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万福 第115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穿越重生

他顿了一顿。

“话既说到这地步了,朕再问你,倘若朕如今放过那少年,日后却真有那么一日,这少年起了夺位之心,到时你又将如何自处?”

“万岁,即便真有那么一日,罪臣亦不会辅他与万岁相争。罪臣犹记当年陛下登基之时,文武进献万民愿书,上有一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罪臣深以为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自然也非那少年之天下。万岁顺应天时,登基为帝,勤政爱民,是为明君,天下万民,既得安居乐业,罪臣怎又敢为一己之私,公然与万民为敌?”

萧列盯着他平静的面容,良久,眼底躁怒慢慢褪去,只是面上依旧如同罩了一层严霜:“你知这个道理便好。这回朕不怪你。你救他一回,也算是全了你和他的师生之情,不算对不住他了。他如今的去向,你即便真的不知,也必有联络法子。你告知朕,则你我君臣,从前如何,往后还是如何。”

裴右安恍若未闻。

气氛再次凝住,萧列死死地盯着裴右安,方才消下的怒意,渐渐又爬上眼底。

“右安,你口口声声,心中只朕一君,到了此刻,你却还在欺朕!你分明存了二心,摇摆不定!朕一再退让,你却丝毫不见悔过!朕知你,你不畏死,此次抱定必死之心,只是以你犯下之罪,罪诛九族也不为过!朕就奇了,难道你就丝毫不怕甄家因你遭受牵连?”

“罪臣追随万岁多年,知圣人明君,必不至于迁怒无辜。罪臣信万岁。”

萧列眉头微挑,冷冷地道:“你似颇善于观察人心,只是这回,朕告诉你,你怕是要犯错了!你高看了朕!”

裴右安不语,萧列也不再说话,只盯着他,眸底暗光闪烁,半晌,慢慢地吐出一口气,足底踩过方才被他扫落于地滚来的一支玉管紫毫笔,踱到了裴右安的身前,停下。

“右安,你听着,你与旁人不同。朕绝不容你二心。再给你三天考虑。三天过后,你若还不肯一心效忠于朕,朕不动你,朕先叫你知道甄家因你连累之祸!”

“你好生想清楚。想清楚了,朕再见你。”

裴右安朝前方空着的御座叩首,随即起身,走了出去。

……

这个深夜,南城门外那人的归来,并没有引起京中任何人的注意,朝臣们都以为那人此刻还在西南。

他就像是一滴水滴,落入湖海,消弭无痕。

三天后的这个晚上,李元贵来到西苑秘监,打开门锁,入内,见墙角一灯如豆,摊在纸上的笔墨,丝毫未动,上不见一个大字。裴右安闭目,盘膝坐于地上,身上衣衫整洁,不见半点折痕,除了面容略带憔色,看起来和平常并无两样。

听到李元贵的脚步声,他慢慢睁开眼睛,双目清明如昔。

他朝李元贵点了点头。

李元贵望着他,心情有些复杂,低声道:“裴大人,万岁多年以来对你信靠倚重,你也当自知的。旁人便也罢了,这回叫他知道你对他也有二心,如何能忍?这几日,万岁也是彻夜难眠,未曾合眼。你犯下了如此大罪,万岁都愿意宽宥你,你又何必和他作对到底?说出来,表个忠心,也就过去了。何况,大人你难道真的不顾甄家死活?”

裴右安微微一笑:“我之罪,我来担。我信万岁,非迁怒无辜之人。”

李元贵望了他半晌,摇了摇头,转身出了秘监。

萧列几夜没有睡好,此刻脸色隐透暗晦,双目眼底泛着血丝,听完李元贵的回报,面露怒色:“他莫非真以为朕不会对甄家下手?”

李元贵慌忙道:“万岁三思。且再容裴大人多考虑几日。奴婢也再回去劝。”

萧列咬牙道:“朕话既出口,便无儿戏!先将人投入牢中,朕看他说不说!”

李元贵待要再劝,萧列已冷下脸:“你不必多说了,这就去传朕的令,命地方执行,不得延误。”

便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太监行路的急促脚步之声,似有突发要事,李元贵忙转身出去,见自己的另个干儿子行来,满面喜色,见了他,噗通跪了下来,禀道:“干爹,大喜!天降祥瑞!天降祥瑞!”

就在半月之前,泉州甄家为扩修船坞,深挖淤积了多年海沙而变得越来越浅的坞口之时,在淤泥和堆沙之下,挖出了一枚四方玺印,冲刷干净之后,发现玉玺之上竟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篆文,当时引来无数民众观看,有见多识广之人说明了来历,人人朝天跪拜,随后一道,将显身祥瑞护送到了官府,泉州知府认出,此方应当便是先前失踪了的那面玉玺,顺安王一朝消失匿迹,如今却重见天日,立刻以红布包裹,收入锦盒,带了甄家之人和泉州当地推举出来的士绅宿老,一行人敲锣打鼓,献送到了福建巡抚衙门。

高怀远欣喜若狂,亲自护送玉玺,日夜兼程,方才终于赶到了京城,因没有上命,不敢擅自入城,此刻一行人,就在城门之外等候,以献祥瑞。

第84章 第 84 章

太监报完了讯, 喜笑颜开, 巴巴地看向李元贵,见他眼睛一亮, 露出喜色,只是还没笑开, 这喜色便突然冻住, 似又想到了什么不好的, 不禁疑惑, 小声地道:“干爹, 你怎么了?”

李元贵这才回过神儿,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点头道:“好消息。你暂等着, 我这就去回禀万岁。”

李元贵转过身,面上那丝笑容便再次消失。

丢失了多年的传国玉玺重见天日, 地方以祥瑞献上, 说明今上乃真命天子,天命所归, 这原本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凑在这个时候发现,恰好又是在泉州甄家的船坞里重见天日, 如此巧合,内中缘由, 李元贵怎会想不明白。

裴右安竟然连这一步也考虑到了, 这一手安排, 如同棋局里的天眼,一子落下,彻底便堵了皇帝的路。心思之缜密,果然非一般人能及,可谓算无遗策。

但这也恰说明了一点,他在做那件事的时候,就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将身边人也都安排好了后路,而自己,宁愿承受皇帝的雷霆之怒,也矢志不改,甚至甘用性命去护那少年。

在这件事情上,裴右安的抉择有多坚定,皇帝随之而来的怒火就会有多么的巨大。

李元贵深知这一点,所以更无法想象,这个时候,倘若自己把消息给禀上去,皇帝的怒气,将会是如何的可怕。

他压下心中涌出的不安,入内,斟酌着言辞,小心地将方才听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几日,朝会、议事、召见大臣、批阅奏折,朝廷内外,事情是一件不少,皇帝这里,却没往日顺畅,至今日,案上已经堆积了数日未看的奏章,前所未见,李元贵入内禀话之时,皇帝原本正低头在批着奏折,一边批,一边听他说话,听到甄家因修建船坞,挖出了传国玉玺,泉州民众以为天降祥瑞,高怀远日夜兼程送了过来,神色陡然凝住,提笔的那手也定在了半空,一动不动。

皇帝慢慢地抬起头,双目圆睁,望着前方,仿佛那里站了什么人似的,提笔的那只手,也微微地开始颤抖。

一滴墨汁,渐渐凝聚到了笔尖,随着皇帝那只手的不断颤动,倏然滴落,溅在了笔下的奏折页上。

“万岁!”

虽没见到最为担心的大发雷霆,但皇帝此刻的这个样子,也着实吓人不轻。

李元贵见他脸色亦是渐渐发白,唤了一声。

皇帝肩膀微微一晃,闭了闭目,手中笔管渐渐歪了,从指间无力地滑落了下来。

“万岁当心龙体!”

李元贵慌忙扶住了他。

皇帝闭目,以手撑额,半晌,一动不动。

“万岁若体有不适,奴婢这就去唤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