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第586章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黄璟这两年跟言玉聊的也少了,他有时候甚至在想,会不会言玉也想向早早把他放弃掉的长辈,向他这个姓氏喊——就算他是废人,是庶子,却也是能手握大权,也是能做皇帝的?

只是这种想法,黄璟怕是来不及证实了。

黄璟叹了口气道:“谢姑,你自回去吧。我不可能逃,也不可能抛下这些水军先死,我会死在战场上的。若输了,黄璟就绝不会活着,你自让建康发丧便是。”

谢姑犹豫了一下,忽然道:“你知道么?季子介,是崔三。崔翕的那个叛、那个嫡孙。”

黄璟瞪大了眼眶,一时间不知道是苦笑还是自嘲:“怪不得……怪不得,我还在想当年杀了李治平他去了哪里,为何一直没有露面,原来……”

谢姑:“你是不是现在觉得她当年杀了李治平才是直捣黄龙,伤了南周的根。否则就以李治平手中的强权和兵力,再加上对于世家本性的了解,或许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黄璟抖了抖眉毛:“或许更强。或许更糟。谁能知道。说来这个……我不信你不知道要输,不如你回建康带他走罢了。”

虽然快淹没在泥沼里了,好歹拽他一把吧。南周作成这样,有时候想想,真怪不着他。

谢姑摇头:“怎么可能走。还能走到哪儿去。他是自己把自己钉死的,走到哪儿,两脚在云游,魂儿也是钻牛角尖呢。”

黄璟:“那你不走?你以前是个什么性子我可知道的。他云游不了,你还能离不开?”

谢姑那张满是褶子的脸笑了:“我要是走了,他出个万一,连个给他收尸的人都不会有。”

她瘦小的身子站直了,没再多说话,摆了摆手似乎表示相信黄璟,决定要先离开了。黄璟道:“行吧,我们也算是认识几年了,走吧。”

谢姑:“少跟老身套近乎。”

她年纪实在太大了,腰努力直也直不起来,从黄璟的军帐下走了出去,捶了捶老腰,在外头阳光下,皱褶的嘴唇动了动咕哝道:“本来还想看看那个瞎眼的老东西,想着瞎了也看不见我长啥样,得了,连这福分也没有了……”

十二月中旬,黄璟的水军大败于洞庭湖,主将虽巨舰沉没,尸骨未能找到,实际俘虏的南周水军不过两千多人,不到总人数的零头。

而与此同时,夏辰接到突厥进犯的消息,回撤关中,刘原阳进一步突入江南。

殷胥谋划的一场无人而至的突袭,也正式掀开序幕。

七十多艘体型可怖的巨船从盐城、海州两大海岸渡口出发,穿越海浪,绕过长江入海口,从建康东侧被人认为最不可能的海岸线攻来。建康周边船只紧急出发,阻拦巨舰僵持在海上,然而一下子局势如拉紧的弓弦一般,到了最后的关头。

就在彻查黄家的资产后,几乎想要自嘲的言玉考虑是否要议和的时候,南周的朝廷内还在一片纷争,从大邺的朝廷却送来了议和书。

天下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大邺明明就能打赢南周,为何要议和?!

然而言玉望见这封后头扣着大邺玉玺的议和书,有种自己输了战争不算还输了最后的尊严的惨笑。然而没什么不好,这是大邺皇帝的选择,这也像是她会做出来的事啊。

  ☆、第312章 305.0305.#

说是议和,但对于对彼此来说,更像是劝降。

然而言玉依然回复了。一封像模像样的圣旨从建康发出,往岳州送来,后头也盖着南周帝王的玉玺印记,殷胥拿到之后,是心中有百般的微妙。

且不说在大邺之中诞生了一个南周,自己有了皇帝有了年号这件事,他作为正统,内心本来就不愿意承认,正式场合也几乎没有将言玉称为皇帝过。这样的几乎差不多谕旨样式,就在他面前直接提醒他,没有外族入侵的情况下,大邺就被分割成了南北两边。

然而当他展开卷轴,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言玉的笔迹。

他……觉得是自己内心的狭隘情绪作祟,这字怎么看起来都跟崔季明的字迹有点相像。殷胥早知道崔季明以前说是不学无术写出的狗爬字大多数装的,她世家出身,写得一手字相当遒劲潇洒,言玉的字中也有点这样的味道。

殷胥面上是公正贤明的圣人形象,群臣在周围一片寂静,低矮的军帐内,众人跪在地毯上,连崔季明都有些或期待或紧张的望着他,而扫过那些字的殷胥,内心却全都是盯着无关紧要的细节的小怨念。

凭什么他能写出这样的字来?

不知是崔季明教过他,还是崔季明长大一些字体被他纠正过?

是不是他还学过崔季明的字体,帮她完成过家中布置的抄书?

想完了殷胥又有些嫌弃自己,怎么到了这关键时候,他净是想这些事情。

他这嫌弃自己的才一皱眉,崔季明还以为是对方态度坚决,绝不同意会面议和,自己抓着衣摆的手都一紧。别人不敢开口,崔季明忍不住了:“如何?”

他猛地回神才发现没怎么看进去,瞥了崔季明一眼:“正在看。”

言玉居然同意了议和。

议和从表面看起来是两国之间的停战协议,但言玉应该也知道,殷胥绝不可能容忍南周再存在的,如果能容忍,一开始就不可能发动这样一场背后拿血与钱运转的全面战争。

言玉必定知道殷胥是想让南周投降,但他还是回了信。

这封圣旨上没多说什么,只是约见在江州相见,两国帝王会面亲自商讨具体事宜。

江州这地方上游是崔季明的兵力,下游是刘原阳控制住的地盘,旁边紧邻着的鄱阳湖还在南周的势力下,不如说是一个很微妙的双方势力的交接点。

殷胥将内容念出来,群臣之中也立刻炸开了锅,有的兴奋的讨论,有的则义正言辞的让圣人拒绝江州这地点。崔季明思索了一番,却开口道:“且不论……南周皇帝如何想的,单是他们朝中的势力会同意?毕竟从版图上来看,我们其实渡江后夺取的地区并不算广,还有大半的南周我们都未曾涉足过,换位思考一下,假设咱们被突厥攻打,失了长安,但还有洛阳,最深入的战线也不过退到了襄阳一带,但背后还有一片沃土,我们可能会议和么?”

殷胥之所以敢提出实为劝降的“议和”,就是预见了对方随着战事加剧的内部崩溃。如今看着南周还有大半存在,但裴敬羽被俘、黄璟死亡,言玉极度不信任其他世家……这仗几乎没法打了。

他道:“不见面不能知道对方的想法。毕竟如今南周内部有四五支小的起义军在各地流窜,他们的朝廷决定痛下手段开始围剿,然而之前招安的起义军又想反了,内部混乱起来。近期又有消息说南周境内开始肃清,他杀了一大批世家官员,如今人人自危。只是,季将军觉得江州可靠么?”

崔季明道:“不在城内就可以。若是在城外我们架起营帐,后头大军保护,我认为没有问题。江州对彼此来说都是个合适的地点。”

殷胥点头,俱泰拿着之前写好的折子,就要跟圣人讨论如果劝降双方提出的条件等等,殷胥接过折子,还没扫一眼,看着崔季明也跟着凑过来,一批无关紧要的外臣正离开主帐,他没头没尾的冒出来一句:“你不要去。”

崔季明抬头,一时没反应过来:“哈?”

俱泰可是谁都认识,小心翼翼的瞥了这俩人几眼。他因为从那支起义军中平安归来,不但身陷险境牵线搭桥,还把裴敬羽给运回来了,自然也越来越往权力中心移动,拟定条约这件事就落在了他头上。只是权力中心,愈来愈要直面某对儿之间的腻歪和摩擦了。

崔季明瞪眼:“你有没有搞错!我是鄂岳主将!夏辰回了关中,刘原阳还在江南,那你想要哪个武将陪你去!”

旁边还留着宋晏之类的几位文臣,崔季明这样说话,每个人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其实殷胥要是平日里待人亲和,崔季明的身份和受宠程度,说这种话大家也不会太过受到惊吓。问题就是……殷胥平日里就是个佛面阎罗啊!

殷胥也不知道是气还是赌气:“是你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