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极品女知青 第46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穿越重生

肖承国扛着包裹去车站买票,这时候人们出行,都是要介绍信和大队证明的,否则人们没事儿就外出,那多给国家建设添负担。

肖承国排着队到了售票窗口,把介绍信和证明给售票员看了看,要了两张去新盛市的汽车票,并说明,自己还带了一儿一女一道去。

售票员仔细的看了下介绍信和证明,扯了俩张四五厘米长宽,有些灰白的车票,在上面盖了红戳,把票拿给肖承国说:“八点整的车,一人一票,孩子自己管好,先上车先有座儿,过期不候。车到点走,人没上车的话,不退票,不退钱儿。”

肖承国经常外出,习以为常,点头说了声谢谢,拉着曲红梅母子三人到车站候车。

很快一个绿皮短身,比面包车大一点点,只有十来个座位的小型客运车到了站台。

肖承国二话不说,拉着老婆孩子飞速的往车里挤,找到两个位置,夫妻两落座,一人抱一个孩子在身上。

这时代交通不甚发达,外出的人却不少,像这种县和市区的短途,每天就那几辆小客车来回跑。

如果不提前占座儿,从清溪县到新盛市要三个多小时,路又是那种水泥和坑坑洼洼的乡村土公路结合,没有座位的话,摇摇晃晃,颠颠簸簸,能把人给折腾死。

这个时候大家可没有什么尊老爱幼,给老幼妇孺让座的概念。能去市里的,大多是有要事办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老人家和妇女儿童基本都呆在家里,谁也不想坐这种车受累。

主要那些路太烂,车行走在水泥路还好,要是走在土公路上,那车抖得,跟坐过山车一样,能把人抖得半死不活。这时候讲什么让座美德,那就是自己找虐。

曲红梅深知道这个时候要心狠,也不管车上有没有老人家,抱着小英,闭着眼睛,忍受一路颠簸。

小英和佑佑没出过远门,被颠得难受,小脸儿惨白惨白的,曲红梅就和肖承国把他们抱在怀里,让他们闭着眼睛睡,睡着了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忍住被颠得想吐,还有被颠簸的要死不活的感觉,车子总算到了新盛市。

到了市里,一家人简单的修整一番,又吃了东西,肖承国买了火车票,一家子到了火车站上车。

火车就比客车好多了,虽说现在靠近年关,又是知青们回城高热期,不过他们选的今天坐火车的日子比较好,车厢里没有那么拥挤,把包裹放好后,曲红梅夫妻两人都松了口气。

这辆火车是从最南方发过来的,车上大半都是拿到回城指标的知青。上了车后,大家都松了了口气,上了车就是去北京的路,也不用担心什么,大家不是拿出自己早就准备报纸杂志看起来,就是拿出自己备的干粮吃,或者是搪瓷水盅喝起水,要么闭目养神。

小英和佑佑第一次坐火车,幸福的东瞅瞅西看看,曲红梅担心两个孩子太吵闹,吵着别人休息,便把早准备好的用玉米穿起来的串儿,拿给他们玩。

两个孩子消停了点,她也舒服多了,也不晕车了,终于有精神东张西望。

没多久,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同志,这两个位置是我们的,您是不是坐错位置了,麻烦您看看?”

听着这声音,曲红梅楞了一下,抬头望去,果不其然的是杨尚勇和罗兰。

前两天曲红梅给杨尚勇和帮过忙的知青送了见面礼,杨尚勇就说他们要回北京去了,却没成想,他们竟然选了同一天回去。

此刻杨尚勇背着一个大行李包,罗兰也背着一个包站在他的身后,两人正对着两个穿得花里胡哨,一看就是从南方过来的青年比划着。

那两个青年长得凶神恶煞,大着嗓门儿说他们的座位就在这里,他们可不管什么位置不位置,左右他们手里有票,爱坐哪儿就坐哪儿。

杨尚勇和罗兰都是文质彬彬的知青,哪里说得过这种市井之徒,三两下就拜下阵来,站在座位旁不知所措。

这时候火车已经开了,有列车员发现情况不对,过来调解,那两人就是不让座,还一副冒火要打人的样子。

原本不打算帮忙的肖承国走了过去,伸出双手,狠狠摁住那两个青年的肩膀说:“两位同志,麻烦仔细看票,对票入座。这是国家的火车,不是你们家的,出门在外,要按规矩办事。如果两位不想坐火车,我不介意送两位一程。”

“你算老几!”那两个青年凶相毕露,唰的一下站了起来,转头看向肖承国,下一刻直接怂了。

他个子高,身形健壮,露出的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气势逼人,光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压迫感。压住两个青年的手犹如焊铁,让两人动弹不得。

第37章

那两个青年想动, 肖承国伸手指了指车窗外的窗户, 没有说话,意思却很明显。如果他们再闹事, 他就把他们丢出火车窗外去。

这时候的火车都是绿皮火车,车子两边的窗户是可以打开的。要比横,肖承国比谁都横。

肖承国穿着一身黑色的棉大衣, 身形笔直高大,人长得俊朗, 五官带着严厉,周身透着一股历经风雨化作的沉稳气息。这种人,如果不是当兵的, 就是国家单位的人,轻易惹不得。

两个青年对视一眼,最终不声不响的做了让步,拿出自己的包裹, 肖承国这才松开钳制他们的双手, 他们拎着包, 灰溜溜的走了。

“肖同志,多谢你出手帮忙,不然我和罗知青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尚勇两人没想到肖承国夫妻俩竟然跟他们同一天回北京, 杨尚勇显得特别的激动, 一连串的跟肖承国道谢,眼睛却不由自主的四处转动,最后落在曲红梅的身上, 神色带着明显的惊喜。

自己的妻子被别的男人看重,肖承国自然不舒坦,说了句:“举手之劳,你们舟车劳顿想来是累了,坐下歇息吧。”

婉拒的意思很明显,曲红梅也没有要过来跟他们打招呼的意思,杨尚勇有些失望。

他看着肖承国离去,坐到曲红梅的身边,她笑颜如花的跟他说了句什么,旁边两个孩子好奇的看着他们俩,一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杨尚勇心里发酸,忍住过去跟曲红梅打招呼的冲动,把包裹放好,入座发呆。

火车飞速跑了起来,车厢内渐渐安静,有那坐不住的男青年们开始站起来四处走动,也有女青年拿着小镜子梳妆打扮,也有那些闲不住的人,跟左邻右座的人们谈天聊地......

很快一个列车员推着一辆小小的餐车出现在车厢过道,高声喊着:“包子馒头、花生瓜子儿,盒饭大饼、白牌啤酒、各种烟酒嘞......”

肖承国一家人上火车前就已经吃过饭了,这会肚子不饿,不过小英姐弟闲的无聊,天儿还早,也不到睡觉的时候,肖承国便喊:“花生瓜子多少钱一包?”

列车员立马把餐车推了过来:“花生三毛钱一袋,瓜子两毛钱一包,要多少?”

“有点贵啊。”曲红梅小声嘟囔。

红薯才五六分钱一斤,一袋花生瓜子说是一包,其实很少。比如花生,大概只有20多颗就要三毛钱,都赶得上一个烧饼的钱了。尽管曲红梅现在手头不缺钱儿,还是有些舍不得。

“花生瓜子都不要票,能买着都算是国家给的福利。”列车员翻了曲红梅一个白眼说:“我说同志,你以为这是你们乡下那疙瘩啊,现在买啥不要票?”

曲红梅穿着肖承国专门在县城供销社买的次品蓝褂黑裤的棉衣棉裤,显得她身形有点臃肿。不过这时代的人们,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喜欢把衣服稍微做得大一些,这样能在里面多添几件衣服取暖,也方面不穿了可以改小给孩子们穿。

曲红梅身形都算苗条的了,她虽然长年在地里干农活儿,不过没有天天日日夜夜的去做,因此皮肤还算白嫩,长得又眉目精致,梳着盘尾发,即便穿着这样臃肿的冬衣,也一眼能看出她是返城的女知青。

那列出员是不喜欢她说话土里土气,像个乡巴佬的语气,纯粹膈应她。

曲红梅哪里听不出她的嘲讽,心说这铁路局怎么搞得,招了个这样狗眼看人低的人做列车员,也不怕旅客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