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 第3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种田 穿越重生

  光是基础的面食就有包子、馒头、面条、粉丝等等,再发展一下衍生品,还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糕点。

  现在虽然也能蒸一些米糕吃,但是对比起面粉做出来的糕点着实有些粗糙,而且做起来很不方便,若是能用石磨大规模地将五谷磨成面粉就省事多了。

  扶苏不仅光靠嘴巴说,提到每种面食时还会在纸上简单地把它画出来,线条虽然简略,样子却很生动,看得旁听的蒙恬都饿了。

  蒙恬看向嬴政。

  嬴政岿然不动地听扶苏讲完,才问:“这石磨什么时候能用上?”

  扶苏道:“怀才回禀说已经做好一个,今天就能试磨,若是能用,其他的照着做就好。”

  嬴政点点头,接着问:“膳房那边能直接做?”

  这倒是提醒了扶苏,他说道:“是孩儿忘记了,我叫人去赶做些蒸笼,晚膳可以用来蒸包子和糕点。”

  嬴政点点头,接着绷着脸敲打道:“不可太重口腹之欲,食物能入口就行了,一味追求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可取。”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仲尼的说法。

  孔仲尼是齐鲁之学举足轻重的人物,说是奠基人也不为过。根据他弟子在《论语》里的记录,孔仲尼吃饭还有许多讲究,陈粮不吃,旧肉不吃,肉切得不好不吃,酱放得不对不吃,外面买的肉干和酒也都不吃,每顿还必须有姜!

  嬴政在赵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接触的也大多是三晋之学,不管是吕不韦还是李斯、姚贾,都崇尚经世致用的学问,对于齐鲁那边整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还是秉承着知己知彼的想法才捏着鼻子读过一些。

  读是读过了,该不认同还是不认同,该不耐烦还是不耐烦。

  所以教训扶苏的时候,嬴政才会把这话搬出来让他消停些。

  扶苏不意外嬴政会这么说,上回他没给嬴政送腊肠就想到会被这么教训。

  他本也不是贪图口腹之欲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云阳县那边吃那么久的粗茶淡饭。

  扶苏被敲打了也不觉得难过,只认真解释道:“我是看几个年纪小的弟弟妹妹牙没长齐,吃东西费劲,才想着能不能把吃的做得软和些。”

  嬴政见扶苏仍是那一本正经的模样,摆摆手让他回去。等扶苏一走,嬴政想和蒙恬聊两句,看见蒙恬正襟危坐的模样又闭上嘴。

  这家伙少年时就正正经经,长大后也不太爱聊天,向来是有一句说一句,和他闲聊起来没甚意思。

  嬴政道:“既然是用来做磨坊的,你由着他们去便是。”

  蒙恬领命退下了。

  没过多久,李斯拿着新做好的籍册来让嬴政过目。

  上回在云阳那边看过扶苏做的粮册,李斯便让人学了过来。

  后来扶苏捣腾出雕版印刷法,李斯按照需求分别做了钱粮册子和人口籍簿等等,直接拟好一个模子让人雕出来,刷刷刷地就能印出一大批,负责整理的人只要往空缺处填好数字或者文字就好,非常方便,李斯直接让人把今年的上计数据全部用新籍册存档。

  嬴政看了觉得不错,想到年底那场败仗,他又让李斯做了个新册子,让各地男丁自己上报年龄,方便他按照年龄征调士兵。他准备年初兴兵攻赵、韩,争取早日拿下“三晋”之二!

  李斯照着嬴政的要求做好年龄统计的册子,只是免不了有些疑惑:“大王,不是先取赵魏?”

  既然想要一统天下,他们君臣几人自然时常商量如何攻取六国。

  从地理位置来说,赵、魏、韩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早年都是晋国世家,后来晋国王室衰微,他们瓜分了晋国的土地,也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

  嬴政年中曾提过想先取赵、魏,再逐一攻取余下诸国,也召朝中将相商量过几轮。李斯和姚贾作为外交能手,平时得负责统筹面向各国的间谍行动,自然也旁听过相关讨论。

  听了李斯的问题,嬴政走到舆图前看了一会,随口说道:“取了赵、韩能对魏国形成合围之势,魏国不过囊中之物而已。赵国杀了我大将,韩国又背弃誓约,自然得先拿下他们。”

  李斯闻言没再多问。

  正事聊完了,嬴政又状似无意地和李斯聊起扶苏,说扶苏觉得弟弟妹妹牙口不好,居然琢磨出个能把麦粒磨成细粉的石磨,准备弄些香软可口的新吃食出来。

  嬴政说道:“这小子,心思整天不放在正事上。”

  李斯在心里暗自嘀咕:才六七岁的小子,遍地撒欢才正常,能有什么正事?

  虽然心里是这样想的,李斯面上可不敢表现出来。他思维敏捷,嬴政把话讲完了,他也把嬴政的意思分析完了:嬴政的意思明显是让他好好夸夸扶苏这一举动。

  李斯心思电转,口里便笑道:“公子本性纯善,友爱弟妹,着实难得。”

  接着李斯开始变着花样论述扶苏此举代表着他关心身边的人,亲近自己的亲人,看到别人难过自己也难过,看到别人忧愁自己也忧愁,并且还愿意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真是个既善良又聪明的孩子啊!

  最后李斯还总结了一下,说都是大王养儿子养得好,才能教出这样的扶苏。

  嬴政听完浑身舒爽,非常满意,摆摆手让李斯继续统计全国男丁的年龄去。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啥时候能吃?

  扶小苏:父王不喜欢,还是不给父王送了

  *

  注:

  ①秦朝没有磨相关出自科普读物《秦朝穿越指南》

  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段出自《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③按照《史记》,统计男丁年龄在下一年,现在提前了。

第29章 包子

  扶苏在小不点们的围观下画起蒸笼图样,叫人拿去找匠人赶做一批。

  其实不做蒸笼,膳房里的厨具凑合凑合也能用,不过蒸笼蒸出来更能保证卖相和味道而已。他琢磨了一下,又开始给小不点们画未来的面食菜谱,给他们先过个眼瘾。

  小不点们虽没见过更没吃过,不过听扶苏一形容,想象力丰富些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更加积极地绕着扶苏打转。

  中午用过午膳后,他们还恋恋不舍地不想走,还是扶苏说会让人送去给他们,一屋子奶团子才乖乖回去了。

  蒸笼这东西,有陶制的,有青铜制的,也有竹制的,其他的都不太方便让人赶制,扶苏让人做的便是竹制的。

  竹蒸笼和竹筒饭一样,蒸出来的包子热腾腾,吃起来自带一股清甜香味。

  饶是扶苏对吃食不是很上心,跟嬴政以及小不点们解说了那么久以后自己也有点馋了。

  等怀才把第一批面粉送进宫后,扶苏见外面天色不错,索性亲自走膳房一趟,直接寻几个手艺好的厨子把面食做法教给对方。

  扶苏领着人前往膳房,厨子们听说扶苏来,都急忙出来迎接。

  膳房的人平时大多干些粗活,露脸的事轮不到他们,见的最多的也不过是来取膳的宫女和内侍,对扶苏这样的贵人十分好奇,只是没什么拜见贵人的经验,你推我挤地都让别人先上前。

  扶苏在云阳县与百姓往来颇多,对许多虚礼不甚在意,先让他们不必拘谨,又问起前些天的竹筒饭是谁做的。

  一个身形笔挺的青年站了出来,青年约莫二十七八岁,身形挺高大,只是脚有些高低不平,走起路来微微跛脚。他说道:“小的梁季,见过公子。”

  扶苏含笑问道:“你在家中排行第四?”

  梁季点头应是。

  普通人家中哪懂怎么给孩子起名字,一般叫大郎二郎三郎,讲究些的叫伯仲叔季,都是按照排行来起的。

  扶苏和梁季他们聊了几句,便直入正题,要他们学一下面食的基本制作过程。

  今天要做的是包子,发面得等挺久。

  扶苏也没亲自做过,不知道具体要多久,便让梁季他们自己摸索一下。

  只要面能发好,接下来就简单了,要馅料的就加馅料做成包子,没馅料的可以做成馒头,就是少了点滋味,可以在和面时加些去掉膻味后的羊乳或者做好以后沾蜂蜜吃。

  梁季等人认真听着扶苏讲解包子的制作过程,他们都是多年老饕,对食物的好坏有十分敏锐的分辨能力。

  听扶苏讲解完面食的几种基本做法,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倘若面粉真的有扶苏说的那么好使,那么他们平时能做的花样就多了,再也不愁大王吃腻了他们做的东西!将来他们老了,不能再胜任膳房的工作,也能留个一技之长传给儿孙,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体面些。

  梁季等人都听得认真,不过第一批面粉数量有限,还是嬴政分派给扶苏的梁季几人拥有尝试第一次发面的机会。

  扶苏见他们分好面粉有条不紊地开始忙活,接下来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也就不再多留。

  从膳房回去后,扶苏收到了嬴政命人送来的一批书,还让人带了个口谕说是别人新送过来的,既然你闲着没事可以多看点书。

  即便嬴政的语气不像什么好话,扶苏也不恼,有新书看他当然高兴,一个下午便愉快地消磨在书堆里。

  虽然已经回宫,但在云阳县养成的写读书心得习惯还在,扶苏每看完一卷书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归纳总结一下书中所得。

  还没到晚膳时间,膳房那边派人跑腿送来一份新鲜出炉的包子,想让扶苏看看做得对不对头。

  扶苏让人做的蒸笼有大有小,这便是用小蒸笼蒸出来的,一笼里头只有寥寥几个包子。

  他打开蒸笼,一阵米面自带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吃了许久的饭和粥,乍然见到面点,扶苏还是蛮怀念的,当下便拿起一个包子掰开看看里头的模样。

  包子的外皮发的很好,不是那种能打死人的实心包子皮,掰开之后便能感觉到它的香软。

  里面的馅料也调得很好,有菜有肉,还隐隐泛着油光,显见是下足了料,一时间米面香、肉菜香、淡竹香扑鼻而来,闻着叫人食指大动。

  立在扶苏身后伺候的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扶苏先尝了半个,随后把剩下几个包子分给了其他人,让人答复膳房就按这个做。

  很快地,第二批包子出炉了,按照扶苏的吩咐依次送到各宫去。

  扶苏还特意让人留了几笼,分匀送去给族庶长和李斯家。

  等包子都分配完了,扶苏想到嬴政虽然不喜欢他弄这些,但身为儿子的有了新鲜吃食合该送一份给父皇,便也让怀德跑一趟,送一笼包子给嬴政。

  对于梁季他们的领悟能力,扶苏是非常满意的,叫人送了赏钱过去奖励他们。

  毕竟,往后还得他们变着花样多捣鼓些好吃又有趣的食物哄奶娃娃。

  扶苏把事情都吩咐下去,他才坐下吃新送来的一笼包子。

  怀德回来时,便看到扶苏一个人坐在那儿解决面前的包子。

  许是白天太过热闹,如今夕辉满天,夕阳从窗外照进来,显得独坐在那的扶苏有些孤单。

  怀德上前替扶苏煮茶。

  扶苏见怀德来了,让他别忙活,拿两个包子去吃。

  怀德谢恩过后,问道:“公子,这也是仙人教你做的吗?”

  扶苏一顿,微微地笑了。他说道:“对。仙人寿命绵长,仙术了得,什么地方都去过,什么吃食都尝过,后来他每去一个地方,便把当地的食物都记录下来,包括它的味道、做法和起源,我看过一部分,也就记下了。”

  这位“仙人”不是他师父,而是他的一位师兄。

  他这位师兄爱吃如命,什么东西都想尝一尝,有次去历练时明知道东西有毒,但因为好奇那下了毒的菜是什么味儿,他竟然还吃了下去,硬生生提前结束了那次历练。

  据说有人从因果镜看过那个小世界的未来,给那位师兄下毒的人后悔了,一辈子都对师兄愧疚不已。

  对方一定想不到,他师兄是因为贪吃才“慨然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