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蓉的鉴宝人生 第168章

作者:胖瓜 标签: 穿越重生

第二天阿蓉接到那个男人的电话。

男人自称叫彭童,是香溪本地人,所以认识当地的收藏家,不过这些收藏家并不像是牧老那样,单纯是因为喜爱而收藏一些古董,他们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彭童是他们的联系人,每次交易的时候都能拿到部分的提成。

彭童这么快便给阿蓉打电话,是白天就联系到一个手里有八瓣菱花镜的收藏家,至于是不是阿蓉想要的那面古铜镜,要当面看,于是通知阿蓉下午约时间在胡同茶馆见面。

胡同茶馆在古玩街是很知名的地方,类似阿蓉在湖海市时总去的那家茶馆,也是收藏者们交流消息的地方。

这个地方阿蓉也很满意,人流聚集,安全性高。

她跟彭童约好下午三点在茶馆见面,上午就去古玩街继续逛一逛,除了找唐代八瓣菱花镜,其他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她也会出手。

比如说古瓷,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现在湖海市的收藏圈里不少人都知道,牧老有一个收藏五大名窑瓷器的小徒弟。

但五大名窑的瓷器非常稀少,阿蓉的目的是那些因为价值不高,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玩意,有些碎片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古玩街依旧热闹,阿蓉看到在路边招呼客人的林德。

林德热情道:“老板,来我这里瞧一瞧?我这里有些出土的好东西。”

路过的中年人下意识道:“新出土的,安全吗?”

林德好像早有预料,连忙笑着道:“您懂得真多,我这里还有些堆积的旧货,要不要看看?”

看了半天,阿蓉终于看明白林德说有新出土的东西不是真的,他这么说有些人就会停住脚步,很特殊的推销方式。

阿蓉没有去打扰林德做生意,一直往古玩街深处走。

“你碰碎了就得赔钱是不是,不然谁都碰一下,我还做不做生意了?”脸色发黄,瘦骨如柴的商贩拦着年轻人不让走,年轻人穿衣很讲究,品味很高,这样游客向来都是那些好久没开张只好宰客赚钱的商贩的目标。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古玩街都会发生,即便不是在古玩街,就算是在路边开车都会有碰瓷。

年轻人从包里掏出三百块钱扔到摊位上,不是很大的数目,也许是低于商贩的心里价位,让他不甚满意的道:“我这玉器可是隋朝的,放到拍卖行没有几百万不可能拿走。”

年轻人道:“三百块钱你拿走,我不报警,或者我报警,你把三百块钱还我。”

商贩见诈不出再多的钱,连忙接过那三百块,嘴里嚷嚷道:“年轻人,别以为我是在讹你,三百拿我这件隋朝铜镜我是赔钱的,算了,以后走路小心点。”

要真是隋朝的东西三百块钱真能赔吗?

阿蓉摇头想发笑。

周围没有人劝阻,如果只是路边开车碰瓷,也许能有好心人帮忙,但古玩街这里面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你说你没有碰到东西,商贩也可以说就是你碰坏的东西。

花钱交学费,也是教人学习古玩街里的规矩。

阿蓉走进散摊空隙间,近处看到那破碎的玉器,观察好半天才问:“这真是隋朝的?”

商贩警惕性很高:“你问这个干什么?”

商贩看向阿蓉的目光透露出强烈的警告,这是在警告阿蓉不要多管闲事。

阿蓉不打算多管闲事,在古玩街里管闲事的人不受欢迎,刚才看到那个破碎的玉器没有被年轻人带走,仍然留在摊位上,便想来看看商贩说得隋朝的玉器究竟是什么。

让她没想到,玉器的成色很不错,虽然碎掉没有什么价值,但作为私人的收藏也可以。

“这玉器的品相不错。”

商贩见阿蓉没有打算替那年轻人出头,便放松下来,笑起来:“姑娘好眼力,这玉器虽然碎掉,但绝对不是凡品,放到那些大的拍卖公司,二三十万没有,也有七八万。”

阿蓉见识到了商贩的厚脸皮,什么叫做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就是。这玉器成色虽然好,但是不是隋朝的未可知,碎到这种程度,喜欢的人愿意花几百块钱买下来,不喜欢的就一文钱不值。

“只要你要,三百块钱你拿走!”商贩没有多要,刚才年轻人给他多少,他便要了多少,他知道能克制贪婪的人才能在古玩街待得更久,破玉器能六百块钱,也是他赚了。

“这玉器是你的吗?”阿蓉问道。

平淡无味的问句,商贩听得却很别扭。

玉器是他的吗?刚才周围的人都看到他向年轻人索要了玉器的赔偿,所以玉器应该是年轻人的,但是年轻人没有把玉器带走,商贩认为是玉器是他的。

这个想法他认为没错,但是阿蓉这时候转身了。

行动上她已经表示,不认为商贩是玉器的主人,也就没有资格卖给她玉器。

商贩讹年轻人的时候不会觉得愧疚,拿到三百块钱还有些沾沾自喜,但现在阿蓉一个问句就让他有些气闷,抬起头看到周围人竟然都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内心涌起愤怒的情绪。

阿蓉故意刺激那商贩,算是帮那被讹的年轻人出口气。

碎玉她本来就没有买下来的想法,她喜欢收藏瓷器,玉器收藏她更关注价值。

现在商贩应该是在生气,等气过去,又回想起她对那玉器有兴趣,说不定以为她会回过头来买,要是能一直保持着期待和失落夹在中间复杂的情绪,也能折腾他一天。

下午三点钟,阿蓉走进胡同茶馆,没有湖海市的茶馆的规格,也没有民谣小调。

在这里,打麻将和戏曲才是当地人所爱。

四周麻将桌都坐满人,中间有两条长椅,两张大的木桌,也没有了空位。不过茶馆给提供马扎,几个相熟的人坐在马扎,能打象棋,也能品茗聊天。

阿蓉不知道彭童长什么样,只能问茶馆里的客人。

这一问让阿蓉没有想到,彭童在茶馆里的名声很大,很多人都是认识彭童的,甚至猜出阿蓉为什么要找他。

阿蓉询问的客人对着旁边熟人用当地话讲:“外地人收古董来找彭童的。”

阿蓉没有听懂这句话,不知道已经被人看出来路,那位客人对着阿蓉笑了笑,指着茶馆楼梯,又换回标准的普通话道:“彭童就在楼上,黑瘦黑瘦,带着眼镜的就是他,一副学生相。”

阿蓉诚恳的向客人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