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238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庄姨娘笑着拍了他一下,“别胡说,你既然同意了,自己去跟老爷说。”

赵书良对这门亲也是赞同的,两个孩子都是苦命的孩子,凑到了一起,抱团取暖多好。至于什么克不克的话,都是狗屁,老子还是她们嘴里说的克妻呢!

听庄小郎答应了,赵书良笑道,“你既然同意了,我明儿让老大媳妇去跟亲家母说。只是,李家大娘子年纪不小了,怕是不能再等了。后头一应的六礼走的会比较快,说不得明年就要成亲了。”

庄小郎顿时有些脸红,“老爷,我,我还是先找份差事吧,总不能,总不能以后我们两个都让老爷养着。”

赵书良立刻骂道,“屁,你老实给我读书,回头给我考个状元回来。那姓杨的三元及第,多光彩。老二虽然文武双进士,但没考个状元,我这心里总有些不足,你用心给我读书,再说找差事的话,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以后你就老实住家里,等你和李大娘子定亲了,你就是老二媳妇的侄女婿,谁敢再说一句闲话。老二每回写信来都说让你好生读书,家里难道一个月缺你挣回来的那几两银子?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只管等着做新郎官。”

庄小郎听他这样说,不再回嘴,拱手道,“那我就全凭老爷周全。”

赵书良笑眯眯地摆摆手,“去吧去吧。”

庆哥儿回来后,听说庄小郎要娶李家表姐,顿时也很高兴,笑道,“以后我可以叫你姐夫了。”

庆哥儿问了赵书良,听说庄小郎以后还住家里,当即拍出银票,让彤管去买了个一进小院子,写了庄小郎的名字,并把房契塞给他,“姐夫,这是我送给姐夫的新婚之礼。虽然以后住家里样样都好,姐夫有了自己的小宅子,也不用怕外头妇人的闲话。”

庄小郎笑着接下了,“为了不让我吃软饭,你和老爷都操碎了心。”

庆哥儿哈哈笑了,“咱们兄弟,不说那些客气话。”

郑氏听说这边答应了,顿时喜出望外。李承祖和全娘也很高兴,解元郎啊,以后进士跑不了的,起步就是七品官。

瑞娘终于苦尽甘来了。

瑞娘听说后,躲在房里偷偷哭了一场,张氏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去她房里,搂着她笑道,“小乖乖,这下子好了。以后跟着女婿一起住在你三姑妈家里,谁也说不出个不好了。你三姑妈性子最宽和,等闲小事,她从来不跟人计较。你又没有婆母,虽说有个大姑子,她是个妾,也不大会管你。家里给你陪上一份丰厚的嫁妆,你以后好生伺候你男人,两个人和和睦睦的,多好。”

郑氏和全娘一起,开始清点瑞娘的嫁妆。郑氏做主,给瑞娘陪一份丰厚的嫁妆。

这边正在热热闹闹地操办庄小郎和瑞娘的婚事,闽娘的消息送回了京城。

肖氏狠哭了一场,闽娘是她看着出生的,月子里是她亲手带的,如今说没就没了,她如何不心痛。她生了四个孩子,孙辈本来就不多,哪一个都是她的心头宝。

赵书良心里也很难过,这个孙女,出生的时候就艰难,小小年纪一路奔波去找她父亲,本想着从此她们一家团聚,没成想这一去竟成了永别。赵书良虽然没哭,却喝了好几天的酒。过了几天,他一个人去了吴氏的坟头。

“娘子,老二家的闽娘去找你去了,她还小呢,你定要看护好她。我以后多给你烧些纸钱,你们不用俭省 。”

吴氏去了十来年了,年年坟头添土,越来越高。自从赵世简给她请封了一品诰命,吴氏的坟墓规格更大了。赵书良烧过了纸,坐在一边,有些发愣。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阳阳的,他趴在坟头睡了一觉。起来后,感觉浑身都是力气。

“娘子,刚才是不是你来过了。我来的时候还恹恹的,这会子腿脚都有劲了。娘子,你的东西我都留着呢。等我以后死了,咱们葬在一起。你且别急着过奈何桥,一定要等我一起来。下辈子,咱们还做夫妻。”

赵书良看过了吴氏,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有娘子照顾闽娘,他再没有不放心的。

京城里最伤心的要数庆哥儿了,闽娘是他亲妹妹。妹妹出生的时候,他和外婆大娘一起守了好几天,月子里,阿娘伤了元气,他经常半夜跑过去看妹妹。从京城到福建,一路颠簸,小小的庆哥儿帮着李姝哄妹妹开心。他离开泉州的时候,妹妹还肉嘟嘟的,都能走稳了,还能哥哥哥哥地叫他。

忽然间告诉他妹妹没了,庆哥儿伤心地哭了。贤妃搂着他直安慰,“你妹妹是天上的仙子,王母娘娘让她提前归位了,她这会子正在瑶池边上吃仙桃呢。你阿爹阿娘定然很是伤心,你要好好的,你阿爹阿娘才能放心。”

贤妃是京城里唯一一个猜出闽娘死因的人,李姝在银票里夹了一张纸条,只让她盯着平家,不论老幼,有错就钉死!贤妃聪慧,三妹妹自来不是这样狠厉的人,除了孩子,她不会这样性情大变。

后来,赵世简陆陆续续派回来十几个拳脚功夫很不错又很机灵的护卫,扮作做家丁轮着跟着庆哥儿,以防不测。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了。洪姨娘生了个女儿,取名馨娘,老太太虽然不大满意,但总比没得生要好。嬛娘天天带着妹妹玩,两个姨娘关系越发好了。倒是赵书良有些不满,两个姨娘一说起话来都不理他了。

庆哥儿满了十岁了,不能再住在后宫里。四皇子也大了,景平帝不想让儿子们长于妇人之手,把儿子挪到了西五所,让大皇子带着一干弟弟们一起住在那里。虽说是住在一起,但各有各的院子。

庆哥儿又回平康坊住去了,他仍旧住东厢房,庄小郎住西厢房,正房空着。赵世简往家里拿的银子越来越多,家里一干吃穿用度也越来越大方。

庆哥儿仍旧要去上书房读书,好在平康坊离皇城不远,家里有马车,每日天还没亮,赵书良亲自送了庆哥儿到宫门口,然后自己晃荡着去衙门当差。

赵书良如今只任了个闲差,纯粹打发时间的。同僚们都捧着他,连上官们见了他也和颜悦色的。他每日去衙门就是找同僚们说闲话、吹大牛,有差事了他帮着跑跑腿,一整日就这样混过去了,然后等天黑了去宫门口接孙子,回家了逗两个女儿玩。偶尔赵世崇带着一家子过来一起吃个饭,日子快活的很。

庆哥儿在京城里混了两年,整日跟着四皇子,京城上流圈子的公子哥儿们没有不认识他的。他出手大方,为人豪爽,很是结交了一些朋友。有豪门贵族的子弟,如谢家、甘家,有官宦人家的子弟,如丁家、张家,他还在外头认识了一些贫寒人家的子弟。

庄小郎自幼贫苦,他对一些贫寒人家爱读书的小孩子很是喜爱。但他自己都是寄居在赵家,也没有多少银钱接济他们。庆哥儿听说了后,穿着彤管的衣裳,跟着庄小郎一起,走街串巷,去了很多普通人家。

庆哥儿的零花钱数量在京城一干贵公子中绝对排的上前几号,赵世简每年往京城送大量的银子。大部分给了李穆川和严文凯等人去运作朝堂关系,小部分留作家用。这小部分,说是小,也有几万银子,赵书良又不怎么花钱,部分给玉娘和孙氏帮着打理家里人情走礼并家里花用,其余的他都按月给了庆哥儿。

庆哥儿整日在宫里读书,除了打赏宫里内侍和宫女,也没花钱的地方。他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庄小郎带他走了一趟街巷的普通人家后,他本来想给每个学子一人一个月一些银钱,贤妃阻拦了他。

“庆哥儿,人心险恶,你给银钱,给再多都没人嫌够的。你若真有心做善事,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去找个宽敞亮堂的院子,找个落第秀才做先生,一个月给先生几两银子,办个学堂,专招那家境贫寒的孩子,年纪大了不要,家里条件好的不要,学堂里供饭食和茶水,笔墨纸砚按月定量供应。月月考试,考得好的,给几两银子奖励,若是连续几个月考倒数第一的,就让他回家去。”

庆哥儿高兴地抚掌大笑,“高啊,还是姨妈想的周全,我只想着帮他们一把,哪里知道这中间还有这么多道理。只是姨妈,要是办学堂,我一个人也不好办,让表哥跟我一起吧,我出银子,表哥出名头,这样我也不会太打眼,阿爹让我在京城要低调些。”

贤妃笑了,“那你表哥倒要沾你的光了。”

庆哥儿摸摸头,“姨妈笑话我,我可懂什么呢,不还是要姨妈和表哥教我。”

贤妃笑着摸摸他的头,“你们哥儿两既然要办学堂,那就正经办,还有件事情,办学堂,自然要有成果。你多请两个先生,每逢考试,谁的学生考的好,谁有奖励。若是能过了科举,不管县试乡试,奖励更多。若不然,找两个混饭吃的老秀才去了,白忙活一场。”

四皇子也跃跃欲试,他又有些担心,“母妃,父皇那里。”

贤妃笑了,“这是善事,你父皇自然不会反对。”

表兄弟二人兴兴头忙活起来,按照贤妃说的,也花不了几个银子。庆哥儿找了个小院子,让人修葺了一番,定了些桌子椅子。又请了两个落地中年秀才坐馆,请了两个婆子来做饭,米面肉菜让家里人一并买好了送过来的。庄小郎毛遂自荐,自己要去任先生。但他要读书科举,每旬只去两天。

两个落地秀才听说解元郎要来教书,忙不迭地先掏出自己做的文章来,让庄小郎给看看。

四皇子不能出宫,没法来看一看学堂,一边帮着出主意,一边亲手写了个匾额,就叫慈恩堂,庆哥儿让人裱装了,挂在学堂门口,一路好不招摇。四皇子还时常让身边内侍出来看看,可有人捣蛋。

头一批,只招了十几个小孩子。庆哥儿亲自面试,狗屁不通的一个不要。大伙儿后来听说这慈恩堂是皇子殿下办的,还听说这里管饭食、又可以认字,呼啦啦都把孩子往这里送,连一些小吏衙役也把孩子往这里塞。到最后,庆哥儿只得提高标准,会认字的才收。且家里有差事的,一概不要。

忙活了个把月,这事儿渐渐传到了了景平帝耳朵眼里,景平帝笑了,只说了一个字,善。

倒是上书房里几位老先生听到后纷纷点点头,直夸四殿下仁慈。朝廷里的大人们,很多都是普通人家出生,少年时期读书时家里供养艰难,如今四殿下和赵公子办了这个慈恩堂,京畿一带多少普通人家有天赋的孩子,再不用担心被埋没了。

庞家和平家听了,不好跟风办学堂,一个舍米舍粥,一个修桥铺路,但既然是跟风,做的再好,也比不上头一家名声好。

上一篇:快穿之宠爱

下一篇:娱乐圈小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