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蓉的鉴宝人生 第148章

作者:胖瓜 标签: 穿越重生

“对嘛。”阿蓉点头,在平松真由对面坐着,却对方有气势:“对比宋代德化窑和明代德化窑,收集两者资料就行。宋代德化窑烧釉青偏白瓷,主刻花纹饰,器型以圆盒、八角盒、瓜棱盒为主,盖面花卉繁茂;明代德化窑瓷胎透光更好,仰光能见粉红或乳白色,甚至被当时的人称为‘猪油白’。”

平松真由莫名的感觉到压力。

阿蓉道:“能理解吗?”

其实阿蓉只是顺口一问,平松真由却觉得不舒服,他年纪足以当阿蓉的长辈,但现在两人角色明显颠倒了,声音含在嗓里,含糊的道:“能。”

阿蓉谈起鉴定知识就有些着迷,都没注意到平松真由不自然的表情,专注的讲解道:“德化窑始于宋而兴于明,自宋元起德化瓷就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瓷器里德化窑的影响力无比巨大,在欧洲引发过德化瓷革命热潮,完全替代原有的金银厨具。”

平松真由轻咳道:“我知道这段历史。”

阿蓉笑了笑:“德化热出现时,赝品市场也爆发,所以资料整合要包括欧洲德化伪造特点。”

平松真由怔了怔:“你说得没错……”

阿蓉又用两天时间完成第二项鉴定工作,比鉴定黑釉瓷还要快,鉴定工作她现在做的是越来越熟练,主要原因还是她对宋朝瓷器太熟悉了,很多细节的考究她有把握鉴定,就可以省略过去。

平松真由也完成资料整合的工作,有出色的整合人员,大大提高整个鉴定室的工作速度。

谢国华也终于发现阿蓉比其他鉴宝师做鉴定快的原因。

因为阿蓉不像其他人做资料准备,只是偶尔查阅资料信息,而有些资料借阅需要实体书籍,鉴宝师们要排队翻阅,而阿蓉没有去看那些书,因为她的脑袋里存储的知识就够用了,这让谢国华感到不可思议。

☆、112.三个名额

阿蓉刚完成第三项鉴定的时候被杰克叫回交流团, 回去的当然不只是她, 所有中国交流团成员都被叫回。

集合地点还是在他们第一天来康普顿的会议室, 阿蓉到的时候杰克和中国其他交流团成员都在。

黑人杰克露出洁白的牙齿, 笑容依旧灿烂:“伙计们,你们已经体验过我们康普顿鉴定室,有什么感想吗?”

大家都是学术型人才,思维偏传统, 考虑的也是工作的事情。

苏凡毅先道:“康普顿自主研发高水平鉴定仪器即便在国际都是一流的, 你们确实有资格被称为最好的拍卖行。”

周文瀚年纪偏大,对高科技玩不转了,更喜欢传统手动鉴定方法,轻咳一声道:“鉴定仪器永远都是辅助性工具,真正考验鉴定能力的还是我们本身, 不过,康普顿资料库很完善,也能看到很多国内稀缺的文献……”

周文瀚也有私心,假若能把康普顿收集原版文献带回国内, 补充国内鉴定资料库, 还有那些古文献, 可都是中国传承已久的财富。

但康普顿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原版文献的重要性,所以他只能想想而已。

中国交流团纷纷发表对康普顿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首先是苏凡毅说得, 康普顿仪器设备在国际鉴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周文瀚所说, 康普顿有庞大的资料库, 即便在国内能建立起资料库的鉴定室也是凤毛麟角,有资料库的鉴定室也不及康普顿的积累。

此外,为何康普顿的鉴宝师眼界及广,鉴定能力非常高?就是因为康普顿可以随时提供给他们古董市场情报,掌握国际古董市场的趋势,跟上市场变动评估价格,这也是康普顿立于国际顶尖拍卖行最主要的原因。

鉴宝师们都看出康普顿背后雄厚的资本,但想要踏进顶尖拍卖行的门槛却是难事。

如交流团苏凡毅、焦兴宁等人深知从普通途径要进康普顿很难,所以才进入交流团,寻找能进康普顿的契机,即便这次不能进,如果能得到好评对事业前途也是有益处的。

于是他们听到杰克继续说的话不由精神抖擞起来。

“这几日你们在鉴定室的表现各鉴定组组长都有评价,并且给所有交流团共12个培训名额,培训成绩优异者能跟康普顿拍卖行签署雇佣协议,这个之后细说,先说12个名额都是各组长推荐的,中国交流团拿到3个名额。”杰克表现得非常兴奋:“伙计们,这是非常优异的成绩,要知道只有美国本土团队拿到3个名额,他们的背景占据优势,你们却不比他们要差。韩国并未拿到名额,其他国家只拿到一两个名额。”

中国交流团的鉴宝师们面露喜色,有些人心里已经琢磨这三个名额能不能有自己?也有少数人患得患失在想自己机会好像不多,但人总抱着万一中有万一的态度。

时而担忧,时而窃喜,这种情绪在每个人心中都有。

苏凡毅咳咳,尴尬地看着周围的同伴,道:“杰克,直接说名字吧!”

杰克爽快的点头:“这三个人是20组,18组以及12组的鉴宝师。”

其中薛善和、焦兴宁以及阿蓉面露惊喜。

薛善和是20组的成员,在鉴定室参与两次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他鉴宝的本事多半来自家学,出身于书香门第,对书画眼界比之平常鉴宝师要高,所以才会在20组里大放异彩。

能拿到名额,薛善和也是又惊喜又得意。

他在鉴宝领域造诣极高,但因为现在鉴宝行业大势是专精博通,很多鉴宝公司或者拍卖行业都要求你不仅要会鉴定书画,还要会鉴定瓷器古钱币玉器,这种复合型鉴定人才才最受欢迎。

当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浸淫鉴宝行业数十年的专家未必能达到既专又博,所以这种复合型人才是有很大水分,任何门鉴定科目他们都只学点皮毛,鉴定多依靠高科技鉴定仪器和资料库。

薛善和恰恰是最看不起这类鉴宝师的,毕竟他是这种潮流的受害者,这类鉴宝师就是踩在他头上收获名利的。

他专精书画一门,因为不擅长其他鉴定科目,所以不被鉴定行业看重,他在交流团的资历算是中上等,但综合能力只占古书画一项,跟团队里跟任何人比都是弱势的。

在国内薛善和只是不起眼的鉴宝师,但到了康普顿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康普顿最擅长发挥鉴宝师们的长处,薛善和所在的20组就是专鉴定古书画的鉴定组,他的才能彻底被施展出来。

拿到仅有的三个名额,彻底让薛善和扬眉吐气。

薛善和发现交流团的同伴们看他的目光,竟然也都不同了。

“老薛,厉害,真人不露相啊!”

薛善和一看,说这话的人是向来瞧不起他的鉴宝师,此时竟然满脸惊异。

“老薛,我就知道在古书画鉴定方面你的水平不输给任何人,金子总会发光的,哈哈!”

这是当初在国内,同属一家拍卖行的同事,当时这位鉴宝师还劝说过让他放弃专精古书画鉴定,跟现在说的完全相反。

“善和啊。”周文瀚竟然也笑呵呵的道,“表现的不错,给中国交流团争光了。”

薛善和却看出这位老资格的鉴宝师眼里透着几分嫉妒。

薛善和见到同伴们言不由衷,老前辈生出嫉心,心头却觉得更为清爽,不过他早就不是毛头小子,知道得到大便宜更不能表现出太得意,此时谦虚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