面善的,但精于看人就应该能看出这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只不过眼睛里的精光向来是藏着的, 对外则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此人的身份说出来也是很了不得了!洛阳桑家——洛阳最有钱的大商人是谁家, 这谁也说不清啊!哪怕是后世,有这样那样的富豪排行榜,大家也就是随便看看随便信信!有钱人到底多有钱, 向来是不为人所知的!

但提到洛阳桑家, 排洛阳最有钱的大商人前三名,一定不会漏掉!

这可真是个牛坏了的大家族!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此时的桑家家主和任何一个给孩子跑好学校的家长都没有什么两样。对着眼前的青衣文士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即使这个文士的身家连他家的九牛一毛都没有。

青衣文士早就受了桑家家主长子的好处,事情也是先前就说好的, 此时自然不会推脱。说起来他们这种文士虽然往往看不太起政治地位低贱的商人,但那是对小商人,真的遇上桑家这种巨贾, 除非是特别‘不合时宜’的,那也多是客客气气。

是的, 这些商人除了有钱, 其他的都乏善可陈, 但有钱还不够吗?汉朝可是有着赀官制度的!花钱买官合理合法。实在搞不到地方推荐(此时的地方推荐制度门槛太高了, 对于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有些读书人就会打赀官的主意。若是此时有一个交好的大商人,这笔钱可就轻松多了!

所以青衣文士也是相当大包大揽道:“这事无妨!桑先生家小公子确实聪敏——不过请老师胡毋生收下弟子就不太可能了。老师如今年纪大了, 没有精力教导新弟子, 且不喜挂名收徒的事。”

说着又赶紧补充了一句:“不过在下几位师兄也是极有名气的儒生了, 请老师安排一番,小公子求学之事自然顺顺当当。”

在华夏古代轻视商人的传统下,商人家庭有钱之后总希望能培养出几个读书人,然后当官从政什么的。此时桑家就是如此了,这一代桑家家主有三个嫡出儿子,其中老大自然要继承家业,这是家里的根本!

然后再看老二和老三,读书这个事情老二没有什么指望,从小就能看出不是这块料!只有小儿子表现的十分灵光,让桑家家主看到了希望!

家族嫡系如果能出做官的,这对家族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所以桑家为了这个小公子读书的事情都做了一定努力。

刚刚启蒙的时候还好一些,找来耐心细致一些的读书人教就行了。但是启蒙过后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此时读书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不仅仅是读书,如音乐、算术、驾车等等技能都要有所涉猎。

更重要的是,拜一个正经老师,这才能拿到相应的政治资源!

此时还是典型的学者从政,进入政坛最简单也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进一个好学派、拜一个好老师。若是自己学习成绩好,又有心从政,自然有的是资源推着走——来自学派的、来自老师的、来自同门的。

相比之下,桑家虽然有钱,可在政治资源上真是很难帮上一点儿忙!

去年的时候桑家家主长子在临淄结识了胡毋生门下的许先生,对其相当照顾。等到两人关系亲近到一定程度之后,桑家长子便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想让自己的亲弟弟能在临淄拜一个好老师。

许先生当时就大包大揽地答应了下来。

他本就是儒家的人,而儒家收徒本就宽松许多。再者说了,桑家也是大商人,这样有钱的人家可不比平头老百姓,能量要大得多!他家的子弟入了儒门,对自家学派也是有好处的。

父亲和许先生正等着去见儒家公羊学派的领袖胡毋生,桑家幼子桑弘羊只能百无聊赖地盯着脚尖看。其实他不太喜欢儒家的道理,他最喜欢的是法家,当然了,相比法家他或许更喜欢经商。

只不过父亲、母亲、兄长都希望他读书做官,为了他读书的事情奔忙了许久,他没办法张口说自己不愿意。而且偶尔他也会想,当官儿也不错,威风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