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极品女知青 第69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穿越重生

以她高中文化的学历,要找份好工作并不难,也就不推掉林大姐的好意。

跟林大姐说话的女人姓许,别人都叫她许大姐。

许大姐一听曲红梅是北京来的,顿时高看了曲红梅两分,说:“林大妹子,你还别说,我这儿,真有几个空缺位置。你知道咱们县里的炼钢厂吧,67年的时候精简下乡了不少工人回乡下,现在时代不同了,国家鼓励工厂加多生产,促进多个工作岗位,那个钢铁厂最近在招人呢。”

“钢铁厂招人?”林大姐皱眉,把许大姐从后面拉到她和曲红梅排队的中间位置来,也不管旁人的抗议声,用三个人听得见的压低声音说:“许大姐,那钢铁厂是重工工厂,都是男同志干得活儿,曲知青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家,哪干得了那些粗活儿。”

许大姐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次钢铁厂不仅仅是招工人,钢铁厂的厂委还招职工、会计,厂里的工会也招职工,职位很多,但都是高学历的优先,曲知青不是高中文化,要去应聘这些闲差,绰绰有余。”

钢铁厂的厂委和工会招人?曲红梅眼睛都亮了,平心而话,她是不想去做工人的,倒不是她吃不了苦,而是她的学历摆在那里,当个工人实在大材小用。

这时代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乡下的人能读个小学,认识几个大字儿,人家都觉得你是个文化人儿了。

这时代可没有九年义务读书的说法,孩子们都得从小学开始考,比如小学考初中,考中了才能继续读,没考中除了复读之外,只能放弃学业干活去。

一个落后的乡村大队里,家里有个考中初中的学生都算不得了。

要是考中了高中,那等同于天上掉馅饼儿,因为在67年以前,靠中了高中,国家是分配工作。

如果考中了大学,那就是文曲星下凡,国家不但管分配工作,优异者还会送出国去深造。

等学成归来,各种顶好的工作和福气排排队的等着,那是让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的天大好事儿。

第50章

这些县市级别的工厂招人, 一般都是小学初中文化, 文化程度越高,工种就越轻松。

比如曲红梅的高中文化学历, 在任何工厂里,都是做那种比较轻松的活计,不会下工厂去干重活儿。

曲红梅是打算在今年年末参加高考的, 因此只是打算找份工作暂时做着。

她打算给自己两次机会,今年没考中大学的话, 明年再考。再考不中,那就老老实实地上班,等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再寻着机会做生意发家。

其实曲红梅的学业一直不差,上辈子因为改嫁,向云泽让她在家里当个官太太,她便没去考大学。

重生回来, 即便年纪不小了, 她也想圆一下上辈子没读过大学的遗憾。所以听闻了刘大姐说钢铁厂在招人, 她便想着去应聘那个会计试试。

这时候的会计不像后世那么好做,有电脑记账,对账, 跑银行拿账目单结算等等就可以了。

这时候的会计需要记录日常工作中的账目, 月底总结账,加计算每个工人应得的工资福利等等,虽然很辛苦, 但比起那些做重活儿的工种好多了。

曲红梅跟刘大姐、林大姐两个人的想法,刘大姐就说她:“曲同志,你有高中文化的学历,干啥不去应招厂委的职位?不管什么厂,里面的厂委一般不招人,招人就是培育接班干部的。以你的学历,以后肯定能做个厂委干事,到时候有享不完的福利,工作还轻松,就管管厂里的大小事务就行了,干啥去做会计那种吃力不好的工作。会计得天天记大小账,钢铁厂里有三千多名职工,你除了要记职工的账目,还得记车间里各种用具进退消耗用具,一天记下来,能累死个人。”

“多谢刘大姐提点,我觉得当会计就好,记账就行了,我能行。”曲红梅笑了笑,坚持己见。

厂委干事说得好听,那是一般人能做的?厂委的人天天和工会的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拉皮吵架,为了厂里员工各项福利,比如分单位宿舍啊,肥皂啊,糖啊,结婚要用的东西等等一切用具事情,天天吵吵个不行,严重点还会动起手来。

曲红梅就想找个安安静静的工作做,会计辛苦就辛苦点吧,总比天天跟人吵架,弄得自己心烦意闷,日子过得不舒心的好。

刘大姐见她坚持己见,也不再说什么,跟她说了钢铁厂在哪,还有招工的日子,让她去填个报名表。曲红梅一番感谢,很快轮到她们打饭菜了。

县总公安局的食堂自然伙食丰盈,比起外面的食堂菜品种类丰富,今天中午吃的是蒸米饭、三合馒头、玉米饼、玉米粥、白菜炖豆腐,土豆烧肉、炒萝卜丝儿,茄子烧鱼块、爆炒霉干菜……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还有馅料分量十足的油汪汪肉包子。

“林大姐今儿要吃什么啊?”窗口一个身形圆润,笑眼眯眯,看起来很和蔼的中年大叔,拿着大铁勺问排到窗口的林大姐。

林大姐把手中的饭盒一股脑儿的放在窗口,指着窗口后面一字排开,装着菜的方长行铁盘子道:“老秦,给我五个包子,三两米饭,一份土豆烧肉,一份炒萝卜丝儿,再来一份羊肉汤。”

“好嘞。”老秦应着,先接过林大姐递过来的饭票、钱和饭卡,找了零票,再拿笔在饭卡上划了一笔,这才手脚麻利的拿着油乎乎的大铁勺和夹子,麻溜的打好林大姐要的饭菜。

林大姐把饭盒盖好,又转身把曲红梅手里拿的粮票和饭卡递给老秦道:“这是刑侦大队肖公安的媳妇儿曲红梅同志,她是从北京下乡来的知青,主动把回城的名额让给了其他知青,落户在咱们县里。老秦你得帮忙照拂着人家,别让人家文化人伤心。”

“原来是肖公安的媳妇儿啊。”老秦上下打量曲红梅一眼,看见她穿着打扮不熟,衣服一看就是从北京买的好料子,心中顿明人家家境不错,不能亏待着,便伸手拿了曲红梅的饭票和饭卡,问她:“曲同志,你想吃点什么。”

小英爱吃鱼,佑佑爱吃肉,她自己爱喝羊肉汤,肖承国则什么都能吃。

曲红梅心里盘算了一番,一一指着饭菜说:“劳烦师傅给我拿四个包子,二两饭,其他菜要半份,一份羊肉汤。”

食堂的饭菜分量十足,曲红梅要半份菜也不出奇,老秦也不意外。接过她递过来的钱,找了零,就给她装了满满四大盒子的饭菜。

公安大院的食堂果然比外面的便宜,四个大肉包子才三毛钱并六两饭票,二两大米饭只给一两八钱饭票。其他菜和汤不要票,土豆烧肉五毛钱一份,半份就是二毛五,蔬菜都是五分钱一份,茄子烧鱼块四毛一份,羊肉汤贵一点,一份一块二毛钱。

曲红梅菜要得都是半份,算下来,这一顿一共才花两块多钱,八两饭票,实在太便宜了!

不过就算如此便宜,在家属区很多负担重的家庭里,比如孩子有五六个,家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却只有一对夫妻上着班供养十来口人的家庭来说,到食堂吃饭,他们一顿饭可不止两块多。

这种家庭最起码3块钱,一两斤粮票起步。一天下来就的近十块钱,六斤饭票,这对一个职工一个月只有30多块钱工资和35斤左右的粮票来说,无疑是比巨大的开销。

很多负担重的职工家庭为了节省钱粮,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里掐着算着米面,掺和一些粗粮野菜啥的做饭。家里每个人吃个半饱就行,可没有那个多余的钱粮上食堂来吃饭。

来食堂打饭吃的,一般都是家庭负担不重,或者双职工,工资待遇高的,不差那个钱儿。

曲红梅手里不差钱儿,却也知道,天天在食堂吃下去不是个事儿。

得去供销社买个炉子回来,自己做饭吃,节省钱粮不说,自己做的饭菜干净又卫生,想吃啥就买啥。

肖承国当了一个多月的公安,上个月立了两个大功,工资待遇提了一个级别,现在每个月三十八块五毛钱的工资,三十九斤粮食指标,外加若干福利。

曲红梅还没上班,他们一家子就得指望肖承国的饭票吃饭,天天在食堂吃,饭票肯定不够用,所以得尽快买炉子自己做饭吃。

回去的路上,林大姐看曲红梅的饭盒都装得满满当当,就对曲红梅说:“下次去食堂打饭,记得找老秦打饭。这个老秦跟我家老李是同乡,打饭实诚,其他窗口打饭的人啊,那都是势利眼儿,都看人下菜。级别高的公安或者是干部的家属,他们就实打实的打饭菜,要是级别低的公安职员,那分量能打个七分都算不错了。你以后在家属区里遇上什么事儿,只管报你家男人和我们的名头,免得有那不长眼的人看你长的柔弱欺负你。”

这个林大姐倒真是个热心的人,曲红梅向她道了声谢,到家属区的大门口去。

肖承国正和几个穿着白上衣蓝裤,鲜红五角星领章的公安,从牛车上搬东西下来。

看到曲红梅和林大姐拎着饭盒出来,肖承国喊她:“打好饭了?正好,跟我们一道去屋里吧。”

帮忙搬家用具的三个年轻公安齐刷刷地喊了声:“嫂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