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13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李姝姐妹三人更是忙碌。豆娘要给肖氏妯娌二人打下手,摘菜、洗菜、切菜,像只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丽娘负责把家里家外最后再清扫一遍,虽然家里已经很干净了,但按照规矩,从吃过年夜饭后直到大年初五,这期间家里的垃圾都不许往外倒,会折了财。趁这之前,把该清理的都清理了。李姝的活儿轻松些,就负责在灶门下烧火。大冷的天,倒是个好差事。

李承祖给祖父打下手,李承业在裁红纸。阿爹说了,今年的春联,由他负责写。

李穆川原是请李泗新写,李泗新说自己是个粗人,写不好。再者,他老了,该把机会给孩子们。李穆川又说李承祖是长房长孙,让李承祖写。李承祖连连摆手,“叔父饶过我吧,我的字挂到门外,没得让人笑掉大牙。”

郑氏看他这个怂样子,气得咬牙,但儿子没那个本事,她也不能说硬让儿子写。

李穆川捻了捻短小的胡须,对儿子说:“既你祖父和兄长都谦虚,你也念了七八年书了,你来写两幅吧。若是写得不好,过年就老实在家写字。”

李承业忙躬身道好,又请祖父和兄长指导他。

李泗新笑眯眯摸摸他的头,“二郎不怕,有我呢,你老子敢让你过年在家写字,我就让他过年不许喝酒!”

李承祖心里想笑,但怵于二叔一向方正,不敢说笑。只得对弟弟道:“二郎尽管写,写好了,我给你贴上去。”

三郎听到后,在一边捣乱,“二哥二哥,我来写我来写,我会写!”

大家听到后都是一阵大笑。

一家子忙忙碌碌的,中午胡乱吃了些东西,很快就到了晚上。

大年三十这天,京城这边每家过年时辰都不一样,有些是中午过,有些是晚上过。中午过的,大多是家里兄弟多,老一辈还在世。自己小家先过一次,大家庭再过一次。因吃年饭之前要放炮,从中午饭时间开始,到天黑,外面的鞭炮声就没停过。

酉时过后,李家人就开始眼巴巴等着李穆川回来。万事俱备,只欠李穆川。

李穆川一进家门,三郎立刻冲了上去,抱着父亲的腿。“阿爹阿爹你回来了,我等阿爹等得眼睛都大了!”三郎从来不怕不苟言笑的阿爹。

李穆川笑着抱起他,大步走进屋。

肖氏忙道,“我去备热水,给官人沐浴。”

是的,晚上的纸要李穆川来烧,但他得先洗头洗澡换干净衣服,以表敬意。

郑氏和肖氏在婆母的指挥下,在堂屋供桌上摆好祭品,然后婆媳三人一起退到了一边。李泗新指挥两个孙子,贴好了大门、二门、东西厢房和厨房门口的春联。

李穆川从头到脚洗个遍,换上干净衣服,准备祭祀。家里的氛围忽然严肃了起来,连三郎都感觉到了,不敢再吵闹。

只见供桌上从左至右昭穆神位依次排开,共五个香炉,每个香炉前面一个祭碗,每个碗前面一杯酒。中间的主碗里是一块槽头肉,李姝知道那就是猪脖子肉,猪身上最难吃的一块;两侧分别是一块鱼肉和一块鸡肉,再两侧是两块豆腐。供桌两边,各点了一根红蜡烛。

李穆川将预备好的香,每炉三根分好。先拿起三根,在蜡烛上点燃,然后走到供桌正中央,三鞠躬后,插在中间的主香炉上,随后,依次将其余四个香炉也插满。这五个香炉里的香,要一直烧到午夜接新年。要及时更换,保证香炉里的香不能灭、不能断,一旦灭了或者断了,就表示家里香火要断了,或者家里的男丁有灾难。

李姝曾偷偷问过肖氏,要是真不小心断了或者灭了,难道就不过年了?肖氏告诉她,要是发生这样的事,立即跪下给祖宗请罪,及时补上新的。你见那外头没儿子的人家,从别人家过继,或者收养,香火不是一样续上了。

供过了香,李穆川拿起一小叠钱纸,在蜡烛上点燃,快步走到供桌前面跪下,把点燃的纸放地上,一边往上面添加钱纸,一边念念有词。

李姝侧耳听了一下,大致是告诉诸位列祖列宗,今儿是除夕,请回来吃年夜饭,特意喊了一下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李姝想,祖宗们子孙多,不确定去哪家,所以不用特意喊一声。祖父母却只有李泗新这一个儿子,只能来这里了。

大家都屏息而立,满屋子里只剩李穆川的声音。没有人听得到李树内心的各种吐槽,因为她自己也低眉顺眼地站在丽娘身边。

过了一会,李穆川最后磕了三个头,起身后宣布祭祀结束。

张氏先笑了,“好好好,我儿心诚,祖宗定保佑。”又吩咐郑氏肖氏可以上年夜饭了。李穆川支使大郎二郎去放一挂鞭炮和几个二踢脚,告诉左邻右舍李家祭祀结束,要开始吃年夜饭了。这期间,一般人没有急事,不会上门打扰。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抬桌子的抬桌子、端菜的端菜、摆碗筷的摆碗筷,好不热闹,这才像过年的样子。

很快,一家人围坐在了一起。

李泗新老两口还是坐在东面,北面是李穆川带着李承业和李姝,李穆川居中,西面是郑氏母子和豆娘,郑氏居中,南面是肖氏带着丽娘和三郎。一家子虽有些拥挤,但异常亲密。

桌上荤素共十几个菜,当中有个热锅子,锅子里放的羊肉和胡萝卜,别的菜若是凉了,也可以放里面热一热再吃。桌子底下,张氏吩咐豆娘升了个炭盆。李家寻常也不用炭火,这个比较费银钱,张氏坚决不允许,只有过年过节才能用一用。

大家边吃边说,一顿年夜饭,吃了近一个时辰。好在有炭盆和热锅子,也不怕冷,更不用担心菜凉了。

吃过年夜饭,李泗新和张氏老两口撑不住,围着炭盆,坐在那里打盹。李穆川劝父母去歇着,守夜有他呢,老两口坚决要和儿孙们一起守夜。

肖氏和郑氏带着三个丫头,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和桌椅。把上午剁好的饺子馅儿拿出来,和面、擀皮,大伙儿围着炭盆一起包饺子。三郎嘴馋,白嫩的饺子刚包了几个,他立即去厨房拿来火钳摆在炭盆上,拿了十几个饺子摆在火钳上,准备烤着吃。

肖氏说三郎,“才吃了年夜饭,哪里还吃的下,你还烤这么多,有一两个不就行了。”

三郎忙道,“哥哥姐姐们也要吃呢!”

李姝拧他的小嘴,“自己馋,还带上我们。”

豆娘因在文家常年做活,包饺子轻车驾熟,还能捏不同的花边,看得李家人连连称赞。豆娘红着小脸,干得更起劲。丽娘看姐姐这么能干,缠着豆娘教她捏花边,豆娘倾囊相授,肖氏等心理暗自称赞。

张氏笑眯眯地帮三郎照看饺子,防止烤糊,期间还要翻好几个面。

不一会儿,饺子熟了,里面的肉烤出油了,滋啦啦的响,特别香。

三郎一边烫的呼呼吹气,一边快速往嘴里塞。

张氏看着小孙子的可爱小模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儿子们小时候的事情。嘴巴忍不住就开始絮絮叨叨。

“你们阿爹和大爷小时候,咱家还住在外城呢。你太阿爷太阿奶死的早,你阿爷小小年纪,不光要挑起家里的重担,还要养你们姑太太。家里房子只有三间,还包括厨房。你们姑太太出嫁后,你们阿爹和大爷才能有间屋子住。”

李泗新打断她,“老婆子吃多了酒,说这些作甚。”

“哎哟,怎地不能说了,那个时候,别人家都有公婆相帮,你好容易找到了衙门的差事,整日不着家。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还要操办小姑子的婚事,整天睡不好吃不好,累的我哟,都不想跟你过了。”

众人都笑,忙劝她,“得亏您老撑住了,要不然哪有今儿的一大家子呀。”

张氏咧着嘴笑,“这不算啥,我小时候更苦呢!”

李姝忙问原因。

张氏谈了口气,“哎,那还是前朝时候呢,天天打仗。我七八岁上,我阿爹就被抓去当兵了,一走就再没回来。我阿娘一个人撑不住,带着最小的弟弟改嫁了。兄弟姐妹五个,我大姐当时十三了,嫁给一个瘸子去了,瘸子好啊,不用被抓去当兵。大哥给人家当放牛娃去了,我因与你们阿爷有亲,你们太阿奶收养了我,我大弟弟,哎哟,都不能提,他,他当时才五六岁呢,跟着流民一起,要饭去了,还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呢......”

张氏说完就哭了,李泗新忙拍拍她的背,“你看你,大过年的,说这些作甚。三弟定然还活着呢!”

上一篇:快穿之宠爱

下一篇:娱乐圈小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