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侧福晋 第95章

作者:悄然花开 标签: 穿越重生

但是看过了以后,胤禛对这弹丸之地就有些膈应了。他本身就是小心眼的人,既然看朝鲜不满意了,自然就不是很愿意将粮食给送过去了,甚至,还要想个办法打击一下朝鲜,最好是能将朝鲜彻底的收服了,而不是像现在一个挂着属国的名头,却发展着独立国土的事业。

“太子殿下说的很对,我也觉得,这事情有怪异之处,当初汗阿玛为了一次性将事情解决好,不仅是自己算了,还让户部上了折子,这么多人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没有多大的错误的,就算是有错误,那不是还有一万石的赏粮吗?那些钦差用这些,也能缓燃眉之急了,他们居然得出个粮食不够用的结果,看来,不是朝鲜那边作假了,就是这些大臣们有歪主意了。太子英明,可不能被他们给糊弄了。”

胤禛很是严肃的说道,珠子里对这件事情没有记载,所以胤禛也不清楚这事情到底有没有猫腻,不过,既然自己有机会参与,那自然是不能放过这大好的时机的。

胤礽笑着拍胤禛的肩膀:“四弟和孤想的一模一样,那咱们就给汗阿玛上折子,说这事情有猫腻?”

“全凭太子做主,若有用得着臣弟的地方,还请太子不要客气。”胤禛很严肃的冲胤礽抱拳,胤礽喜滋滋的应了。这事情,其实说起来不是大事,朝中官员贪污,只要不是太过分,基本上康熙也是默许的。更何况,那些钦差从天津到朝鲜,几乎是出去了大半年,康熙体谅他们,自然是愿意给点儿东西慰劳一下的。

若是以往,胤礽也不会在意,反正他也插不上手。可是现在不一样,胤礽要立威,要收服朝堂上的人,他爹好不容易放一次权,他要是还不赶紧趁机打压几个提拔几个,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但是这事情放大了说,就能说朝鲜有不臣之心,算是特别大的事情了,胤礽一个人的话就有些不太够用了,所以胤礽才要找个帮手,胤禛这个无党派人士,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放心,孤不会和你客气的。”胤礽达到了目的,脸上的笑容更是真诚了几分,胤禛眼神闪了闪,又说道:“太子殿下,既然李焞已经送来了国书,不如咱们仔细看看,说不定能看出些端倪。若是朝鲜的事情,两边的说辞必定是一样的。若是钦差们的事情,那两边说辞就可能有漏洞,咱们仔细找一下,也好对汗阿玛有个交代。”

胤礽想了一下,连连点头:“你说的很对,虽然咱们有理,但说不定会被那起子小人倒打一耙,咱们还是先将他们的把柄给汗阿玛送过去才行。”

说着,就转身吩咐了人,让人将李焞送来的国书给找了过来。胤礽若是诚心办事,也是个十分心细的,不仅是今年的国书,连去年的都要了过来。

胤禛打着找茬的主意,将那国书上下左右仔细的瞧了好几遍,誓要找出几个漏洞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看到其中的某个称呼的时候,胤禛怒了,拍桌子起身:“这朝鲜,果然是有不臣之心!”

胤礽抬头,很迷茫的看胤禛,胤禛手指在那国书上使劲戳,让胤礽看他指着的两处字——一处是需要避讳的玄字,一处是不能避讳的崇字,国书上很大大咧咧的将前者给写出来了,而将后者少写了一笔给避讳过去了。

☆、衡量

不管那个失误是多么的小,胤禛既然是已经决定给朝鲜一个下马威看看了,自然是义愤填膺的使劲夸大了,就差将朝鲜说的明天就要攻打京城了。[].

胤礽一开始只顾着高兴胤禛是和他站在统一战线的了,后来就有些疑惑了,伸手拍了拍胤禛的肩膀皱眉问道:“四弟,你可是被听说了什么消息?”

看胤禛那样子,就好像是和朝鲜有深仇大恨一样。胤禛本身是康熙第二宠爱的皇子,又没怎么出过京城,朝鲜来朝贺的时候,也不是胤禛接待的,也就是说,朝鲜不敢也不可能得罪胤禛,那么既然不是两者结仇,就是胤禛真的知道一些什么内幕?

“没有。”胤禛也反应过来自己说的有些太过了,不过,他反应倒是快,马上就想到之前自己和李中炳说的那个“交通”的事情了,于是身子往胤礽身边侧了侧,悄声说道:“我这里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太子殿下,要是做成了,那可是流传千古的事情,但是前期需要的投入比较大,短时间内也可不能收到什么成效。”

胤礽蹙眉,手指在国书上摩挲了两下。他也是知道一点儿国情的,康熙从来不隐瞒他。看起来,大清是国富民强的,但实际上,盛年美景下面盖着的,是满目苍夷。

从康熙继位开始,要擒鳌拜,除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对抗沙俄,在康熙三十六年之前,几乎年年有战争。其实战争不是很稀奇的,历史上每一个皇上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战争的。除了大宋朝那个著名的仁君,四十年硬是没发生过任何一次战争。

但是坏就坏在以康熙为首的统治是蛮夷的统治,这些战争,有些能得到汉人的支持,有些则完全和汉人没有任何关系,有些甚至是被汉人反对的。整个国家最多的是汉人,就算满人入关的时候杀烧抢掠的得了不少宝贝,但更大的资源依然是掌握在汉人手里的。

所以,这战争,最后买单的肯定不是汉人,只有康熙这个当皇上的,才是最后付出代价的人。于是,打了多少年的战争,康熙就得出多少年的兵器粮草战袍等东西的钱。再加上八旗的供养,年年都要给出那么一大笔钱,给完连个收据都得不到。

而康熙的运气大概是太不好了,他倒是仁慈宽容是个明君,天天兢兢业业的看折子商量政事。简直就是历史上最辛苦的皇帝了,和明朝那些从来不早朝的皇帝相比,康熙真是勤奋到家了。

奈何老天不给面子,年年有灾情,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不是旱灾就是雪灾,不是雪灾就是风灾,从来没有消停过。[].偶尔消停了一次,还必须得出个民间造反的阻止,康熙得继续给钱去平反。

账本要好看,得收支平衡才行。大清的支出有了,那是很庞大的一笔数字,可是大清的收入,仔细翻看账本,就算是你将账本给盯出来个窟窿,都多不出来一分钱。

田税不少,但是因为灾情,总是免税几年的。商人倒是赚钱多,但是商人税收低,国库也收不了多少。内务府倒是个大头,只可惜赚来的钱都是八旗分了的,进国库的只是一小部分。这么一来,收支是无论如何都平衡不起来的。

一来二去的,康熙就算是很大方的拿自己的私库贴国库,那也是完全不够用的。

胤禛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事情,你做的话,那必定是能收获大大的名声的,对你在民间的名望,甚至是在百官中的名望,是大大的有利的。但是,就是需要大投资,也得多等两年才会出效果。

大清不止朝鲜一个属国,朝鲜只是比较大的一个,另外还有琉球苏禄安南缅甸浩罕阿富汗等,粗略数下来,也有十多个。这些属国为什么会依附大清?那是因为他们穷啊,国人吃不起饭啊,要抱紧大清的大腿才能活下去,专门就等着大清给他们发救济粮的。

要是这些属国都跟朝鲜一样,每隔个三年五载的,就写一个国书来要粮食,那大清的国库什么时候能充盈起来?那他胤礽的大事业什么时候才能有启动资金?

“你先说说,是什么事情。”胤礽脸色变了好几次,一方面是觉得胤禛有点儿夸大了,一方面也觉得不能老是放纵这些属国。但是又觉得,胤禛就算是夸大了,那里面也肯定是有几分真实的,自己若是做成了,不说流芳百世了,只要自己亲爹在位的这几十年能有个好名声就行了。可是克扣掉属国的救济粮,说起来又好像是太小家子气了一点儿。历朝历代,可都没有哪个皇上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属国的。

胤礽有些犹豫不决,就想先看看胤禛的筹码。胤禛也不耽搁,顺手就将自己之前重新抄写了一遍的“交通规划”计划拿出来给胤礽瞧,顺便在边上解释了几句。

“你说的这个东西,能用那么大的作用?”胤礽眼里有些怀疑,胤禛说于民有利,这一点儿他是不否认的,但是,流芳百世,也太夸张了一些吧?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想想,咱们平日里住着的房屋是不是看起来很平常?这会儿肯定没人说,造个房子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吧?”胤禛严肃着一张脸,一本正经的忽悠胤礽。

胤礽嘴角抽了抽,你这破马车,能和三皇五帝的功德相比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胤礽心里还真出现了几分动摇。他看中的不是胤禛说的两三年后的利益,而是这个事情是他提出来的,历史上头一个!

“行了,孤知道你的意思了,这个事情,让孤好好想想。”胤礽想了一会儿,摆摆手让胤禛先回去。他得回去好好盘算一下这件事情,若是真的有利,他还得想办法让汗阿玛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他处理。

至于胤禛,他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既然胤禛愿意在汗阿玛不在京城的时候拿出这个计划,那就说明胤禛是没打算和他抢这个功劳的,算是卖了他一个好。

无事献殷勤什么的,胤礽完全不做考虑。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胤礽这会儿是最受宠的太子,所有人都知道,康熙百年之后,这大清就是胤礽的了。而胤禛只是一个没有继承权的皇子,他要是想在康熙百年后还是像现在一样过的好,那就必须对太子有所表示才行。

于是,胤礽毫不怀疑的将胤禛今天的行为看做是识趣的讨好了。

胤禛自然也不会去辩解什么,起身告辞,再回到府上,就将那才写了几个字的折子给烧了。既然事情已经改变了一点儿,那后续计划也必须要跟着调整一下了。

“爷,福晋请您过去。”正在他仔细考虑下一步的时候,,苏培盛在外面敲了敲门,压低声音说了一句。胤禛有些惊讶的看看外面的天色,下意识的问了一句:“福晋这会儿就回来了?”

“是,福晋是刚回来的,看着心情是不错的。”苏培盛很尽职的汇报着自己所得到的消息。胤禛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打开房门,叮嘱苏培盛:“你亲自将书房收拾了,桌子上的折子给放好。”

将苏培盛留下,胤禛自己悠哉悠哉的往内院走,没进门就听见婴儿的哇哇声,不是在哭,就只是几个音节,应该是被人逗弄而发出的。

“爷,回来了?”李巧慧听见脚步声,抬头冲胤禛露出个大大的笑脸,低头将大红的拨浪鼓又往元希面前凑了凑,见元希抬手抓,就赶紧的撤回来。元希跟着啊啊了两声,小腿有力的蹬了两下,拼命的伸手去够那个拨浪鼓,旁边宝珠则是有些懒,躺在那儿,只眼珠跟着转了转,秀气的打个呵欠,就自顾自的去发呆了。

“嗯,你叫我回来有事?”胤禛坐在另一边将宝珠给抱起来,伸手戳宝珠的脸颊,宝珠黑漆漆的眼珠子定定的盯着胤禛看了一会儿,伸手往胤禛的脸上挠了一下。胤禛脸色有些僵硬,李巧慧在旁边哈哈大笑:“果然闺女都是额娘的贴身小棉袄,我的宝珠真是太给额娘长脸了!”

胤禛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李巧慧赶紧笑道:“你不是去找三哥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我还以为你们要商量很长时间呢,你们这次商量了什么事情?”

说到这个,胤禛脸色又有些黑了,瞪了李巧慧一眼,才沉声说道:“是马车的事情。”

李巧慧见他脸上有怒色,稍微一想,就明白胤禛在想什么了,赶紧讨好的笑道:“爷是怪我没和您商量?其实我原先也是打算先告诉你的,没打算告诉三哥,但是三哥自己猜到了,硬是问了我具体的事情,我这才说出来的,不过,四爷也不用着急,这事情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可没说。”

胤禛没说话,李巧慧等了一会儿,还是没等到胤禛张口询问,撇撇嘴,心里倒是赞叹胤禛越发的沉得住气了,若是小时候,这会儿早该指着她鼻子说:“你说的要是不能让小爷满意,小爷就让人打你板子!”

“三哥肯定是只将心思放到城镇里面去了,四爷是个聪明的,就没想过,将马车弄的大一些,里面只放上凳子,然后装上三四十个人?”李巧慧是完全不用考虑面子问题的,胤禛不问,她就自己问。

胤禛皱眉想了一会儿,眼神立马就亮了。看李巧慧的目光也有些不一样了,李巧慧呵呵笑了两声:“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马车来来往往的,若是少人马车小还好,路上出现个坑了坡了,还能凭借马力过去。但是这马车变大,人变多了,这马儿估计就使不上多大力气了。”